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张人权、梁杏、靳孟贵、万力、于青春编著的《水文地质学基础(第7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1960年出版的《水文地质学基础》的第七版。本书阐述了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本着“削枝强干,去旧布新;精确表述,清新可读”的要求,本版内容有所调整,力求体现当代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体系。 本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地质方向),以及土木工程(工程地质方向)等专业的大学本科入门教科书。对于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油气及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水利、农业以及生态保护工作的教学、科研及生产人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第六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1.2 地下水的功能 1.2.1 宝贵的资源 1.2.2 重要的地质营力 1.2.3 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1.2.4 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1.2.5 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 1.3 水文地质学发展简史 1.4 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特点 第2章 地球中水的分布与循环 2.1 地球中水的分布 2.2 地球中水的循环 2.2.1 水文循环 2.2.2 地质循环 2.3 中国水资源概况 2.4 中国地下水概况 2.4.1 地下水的供水意义 2.4.2 中国地下水分区 第3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3.1 岩土中的空隙 3.1.1 孔隙 3.1.2 裂隙和溶穴 3.2 岩土中的水 3.2.1 结合水 3.2.2 重力水 3.2.3 毛细水(毛管水) 3.2.4 气态水、固态水及矿物中的水 3.3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3.3.1 容水度 3.3.2 含水量 3.3.3 给水度(重力疏干给水度) 3.3.4 持水度 3.3.5 渗透性 第4章 地下水的赋存 4.1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4.2 含水系统 4.3 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 4.3.1 潜水 4.3.2 承压水 4.3.3 上层滞水 第5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5.1 渗流基本概念 5.2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5.2.1 达西定律 5.2.2 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 5.2.3 水力梯度 5.2.4 渗透系数与渗透率 5.2.5 达西定律的实质及适用范围 5.3 流网 5.3.1 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流网 5.3.2 层状非均质介质中的流网 第6章 包气带水 6.1 毛细现象和毛细水 6.1.1 毛细现象的实质 6.1.2 毛细负压及其测定方法 6.1.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6.2 土壤水势及其组成 6.2.1 重力势 6.2.2 压力势和基质势 6.2.3 溶质势 6.3 包气带水的分布与运动规律 6.3.1 包气带水的垂向分布特征 6.3.2 包气带水运动的基本定律 6.3.3 包气带水的数量与能量的关系——水分特征曲线 6.3.4 重力给水度的讨论 6.4 涉及包气带水的主要领域 第7章 地下水中的化学组分及其演变 7.1 概述 7.2 地下水中的化学组分 7.2.1 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7.2.2 地下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及主要离子成分 7.2.3 地下水中的同位素组分 7.2.4 地下水中其他组分 7.3 地下水中的微生物 7.4 地下水的温度 7.5 地下水中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7.5.1 溶滤作用 7.5.2 浓缩作用 7.5.3 脱碳酸作用 7.5.4 脱硫酸作用 7.5.5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7.5.6 混合作用 7.5.7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7.6 地下水基本成因类型及其化学特征 7.6.1 溶滤水 7.6.2 沉积水 7.6.3 内生水 7.7 地下水化学分析及其图示 7.7.1 地下水化学分析内容 7.7.2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库尔洛夫表示式 7.7.3 地下水化学特征分类及图示 第8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8.1 概述 8.2 地下水补给 8.2.1 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 8.2.2 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8.2.3 地下水的其他补给来源 8.2.4 地下水人工补给 8.3 地下水排泄 8.3.1 泉 8.3.2 泄流 8.3.3 蒸发与蒸腾 8.3.4 地下水的人工排泄 8.4 含水层之间的水量交换 第9章 地下水流系统 9.1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创建 9.2 地下水流系统的某些概念及术语 9.3 地下水流系统基本特征 9.3.1 地下水流系统的水动力特征 9.3.2 地下水流系统的水化学特征 9.3.3 地下水流系统的水温度特征 9.3.4 地下水流系统的时间变化 9.4 盆地地下水流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9.4.1 定水头上边界盆地地下水流模式的局限性 9.4.2 盆地地下水流模式的物理模拟 9.4.3 通量上边界的盆地地下水流模式的数学模拟 9.4.4 盆地地下水流模式的物理机制初步探讨 9.5 T6th理论对水文地质学的突破性贡献 第10章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10.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10.2 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 10.2.1 地下水动态的两类影响因素 10.2.2 气象(气候)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10.2.3 水文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10.2.4 其他因素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10.2.5 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10.2.6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转换因素 10.3 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均衡 10.3.1 均衡区与均衡期 10.3.2 水均衡方程式 10.4 均衡计算中的某些问题 第11章 孔隙水 11.1 孔隙水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1.2 洪积物中的孔隙水 11.3 冲积物中的孔隙水 11.4 湖积物中的孔隙水 11.5 干旱内陆盆地孔隙水系统:石羊河流域 11.6 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孔隙水系统 11.7 半干旱平原孔隙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