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名生态学家的孕育之旅
分类
作者 (美)桑德拉·斯坦格雷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书评(媒体评论)
通过观察自己妊娠和生产过程及哺育自己的女儿
费思……(斯坦格雷伯)比常人更能清晰地表现科学
、学术及人性。
——《科学》(Science)
本书富有睿思,文笔优美,如同先辈雷切尔·卡
森的著作,理应被称作经典之作。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一部面向新世纪父母、教育性强的前沿科学作品
。她选取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个方面作为主题,创作出
一本充满情感的“大众科学”读物——它具有任何科
学教育背景的读者都能读懂的文字。
——合众国际社(UPI)
斯坦格雷伯堪比已故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的风
范,后者于1962年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是世界
各地环保人士的圣经。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自如穿越在自然科学和个人柔情之间,她分析并
探索自己正在发育的宝宝受到宫内环境(子宫,即居
住着一个生灵的栖息地)的影响……是颇具说服力的
例证,证明越来越多的婴儿出生后面临最优发育的重
重障碍,是环境危害所致。这应该让父母和准父母警
醒。
——《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
后记
(加强预防的呼声)
1998年1月,在得知自己怀上费思两天后——当她还是
一个两周大的胚胎、我还在为之惊叹时,我正乘坐火车从
伊利诺伊下州前往威斯康星州拉辛市。在那儿,由建筑师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温
斯布雷德中心正在召开美国首届预防原则大会。预防原则
本身由来已久,也许伴随着人类母亲出现,因为其核心意
义就是在说不论何种情况,只要看似暗藏危险,就应小心
谨慎。正是有了这样的信条,我们才会想到要扣好安全带
,闪电时离开游泳池,扔掉从冰箱里面翻出的不知剩了多
久的食物。正因为有预防原则,我们才会把塑料袋和火柴
盒搁在小孩够不到的地方。“一分预防顶得上十分补救”
这句名言是该项原则更加为人熟知的体现。
作为引导环境决策制定的工具,预防原则体系至少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建立,是当时联邦德国环保法的一
部分。然而,在地球另一边,预防原则鲜为人知,直至
1992年巴西召开地球峰会,才将预防定为从化学品管控到
气候变化一系列政策的主要指导原则之一:“若存在严重
或不可逆损害的威胁,缺乏全面的科学确证不应被用作推
迟执行具成本效益特点的环境恶化预防措施的理由。”
在温斯布雷德会议上,我们这些与会者竭力表达预防
的基本要素,使之切实可行。我们认为,举证责任应该让
潜在有害活动的实施者承担,而不应该由公众在证实已经
出现危害的过程中承担。环境决策制度应该是开放、知情
和民主的,同时还应该审视各种可能替代有害技术的办法

最后,我们重申地球峰会的定义,一致认为即使某些
因果关系在科学上还未完全建立,也应采取预防措施。与
会的科学家深有体会,尤其明白对所有可能的因果关系进
行评估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有很多:没有接触过有
毒物的人群不存在,无法构成对照组;开展人类的对照试
验有悖伦理,而由于个体的敏感性干差万别,由于化学物
质产生多重影响,也由于多种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不可预测
,现实中的可变因素无穷无尽。最为重要的是,预防观点
认识到科学即使登峰造极,基本上也是一个缓慢的进程。
在科学摸清水俣市民甲基汞中毒原委之前,已经有两代儿
童的大脑受到永久损伤,日语里也增加了一个新词——
kogai,意思是“公共领域受到的破坏”。
自1998年那届大会以来,预防原则如燎原之火传播开
来。乳腺癌活动家运用预防原则关注乳腺癌的预防,而不
是寄希望于农业采取虚无缥缈的补救措施。公共学区采用
预防原则管理学校的农药使用。新英格兰的一个健康环保
组织联盟建立马萨诸塞州预防原则项目,旨在将该州法律
、法规和政策纳入“安全第一”的儿童健康措施。同时在
欧洲,瑞典环境大臣谢尔·拉松(Kjell Larsson)呼吁
禁用所有能在人体组织里渐渐累积的化学物质,认为不论
我们是否了解其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它们都具有内在的危
险性。在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发言时,拉松尤其提到在全
球范围清除母乳中发现的生物累积性化学物质的必要性。
“儿童不会为自己营造环境,我们会为他们营造。”他说

最为显著的是,预防原则被纳入到了联合国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协定的文本中。2000年,这项公约在南非约翰内
斯堡完成,2001年5月在斯德哥尔摩由包括美国在内的122
个国家的代表正式签署。这是一项强有力的协定,立刻在
全球范围内禁止八种有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同时严格限
制另外两种有毒农药的使用。从2O25年开始,协定禁止在
电力变压器中使用多氯联苯。(目前,多氯联苯仅限用于
密封性好的设备。)协定要求立刻减少并最终“在可行的
情况下”完全消除二Ⅱ恶英和呋喃,而滴滴涕的使用则被
限制,严格用于疟疾防控。该协定——现被正式称为《斯
德哥尔摩公约》——为贫穷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过
渡到新替代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阶段。当新的化学品被选入
协定被禁物质名单之列时,预防原则依然要发挥作用——
而不仅仅是积累科学证据。显而易见,候选者包括穿越胎
盘和在母乳中累积的化学物质。
截至本书撰写时,协定还未生效,要求至少五十个国
家批准。《斯德哥尔摩公约》肯定还未通过美国国会的批
准。
此时,全世界的妈妈都应该加入到预防的宣传活动中
。预防是我们作为父母或准父母日常生活的基础,是我们
熟练掌握的技术。预防是我们个人决策制定的核心。我们
每天都要做各种决策,不遗余力地保护我们的孩子,使其
免受伤害。我们需要确保预防原则同样被运用到政治决策
制定当中。
预防原则要求确立坚定的目标,然后找出实现这些目
标的步骤。对此,妈妈依然具有丰富的经验。如果目标是
教孩子安全地过马路,那么第一步也许就是演示如何停住
脚步,左右观察;经过很多步骤之后,终于能允许孩子自
己过马路了。设想一下,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出生时
体内不含有毒化学物,我们怎样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
哪些步骤?顺序是什么?我们想要何时实现目标?
当妈妈在环境政策制定的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旧月(一月)
饥饿月(二月)
树液月(三月)
粉红月(四月)
花卉月(五月)
玫瑰月(六月)
干草月(七月)
嫩玉米月(八月)
收获月(九月)
第二部分
乳房探秘
五饼二鱼
高瞻远瞩
后记(加强预防的呼声)
致谢
参考文献注释
更多资源
索引
精彩页
旧月
(一月)
在伊利诺伊卫斯理大学教职工专用的卫生间里,我正对着一根棒棒小便。外面,冬天的第一场雪正紧锣密鼓地下着。这对我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五分钟之内楼下就有一堂讨论课要我上,而这场雪让大家进教室后不得不跺跺靴子,抖抖围巾,应该会拖延一会儿时间。
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上学时,总想知道在这样私密的房间里都会发生些什么事。如今,我以短期驻校作家的身份重返校园,身边有担任短期驻校艺术家的丈夫陪伴。借此机会,我穿过校园里很多熟悉的老建筑,推开一扇扇门,来到曾经不为我知的房间,比方说教务长办公室、员工食堂,还有我现在待的这间墙壁黢黑、窗户宽敞、地面凹凸不平、配备超大型陶瓷设施的厕所。
我集中注意力,听着散热器传出“吱吱”的响声。尿液溅到了我的手指上。我感到验孕棒朝下弯去,像一根占卜杖。
几分钟之前,我在办公室完成了校友会杂志记者的采访。在接受采访时,我脑子里想的全是自己是否怀孕这一问题。还有两天才该来例假,可我有一种预感。因此,记者离开后,我立刻走到街对面的药店。我上大学时在那里买过避孕用具。每次站在收款区,总担心老师会走进药店,看到我手里拿的避孕套和杀精剂。今天的我和那时一样故作镇定,悄悄走到装有家用验孕试剂盒的柜台前,生怕在店员把那个太过粉红的试剂盒稳妥地装入袋子前我的学生会进来。
洗手盆的前沿呈流线型,冰冰凉凉的,我把湿漉漉的验孕棒放在上面。白色衬着白色,验孕棒仿佛要消失了。
其实我并没有计划现在做测验。可读完盒子背后的说明,验孕是如此的简单迅速,令我惊讶。将验孕棒用尿液浸湿,三分钟之后就有答案了。太有诱惑力了!1986年,我作为《底特律自由新闻报》的科学撰稿入做过一项有关家用自检测试套件的报道,把验孕试剂盒堆了一桌子,这让特稿部的很多人挑起眉毛,大感惊讶。那时,女人自测怀孕的想法还是令人感到难为情的。当时的验孕盒包含了全套袖珍检测工具,要求当事人使用第一次晨尿,并且愿意遵守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程序,最后还得等待半个小时。“我要有小孩了吗?”女人问那小小的化学套件。固定在试管下方的反射镜上出现了一个幽灵般褐色的圆环,表示“是的”。这就像是在看茶叶算命一样。
在家用验孕试剂问世之前,女人把尿液交给医院技师去预测自己的未来。1927年,柏林的一家福利医院研发出阿一宋二氏妊娠试验法。该测验将可能怀孕妇女的尿液注入尚未发生性交的成年小鼠体内(后来换成了兔子或蟾蜍),然后将动物解剖,看它是否排卵。如果排卵,那么实验结果就是阳性。这需要数周才能完成。在阿一宋二氏妊娠试验法被应用之前,女人依据自己的身体变化来判断是否怀孕。对某些人来说,可能要过几个月才知道。如今,一根塑料棒上出现两条色带,就能证实怀孕,所需时间比刷牙还快。 我看了看手表,记住开始验孕的时间,然后便十分刻意地朝窗外望去。穿过停车场就是我当年第一次发生性爱的宿舍。再往前走是老科学楼。在那里,我利用除睡觉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学习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有机化学。那栋楼里有一间胚胎学实验室。在那里有一次我成功地移植了鸡胚胎翼芽。说来真的很奇怪——我一边深入学习生殖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一边开始了自己的性生活。白天,我认真研究胚胎横截面的显微图像,其中体现的美如此奇妙,完全令我折服;晚上则在寝室里展开一番云雨之事,想方设法阻止精子与卵子相会。现在来看,发生所有这一切的年代已飞逝而去,甚至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过。那是从1973年美国法庭裁定罗诉韦德一案到八十年代初出现艾滋病短短几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性爱既不会毁掉女性的生活,也不会夺走性命。如今我重返故地——成了家,不再避孕,岁数也比刚刚学会给鸡做产卵前手术那会儿增长了一倍。
雪下得更大了。中庭里土黄色的草地都已被雪覆盖。
“我怀孕了吗?”这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在我之前有多少女人问过自己?此时此刻又有多少女人站在窗前,等着被尿液浸湿的验孕棒变颜色?其中有些人在祈祷自己不要看见色带,而有些人则盼望着它们的出现。“我怀孕了吗?”而此时,我不确定自己希望看到哪一种结果。我主要还是被验孕的便捷性扰乱了心绪,就好像如此庄严的问题本应该用牺牲动物的方式来求解,或者至少采用精密复杂的操作也行啊。我又读了一遍说明书,注意到上面把那根塑料棒称为“魔棒”。
我猜时间过去约一分钟了,还有两分钟。为了不让自己盯着表,我决定想一想月经。内观人体是我的习惯之一,是我个人的一种冥想形式。一次,我在伦敦住的酒店无意中成了恐怖袭击地点。正当人员集合时,一枚炸弹在我对面庭院的房间里爆炸,炸死了罪犯和隔壁一位熟睡中的妇女。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脑海中勾勒穿越心脏四个腔室的静脉和动脉血管。这种方法能减缓我自己的心跳——而且还能避免回忆窗户破碎的景象。
P3-5
导语
在《一名生态学家的孕育之旅》中,桑德拉·斯坦格雷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大众怀孕书籍提供的建议作对照,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私人调查,向读者展示了有关怀孕和生产的诸多信息,探索胎儿发育过程及准妈妈面对的包括医疗、生育、抚育以及可能的环境影响等各种问题,还讲述母婴在哺乳期形成的生物学关系。本书语言诙谐幽默,文字浅显,适于具有任何科学教育背景的读者阅读。
序言
每一位女性在怀上宝宝后都会拥有各种身份的体验。
我是一位生物学者,也就是说我要花大量的时间思考各种
生物与栖息环境之间产生的相互联系。我38岁怀孕,然后
便惊奇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块栖息地。我的子宫是一片内
海,里面栖息着一个生灵。
我开始用科学家的目光内观自身,积极探索从外界进
入女性体内的空气、食物和水孕育新生命这一奇妙的生物
过程,同时分析环境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所构成的威胁。
有毒化学物质怎样穿透胎盘的层层阻隔?怎样进入羊水?
怎样进入乳房后方负责分泌乳汁的腺泡?胎儿在最早的发
育阶段与合成的化合物接触会受到哪些影响?这些问题的
答案看似对我作为准妈妈的未来至关重要,而且纷纷指向
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保护体内的生态系统,就必须要保
护体外的生态环境。
本书集结了最具个人色彩的生物学调查结果。第一部
分逐月讲述胎儿发育的过程,分为九个章节,标题分别选
自农耕期各月份对满月的传统称呼。另外,我也探究孕期
各种奇事,包括令人费解的妊娠反应、历史上在识别影响
胎儿的毒物方面的失误、双手握住从自己体内抽取的一小
管羊水时的所感所想、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以及某些化学
污染物对胎儿脑部发育的破坏力。临产时,我把注意力转
向分娩过程本身的生态学。我计划在一家大型科研医院自
然分娩。在决定分娩方式时,我的另一个身份——癌症幸
存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本书仔细分析了哺乳的共生关系。因此,本
书的第二部分首先介绍当乳房接替胎盘给婴儿输送营养时
,在母婴之间重建生物关系的过程。在第二部分中,我会
就母乳具有抗病功能,在促进婴儿脑部发育方面,细细梳
理母乳的演化起源。最后,我剖析母乳的优势——当然还
包括母亲分泌乳汁的能力——今正怎样遭受人类食物链中
有毒化学物质的侵害。
书后随附的参考文献让读者一睹本书研究所涉及的数
百篇科学论文、专著、报告和文本。想要了解更加详尽的
生物学论述,可在此查阅。不过,所有的这些研究实际上
可被归纳成简单的几句话。用北美原住民助产士卡齐·库
克(Katsi Cook)的话来说,女人的身体是第一环境。如
果外界的环境被污染了,女性体内的生态系统也会遭到污
染。如果女人的身体被污染了,住在里面的宝宝也会受到
牵连。这些道理应该激励我们所有人——爸爸妈妈、爷爷
奶奶、医生、助产士以及关心后代的每一个人行动起来,
保护环境。
2001年1月31日
纽约州伊萨卡市
内容推荐
桑德拉·斯坦格雷伯著的《一名生态学家的孕育之旅》以一个生态学家的角度探讨了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食物如何进入人体、参与人体的组织和结构,并考察了环境(空气、土壤、水、食物)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对孕妇、哺乳的妇女以及婴儿可能产生的危害,本书真实地展现了环境危害对胎儿细胞确切存在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8: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