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魏晋南北朝简史(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劳榦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魏晋南北朝简史(精)》原稿为史学大家劳榦先生在台湾大学所讲魏晋南北朝史的课堂笔记,经作者整理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历史轮廓及物质文化成就,语言浅显好读。本书仅在台湾地区重印流传,近日联系劳榦之子劳延炯先生,获其同意出简体字版(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作者订正本为底本),以飨大陆读者。编辑将精选劳榦先生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论文数篇,作为本书简体字版之附录,以充实内容。另拟精选历史插图,收入书中。原书见附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三国之兴亡 第三章 西晋时代 第四章 东晋时代 第五章 北魏之成立与分裂 第六章 南朝之兴亡 第七章 南北朝的经济问题 第八章 南北朝之兵制 第九章 南北朝的文学与学术 附录 一 世系表 二 大事年表 三 论魏孝文之迁都与华化 编后记 导语 史学大家劳榦先生给普通读者撰写的魏晋南北朝史通俗读本《魏晋南北朝简史(精)》,内容简明扼要,语言浅显易懂,一本书让你快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政治变迁、族群互动、社会风貌与学术文化,从历史中读懂中国。 本书原先仅在台湾地区刊印流传,此次新版除校订文字外,还增补了相关文字,内容更加准确、充实,更值得收藏与阅读。 后记 劳榦先生(一九〇七-二〇〇三),字贞一,湖 南长沙人,中国两汉史研究的开创者,为享誉海内 外的历史学家。一九五八年当选为台湾中研院院士 。著有《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劳榦学术论 文集·甲编》《汉代政治论文集》《居延汉简·考 释之部》《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等。 《秦汉史》是劳斡先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 普通读者写的一部通俗读物,介绍了秦汉时代的历 史概况、学术信仰及物质文化成就,内容简明扼要 ,语言浅显易懂。劳榦先生的这部小书,浸润着他 个人对历史的独特理解,有读者评论道:“劳榦先 生也力图创造一种人民历史的史观,而这种史观并 没有参杂着任何明显的意识形态,自有其高妙。"“ 劳榦《秦汉史》,篇幅最短,观点最为独树一帜… …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历史、理解世界,你会发现更 多的思路和事物。” 《魏晋南北朝史》原稿为劳榦先生在台湾大学 所讲魏晋南北朝史的课堂笔记,经作者整理后于二 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版,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历 史概况和南北朝时期的经济问题、兵制、文学与学 术情形,做了扼要的讲解。有读者感叹:“劳斡先 生的作品真是简练!短短几句话就是百年史事。” 这两部作品,长期以来一直在台湾地区印行, 大陆读者无缘得见。我们与劳榦先生哲嗣劳延炯先 生取得联系,获其慨允在此间推出这两部书的简体 字版(几经考量,我们将书名分别改定为《秦汉简 史》《魏晋南北朝简史》)。对延炯先生的支持, 我们深表谢意。 在编辑整理过程中,编者对每本书的文字都做 了仔细的核查与校订;对行文讹误不便径改、疑似 有误或个别需要说明的地方都尽量出“编者按”予 以说明;根据全书主题,搜集了作者若干相关论文 ,作为附录。希望借助这些工作,能使得这两部作 品的简体字版内容更充实,更方便读者阅读。古人 云,校书如扫落叶,如扫尘,旋扫旋生。此番整理 ,失当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广大读者谅解与指正 。 编者 二〇一八年四月十日 书评(媒体评论) 劳贞一师是秦汉史的大师。诸项论文,都是秦 汉史的经典著作。贞一师的学术兴趣并不是都在秦 汉而已,断代方面,贞一师的研究工作也包括魏晋 南北朝及隋唐。 ——历史学家 余英时 劳榦先生是我极为钦佩的一位大家学者。我读 大家的书,仰慕大家的风范。劳榦先生研究领域宽 广,他的学术关注所体现的思维厚度,从高层到基 础,涵盖了历史学的各个层面,这是非大家不能企 及的事情。 ——日本就实大学教授 李开元 劳榦先生虽以考证见长,但他与清代一些专事 细小烦琐问题考证的学者旨趣迥异。他视野恢宏, 重视问题意识。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张峰 精彩页 中国的全部领土,在很远的古代,都是曾经有人住过的。至少我们不能证明全中国中的某一区域,在古代未曾有人到过。但是中国的华夏文化,却应当以黄河流域为一个重要的据点。 从殷虚的大龟和大量的海贝看来,当时黄河下游和南部的海岸既然有物资的交流,当然也有文化的传播,到了西周以后,南方的开发更有显著的痕迹。经过了立国南方的楚,再经过了西汉和东汉,南北的关系,越来越深,到了三国以后,长江流域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堡垒了。 凡是一个文化高的民族,比较文化低的民族,更易于滋生传播。华夏民族文化高,自然也就滋生快,人口密度大,因此不论东西南北,任一方向,都是华夏民族扩张的目的地。 然而中国的西北边境,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草原,永远在不平衡、不安静的局面下过日子。东南边境,却是易于扼守的丘陵地带,并且又不处于民族迁徙激流的对冲之点。所以西北边境总是建设了又破坏,而东南边境则是建设一步即增进一步;因此东南边境的文化遗产一天一天的丰富,最后便超过了黄河流域的“中原”了。 西北边境的动乱已经成为西北开发程度落后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西北雨量的不足,农作物不能给养大量的人口,使得西北文化更为落后。 天时和人事已经使西北边境赶不上东南,再加上东汉初年及东汉晚年两次内部变乱,使得西北一带,更为荒废。在这个时候,汉族虽然自相残害,但塞内和塞外的胡人(匈奴、东胡等蛮族),是有组织的,他们并未受到太严重的影响,因此胡人分布的地盘,便乘机增加起来。到了晋代初年,所谓五胡已布满了三辅、太原、上党、河东、北地、西河及新兴郡(河套区域)诸地。原来这些蛮族和汉人杂居之时,因为他们一般文化程度较低,往往被汉族轻视,到中原不安静之时,蛮族便起而据地称雄,组织政权了。 北方的情形既然是这样的,我们再看一看南方。南方的原野,本来应当只是森林和沼泽,但是在周初已经有汉南诸姬的开发,经过了楚国的开发,再经过了吴国的开发,使得长江流域,变成了繁盛之区。但汉代初年,巫峡以下,够上一万户以上的都市,还只有长沙、南昌和吴县。并且许多地方,还是利用原始的耕种方法,“火耕水耨”。再经过了西汉一朝,到了东汉时代,许多循吏励精图治的成绩,南方的经营,便渐渐的有了头绪了。最显著的证据,是拿《汉书·地理志》和《续汉书·郡国志》比较一下,便可显然的看出来。西汉西北诸郡人口比东汉密,东汉东南各郡人口比西汉密。到了东汉晚期,刘表的招纳流亡,使得荆州繁荣起来,后来曹操攻击荆州,这一部分财富又到了三吴。 三国的变乱,已经使中原人士纷纷逃向江南,再加上了一个东晋南渡,更成了中国中古文化在南方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西晋的开国,在司马氏皇家说来,是一个政治性阴谋的成功,但就这件事的社会意义来说,却是东汉的世家豪族,对当时压迫者曹家政权的一个总攻击。世族的地位虽然重行增加,东汉遗留下世族中高尚而廉洁的风气却被破坏无余。所以司马氏时复兴的世族,其内容和其意义并不等于东汉的世族,而是另外的一种政治形态。这种执政的世族,使得中央的政治及地方的政治同时腐败下去,最后世族自相争夺,在诸王领导之下起了内战,以致人民的困苦增加了,国家的实力消耗了,士气和人心瓦解了。边疆以外的蛮族侵入中原,终于在中原建立了蛮族的政权。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