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游记(一百回全本全本阅读无障碍)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明)吴承恩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主要讲述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与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起护送唐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小说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一回至第七回,主要讲述孙悟空在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出世后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习七十二般变化,再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主要交代唐僧身世及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是从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主要讲述孙悟空皈依佛门后,与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西游记》,其余作品还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过人,少年得志,喜欢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因文才出众,在故乡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好评,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因科考的屡次失败,生活的穷困潦倒,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目录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释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头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破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
序言
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
大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卒于万历十年
(1582年)。因他“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故
年少即以文名闻于乡里,却屡试不中,直到四十五
岁,才得个岁贡生。又因家贫母病,六十多岁才屈
就一个小小的长兴县丞。但书生气不改,不久便辞
官归乡里。
吴承恩一生创作极其丰富,据《天启淮安府志
》记载:“(吴承恩)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
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
时。”清郭麐评价吴承恩诗风:“清而不薄,澹而
能隽。”吴承恩虽然著述颇丰,但终因家贫无后,
作品大都散佚。所撰小说《禹鼎志》不幸失传,仅
存后人所辑《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品。主要讲述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与猪八戒、沙僧
、白龙马一起护送唐僧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小说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部分是从第一回至第七回,主要讲述孙悟空在东胜
神洲傲来国花果山上出世后拜菩提祖师为师,学习
七十二般变化,再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从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主要交代唐僧身世及取经的缘
由;第三部分是从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主要讲述
孙悟空皈依佛门后,与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路
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
真经的故事。
作品评价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与“四大名著”
的其他三部相比,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它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是经过长期
的积累和演变形成的,是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相结
合的产物。在《西游记》成书前,宋元两代已有了
以唐僧取经故事为内容的话本小说和同名杂剧。这
些作品尽管情节粗糙,但主要人物已具雏形。吴承
恩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
造,使《西游记》焕然一新。
对《西游记》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各个学派
往往从各自的角度对内容做出解释。对这部作品的
不同评价,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总结道:“(
清代评论者)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皆阐
明理法,文辞甚繁。”鲁迅的观点是:“作者虽儒
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
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
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
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
,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的观点说明一个问题
,就是《西游记》所涉及的儒释道问题,多来自民
间的“常谈”,作者受到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很大
,并不是以宣扬某种教义为目的。
但是,鲁迅评价《西游记》的创作是“出于游
戏”,也过于偏颇。《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题
材的小说,却并非完全虚谈,其中所蕴含的精神,
与当时社会氛围,以及作者个人的精神追求是息息
相关的。明代中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市民文化日
益发达,民间的各种思想较为活跃。在这种氛围下
,人们对于自我心性独立自由的追求日渐滋长,“
心学”在此时应运而生,又反过来为人们追求精神
自由、张扬自我个性的行为提供了支撑。再加上吴
承恩本人性格倔强,不同流俗,而且“善谐谑”。
他作诗说:“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
”所以,《西游记》的审美追求与文学特色,都跟
作者所处时代、作者的性格相关联。
成书过程
《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相类似,都是有历史事实根据,经过民间长期流传
、积累、演变而成的。《西游记》的故事来源于唐
代玄奘取经的真实事件。故事发生在贞观年间,僧
人玄奘不顾朝廷的禁令,独自西行,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到达天竺,取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由玄奘
口述,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该书记录了取
经过程的艰辛和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后来,又由
弟子们撰写成《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次
改写,为了弘扬佛法,赞誉恩师,运用了夸张的笔
调,插入一些传奇故事。随着流传日广,取经的故
事越来越增添了神话和虚构的色彩。渐渐地,民间
开始出现以此为题材的话本。《西游记》就是在此
基础上成书的。
主题思想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话小说,但对现实黑
暗的揭露,仍然尖锐而深刻。作者描写了一个混浊
的世界,无论天宫还是地府,没有一块净土。就连
佛祖身边也是一帮“贪官”。唐僧师徒历尽千辛万
苦来到西天,只因未准备礼品,就受到阿傩、伽叶
的捉弄,最后把仅有的化斋用具钵盂奉上,才取回
了真经,实在是讽刺之至。
每一个阻挡唐僧西行的妖怪,都有一个硬“后
台”,或者与这些“后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
丘国国丈是寿星骑的白鹿;平顶山金角大王、银角
大王原是太上老君的看炉童子;通天河的魔头是观
音菩萨莲花池里的金鱼;狮驼山老怪和二怪是文殊
、普贤菩萨的青狮和白象;三怪大鹏金翅又是如来
的亲戚。连嫦娥身边的捣药玉兔,也能到下界兴妖
作恶。孙悟空降妖伏魔的手脚被严重束缚,每当他
要大显身手的时候,总被这些妖怪的主子出面阻止
。这正是明代社会上下勾结的曲折投影。
艺术形象
《西游记》对于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是它创
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是作者倾注心力
最多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最大的魅力在于他身上
所体现的旺盛的生命力,对于自由和自尊的不懈追
求,以及反抗虚伪、蔑视强权的精神。孙悟空是天
地精华孕育的一颗灵石所化,因此有着天然无拘束
的生存状态,显示了一种生命在本真状态下的活力
。在受到束缚和限制的情形下,孙悟空这个形象并
没有因此而失去本真,他始终疾恶如仇、蔑视权贵
,在任何天神面前没有谦卑状。另一面,孙悟空又
敬君子、悯弱小,对善者和受欺凌者充满尊敬和同
情,是个真正的英雄。
在作者笔下,猪八戒也是一个充满趣味的形象
。他有好吃贪睡、懒惰多嘴、贪恋女色、好占便宜
等小毛病,有着人性普遍存在的弱点。正是这样一
种形象,猪八戒比孙悟空更贴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
人,更让人感到亲近。作者把猪八戒作为一个本质
向善的形象来处理,描写他的语言生动诙谐,形象
更加饱满,与孙悟空的形象相映成趣。
《西游记》描写人物是立体多维的,各类角色
都活灵活现:行事圆滑的太白金星,好色而又惧内
的牛魔王,争风吃醋又关心丈夫的铁扇公主,不肯
“白手传经”趁机捞取好处的阿傩、伽叶两位尊者
。这些形象一面具有神仙妖魔的手段和外貌,一面
又具有世间凡人的性格特点。这些多姿多彩的配角
贯穿全文,使作品大为增色。
这些人物形象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
意义,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民间文化所具有的包容
性。这种包容性是中国文学活力的源泉之一。
(高长山)
导语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与“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相比,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它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演变形成的,是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相结合的产物。在《西游记》成书前,宋元两代已有了以唐僧取经故事为内容的话本小说和同名杂剧。这些作品尽管情节粗糙,但主要人物已具雏形。吴承恩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使《西游记》焕然一新。
精彩页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诗曰:
混沌①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②破鸿濛③,开辟从兹④清浊辨。
覆载⑤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⑥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⑦。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古人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一个时辰,合两小时。从半夜算起,子时指夜里十一点到一点,向后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依次增加两小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依次排列);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向西倾斜,下坠。蹉,cuō);申时晡(bū,日落于悲谷)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日沉落而各种活动停止)亥。譬于大数(以一日之变化比喻一元之变化),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昏暗模糊)而万物否(pǐ,凋零)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天地之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元、亨、利、贞为乾卦“四德”,以配四季,贞为冬,元为春,此处是用四季更替来比喻“元”“会”循环的道理),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由暗转明)。邵康节(邵雍,北宋哲学家)曰:“冬至子(阴历十一月)之半,天心(消长盈虚的自然规律)无改移。一阳初动(自冬至起,阳气初动。冬至又称“一阳生”)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上升),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遂渐坚实。《易》(《周易》)曰:“大哉乾元(上天资生万物之德)!至哉坤元(大地资生万物之德)!万物资生(赖以生长),乃顺承(顺从承受)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感盘古开辟,三皇(通常指伏羲、燧人、神农)治世,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传说在须弥山四方咸海中有四大洲,为人类居住地区):曰东胜神洲(洲名。在须弥山东面,又名“东胜身洲”,以居民身体强健得名),曰西牛贺洲(洲名。在须弥山西面,因其地多牛,以牛为货而得名),曰南赡部洲(洲名。在须弥山南面,因盛产赡部树而得名。赡,shàn),曰北俱芦洲(洲名。在须弥山北面。“俱芦”为胜于其他三洲之意)。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之祖脉(地脉的来源),三岛(蓬莱、方丈、瀛洲)之来龙(古代以山势为龙。来龙,指龙脉的来源),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分开)后而成。真个(确实)好山!有词赋为证。
P1-P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