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张慧荣著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英语小说研究》主要涉及路易斯·欧文斯的《狼歌》(1991)、托马斯·金恩的《青草,流水》(1993)、莱斯丽·玛蒙·西尔科的《沙丘花园》(1999)和琳达·霍根的《灵力》(1998)四部当代印第安作家的代表作,认为这四部作品以发展与环境,环境保护与印第安文化权力的关系为主题,并使之成为思想去殖民化的手段,认识到在世纪之交印第安作家对殖民主义与生态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在探索对抗殖民意识的策略方面做出了尝试,客观上反映了对殖民主义思想和话语的解构。本书六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回顾了印第安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印第安文学后殖民和生态批评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本选题的理论支撑,即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并提出本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主体部分包括四章,运用后殖民生态批评的主要观点,并依据新殖民主义的不同呈现方式和相应的反抗形式而构建。 作者简介 张慧荣,女,汉族,安徽全椒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就职于安徽科技学院。曾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访学美国,多次深入位于华盛顿州、爱达荷州和达科他州的印第安保留地考察。主要研究英、美、澳英语文学,英语国家少数族裔文学和文学生态批评。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厅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读博期间论文曾获“江苏省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论坛一等奖”。 目录 绪论 一、印第安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当代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后殖民和生态批评研究综述 三、后殖民生态批评学说 四、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荒野之行——《狼歌》中的土地所有权 第一节 作为资源的荒野 一、被征服的荒野:殖民早期的新大陆 二、被保护的荒野:失落的家园 三、被开发的荒野:最后的资源 第二节 荒野话语影响下的印第安身份偏见 一、“野蛮印第安人”:文明人的对立面 二、“生态印第安人”:环保主义者的想象 三、“消失的印第安人”:强加的属性 第三节 荒野中的身份重建 一、“独人部落”:身份重建的困境 二、荒野中的灵视追寻:先人的故事 三、荒野中的身份重建:结合传统与现实的新故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大河的解放——《青草,流水》中的水权 第一节 印第安文化视阈中的水 一、水的创生性:创造世界与生命 二、水的神圣性:太阳舞仪式的中心 三、水的环形运动特征:平等关系的基础 第二节 作为环境种族主义偶像的水坝 一、水坝:对自然和原族的双重威胁 二、被否定的原性:背弃协约的借口 三、公共利益:合法化掠夺的谎言 第三节 进发双重力量的水 一、崩塌的水坝:水的颠覆力量 二、人生新起点:印第安人物命运的改写 三、部落的再生:新方舟故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反抗的花园——《沙丘花园》中的花园与政治 第一节 从前有个花园——拒绝殖民的印第安古花园 一、人与土地互惠原则:印第安古花园的花园伦理 二、生态浩劫:失落的庇护所 三、崇拜土地:鬼舞教的核心 第二节 染血的国际资本主义植物贸易 一、征服与背离:废墟之上的维多利亚花园 二、生态盗贼:堕落的植物学家 三、丛林中的罪恶:帝国主义生态抢夺 第三节 跨大西洋本土化轴心 一、基于土地:英国花园中的古欧洲异教 二、被掩盖的基督教源头:古诺斯替教 三、反写基督教象征:意大利花园中的伟大女神神话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之舞——《灵力》中的动物栖息地问题 第一节 现实与神话中的杀猎豹事件 一、环境正义:霍根作品的主题 二、生存危机:猎豹与印第安人的相似境遇 三、再生之舞:现实中的神话 第二节 主流社会与野生动物关系的曲折历程 一、戕害生灵:征服野生动物的历史 二、权力对抗:动物保护法与印第安宗教的矛盾 三、被侵扰的栖息地:威胁野生动物的现实 第三节 动物保护灰色地带的思索 一、超越二元对立:接纳不同世界的真理 二、直面变化:以动态视角看世界 三、面向未来:提倡基于土地的跨物种合作 本章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