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少华,小说家,编剧。 1955年生于南京,河南开封人。 1971年全家举迁开封,下乡种过菜,打过临时工,念过五七师范,读过西北大学。 1985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小说代表作有《百年祥符》、“长河三部曲”之《寺门》《门神门神扛大刀》《宋门》等数百万字;影视代表作有《祥符春秋》《美丽的事》《蝴蝶》《大河儿女》等四百余部(集)。曾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南五省电视金帆奖”“河南省电视大河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优秀图书奖”“河南省优秀文艺作品奖”“河南省十大文艺精品奖”“首届开封文化奖章”。 目录 一 窨 1、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2、每章儿的事儿 3、一帮憨大胆儿 4、咋会蹿冇影儿啦 二 窨 1、该死不能活,该瞎不能瘸 2、咱眼望儿是走一步说一步 3、啥叫命?蹿到哪儿是哪儿 4、明知是个坑还要往里跳 三 窨 1、咱卖咱的茶,日子凑合着过吧 3、找 茶
精彩页 郎九爷依旧在琢磨:“我夜个(河南开封方言,意思为‘昨天’)听说,济南也被老日给占了,老日这可是怪猛啊,恁亲家公是山东省主席,老日占了他的窝,他眼望儿(河南开封方言,意思为‘目前,现在’)在哪儿呢?” 王泽田:“别管他在哪儿,只要不来祥符就中。你说,他要真来了,我,我咋跟他见面?见了面说啥?咋说?唉,这个鳖孙大妞儿,非把我气翻肚不中!” 面对王泽田的唉声叹气,郎九爷想劝说劝说,可他不知咋去劝说。王家大妞儿,可不是个一般的妞儿,不单是模样长得漂亮,还是个喝过墨水的妞儿,又有思想,又有主见,她爹的道理在她那儿管不管用,两说。 对于王泽田,他当然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亲家公韩复榘来祥符后,一旦有个啥三长两短,自己的大妞儿咋办?王大昌咋办?他心里暗暗祈盼着,他那位亲家公还是不要到祥符来,但是,他又不得不做好亲家公真要来到王大昌该咋应对的准备。首先是亲家公的安全。除此之外,就是要给亲家公一个明确的态度,说服自己的大妞儿王雪萍,去跟韩家的大公子韩嗣燮圆房,老这么扯着,总不是个事儿。这两件事儿相比,当然是亲家公韩复榘的安全更重要。 黄昏的时候,在军事委员会密查组祥符工作站任职的艾三少校,冒着纷飞的大雪来到王大昌,把韩复榘可能来祥符的消息告诉了王泽田。艾三说,仗打得不好,蒋委员长要亲自在祥符召开第三、第五战区军事会议,军事密查组的最大长官戴笠,已经到了祥符,而且带来了一大帮密查组的人,那架势瞅着有点不太对。因为负责本次会议安全保卫工作的,应该是由刚升任河南省主席的程潜安排,戴笠带着大批人马出现在祥符有点喧宾夺主不说,这帮子人根本也不听程潜的招呼,他们要干啥也根本不跟程潜沟通。以艾三的经验判断,戴笠这帮子人是来者不善。山雨欲来风满楼,搞不好要出大叉劈(河南开封方言,意思为“意外事件”)了。 王大昌 郎九爷听艾三说,戴笠来到祥符的当天,就把艾三给叫去了,在与戴笠谈话的过程中,戴笠的话引起艾三高度警觉的原因是,戴笠一个劲儿在打听祥符城中“河北帮”的情况。所谓“河北帮”,就是在韩复榘任河南省主席期间,一干子河北人,依靠韩复榘在祥符城里形成的势力,这其中就包括王泽田创办的王大昌茶号,因为王泽田和韩复榘是河北老乡。在与戴笠的谈话中,艾三发现戴笠对祥符城里“河北帮”的情况门儿清,对王大昌茶号里的那些事儿也了如指掌,甚至连每年压(河南开封方言,意思为“从”)杭州运来多少斤西湖龙井,都能一嘴说出来。戴笠还问到了韩王两家的婚事儿,并微笑着对艾三说:“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猴子满山走。婚也订了,报纸也登了,贺礼也收了,新娘子不去圆房。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王掌柜又不是不知道韩主席的大公子有疾在身。这下可好,就连委员长都派人专程从南京送来了贺礼,其他人还用说吗,民国要员和各路诸侯一个不卯,礼没少收,新娘子待在祥符不去见夫君,人人皆知,你说这叫什么事儿。”此时的艾三,心里已经越来越清亮,戴笠领着一大帮子密查组的人来祥符,绝对是冲着韩复榘的。 艾三把他掌握的情况告诉王泽田之后,喝了两杯茶就抬屁股匆匆离开了王大昌。在艾三走后不到半个时辰,靳文溪坐着一辆人力车也来到王大昌。韩复榘虽然去山东任职多年,在祥符城一直保留着韩的一个联络站。其实,人们都可清亮,啥联络站,有啥可联络的,说白了就是,韩复榘设这么一个联络站留在祥符,就是为了照顾自家亲戚和“河北帮”的一大帮子人。联络站是一个官方机构,靳文溪被韩复榘任命为这个联络站的站长,因为靳文溪是韩复榘的铁杆儿,同是韩的河北老乡。 靳文溪来到王大昌,给王泽田带来的消息更糟糕。他告诉王泽田,下午,韩主席压曹县那边给他打来电话,尽管他在电话里一再劝说韩主席不要来祥符,可听韩主席的口气还是有可能要来。韩主席对靳文溪说,尽管李宗仁、蒋伯诚、程潜、孙桐萱等人都劝韩主席不要多虑,与委员长只是有一点误会罢了,用祥符话说,当面一拆洗,啥事儿也都有了;尽管远在北平治病的刘湘,专门给韩复榘打了电话,在电话里,把韩去祥符必定是凶多吉少的警钟敲得当当响,韩主席却置之度外,在电话里对靳文溪说,只有一种可能不来祥符,那就是王大昌掌柜子的大妞儿王雪萍,去漯河与大公子韩嗣燮圆房,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 靳文溪一番话砸得王泽田心里透不过气来,靳文溪的意思很明白,一切还为时不晚,只要大妞儿同意去漯河与韩家大公子圆房,亲家公就有必要来祥符冒这个险。也就是说,亲家公来不来祥符的主动权,在大妞儿王雪萍的手里攥着呢。靳文溪一走,王泽田叫着夫人闫氏一起来到大妞儿王雪萍的屋里,夫妻俩晓明利害,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大妞儿一个多时辰,面无表情的大妞儿王雪萍,只是专心致志地绣花,根本就不搭理他俩。 面对大妞儿这般态度,王泽田一点招都有,两口子压后院大妞儿屋里出来后,正碰上压作坊里出来的伙计王世英,是王世英的几句话提醒了王泽田。 导语 《王大昌(精)》继《寺门》《门神门神扛大刀》《宋门》之后,著名编剧、作家王少华又一部书写古城开封的力作。 成立于1913年的王大昌茶庄,一百多年来走过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在这本小说中,或可窥见一斑。 民国风云人物韩复榘,是王大昌茶庄掌柜的亲家,本书将为你呈现一个完全不同的韩复榘,一个大写的男人,一个深情的父亲。 作者充分展现了编织故事的高超技巧,民国要员、军政大佬、商界掌柜、满清遗老、市井奇人、非典型日寇以及挣扎于灰色人世和战争肆虐时期的男男女女,在故事中还原到“慈爱无奈的父亲”“倔强而又渴望自由的年轻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混家儿”“行侠仗义的骑士”“被战争异化的文化奴隶”……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宿命般的故事,读来令人唏嘘感怀。 内容推荐 王少华著作的长篇小说《王大昌(精)》以创建于1913年、至今依然存在于开封市鼓楼旁的老字号”王大昌茶庄”实名命名,以1938年--1952年间那段浸透着苦难的历史阶段为大背景,书写了全民抗战中一间茶叶店的飘摇沉浮;国共在抵御外侮和优化社会秩序的斗争中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分分合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的城市生活图景;各个历史大事件中普通民众的承当和抉择……围绕这间茶叶店的三教九流在历史的纷繁演进中,所呈现出的情义、人文精神及不屈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