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903年的一个冬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偏远的外滩群岛上,来自俄亥俄州的名不见经传的兄弟俩——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改变了历史。随着第一架比空气重的动力飞行器试飞成功,飞行的时代由此开始了。 当兄弟俩一起工作的时候,似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问题。哥哥威尔伯毫无疑问是个天才,而弟弟奥维尔在机械方面的创造天赋更是世间少有。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完成“使命”,不管是失败,还是嘲笑,甚至是他们每次驾驶自己的飞行器起飞时,都很有可能就此丧命的残酷现实。 在《莱特兄弟(精)》中,历史学者戴维·麦卡洛利用莱特家族大量的文献材料,包括个人日记、笔记本和1000多封私人书信,从人性的角度讲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追梦故事,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日新月异的时代。 作者简介 戴维·麦卡洛(David McCullough),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杰出的传记作家。 凭借《杜鲁门》和《约翰·亚当斯》两次问鼎普利策奖,并以《大海之路》和《马背上的早晨》两次问鼎国家图书奖。麦卡洛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美国平民的*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开端 第二章 梦想生根 第三章 风起处 第四章 百折不屈 第二部分 第五章 1903年12月27日 第六章 来到霍夫曼草原 第七章 最重要的人证 第八章 在勒芒的胜利 第三部分 第九章 坠毁 第十章 特别的时刻 第十一章 庆祝的理由 尾声 致谢 注释
序言 从远古时代到中世纪,人类就一直梦想着能飞 上天空,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中翱翔。公元875年,一 位西班牙学者因试图通过把羽毛覆盖在自己的身上 进行飞行而为人所知。在君士坦丁堡、纽伦堡和佩 鲁贾,还有一些人带着自己设计的翅膀,从屋顶和 塔楼上跳下来,其中有的些人因此丧命。博学的僧 侣们也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构思。差不多从1490年 开始,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对这个问题做了相当认真的研究。他说自己研究飞 行是命中注定的,还讲述了一只风筝落到他摇篮中 的童年记忆。 根据来自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兄弟俩,威尔伯和 奥维尔·莱特的说法,他们的父亲米尔顿·莱特主 教很重视玩具的教育价值,而他们对于飞行的兴趣 就开始于父亲从法国带回来的一个玩具,那是一架 小型的直升机,由19世纪的法国实验者阿方斯·佩 诺(Alphonse Pénaud)发明,这件价值50美分的玩 具不过就是一根带有两个螺旋桨和扭曲橡皮筋的棍 子。当时主教把东西藏在手里,说道:“看这儿, 孩子们。”当他放开手时,直升机就飞到了天花板 上。孩子们都把它叫做“蝙蝠”。 奥维尔上小学时的第一位老师艾达·帕尔默 (Ida Palmer)还记得他总在课桌上鼓捣一些小木 片。当老师问他在做什么时,奥维尔告诉她,自己 正在制造一种飞行器,总有一天他和哥哥会飞起来 。
导语 戴维·麦卡洛著的《莱特兄弟(精)》是一本论述充分、资料详实的比较文化研究著作,不仅考察了政治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还涉及古代中国、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现代欧洲,甚至部落文化。 在当代政治与社会语境下重提马基雅维利主义,并在概念之上,试图阐明“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一政治上的超道德性遍及古今中外,在学理和大众文化层面上均有话题性。 对真实政治状况与政治未来的探讨,并试图明晰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盛行予其的影响,蕴涵政治思想性,对现世的读者——无论知识分子还是一般读者——都能有启发。 精彩页 第一章 开端 如果要给年轻人一些如何走向成功的建议,我会对他说,选择一对好父母,然后在俄亥俄州生活。 ——威尔伯·莱特 1 在兄弟俩一起拍摄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中,有这样一张,他们并排坐在莱特家后门廊的台阶上,照片中的房子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最西边的一条小路上。那一年是1909年,他们的名气正值巅峰。当时威尔伯42岁,奥维尔38岁。威尔伯的脸稍长,他面无表情地看向一边,像是在想别的事情,而且极有可能他确实是在想别的事。他很瘦,可以说有些憔悴,他的鼻子和下巴很长,胡子刮得很干净,而且已经谢顶。他穿着一身纯黑色的两装和一双高帮系带鞋,非常像他们做牧师的父亲。 奥维尔直视着镜头,一条腿随意地搭在另一条腿上。比起哥哥,他要强壮一点,而且看起来更年轻,除了胡子修剪得很整齐,头发也要多一些。他穿着剪裁显然更加合身的浅色西装、时髦的菱形花格短袜和前端有装饰的皮鞋。菱形花纹已经是莱特家所有男人能够接受的最花哨的装饰了。照片中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手,在拍这张照片之前,这两双技艺精湛的手就已经给世界带来了奇迹般的改变。 从脸上的表情来看,他们好像没什么幽默感,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不喜欢拍照。一位记者曾写道:“说实话,兄弟二人都不喜欢照相机。”实际上,他们的拍照姿势最不合常理的一点就是俩人都坐着,什么也不做,而这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场景。 代顿市的其他人都知道,这兄弟俩一直非常独立、勤奋而且几乎形影不离。用他们父亲的话说,他们“像双胞胎一样亲密无间”,对彼此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他们住在同一幢房子里,每周一起工作6天,一起吃饭,钱都存在银行的共同账户中,威尔伯说,他们甚至会“一起思考”。他们俩的眼睛都是灰蓝色的,不过奥维尔的没有那么明显,两只眼睛也离得更近一些。他们的笔迹很像,都是一贯的整齐清晰,他们的声音也很像,以至于在其他房间听到他们对话的人很难分辨出到底是谁在说话。 尽管奥维尔的穿着总是更加引人注目,但人们常说身高5英尺10英寸,比奥维尔高大约1英寸的威尔伯更像是长居法国而不是代顿的人,女人们认为他有些神秘,而且相当有魅力。 兄弟俩都喜欢音乐,威尔伯会吹口琴,而奥维尔会弹曼陀林。有时在工作的时候,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吹起口哨,或者哼唱起同样的旋律。两个人都非常恋家,也都喜欢做饭。奥维尔最拿手的是饼干和蜜饯,而威尔伯对自己调的肉汁很有信心,感恩节或者圣诞节做火鸡时,他都坚持负责填料。 兄弟俩和他们的父亲以及妹妹凯瑟琳一样,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而且每周除周日以外都在努力工作,每天不是在研究,就是在家里“自我提升”。勤奋工作是一种信念,穿着防止弄脏衣服的围裙在齐腰高的工作台上为共同的研究项目一起努力是他们状态最好,也最快乐的时光。 从各个方面来看,兄弟俩都非常合拍,彼此都知道对方正在着手完成的工作,对彼此的独特天性也早已了如指掌,而且对于由大4岁的哥哥威尔伯担任合作关系中主导的一方心照不宣。 但事情并不总是如此顺利。他们也会对彼此严格要求,相互挑剔,无法统一意见,认为对方的观点“很糟糕”。有时,在绎过一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激烈争论之后,他们会发现除了两个人最初的观点互换了之外,在达成共识方面没有任何进展。 人们常说,兄弟俩都始终坚持做自己,这也是俄亥俄州最推崇的品质。他们不仅不渴望受人注目,还尽可能地避免成为焦点。尽管他们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两个人仍然格外谦逊。 但在很多方面,他们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些差异很明显,而有些则不然。比如奥维尔平时差不多总是以正常速度走路,但威尔伯“极其活跃”,在阐述观点时会用力地做手势,走起路来速度很快,而且步幅很大。威尔伯生性更加严肃、勤奋和善于反思。他的记忆力十分惊人,能记住自己看过、听过和读过的东两。奥维尔曾经坦白地说:“我什么都记不住,可他从没忘记过任何事。” 威尔伯如此强大的专注力让他在有些人眼中很奇怪。他可以让自己不受任何人的影响。一位老同学曾说:“威尔伯·莱特给别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基本上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每天早晨,陷入沉思的威尔伯总会不戴帽子就匆忙出门,结果5分钟后又会回去取帽子。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