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命运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它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人类的进步,从一万年前开始陡然加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字的出现使得知识和经验可以更快、更准确地传递。特别是父母将自己的学识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后代,这让几乎每一代人都可以轻松地超越上一代人,文明从此开始。因此,从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角度看,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是必需的,否则我们就和用生命试错的其他物种没有太大区别。
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前后两代之间只能通过基因传承信息。一只被蝮蛇咬死的老鼠的基因就中断了,而具有躲避蝮蛇基因的老鼠则将这种信息传递下去。这种不断试错,以生命为代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效率实在太低。事实上,7000万年前,人类和老鼠拥有共同的祖先。在接下来的6500万年里,人类这种哺乳动物在自然界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直到500 万年前(那时人类和黑猩猩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在人的身上叉头框基因发生了明显变化,这让人类拥有了语言能力。后来,现代智人的这一支在语言能力方面进化得特别快。从此,人类经验和知识的传承可以通过语言快速完成。今天的人,不需要被蝮蛇咬,就知道远离这种有斑纹的褐色爬行动物,甚至会远离它们出没的水边草丛。因此,如果我们不能从前辈那里学习有益的经验,而是凡事都靠自己试错、摸索,那么我们的进步无疑会比同龄人慢。
出于最有效地学习和成长的目的,年轻人有必要从上一代人那里接受经验,汲取养分。然而,代沟是永远存在的,不仅今天如此,其实在过去也有代沟,将来还会有,糟糕的沟通(比如不恰当的管束)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和子女进行有益且有效的交流是一个大问题。在年轻时,阅读古今中外一些智者(包括曾国藩、傅雷、J.P. 摩根、苏霍姆林斯基等)的家书,让我获益匪浅。当时,虽然我略有逆反情绪,但我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些智者在家书中讲述的道理以及讲述方式。因此,在我的孩子长大特别是离开家之后,我也开始采用类似书信的电子邮件这种相对传统的方式和她们沟通,将我对很多事情的经验、看法和建议告诉她们。我发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种方式常常比面对面交流更有效,因为这避免了因不同意见而产生的争执。另外,由于写邮件时容易做到心平气和,写出的文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她们更容易接受我所写的建议,而不是我说的。久而久之,这些内容就构成了一本书信集。
我平时和女儿们交流的内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她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她们希望得到一些建议,比如第一次工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另一类是我觉得她们最终会面对的一些问题,我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和她们谈一谈。我给孩子的建议,一小部分源于我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大部分则是转述其他人,特别是我心目中的那些智者的观点。后来,我在“得到”写《硅谷来信》这个专栏时,发现上述问题之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性,不少年轻人和家长在给我留言时谈到这些问题。虽然对于这些问题的建议因人而异,但是多少有些共性。因此在《硅谷来信》中,我给年轻人的建议有一些源于我给孩子的建议,读者朋友对这些建议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后来我细想,这其实并不奇怪。大部分家庭,很多年轻人遇到的问题,我也遇到了。十二三岁到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我的孩子也有。因此,在罗辑思维范新、白丽丽两位老师,以及首席执行官脱不花女士的建议下,我从给女儿的书信中挑选出对家长、中学生、大学生来说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整理成《态度》一书。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关心子女教育的家长和中学生、大学生一同分享成功经验。
在和子女沟通时,我有三个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明确子女不是家长的私有财物,而是上天给父母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有了这个前提,就能够平等地进行沟通。坦率地说,我对中国文化中一些强调长辈为大的思想持否定看法。这种倚老卖老的态度,是两代人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原因。
我一直很欣赏毛泽东主席以及美国国父富兰克林和杰斐逊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毛泽东主席在61 年前对年轻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类似地,富兰克林和杰斐逊则一直强调要相信年轻人,相信未来。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是这方面的智慧是一致的。
明确了孩子是未来的社会栋梁、精英和领导者,而不是当下的领导者,我们就不会用老人的观点禁锢年轻人的思想,而是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最糟糕的教育莫过于用上一代人落伍的想法教育这一代人,让他们去领导下一代。
第二,虽然子女和自己在基因上有传承关系,但是不要将自己这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子女,特别是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自己以什么态度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子女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习。很多人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其实,家长应该不断精进,以此影响孩子。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自己的做法却相反,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缺乏教养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言行“培养”了熊孩子。我非常赞同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在撒切尔夫人这段话之前,我想再加上一句,“注意你的态度,因为它能影响你的想法”,这也是本书起名为《态度》的原因。从某种角度讲,孩子的命运在父母向孩子发脾气,并且传递给他们坏习惯时,就已经决定了。
第三,同一件事,对不同人来说,给予的建议常常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没有绝对好和不好的建议,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情急躁,办事不周全,而冉有性格谦逊,但办事却犹豫不决。因此,当他们问孔子有一件好事是否该做时,孔子给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让他先听听父兄们的意见。对于冉有,孔子让他马上行动。我的两个女儿生活的年代和环境略有差别,这导致她们在性格、生活态度和做事方法上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我给她们的建议有时会截然相反。相信每一位读者也会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对我在书中的建议和观点进行适合自己的选取与筛选。
第四,沟通需要是双向的,很多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发表意见更重要。在一些问题上,孩子的想法不仅很合理,而且能够给长辈带来很多启发。我在和孩子们沟通的过程中,也在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想法。
本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大部分内容是我写给女儿们的信。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专门在信的前后介绍写信的背景以及信件的成效。全书围绕以下6 个主题展开:
人生哲学
洞察世界
对待金钱
人际关系
有效学习
做人做事
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我得到了家人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大女儿梦华帮我收集整理了我们交流的邮件,我的夫人张彦女士对稿件的内容进行了审核,滤除了涉及隐私的话题和内容。之后,脱不花女士直接促成本书的出版,范新先生和白丽丽女士作为本书的策划和编辑,帮助我完成了内容的选取、整理,以及结构规划工作。中信出版集团先见社社长朱虹、主编赵辉,以及编辑张艳霞、王金强出色地完成了全书的编辑、校对和排版工作。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的经历、见识和水平有限,加上书中的内容主要针对我的孩子,因此书中难免有偏颇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朋友雅正、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