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州经典美食传说/苏州民间传说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潘君明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苏州传统食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内容丰富,经一代代人相继传承,制作精细,名厨辈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潘君明编著的《苏州经典美食传说》里这些民间故事反映了苏州传统食品的起源、制作方法、吃食趣闻以及与历史名人的关系,语言流畅,生动有趣,既长知识,又得到美的启迪。 作者简介 潘君明 1937年生,江苏常熟人。笔名江虞、采田、散采田、东门君、田风等,晚号东村老人。长期以来搜集整理、研究民间文学、吴地文化,诸如苏州古城街巷、苏州楹联、苏州民俗等,出版各类著作五十余种、六十余册。 曾两任苏州市民问文艺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民伺文艺家协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理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苏州市地名委员会地名咨询专家,苏州市方志文化建设专家库成员,姑苏区方志文化建设专家咨询团成员。 目录 总序 序 一、水产类故事 松鼠鳜鱼 虾籽鲞鱼 太湖银鱼 太湖白鱼 石首鱼 福山鲥鱼 蒸鲥鱼 箬鳎鱼 鲃鱼与河豚 西施乳 烤鳗鱼 羊方藏鱼 鱼头豆腐 鲜鱼蚌肉汤 苏东坡藏鱼 大蚌炖珍珠 甲鱼与莼菜 响油鳝糊 酒炝虾 红壳虾 平底螺 无尾螺 阳澄湖大闸蟹 吃蟹的传说 二、家禽类故事 常熟叫花鸡 鹿苑叫花鸡 贵妃鸡 龙凤腿 “白玉藏珍”和“翠衣匿凤” 卤鸭 光绪皇帝与香酥鸭 周市爊鸭 陆家浜酱鸭 甫里鸭和美味鸭羹 云林鹅 酱汁肉 荷叶粉蒸肉 红烧狮子头 蜜汁火方 太仓肉松 黎里套肠 “门枪”和“摇笑” 藏书羊糕 东山羊肉 支塘羊肉 羊炖鳖 皮蛋 三、飞禽类故事 徐市爊麻雀 百鸟朝凤 四、蔬菜类故事 天下第一汤 山珍菌王汤 太湖莼菜 八宝豆腐羹 常熟山前豆腐干 震泽黑豆腐干 甪直萝卜干 韭菜的由来 番茄为啥会红 面筋的由来 五、瓜果类故事 洞庭红 洞庭枇杷 白沙枇杷 东山杨梅 东山银杏 马眼枣 黄埭西瓜子 六、糕饼类故事 年糕 西施糕 定胜糕 南瓜糕 方糕 常熟橙糕 梅李饭粢糕 盛泽盘笼糕 兰余斋薄荷糕 月饼 木渎枣泥麻饼 石梅盘香饼 太仓太师饼 沙溪光饼 黎里油墩 双凤麻雀蛋 酒酿饼 益母饼 如意酥 芙蓉酥 陆家浜糖枣 油镫 鸳鸯汤团 西津桥的团子 桂花糖芋艿 桂花橘禄圆子 苏州船点 牛肉干和卤汁豆腐干 梨膏糖 七、茶酒类故事 碧螺春 孙武茶 剑门绿茶 云雾茶 七峰茶 白马涧暑茶 茉莉花茶 桂花酒 状元红 横泾烧酒 八、饭粥类故事 粽子 乌米饭 常熟鸭血糯 河阳鸭血糯 腊八粥 枫桥白汤面 昆山燠灶面 乾隆吃燠灶面 松花团子 太仓糟油 九、百年老店传说 乾隆私闯松鹤楼 陆稿荐熟肉店 石家饭店鲃肺汤 老僧资助生春阳 稻香村蜜糕 采芝斋糖果 叶受和和气生财 黄天源与苏式糕点 马泳斋熏腊店 山景园菜馆 附录:苏州四季风俗、节令食品名录 后记 序言 叶正亭 “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一天也离不开食品 ,因而,一代代人的延续,一代代人的创造,食品越 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田里、山上、河里、海里…… 都出产丰富的食材,人们又将其演化成美食,在这个 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个个民间传说。 潘君明主编的《苏州经典美食传说》,不仅反映 了苏州传统食品在民间的影响,也反映了苏州食品文 化的广泛丰厚。这本《苏州经典美食传说》,有这样 几个特点: 一是资料丰富,涉及面广。这些民间故事,在城 镇乡村采录而得,涉及面非常广泛,既有水产类的故 事,也有家禽类的故事;既有蔬菜、瓜果类的故事, 也有糕饼、饭粥类的故事,等等,所有食品方面的故 事,几乎都涉及了。有些食品,源于古代,如“太湖 银鱼”“两施糕”“红烧狮子头”等;有些食品出自 百年老店,享誉海内外,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二是情节生动,趣味浓郁。食品故事,顾名思义 ,与我们的日常食品有关。当你与亲友聚餐时,常常 会吃到一些苏州名菜,如“松鼠鳜鱼”“天下第一汤 ”“常熟叫花鸡”等,这些菜名是如何得来的?又为 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书中的故事自会一一地告诉你 。故事情节十分生动,结果出人意外,会让你增长许 多烹饪方面的知识。 导语 苏州传统食品,如菜肴、糕点、瓜果、茶酒、饭粥等,制作细腻,品质高尚,鲜美可口,早就享有盛誉。尤其是苏州菜肴,俗称“苏帮菜”,精细雅致,色香味美,更是名闻遐迩。作者潘君明认真搜集资料,包括常熟、昆山、太仓、张家港市(县)等在内,经过筛选,得120余篇,按故事的内容,分为水产类、家禽类、飞禽类、蔬菜类、瓜果类、糕饼类、茶酒类、饭粥类等八个篇目,以及“百年老店传说”。为方便读者起见,《苏州经典美食传说》中对故事中的方言土语做了注释,对有关物品和历史名人做了简介。 后记 苏州是江南水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文荟 萃,既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民间传说的丰产区域 。山川河流、文化名人、园林寺庙、街巷桥梁、百年 老店、饮食菜肴等,都有民间传说的产生和流传。而 且,无论是城市集镇,还是偏僻乡村,都能听到各种 动听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可以这样说,苏 州这个地方,处处都有民间传说,好似潺潺流水,流 遍在苏州这块大地上。苏州传统食品民间传说,是苏 州民间文学中的一大类别、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传统食品,如菜肴、糕点、瓜果、茶酒、饭 粥等,制作细腻,品质高尚,鲜美可口,早就享有盛 誉。尤其是苏州菜肴,俗称“苏帮菜”,精细雅致, 色香味美,更是名闻遐迩。因而,苏州传统食品民间 传说流传众多,内容非常丰富,有讲食品的起源,有 讲食品得名的来历,有讲食品制作的方法,有讲食品 与名人的关系,等等,有不少传说鲜为人知,听起来 十分生动,饶有趣味。 我从事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数十年,对传统食 品民间传说也饶有兴致,常有搜集。因而,亲朋好友 之间都知道我能讲民间传说。每逢节日、喜庆宴席, 朋友聚餐,甚至家庭小宴,饭桌上摆满了菜肴,这期 间,亲朋好友就要我讲有关菜肴的故事,譬如“松鼠 鳜鱼”“酱汁肉”“响油鳝糊”“天下第一菜”等, 一边吃,一边讲,即兴穿插,欢声笑语不断,不仅增 加了菜肴知识,也增添了乐趣,更增添了食欲。一次 次的聚餐,一次次的讲故事,我就有了一个想法,如 果能将苏州传统食品民间传说搜集起来,编成一部书 ,付梓出版,传播四方,那该多好。 去年春上,我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苏州市民间文 艺家协会主席叶正亭,他很赞成我的想法,认为这对 于弘扬和继承苏州的优秀传统食品文化,十分必要, 不失为一件好事,并鼓励我着手编辑,争取出版。 于是,我认真搜集资料,包括常熟、昆山、太仓 、张家港市(县)等在内,共搜得150余篇,经过筛选 ,得120余篇,按故事的内容,分为水产类、家禽类 、飞禽类、蔬菜类、瓜果类、糕饼类、茶酒类、饭粥 类等八个篇目,以及“百年老店传说”。有些传说因 流传广泛,有多种版本,也一起收录。为方便读者起 见,书中对故事中的方言土语做了注释,对有关物品 和历史名人做了简介。可以说,这些民间传说,虽从 各不同方面搜集而来,但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乡 土气息浓郁,故事生动感人,语言简洁流畅,别有一 番风味。这些特点,使本书俨然成为一部苏州地方的 通俗读物。 书中附有“苏州四季风俗、节令食品名录”,供 读者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隔多年,许多同好已失去 联系,凡本书中的采录整理者,可至苏州市民间文艺 家协会或与本人联系,领取样书,并请转告。 书稿编成后,承蒙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 民间文艺家协会支持出版,主席叶正亭为本书作序, 副秘书长吴越晨为本书联系有关事宜,老友夏维淳、 顾曾平、张晓飞、李防、梅云为本书绘制插图,在此 一并表示深切的感谢! 潘君明 2018年1月8日 时年八十又一 于苏州相门外东环新村角挂书屋 精彩页 虾籽鲞鱼 苏州名吃虾籽鲞鱼,香味扑鼻,鲜美可口,是夏令季节的佐餐佳品。但它一不上菜市场水产柜经销,二不在熟食店出售,而是专在苏式茶食店供应,由此可知,这种食品的名贵。 旧时,苏州阊门外上塘街是腌腊咸鱼店集中的地方。有家兴隆咸鱼店,由于底子薄,生意做不过大店,年年蚀本。老板王小毛整日垂头丧气,经常到皮市街鲞王庙去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图个利市。虽说他香火钱花了不少,可生意并不见好转。隔了两年,眼看鱼店快要倒闭,老板又气又急,病倒在床。这天,有个客人来探望他,送他两瓶虾籽酱油,对他说:“这是我用伏油加虾籽熬制的,味道鲜美,送给你开开胃。” 王小毛心想:伏油是酱油中的上品,虾籽的美味更不必说了,这两样东西合在一起,自然能生津开胃。他打开瓶子尝了尝,味道鲜美,连连赞叹客人在制作这种调味品上动的好脑筋。这时,客人就劝他说:“你卖的咸鱼,年年都是老样子,难怪不受顾客欢迎。我看你呀,求神不如求己,何不动动脑筋,翻翻花样,做活生意?”王小毛叹口气说:“唉,这个我也想过,不过,你用虾籽熬酱油,可我总不能用虾籽熬鲞鱼呀!”客人说:“怎么不可以啊?虾籽酱油味道鲜,虾籽鲞鱼一定不会差。如果你高兴试试,我愿帮你出把力。”于是,两人就商量起合做虾籽鲞鱼的生意来。 王小毛病好后,拣上好的鲞鱼,用姜、糖、伏油熬制,又在表面涂上黄灿灿的虾籽,一尝,果然咸淡适口,别有风味。可是—上柜台,还是顾客寥寥,生意仍无起色。王小毛心里直纳闷,捉摸不透到底是啥原因。他想:莫非由于这是新产品,顾客还不知道?要死货活做,只有广为招揽。他忽然想起,鲞王菩萨生日快到了,苏州人都喜欢到鲞王庙去赶庙会,何不趁此机会,想个办法做活生意呢?只要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如此这般,他就打定了主意。等到鲞王菩萨生日那天,王小毛精心烹制了不少虾籽鲞鱼,盛在一只大木盘里,叠成一座“鲞山”,上面挂着一张大红纸条,写着‘上塘街兴隆咸鱼店精制虾籽鲞鱼,敬献鲞王老爷”。这盘虾籽鲞鱼的鲜香超过了庙里的檀香味,—上供桌,立即吸引了很多香客。人们议论纷纷,垂涎都挂到了脚面上。 第二天,王小毛的咸鱼店一开门,立即挤满了顾客,争着要买虾籽鲞鱼。你一斤,我一斤,当天的备货很快就卖个精光。从此,王小毛咸鱼店的名声就像春风一样吹开了。慕名前来尝鲜的人越来越多,鱼店的生意越做越兴隆,王小毛不但很快还清了债务,还赚了_一大笔钱。王小毛死后,他店里的一个师傅被观前街叶受和茶食店的老板聘了去。从此,这种美味鲞鱼就开始转移到茶食糖果店供应了。经过不断改进技艺,虾籽鲞鱼越做越好,成为苏州一种独特的传统食品。 杨彦衡采录整理 太湖银鱼 (一) 太湖银鱼洁白如银,鲜嫩可口,名闻中外。传说银鱼是孟姜女变的,可是在太湖一带,老人们都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美女西施遇害后,化成了条条银鱼,漫游在娘家(越国)与夫家(吴国)相邻的太湖中,一则对吴国有赎罪之意,二则对吴越父老有回报之心。 当年吴越争雄,夫椒山一战,越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做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后来勾践与范蠡巧施美人计,起用浣纱女子西施,将其献给吴王夫差。西施把吴王夫差迷得神魂颠倒,夫差终日寻欢行乐,不理朝政,最终吴国被恢复了元气的越国灭亡了。 勾践得志忘义,复国以后,不但杀了文种,逼走范蠡,还听信妻子的话,把灭吴有功的西施绑了治罪。西施气愤极了,责问勾践:“我有何罪?我远离家乡,忍羞受辱,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兴越国。现在吴国已亡,越国已兴,为何反要加害于我?” 勾践被西施责问得满脸通红,掩面进内宫去了。君夫人却气势汹汹地跑到西施面前,凶狠地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已嫁到吴国,就是吴国人,不再是我们越国人了。吴越两国势不两立,吴国之亡,你也同样有罪。”西施气得骂口不绝。 勾践听西施骂得句句有理,动了恻隐之心,想把西施放走,让她回家同父母团聚。君夫人却把眼睛一瞪,问道:“前些年是吴国强大,还是越国强大?”勾践答道:“吴国强大。”君夫人话锋一转说:“吴国这样强大,却亡在一个美人身上。西施若是要想变心,亡我越国,还不是易如反掌么!” 俗语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勾践听罢君夫人之话,知道了这言外之意,心中明白,君夫人嘴上说杀西施是为了越国的安危,实质是怕自己看中西施,夺去她王后的宝座,只是不好明说。勾践无可奈何地说了句:“那就随你处置吧。” 君夫人立即命令武士把西施捆绑押解到船上,船到湖心,君夫人命武士把西施抬到舱面上,用铁丝扫帚在西施身上不停地扫刮,用这样的酷刑处死她,最后将她推入湖中。从西施身上扫刮下来的一丝丝白肉,化成卜条条洁白如银的小鱼,向四面游去。太湖中的银鱼就是这么来的。 薛利华 采录整理 (二) 太湖银鱼形美肉嫩,产量丰富,人人见了欢喜,因此,在民间的传说也多。有的说,太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