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求知养气战斗(鲁迅的读书生活)(精)/万卷书蠹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高杰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后记
这本书是高杰教授1999年完成的,当时,高杰
教授正当壮年,身体尚好。尽管从事着较为繁重的
学报编辑事务,但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他用心甚
多,不但融汇了前人对鲁迅的主要研究成果,而且
也集中了他对鲁迅本人及文学创作的全部思考。至
今读来,我依然能感觉到高杰教授温和的文风、周
密的论证、严谨的叙说与准确的评价。同时,我也
深刻体味到,这是一部有分量、有见解、有深度的
书。
欣闻万卷出版公司希望重新出版该书,又接到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名文学理论研究专家
党圣元教授的重托,我感到十分欣悦,又感到几分
惶恐。欣悦的是,高杰教授的书能在二十年之后重
新出版,足见其深远的影响力;惶恐的是,生怕因
自己的才疏学浅,辜负了党老师的期望,更怕因自
己的点滴疏忽,对不起已在九泉之下的高杰教授。
为此,我在认真阅读本书的基础上,按照要求
,对全书涉及的,但并未完整注释的引文做了仔细
的核实,并以现在规范的格式标注出来,希望能为
读者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一些参考。遗憾的是,由于
手头没有本书的电子版,页脚注的工作难以完成,
故我只能以“主要参考文献”的形式附在文后,权
作注释,特此说明。
作为高杰教授的弟子与同事,我再次感谢万卷
出版公司对本书的支持,感谢党圣元教授对高杰教
授的关怀与厚爱,感谢高杰教授的夫人郭应兰女士
为本书的重新出版所提供的无私帮助。
延安大学惠雁冰谨记
2018年3月10日于延安大学图书馆
目录

小引
百草园
周家的蒙书
对《山海经》的渴慕
蓝门与白光
从橘子屋到三味书屋
“旦”
书塾以外
乞食者的意外收获
走异路
乌烟瘴气的水师学堂
看淡科举
开明的矿路学堂
从《天演论》中读出新境界
自然科学的启蒙
留学日本弘文学院
越人遗风(一):课外苦读
越人遗风(二):志在光复
入读仙台医专
师从藤野先生
弃医从文
从伏见馆到中越馆
寄望“新生”
学德文、学俄文
师从太炎先生
“又穷落了”
辫子的麻烦
阅读社会(一):采集植物标本
阅读社会(二):拓碑买古砖
阅读社会(三):投身辛亥革命
辑录名德
六千张字条
“无日不在忧患中”
S会馆(一):读佛经
S会馆(二):抄古碑
“废寝辍食,锐意穷搜”
从八道湾到老虎尾巴
母亲的影响
“读经与读史”
“先看一点基本书”
海上月色
“读书与革命”
景云深处
特殊的“蜜月”旅游
“硬译”
一张地图
秘密书屋
与内山书店
一生书谊
品书·评书
藏书
读书人的本色
读书与写作
附录(一):青年必读书
附录(二):读书杂谈
附录(三):随便翻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
从橘子屋到三味书屋
大约在十二三岁的时候,鲁迅走出蓝门的橘子屋,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一个私塾。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鲁迅说:“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这位戴着大眼镜的老塾师,就是常到酒店去喝酒的寿镜吾。他名怀鉴,生于1849年,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就再没有去参加乡试,而是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到1929年以八十高龄逝世为止。寿镜吾先生自己不吸烟,也不准儿孙吸烟。向别人家借书看,讲好什么时间归还,就一定不拖过什么时间,而且书保存得很好。夏天,有客人到他家里去,他赤膊是不接见客人的,无论至亲好友,一定要等穿好了衣服才肯与客人谈天。
在收学生方面,无论和蓝门相比,还是和新台门隔壁的王广思堂相比,都较为严格。王广思堂教书每年四节,每节收四五百铜钿,只要有钱就都收下。三味书屋从不乱收学生,人数一般保持在八个左右;从读《大学》起至《尔雅》止,一年四节,每节收大洋二元。而且还要可靠的熟人介绍,寿先生亲自到家来看过,同意后,他就点点头说:“正月十八开学,自己背桌椅来。”这样才能进到三味书屋去。开学的时间一过,他就不再收学生了。而王广思堂,清明前可以不去读,就是偷一节。收费上虽说收几百铜钿,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另外送钱去,作为批改文章的费用。
三味书屋不像蓝门那样因掘藏而随便放假,其他假日也很少,每年端午、中秋各放一天,剩下的就是寿镜吾在二月里的四天扫墓时间,作为学生的假日。学生一旦进了三味书屋,就得用功读书,不许在墙上涂墨迹,也不许无故不上学。有三天不上学者,寿先生就亲自跑到学生家里追问原因。学生如果有事,他会“噢噢”地悻悻而归,如果学生有病,他会说一声“病好了马上叫他来”。
每到中午或傍晚时分,如果是晴天,寿镜吾就走到前面小天井里,看看太阳照到什么地方了,假使已是吃中饭或晚饭的时候了,他就叫学生们回家去吃饭。他把学生送到门外,并且站在门口的石桥上,看看学生在路上有没有打架,直看到学生走远了,才放心回去。
那时候,每个私塾都要体罚学生,体罚是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寿镜吾在三味书屋也备有一根竹制的戒尺,整天放在他授课的四方桌上,而且也有罚跪的规定,但都不常用。他的严厉主要表现在平时对学生的严格教育上,要到他生气的时候,才用戒尺在淘气学生的手上轻轻打几下,以示惩罚。不过,到他气极了的时候,也会叫学生离开三味书屋,不准学生再读下去。而一般情况下,他总是瞪几眼,大声说道:“读书!”
由于寿镜吾对自己的学生既关心又严格,所以人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鲁迅也就是这样被送进三味书屋的。
三味书屋给鲁迅的印象是深刻的。寿镜吾不愿意占人家的便宜,也不肯自己吃亏,清早,他到大云桥去买菜,除了不讲价钱外,还要拣几个大一点的铜钿给卖菜的小贩,但是当他自己拿银圆去换铜钿的时候,则一定要按九八通用制钱,一个也不能少。他的儿子考中了秀才,报单送到时,他托出三百文板方大钱,如果送报单的人嫌少不肯收,他便说,这是父辈们传下来的老规矩,若不满意,可以把秀才拿回去。春节的时候,鲁迅到老师家里去拜年,第二天,寿镜吾便来回拜,穿着褪色的红青棉外套,手里拿着一沓名片,在堂前大声说道:“寿家拜岁。”
寿镜吾生活俭朴,家里不雇女工,由寿师母做饭,他帮忙。平日里穿着也不讲究。夏天,备一件夏布长衫,挂在书房墙上,供他和已经成年的两个儿子出外穿用。可三人个子有高有矮,总有人穿着不合身的,但他却全不在意。P29-32
导语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翻译、古籍校勘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贡献。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虽然他没有到战场上挥洒热血,但他以写文著书的方式进行战斗,把国民性改造提高到了重要位置。鲁迅作为思想界的斗士与他多年来特殊的读书生活密切相关。高杰著的《求知养气战斗(鲁迅的读书生活)》便是这样一本讲述鲁迅读书生活的散文集,揭开了有关鲁迅读书求知生涯的神秘面纱。本书援引资料丰富,从鲁迅的老师、学生、家人、友人等多角度进行观照,能够使人比较全面地了解鲁迅。不仅资料翔实,有理有据,且全书线索清晰,情节性较强,富有场景化特点,带有一定的传记色彩。既很好地体现了鲁迅的读书心得,又照顾了大部分读者的阅读习惯。文中还穿插了不少鲁迅读书及与朋友交往时的各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小故事,读来亲切动人。
序言
“书”的本义是“书写”,后来引申为“书写
的文本”。早期的“书”是写在简、牍或丝帛上的
,即所谓“书之竹帛”。“书之竹帛”是为了“

遗后世子孙”,向同时代的人或后人传递讯息。

往今来,书籍的载体已经由简帛转变为纸张乃至

子数据,而书籍所承载的,不外乎知识、记忆、

感与思想。
战国时代的惠施博学多闻,相传他的书(当时

写在简牍上的)足足装了五辆车,这便是“学富
五车
”的来历。书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
,人
类文明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知识之所以能不断
累积
,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书籍的力量。书籍是学问
的代
名词,饱读诗书者,也便是硕学之士。
与印度等古代文明不同,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
历史的记录,形成了以二十四史为核心的记史传统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独
树一帜,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汉字的连续发展以及以
此为基础的记忆传承。而历史记忆的作用,正在于
明得失、知兴替。
在书籍中,我们同样能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
他们的喜怒哀乐转化为文字,千百年后仍有震撼人
心的力量,引发我们的共鸣。即便是典正古雅的“
诗三百”,同样能窥见先人的悲喜。唐诗宋词,无
不是情感的流露。这些文字汇聚起来,又能激荡起
时代的脉动与情绪。
“书”最初偏重于实用性较强的文体,《尚

》之“书”本来是公文。但《尚书》之所以被人

代传诵,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性。从先秦诸子到

代新文化先驱,他们前赴后继,高擎思想的火炬

点燃民族的奋进之路。
中华民族历来敬畏知识、记忆、情感与思想,
也便敬畏书。敬畏书,也便好读书,并敬重好读书
的人。书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物品
,而是蕴涵着宇宙、人生之道,记载着我们的过去
、现在并描绘着将来,展示了社会、生活和个体生
命情感的无限丰富性,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创造
的灵性之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更愿意将
书看作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一种使生命达到不朽的
途径。
书是用来读的。没有阅读,书的意义便不复存
在,或者至少其意义要大打折扣。明人于谦曾经作
过一首《观书》诗: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在读书人的眼中,书卷无异于多情的故人。有
书卷陪伴,无论快乐的还是忧伤的光阴都可以安然
度过;有书卷存在,可以使屋舍生辉,心生欢喜;
有书卷在胸,内心得以充盈,思想得以绽放。读书
人泛舟书海,博览群籍,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刻意用功,发愤图强,乐而忘苦,终生与书本相
伴。他们读书、藏书、抄书、著书,思于书,劳于
书,苦于书,乐于书,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读书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升
了他们的人格,陪伴他们走过了自己的生命之旅,
帮助他们成就了人生的事业。更有那勤学敏思、才
胆识力卓出者,于“灯火阑珊处”发现了宇宙之道
,参悟了天人之义,建构起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情
感世界,因而著书立说,以其一家之言而泽被后来
的读书人。
读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圣哲通儒、仁人志士
、学术大师、文章大家,远者不说,仅我国近、现
代以来读书人中所产生的伟人志士、大师名家就可
以开列出一个长长的单子,他们犹如璀璨的繁星,
照亮着20世纪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夜空。他们身
处社会剧变、民族危亡、文化转型的历史关头,于
是将自己的事业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
一起,或者投身于炽热的社会现实斗争之中,以笔
为枪、以纸为旗,用自己的学识为中华民族的振兴
、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新思想、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做出卓著的贡献;或者埋首于中外浩如烟海的典籍
之中,在学术文化领域辛勤耕耘,默默地奉献着自
己的才智,以其丰硕的研究或创作成果维系和延伸
着中华民族的学脉、文脉,从而推动了现代以来中
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无论属于何种情况,他们
都是在为民族和国家的救亡与启蒙、解放与振兴以
及学术文化的发展兴盛写心立言。在他们身上,

经世致用”这一中国知识分子读书治学的优良传

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套丛书,便是一组读书人的
文化群像。他们包括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吴
宓、鲁迅、胡适、林语堂、郭沫若、钱钟书这些时
代巨子。他们好读书,勤著书,为传承、发展我们
民族的文化奉献一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与楷
模。了解他们的读书生活,知道他们读书生活中的
点点滴滴,与阅读他们的著作一样,照样可以走进
他们的思想、精神、情感世界之深处。因此,这套
丛书选取“读书生活”这一特定的角度,通过叙述
这些名家大师如何读书、写书、购书、藏书、爱书
,以及介绍他们的家学渊源、师承关系、访学交游
、讲学课徒等侧面,来展现他们的读书方法、治学
特点以及事业成就。对于这些巨匠的读书生活,我
们得以有更直观、深切的感受。
在写作风格方面,本丛书则尽量追求实录性和
情境化,着重围绕这些现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巨匠们
在读书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趣闻美谈、掌故逸事,
以见出他们的人生志向、精神境界和生活风貌。这
些文化巨匠的读书治学、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就本身
,也无不反映出近现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学术
曲曲折折的发展道路和复杂多变的特点,从中可以
寻绎出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形成和发展的脉
络与经验。因此,介绍这些名家大师的读书生活,
实际上也就是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和学术史进
行一种特定层面、特定角度和特定方式的描述;了
解这些名家大师的读书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
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和学术风云变幻历史的一
次回顾与反思。
这些名家大师的读书方法、思想方式、治学特
点,以及他们的人生追求、理想目标、生活情趣和
精神境界,作为一种参照系统和历史经验借鉴,对
于今天和未来的热爱知识与学问,热爱书籍,从而
有志于读书、治学的读者朋友而言,无疑是大有裨
益的。在强调“全民阅读”的今天,读什么书、如
何读书仍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互联网文化的扩张
和智能手机自媒体的广泛应用,虽然给人们获取信
息提供了诸多便利与更多的选择,但是同时又导致
了阅读的浅表化、碎片化、快餐化,从而给读书带
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经典化阅读
方面,所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有些人说现在的社
会太浮躁,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读书。我们何尝不
能说,正是因为读书太少,有些人的心不复宁静?

有诗书,内心自会充盈,也自会以更自信的心境

视周遭的世界。正是从这些名家大师的身上,从

套丛书中所展示的文化大家的读书生活中,我们

许能获得诸多人生的教益,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关

生命价值何在的答案。
本丛书采撷那些在读书治学方面堪称斫轮巨匠
的名家大师们在书海中泛舟的点点帆影,来再现他
们的神采风姿,以此奉献给读者,并且希望它们能
陪伴读者朋友们度过一段快乐的读书时光。如果这
一初衷能够实现,对于我们来说则是再幸运不过的
事情了。
党圣元
2018年9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高杰著的《求知养气战斗》用翔实的史料、娴熟的笔法、生动的语言,结合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影响,描述了鲁迅从幼年开始贯穿一生的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以及后来鲁迅思想的形成、做人的准则与他读书生活的密切关系;鲁迅不畏艰难困苦的坚韧品格与他特殊的读书方式——读而背,背而买,买而抄,抄而藏——的密切关系,激发人昂扬向上,并给人以启迪,以思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