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汪涛著的《颜色与祭祀(中国古代文化中颜色涵义探幽)》把颜色作为一种文化案例来研究。研究材料是晚商甲骨文和其他考古发掘资料,研究目的是阐述颜色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象征性和内涵。此项研究有三个基本任务:(1)分析晚商(约前1300—前1046)甲骨文中出现的颜色词汇,重构商代颜色分类的性质和体系;(2)分析颜色在商代祭祀卜辞中的使用情况,探究它们在特定文化体系中的涵义;(3)分析商代颜色体系的性质,探讨其对后世思想,尤其是“五行说”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书采用了多元分析法,不仅吸收了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而且吸收了语言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作者简介 汪涛,籍贯浙江衢州,出生於云南昆明市。曾就读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1986年赴英国留学,人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93年取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开始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及考古系任中国考古学专席讲师。曾经担任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遗产国际学术主任;UCL考古学院中国遗产和考古学专席研究员。研究兴趣广泛,上溯中国考古学和出土文献,下至丝绸之路艺术和世界文化遗产等。曾组织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多部学术专着和近50篇论文。现任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事务执行总裁、亚洲艺术部普里兹克专席主任、中国艺术策展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顔色、顔色词、顔色的象徵性 第二节 殷墟考古发掘所见顔色和顔料 第三节 甲骨卜辞释读的两个问题:书写与读音 第四节 殷墟甲骨卜辞新的分类和分期理论:贞人组和两系説 第五节 商代的祭祀与占卜 第二章 殷墟甲骨刻辞中的顔色词 第一节 释“赤” 第二节 释“騂” 第三节 释“白” 第四节 释“勿” 第五节 释“戠” 第六节 释“黄”和“黑” 第七节 释“幽”(玄) 第八节 总结:顔色词及其分类 第三章 商代祭祀中的顔色 第一节 殷人尚白 第二节 神圣的騂牛 第三节 勿色:传统的转变 第四节 黑羊与祈雨之祭 第五节 黄色与土地神灵 第四章 商代顔色象徵体系与“五行説”的发展 第一节 商代的顔色体系:作爲象徵符号的顔色 第二节 商代顔色象徵与“五行説”之关系 第三节 结语 引书目录 附录 附录一 “青幽高祖”新解:古代祖先崇拜里的空间与顔色之关系 附录二 顔色与社会关系——西周金文中之证据与阐释 附录三 《曶簋》铭文中的“赤金”及其相关问题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