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裴志濂手书《诸葛武侯训子书》照壁 裴志灏手书《劝善戒不善》照壁 史摘裴氏家训警言 河东裴氏族诫 河东裴氏家训 河东裴氏家戒 河东裴氏治家格言 山西垣曲裴氏族训、族戒 山西灵石裴氏家训 安徽含山式和堂裴氏家规 安徽肥东草庙裴氏家规 安徽肥东古城族规家训 安徽霍山厚德堂裴氏家规、家戒 安徽无为濡须裴氏家训十三则 安徽无为濡须家规 安徽濡须家箴条约三十六则 安徽濡须宗谱《论宅》 安徽无为濡须裴氏新家训 安徽黟县湾里裴氏家族规要 安徽长丰下塘裴氏家训 安徽寿县裴大古堆裴氏族民公约 安徽霍邱绿野堂裴氏家训 安徽派河裴氏家训 安徽和县忠恕堂裴氏家规 安徽凤阳裴氏新家训 安徽省来安县独山乡裴氏族规公约 湖北沔阳郑道湖裴氏家规十条 湖北沔阳郑道湖续修家乘条规叙 湖北郑道湖续修家乘条规 湖北监利裴氏规戒 湖北监利裴年青公家训 湖北监利裴年青公家训 湖北黄陂裴氏家训、家规 武汉九峰裴家店传统家训十二则 湖北蕲春家规 江苏云阳裴氏家训 江苏裴桥绿野堂裴氏族训 江苏阜宁裴氏族规家训 江苏扬州裴氏家规 江苏宜兴港口家范十则 江苏宜兴裴氏家族教育篇 江苏宜兴屺亭裴氏家训 江苏兴化大垛裴氏家训 江苏东皋裴氏家训 《苏北裴氏家训》释 山东微山和江苏沛县裴氏家规 江苏徐州裴氏家训 江西九江庐山裴氏家训族规 江西崇仁桃源裴氏祖规戒谕十三条 江西南丰、浙江常山裴氏族约 江西庐陵龙须桃溪裴氏祖训、家范录 莲溪裴氏明德堂族规村约细则 河南新安芦院裴氏家族家训 河南芦院裴氏传统家训 河南新安县芦院村乡规碑 河南光山谱载旧有规则 河南固始裴氏家训 固始裴氏宗谱《家本》 固始裴氏宗谱《续修宗谱重议规则十二条》 河南兰考裴氏族约 河南栾川裴氏家训 山东利津裴氏家规 云南顺州知州东皋公家戒 云南镇雄裴氏族训 海南盛德堂裴氏谱训 海南盛德堂裴氏谱规 广西环北部湾裴氏家族道德规范 内蒙古通辽市裴氏家训 贵州毕节裴氏家训 福建仙都裴氏族规 浙江金华家训十条 浙江天台裴氏族训 浙江台州磻溪宗约四则 浙江常山立训 湖南湘潭裴氏家规 湖南邵陵初修族谱拟增规训 四川成都裴氏宗族家训(三遵五戒) 四川江兴合裴氏家范六条 重庆潼南县塘坝镇裴氏族约(2011) 甘肃临洮裴氏家范 湖南资兴裴氏恭录 湖南湘潭四支堂裴氏宗谱特载《刑典》 安徽濡须裴氏宗谱 江苏泗阳泗洪裴氏家训 湖南邵陵裴氏节录于成龙先生家训 安徽怀宁裴氏孝友堂家训 裴氏家族新治家格言
精彩页 作宗谱 谱之作也,原世系、序昭穆、列贤否、萃涣敦好,睦族之道也。世之人苟无宗谱,而不知身所自出。即有之者,又数十年不一修,愈久愈湮,后来莫得其实,诚可陋也。然谱之义二:谱者普也,普载祖远近、姓名、讳字、爵号,以为后人之不忘;谱者,有也,敷衍布流,泽广远世,德显卓异,以示后人之不悖。非特著世次、章故显,以夸耀门阀而已。凡各宗子姓之贤达者,宜溯流徂源,续加修订。近者十年,远者二十年,书生卒、明配适、纪葬所、迹行实,以垂不朽。不惟睦族有道,而宗嗣之衍亦无真序之失矣。又子姓繁衍,命名多至忽略,或同班而异行,或异行而同名,称谓杂乱,尊卑不明,甚非谱同姓之道也。今后宗长或置簿一扇,或录谱一册,将各派预书。待族众生子者,人祠告祖求名,宗长照各派挨次名之,毋紊昭穆。生子者即于其下书子年、月、日、时,不惟名次不混,且亦便于修谱也。 家统第六 父作子述,世系相传,人道之常。不幸年老无子,则其统遂绝。惧其绝而思以续之也,故继立之法,不容不讲焉。 先亲友 世之立后者,有爱人之第而立之者,有利人之财产而自请为后者,皆非立后之义也。房分有亲疏,班次有大小,甚不可苟且为也。一或苟焉,则一房继立,各房妒忌,争讼不已,祸及孀妇,玷辱甚矣。自今继立者,当以义为主。长子不立,孤子不立,他姓之子不立,同母兄之子则立之。如无,则或堂或从、或五服外。班同则以亲;亲同则以序。立嗣之日,告于祠堂,闻于家族咸知。为告之后,己之家产,传之本宗,毋得视为绝支,妄起争端。为人后者,不得顾私亲,当竭力以事所继父母,生事葬祭,一于礼而不苟。只图利人之有,仍厚其所生父母而薄于所继者,以不孝论。 禁僧道 愚民妄意求生富贵,或有投拜僧尼为师,或有剃披僧道为子。甚至舍男为僧、为道,舍女为尼姑、为道姑,以中国之人,从夷狄之教,惑莫甚焉。族有此等,辜其父而及其子。 家族第七 族人虽众,自祖宗视之,皆吾一体也。有一体不流贯,谓之痿痹;有一人不联属,谓之乖离。痿痹者不仁,乖离者亦不仁也。亲亲为仁,而睦族者其仁之推乎。 救患难 人之患一介于仁人之侧,鲜不尽力以拯之。矧亲而宗族者,或被盗贼,或遭水灾,或遇横逆,或罹灾疫,或受图赖。同族之人宜为之捍御,为之防护,为之解释,为之轸恤,为之劝阻。坐视不救者罚,乘机骗害者罚。本宗若以人命图挟他人,当解不当助:如本宗妇人不忍小忿,缢死图挟者,众不得成服,无子不许人祠堂;若母家妄行顾护,众当为之解御。其公婆无故凌辱至死者,众当罚之;若丈夫无故凌辱至死者,宜重治之。如本宗之女嫁夫家悖逆公婆,忤慢丈夫,反缢死图挟者,父母及族众毋得顾护。 恤茕苦 圣王施仁,必先茕独。凡宗族中有鳏寡孤独、疲癃残疾、颠连无告者,皆吾身之痛瘭。凡亲房之人宜为矜怜,区处衣服,安置寝所,毋使流离。无以自葬者,备棺木衣衾,毋使暴露,违者罚。如亲房皆贫窠,则备于服属之稍亲者,本宗亦自有处。若宗族之贫者,假贷尤不可靳。亦不许骗其资本。 备荒歉 子姓蕃衍,贫富不一,岁运循环,丰歉不常。本宗无预备之计,一遇岁歉,能无流离死亡之患乎?此义仓之立,不可不急图也。本宗或有所罚银两,除公用外,有余者则买稻以积之,富而贤者各捐细稻若干,共积于义仓。年丰则加二起息,借于族人不足者,秋收取完;年凶则查其实贫者谅借之;或取其息之半,或惟取耗稻数升而不起息;甚贫者,直赈济之;稍可者不与。如义仓之积,足备一季赈济之用而仍有余者,则置买义田。庶义仓所积,不病于红腐;而义田所出,又足以备义仓之费,相仍不竭。而本宗之贫困者,凶年可免于死亡矣。守义仓者无得侵盗;种义田者无得减。违者送县治之。 P30-32 导语 裴氏家族“自秦汉魏晋,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何沁学主编的这本《裴氏家训汇编》荟萃各地裴氏家训,让裴氏家训为更多人所知,让裴氏文化的力量更加发扬光大,为文化建设助力。 序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家庭的道德准 则和处世之道。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历史上看,那些 有影响的名门望族都离不开优良家风和严整家规。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 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 文化风格。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 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一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 践行和传承。 山西闻喜裴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家 族之一。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 大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率领与会代表游览武侯祠 ,观看唐朝宰相裴度撰写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 碑》碑文时,对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说:你 在山西当父母官,可知道裴度是谁?裴度是你治下 的闻喜县人。闻喜县是中国历史上出宰相最多的县 ,出自闻喜的宰相多是裴氏家族。裴氏家族千年荣 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胡耀邦曾说:研究中 国的人才学,不能不研究裴氏家族。 2015年,中纪委官网推送文章《山西闻喜裴氏 :(家训)润无声(家戒)醒后人》,对山西闻喜 裴氏家风进行了介绍,让这个曾经千年荣显的家族 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裴氏家族“自秦汉魏晋,历 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 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 ,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据《裴氏世谱》记载,自汉魏至隋唐,裴氏家 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 突出贡献。尤其是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 名臣不下数十人。仅唐一代289年,裴家先后有34人 入朝为相,32人出则为将,一时有“无裴不成唐” 的说法。而且,裴氏家族并不只出官僚,裴氏一门 的文学家、史学家、历法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 家、书法家、音乐家等,也都人才辈出,青史留名 。 裴氏家族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重教守 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家族文化 ,并创制了家训与家戒。裴氏家族以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家风之根,以崇德尚行作为家规之魂,以完整 而活化的《裴氏家训》《裴氏家戒》等为依托,培 育出了独特的家风文化。这是裴氏家族之所以家族 兴盛、人才辈出的文化密码。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庭建设,他 用了三个“不可替代”来说明家庭的重要作用:对 于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不可替代,家庭 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不可替代, 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 家风文化,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成为当前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举 措。 如何传承优秀家风文化?这既需要对传统家风 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整理,又需要对传统家风文化 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更需要在家风的传 承中见人、见事、见物,让抽象的家风变得更具体 、更形象,让家风文化的传承易感、易知、易学、 易行。闻喜县委宣传部编撰的这套家规家训丛书— —《裴氏家风故事》《裴氏家训汇编》和《中华宰 相村》,分别从故事、家训、祖居三个侧面介绍裴 氏家风文化,家风故事让家风生活化,家规家训让 家风具体化,祖居宗祠让家风形象化,这既是对以 裴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系统整理,又是 对裴氏家风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传播弘扬,必将对当 时乃至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是为序。
内容推荐 何沁学主编的这本《裴氏家训汇编》以裴氏家训为核心,以地域进行归总,将全国各地裴氏家训详尽清晰地展现出来,既彰显了裴氏家族的分布及繁衍,又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一以贯之的裴氏家训的精神和内涵,涵盖广泛,内容丰富,而且通俗易懂,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富有正能量的训诫和指导,是永远不过时的宝贵财富。书中的裴氏家训,既可以作为当代传统家风家训系列的推广典范,又可以展现历史进程中家风与家训的传承和接力,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