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Chapter 1 关注产后情绪,提升幸福感 为何要关注产后新妈妈的情绪? 易被忽视和误解的产后情绪 产后情绪影响新妈妈的健康 新妈妈心情好,宝宝更健康 产后容易出现哪些不良情绪? 说不清的产后情绪低落 难以克制的情绪反复 谈之色变的产后抑郁症 不被理解的产后焦虑和恐惧 产后心理健康急症 为何产后易出现情绪问题? 产后生理激素的改变 孕期或产后并发症带来的心理压力 蛋壳心理 经济负担 缺乏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对孩子性别的失望 无法适应角色转换 缺乏重塑自我的信心 照顾孩子的挫折感 其他问题 新妈妈,你的情绪还好吗? 哪些人容易出现产后不良情绪? 自我感觉不错,需要担心情绪问题吗? 情绪低落、想哭,担心会抑郁? 没有胃口还失眠,与情绪有关吗? 感觉很糟,但不知是矫情,还是真抑郁? 产后情绪低落等于产后抑郁症? 如何远离产后不良情绪? 正视产后情绪问题 运用自然疗法和食疗 自我调节是关键 乐观看待孩子喂养问题 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互动 家人的帮助不可或缺 积极调治产后不适与疾病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Chapter 2 调养身体,减轻产后情绪压力 正确看待产后生理变化和不适 产后生理变化很正常 产后不适多有出现 身体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 合理膳食,情绪更健康 产后饮食影响情绪 依阶段安排调养饮食 更新观念,合理进补 少吃多餐 睡眠充足,心情更好 睡眠不足是新妈妈的健康难题 配合宝宝的作息多休息 请家人协助照顾宝宝 适量补充助眠食物 改善睡眠环境 适量运动,养身更养心 产后恢复运动安排 产后恢复运动 产后心理瑜伽 Chapter 3 自我疗愈,让阳光驱散迷雾 科学喂养,减轻哺乳压力 宝宝喂养是新妈妈关心的头等大事 勿盲目追求母乳喂养 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奶少的标签 母乳妈妈心情好,奶水多多 催乳要循序渐进 选择合适的催乳食物 正确按摩有助于催乳 巧用食物,吃出好心情 改善不良情绪的饮食疗法 影响情绪的关键营养素 调节情绪的食物大收罗 自我认同,自我鼓励 自我认同 自我鼓励 心理暗示,改善负面情绪 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 纠正错误的心理暗示 关注自己,尝试放松充电 自我放松训练 充电学习 丰富生活,适时变换角色 享受温情的亲子时光 调剂融洽的夫妻关系 回归女儿角色缓解情绪 获取友情的支持和力量 自我调节,释放不良情绪 学会倾诉,摆脱不良情绪 适当运动,化解不良情绪 流些眼泪,带走不良情绪 Chapter 4 沟通+理解,构建亲情疗愈网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 家庭成员关系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人的态度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 从孕期开始关注准妈妈的情绪 肯定新妈妈的辛苦和付出 宽容对待新妈妈的不良情绪 莫把产后抑郁情绪当矫情 给予新妈妈必要的帮助 多关心新妈妈的生活 陪伴,增强新妈妈的安全感 倾听,理解新妈妈的困扰 鼓励新妈妈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 多承担照顾宝宝的任务 丈夫的作用至关重要 Chapter 5 寻求专业帮助,走出心灵困境 心理治疗不可怕 心理治疗是什么? 哪些情况需要看心理医生? 心理治疗法有几种? 如何增强治疗效果? 如何配合医生? 必要时可选择药物治疗 哪些情况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真的有效吗?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使用药物会有哪些副作用? 药物治疗会影响哺乳吗?
精彩页 产后生理激素的改变 从怀孕到生产,女性会经历体内激素的显著变化。怀孕时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在整个孕育过程中稳步升高,而生产时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已有研究证明,这种变化产生的极大反差,容易与大脑中控制情绪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从而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另外,在产后,大约有5%的新妈妈会患上产后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会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这意味着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会减少。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情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甲状腺激素水平低的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疲乏、易怒、活动减少等异常症状。 孕期或产后并发症带来的心理压力 有一些女性很幸运,整个怀孕与生产过程都很轻松,几乎没有什么异常;但也有一些女性没有那么幸运,她们在怀孕期间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需要住院、卧床休息或是持续的医学监控,这些孕期的“麻烦”会增加她们的心理负担,增加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 一些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意外或遭遇创伤性事件的新妈妈,比如需要紧急剖宫产或是需要使用产钳助产等,这些因素容易给新妈妈带来恐惧和痛苦,使她们担心孩子的健康,同时担心自己的健康,她们在产后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 如果新妈妈在产后出现产褥期疾病,如产褥感染、产后乳腺炎等,也会让她们感觉无助和痛苦,这些都是导致产后情绪异常的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有产后并发症的新妈妈,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分娩者。 蛋壳心理 蛋壳心理,形容一触即破的心理状态,其主要特征就是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蛋壳心理通常容易出现在较为年轻的新妈妈身上。很多年轻的新妈妈的心理还不够成熟,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其应对能力也会比较弱。而且,很多女性平时就是被照顾、受保护的角色,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苦,她们的抗压能力通常会比较低。面对产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一时间很难适应和接受,因而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的情绪。 经济负担 在怀孕期间或产后有严重经济问题的女性,容易感到压力,产后出现情绪问题的风险更大。相关的因素,如失业,也是危险因素。 有了孩子之后,很多人都会为经济问题而忧愁,有的夫妻还经常会为钱而争吵。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满足基本的需求,如食物、药物或医疗,将给照顾孩子和整个家庭增添巨大的压力。这些对于情绪本就敏感的新妈妈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缺乏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研究证明,如果女性感觉自己在怀孕期间或在产后缺乏有力的支持,那么,她们将更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甚至患上产后抑郁症或焦虑症。 支持可能来自很多方面,包括爱人、其他家庭成员、朋友、邻居、同事等。支持还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比如给新妈妈准备好饭菜,照顾好她的生活起居,帮助新妈妈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陪新妈妈聊天等。特别是在刚生完孩子后的一段时间内,新妈妈往往会感到身体异常虚弱,如果家人、朋友特别是爱人不理解自己,甚至忽视自己,会给新妈妈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和无助感。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给新妈妈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 对孩子的性别失望 对于绝大多数新妈妈来说,只要孩子健康就会很高兴,但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部分新妈妈,非常在意孩子的性别问题。由于个人、家庭或文化等原因,当她们发现孩子不是期待的某一性别时,就会感到非常失望,甚至觉得是自己的原因,还会因担心孩子将来不会得到家庭或部分群体的认可而感到内疚。对孩子性别的失望已经被证明是诱发新妈妈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无法适应角色转换 很多女性产后出现情绪问题,和产前产后的身份地位变化有关系。在孕期,准妈妈通常是大家关注和关心的焦点,享受着丈夫和家人的宠爱;产后,大家的注意力可能都会集中在新生宝宝身上,这种落差感让很多新妈妈都会有失落的感觉。 还有很多女性,虽然做了妈妈,其内心深处依然住着一个“小公主”,对于生命中突然多出来的鲜活小生命,一时可能难以接受和适应,甚至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久之就会产生情绪问题。 大部分初为人母的新妈妈,都会因为没有育儿经验而比较紧张,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母亲的角色。有些新妈妈会很快适应新角色,而另一些则会陷入长久的茫然和紧张,甚至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随之而来的育儿重任还会加重这些负面情绪。 缺乏重塑自我的信心 蝴蝶斑、皮肤松弛、头发枯黄、腹部游泳圈、乳房下垂……面对着产后一系列的身材和容貌问题,几乎所有爱美的新妈妈都觉得这是一场灾难。特别是对于平时就是完美主义者或是特别在意身材和容貌的新妈妈而言,如果产后没有像明星妈妈那样及时恢复体型,就会感到非常郁闷,担心自己不再有吸引力了。这些感受对新妈妈的影响很大,并且容易引起自责和压力,陷入罹患产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中。(P8-10) 导语 生孩子是社会生活中可引起较强烈精神反应的刺激之一。面对刺激新妈妈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个人的性格、身体素质、以往的生活经验、当时的身体状态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相关。每个人情绪低落的程度与持续时间不尽相同,有的新妈妈仅持续1周左右,有的新妈妈则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新妈妈的情绪会对新妈妈和新生宝宝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新妈妈应正视产后情绪,并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 刘忠纯、杨灿主编的《远离产后不良情绪做快乐新妈咪》以自我疗愈、家人帮助、专业指导,帮助新妈咪化解产后不良情绪,以愉快的心情迎接小天使的降临,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产后的身心调养。 序言 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与胎宝宝亲密相处10 个月后的“分离”带给新妈妈的情感冲击是怎样巨大 。在分离的那一刻,也许内心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的 她,从此将承担着另一个生命的责任,她会为宝宝正 常的哭泣而自责,她会为奶水不足而焦虑,她会为宝 宝脸上一个小小的红点而寝食难安……这一切都是“ 大条”的爸爸们“无知无觉”的。 紧张、担忧、焦虑、恐惧、抑郁……慢慢占据新 妈妈的心,给新妈妈带来无尽的困扰和不安。原本开 朗的她莫名其妙地变得越来越沉默、忧郁,有的甚至 脾气变得很坏。美国心理学家指出,生孩子是社会生 活中可引起较强烈精神反应的刺激之一。面对刺激新 妈妈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 与个人的性格、身体素质、以往的生活经验、当时的 身体状态及社会支持等因素相关。每个人情绪低落的 程度与持续时间不尽相同,有的新妈妈仅持续1周左 右,有的新妈妈则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新妈妈的情 绪会对新妈妈和新生宝宝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 此,新妈妈应正视产后情绪,并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 。 《远离产后不良情绪,做快乐新妈咪》从新妈妈 普遍关注的不良情绪说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引起这 些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提出包括自愈、家人帮助、专 业帮助等多个方面的应对方法,帮助新妈妈走出产后 不良情绪的孤独荒野。
内容推荐 没有经历的人,很难理解在10个月与胎宝宝亲密相处后的“分离”带给妈妈的情感冲击是怎样的巨大,绝非仅是“卸货”后的轻松。在分离的那一刻,也许还没有真正在内心成熟起来的新妈妈,从此将承担着另一个生命的责任,她会为宝宝正常的哭泣而自责,她会为奶水不足而焦虑,她会为宝宝脸上一个小小的红点而寝食难安……这一切都是“大条”的爸爸们“无知无觉”的。刘忠纯、杨灿主编的《远离产后不良情绪做快乐新妈咪》从新妈妈普遍关注的不良情绪说起,深入浅出介绍引起这些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提出包括自愈、家人帮助、专业帮助等多个方面在内的应对方法,帮助新妈妈走出产后不良情绪的孤独荒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