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回归生命本真(获得圆满幸福人生的国学智慧) |
分类 | |
作者 | 吕炯纬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回归生命本真(获得圆满幸福人生的国学智慧)》以作者吕炯纬学习国学、转变心智模式、化除禀性,在圣贤智慧指引下获得幸福的真实体验为经,以作者咨询过的多个案例为纬,论证了透过五伦生命关系的修炼,可以帮助人们的内心有正向的能量以及改变自我行为的能力,进而达到身心自在、喜悦、清静的状态。作者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手足关系、职场关系、朋友关系等五方面人手,引导忙碌的现代人如何在生命的本分上遵道而行,活出价值和智慧,过上幸福圆满的生活。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被迫式的生活 风动幡动背后的真相 生活中皆是心智模式的展现 心智模式下的潜藏因子 进入修练阶段 第二章 解开纷乱的枷锁 生命的旨意 五天性与五禀性 (一)、木性人:仁与怒 (二)、火性人:礼与恨 (三)、土性人:信与怨 (四)、金性人:义与恼 (五)、水性人:智与烦 每个人都有主要的禀性 如何落实化禀性 第三章 转化生命中的禀性 认清生命的重点 (一)、亲子关系中的自我觉察 (二)、职场关系中的自我觉察 (三)、夫妻关系中的自我觉察 (四)、手足关系中的自我觉察 (五)、朋友关系中的自我觉察 回归五伦的实际生活 第四章 生命的本来 回归家庭的位置 尊重每一个关系 不能颠覆的顺序性 整体观的生命思维 本来如此清静 附录 能量与禀性关系 金钱与禀性关系 疾病与禀性关系 序言 我出生在一个极为平凡的家庭,父母亲都是普通的老 百姓,为三餐打拼,为家计奔忙,只为祈求过平静与幸福 的生活。我是一个相当平凡的人物,既不聪明,也没什么 特别的本事,生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是上天的恩赐 。我从小就非常喜爱传统文化,对于《论语》《孟子》等 经典爱不释手。在初中的时候,我经常自发性地背诵四书 古文,至今回想背诵古文的原因,仍然记忆犹新——我想 实践圣贤的智慧。我内心相信,这定是能让我一辈子受用 的宝藏,虽不知道当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但直到今 天,我依然在读诵古文,领略古人的心法智慧。 虽然我从小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但在青少年阶段, 其对我的生命似乎没有太多帮助,因为圣贤的智慧是人生 的哲学,对于求学阶段的我而言,还看不出效果,我也不 知道要怎么运用。我的生命并非一帆风顺,28岁那一年, 是我人生重要的分水岭,在那之前,可以说是灰暗惨淡的 磨炼时期,对于人生所面临的问题,摸索不出个方向,甚 至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惨况。直到开始学习家 道五伦之后,才恍然大悟,28岁以前的人生,真的都是白 活了,因为从没有依照圣贤经典的教育来实践,背道而驰 ,当然越活越痛苦。 身为人,所要尽的本分是伦常道(五伦:夫妇、父子、 兄弟、君臣、朋友),所要行的道是十义(父慈、子孝、兄 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虽自 小学习传统文化,但却不懂得在伦常道上做好,当然再好 的方法都无法解决人生的问题。在家庭当中不懂得尽孝, 对兄弟姊妹不懂得尽悌,在工作职场上不懂得尽忠职守, 对于人生的五伦之道,不懂得依道而行,当然活得一团混 乱。人生的问题往往是道没有行好,不是术没有用好。应 尽的本分从来没有做好,这与禽兽并无差别,枉读圣贤书 ,人生之路当然会窒碍难行。当我明白自己过往的所作所 为偏差在哪儿之后,便从头要求自己,效法古人的精神, 学一个圣贤道理,就照着圣贤的话去做,我的生命才开始 出现了变化。 我开始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修正自己偏差的想法, 化除自己的禀性。我看到了自己很多问题的症结所在,一 步一步地处理,渐渐懂得改变命运的诀窍。越是化除禀性 ,我的内心越是清静自在,尽管生命仍会遇上挑战,但我 越来越懂得化解之道,内心有一种稳定、笃实的力量,不 再有像以前一样慌乱、拿不定主意、不知所措的现象发生 ,我想这一切就是圣贤智慧的威力。 这些转变的过程,让我明白圣贤经典的记载,无非就 是要告诉后人,懂得在生命当中转换禀性,并通过正确的 方法,让自己的生命逐渐通达。没想到,二十年来的国学 底子,在这时候用上了。我重新看待圣贤的智慧,体会古 人的用心良苦,通过自身的改变,验证经典的内容都是千 真万确的实学,并非空谈理论,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宝藏,我们却认为不切实际,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可笑。 只有当我们愿意依照圣贤的话去行,才能真正得到宝藏, 并使命运得到转变,如果只是一味地背诵,或是作为知识 上的研究、沽名钓誉,这对于生命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还 会离道越来越远,生命越过越痛苦,陷入死胡同当中。 现在回想起来,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虽然走了 一些弯路,但能在我年少时,有机会积累国学,我认为相 当幸运。虽说那是懵懂无知的阶段,根本也不知道怎么运 用,但却奠定了相当重要的基础,帮助我在后来人生遇到 困难时,懂得从经典中找寻解答!就在我不断地成长与改变 之后,内心生起了想要兴善举与弘扬孝道五伦的念头,于 是我走上了推广传统文化之路。这过程历经相当多的考验 与挫折,然而我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因为我知道 ,这些挑战跟前辈们比起来不算什么。我时刻反省自己, 如果我们刚做了这么一点点就觉得辛苦,那圣贤所走过的 路,比我们要艰辛几百倍、几千倍;如果我们所发的愿力 禁不起考验,那就不要谈弘扬传统文化了,还不如在家里 发表高论、读读古文,自认为有修养、有体悟就好了,省 得丢人现眼。 经典记载的都是圣贤行道的经过,我们现在所做的事 情,能否流传百世我们都还不确定,却对自己仅有的一点 点体会就骄傲自满,对自己的一点点付出就觉得不可一世 ,圣贤经典并没有这样的记载,我也没有看过哪一位圣贤 有这样的心态,我们应当反省,应当谦虚。道是行的,德 是做的,只有当自己走上这条路之后,才明白国学不是让 我们用来夸耀自己满腹经纶、耍耍嘴皮子用的。我们内心 应当景仰圣贤,不断地自我要求,对于能够传承中华文化 并造福后代子孙,感到无上的光荣,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与 使命,并非儿戏。越是行道,我对于自己过往轻浮与傲慢 的心态,越是感到羞愧。 现在我仍在不断地学习与阐释圣贤思想,为弘扬传统 文化尽上绵薄之力,尽可能地帮助他人从国学的智慧中, 找到属于自己安身立命的方法,并走出人生的困惑与瓶颈 ,得以实践自我的生命价值。每当我看见他人因国学的启 发而改变生命,我内心充满着欢喜,更相信每一个人的内 在,本自具足了祥和、喜悦、智慧、慈悲与清静,我们本 来可以过上幸福圆满的人生,只因迷惑又缺乏引导,才误 入歧途,造成自己生命上的困窘。尽管如此,这一切都为 时不晚,只要我们愿意重新学习,并身体力行,就像我一 样,仍会重新获得崭新的人生。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认为能够学习圣贤经典,体验 圣贤智能的光明,让内心喜悦祥和、清静自在是世上最快 乐的事情。我认为依道而行,圆满五伦生命关系,让人生 过得幸福,进而体会道的殊胜与奥妙是这一生最有价值的 事情。我并不是什么大师,只不过是通过自身的改变,将 自己所窥见的生命因缘、道的体悟分享给各位,让更多人 明白、受益而已。也许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已久,我们 尝尽了各种方法,仍是不得其门而入;或是我们渴望得到 智慧,想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那么,就请给自己片刻的安静,一同翻开下一页吧。 吕炯纬 导语 吕炯纬著的《回归生命本真(获得圆满幸福人生的国学智慧)》透过生命关系的修练,帮住自己的内心有正向的能量与改变自我行为的能力,进而达到身心自在、喜悦、清静的状态。书中讲述三纲五常的生命关系,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职场关系、手足关系、朋友关系等五面向,引导忙碌的现代人如何在生命的本分上活出价值与过上幸福的人生。最后让自己了解家庭、家族所带给我们的生命力量,用着感恩的心,接受生命的安排,过上美好的家庭生活。 精彩页 很多人常问我,难道都是要我改变吗?明明就是对方的错,难道我不能说吗?这样是不是害了他,或是助纣为虐?或反被他欺负一辈子?如果对方就是不愿意改变,而我也真的没有错呢?或是说,我这是为他好,为他设想,不然往后出问题怎么办?在这个地方,我要回复的是,如果我们真的没有问题,那么就能够化解,当我们一直认定是对方的问题时,代表着我们还没有觉察到心智模式下的因子,它会不断地引导我们往假象看。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案例情况是这样,这是一位非常尽职的妈妈,处处以身作则。但是,她觉得孩子对她的态度不够尊重,最后对孩子的行为处事,处处看不惯,妈妈想尽办法希望孩子好,但是孩子仍是不为所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几经咨询过后,我将她的心智模式变化呈现给各位了解,我们也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情况是这样的: 1.孩子越来越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每次跟孩子沟通时,他总有自己看法,有时候顶得当事者内心很不是滋味。当事者仍是耐心地告诉孩子,妈妈这样做是对你有好处的,但是孩子似乎不领情,依然故我。当事者内心就想:“我是为你好.换作是别人我早就不管了。” 2.情况发生几次之后,孩子慢慢地就沉默不语了,当事者看他的表情就是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眼睛也不看妈妈一下.内心一急又受气了,当事者心里就想:“孩子越来越没大没小、越来越不尊重我,再怎么说我也是你妈妈,连我都不放在眼里了。”因此当事者对孩子进行了严厉训话。 3.当事者不知不觉越讲越大声,孩子的反应是越来越不想听,越来越不耐烦,当事者愤怒地想:“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你,不然你大一点还得了,往后在外面会很惨!”孩子就在妈妈的愤怒情绪下遭骂、遭打。 4.几次类似的情况过后,孩子依然故我,加上当事者的情绪与自身个性关系,产生了一些偏颇看法:“这孩子越来越叛逆.我过去讲这么多,孩子竟然一点都没有听进去,一点都没有改变,我如果不严格要求那还得了,我得要趁他还没有变坏之前,想尽办法纠正他才行。”当事者尝试更多方法来调教孩子。但结果总是不佳,亲子关系越来越僵。 5.一年一年的教育之下,这样的想法造成了当事者与孩子的行为模式——“当事者看孩子的所作所为就是越来越不顺眼.只要一逮到机会,就要教训他。而孩子看到妈妈就是沉默不语,让妈妈无法理解,搞不懂他。”所以每次沟通越来越多冲突,孩子越来越不想听,最后连理都不理,问也不问。 6.最后当事者只要跟孩子讲话,不自觉地就火大,每次讲话不到三分钟就吵架,孩子有时还会顶嘴(或大声或小声),一走了之。当事者内心愤怒不已,更确定了“这孩子就是叛逆,我不用更严格的方法纠正孩子不行,我已经快拿他没有办法了!”虽然当事者仍想尽办法想改善关系,但最后还是一样的结果,当事人几乎想放弃,认为:“这孩子跟我不合,没办法教、没办法沟通。” 现在这孩子已经是高中生了,孩子的妈妈常常感到苦恼与不知所措。她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孩子以前明明很好,怎么会变成这样?她对孩子并非不负责任啊?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这问题根源来自妈妈内心潜藏的“自尊心过大,虚荣心作祟”的因子,不是妈妈所受教育程度高不高的问题,也不是孩子叛逆不乖的问题,更不是沟通技巧不好的问题。这一切都来自当事者无法看见自己无形当中受了自尊心与虚荣心作祟的影响,造成了自己的行为失控。 当孩子与母亲第一次发生顶撞的时候,妈妈的自尊心受到挑战,但是当下没有意识到,反将自身突如其来的情绪,自圆其说为“为了孩子好”,从而展现出强势的言语与不得体的行为。无意当中,孩子内心对妈妈的行为产生反感。后续几次妈妈又在虚荣心作祟的情况下,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如人,怕在亲戚朋友面前丢脸,而将错误的情绪转为更为严格的管教方式,造成孩子在行为上的真正叛逆。这些都是对当下心念错误的解读,才造成不可收拾的连锁反应。 当事者与孩子问题背后的潜藏因子,还会在她人生的其他方面显现,她一生所遇见的任何问题,都会循着这个模式发生。只要她愿意静下来反省,就一定会看见相同的模式,不断地反复发生,其实人生的问题一点都不复杂,改变也没有这么困难。当我们具备了觉察,愿意反省自己时,我们再将此案例重新来过一次,我们就一定有足够的智慧来处理,结果会完全不一样。 1.孩子越来越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每次跟孩子沟通时,他总有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孩子的反应顶得当事者内心很不是滋味。当事者仍是耐心地告诉孩子,妈妈这样做是对你有好处的,虽然孩子一时之间不能接受,依然故我,但当事者内心并没有受“自尊心过大、虚荣心”的错误因子影响,反而静下来想:“孩子长大了,看来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对他,不能有——只想让他乖乖听话照办就好的态度,我得更有耐心,还要找出适合我们俩沟通的方式。” 2.下次又发生类似的情况,孩子沉默不语,当事者看孩子的表情就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