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想的寒成功的暖(精)/中国书籍文学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方益松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方益松著的《梦想的寒成功的暖(精)/中国书籍文学馆》分五辑,分别是“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把自己打造成品牌”“成功就是不断地站起”“你看到的是牛粪,我看到的是商机”“给自己找一个支点”。精选了作者自2007年以来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杂志的关于成功、感悟的近百篇励志随笔。
目录
第一辑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卖给你童年的记忆
一生做好一件事
只要不跪着,就不会比别人矮
一块铁的学问
上帝只给他一支画笔
上帝只给他一把梳子
成功就是转个身
公司有多少员工
告诉自己:我行
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把一瓶水乘以13亿
比黄金更贵的,是智慧
挑战自己的命运
野百合也有春天
把商品推销给自己
与成功者为邻
把自己变成奇迹
第二辑 把自己打造成品牌
把自己打造成品牌
橡皮筋中的大学问
把生意做上月球
做大牙膏的管口
让汽车开过你的餐厅
洗车工的创意
小雨伞撑起大王国
让A大于等于B
让金鱼在墙上游
在海底开餐厅
一个灵感缔造的传奇
成功价值两毛二
影响乔布斯一生的两个小故事
成功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
把二手相机卖出新品的价格
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
免费午餐的创意
把商品折叠起来
来自远古的创意
在胸卡上加个零
第三辑 成功就是不断地站起
成功就是不断地站起
要腾飞,不仅仅需要翅膀
让汽车180°原地转弯
让相机360°全方位拍摄
哭也要哭出经典
成功就是推开那扇门
细节决定成败
你需要一个鸡蛋
我可以登上太空针塔
把细微做成极致
把浓缩做成精品
成功不是偶然
哪怕做一只蜗牛
人生如棋
做一株爬蔓
生活就像苦咖啡
品味幸福
幸福就在身边
水到绝处是飞瀑
第四辑 你看到的是牛粪,我看到的是商机
你看到的是牛粪,我看到的是商机
一个失误带来的商机
做法国没有的法国菜
给超市装上轮子
把每一只水饺追溯到个人
不要忽略灯箱上的棉被
不是每一辆汽车都叫劳斯莱斯
不是每一只打火机都叫Zippo
捕猎潜艇的海鸥
威廉王子的婚礼与谁有关
他们都和总统有关
给亿万富翁玩一场排队游戏
像流水那样活着
像野草那样活着
像蒲公英那样活着
人生需要包容
修补人生
罅隙里的商机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
给厄运果穿上吉祥外衣
为最浪费大王颁奖
第五辑 给自己找一个支点
给自己找一个支点
换一种思维
走出思维的误区
打开心灵那扇窗
最美的笑容
对自己微笑
微笑的力量
倒一杯水
为别人挑剔
感谢误诊
再坚持十秒钟
走别人的路
在心头植一棵树
俯下身,与儿子平视
晾晒一下根须
秦淮古意
既然叫作朋友
后记
序言
窗外,已是东北最冷的时节,小兴安岭早已银妆素裹
,而那些岭树山云,也已氤氲在雾气之中。零下三十度的
夜里,北风拂窗,一路呼啸而过,而室内,却暖暖,一如
此刻阅读的心境。
电脑上打开的,是南京作家方益松的新浪博客。字里
行间跳跃着一颗睿智而灵动的心,他把关于成功与梦想这
样复杂种种的话题,讲述得如此动人而直人人心,这在如
今漫天飞的励志文中,是极具自己特色而弥足珍贵的。我
喜欢这种哲理中带着一丝感动一丝温暖的文字,特别是在
这个寒冷的冬季,让我的心里有了一种悄悄的喜悦与振奋

记得之前,与方益松在网上聊天,知道他那里的温度
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温暖如春,于是,有了一种季节碰撞
的震撼,又觉得天遥地远水阻山隔,却能如此静静地说着
话,真是一种奇妙无比的感受。就如现在的我看着他的文
章,竞让寒夜有了一种春的气息。
其实,正式认识方益松之前,就看过他的文章,毕竟
,他的文章几乎漫山遍野地开花于各大报刊,《读者》、
《意林》上常见其大名。可是,真正专寻他的文章来看,
却是因为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的一篇叫《蜗牛的壮举》的
励志散文频频被转载,那时,随手翻开一本杂志,都会看
到这篇极具哲思的文章。于是,开始关注这个作者,才发
现,他竟然能把那些励志成功文章写得如此别具一格。在
他的文字中,虽然写着别人的故事,却似乎总能体现出他
自己的一种情怀,虽然隐约朦胧,却可以感受得到。于是
找到他的博客,更进一步地去了解这个人。才发现,他竟
然和我同一年代,经历曲折而丰富,用他自己的话讲,是
“尝人生磨难,历艰难坎坷”。而如今的他,度尽劫波,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而文学的梦想正蓬勃。忽然明白,
虽历经万千,可他的梦却从未枯萎过。而那些曾经的过往
,曾经的种种,都是一片厚重而肥沃的土壤,最适合梦想
生长,开出最美的花朵。
于是,再读那些文章,更能接近他那种情怀。每一篇
文字里,其实都蕴含着他自己的一种成长,一种成熟,一
种不屈的精神和一种回望的总结。更让人动容的,是那份
对理想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热爱,或者可以理解成一种希
望,而这些,都是从他心里最柔软的角落中流淌出来的,
可以感受到他生命里的温度。在他的笔下,每一个成功的
人,都曾经历过艰难的际遇,就像我现在身处的东北严寒
,似乎连梦想也被冻结。而只要不泯灭了心中的希望,就
终会坚冰消融,荡漾成成功暖暖的笑靥。梦想的寒,成功
的暖,中间只隔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随着了解的深入,对于方益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他的热情极富感染力,有时,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原因,心
情不是很顺畅,便找他闲聊一会儿,他虽然不讲什么大道
理,可是,就在那样的闲聊之中,便会渐渐地融人他那种
豁达的心境中,便会烦忧顿忘。于是心底庆幸得友如此,
虽水远山长亦如比邻。与他接触时间长了,会觉得从他的
身上能得到一种启迪、一种力量,一如看他那些锦绣文章
的感受。
在这本集子里,似乎始终贯穿着方益松那种执著而智
慧的情怀,如一缕清风维系着天空中每一片白云,又似一
园芬芳串联着每一朵摇曳的花。特别是看他所写的那些关
于成功主题的文章,除了执著、坚持、忍耐和等待之外,
体现得最多的,就是那刹那间的灵感闪现,是那一瞬间智
慧的喷发。无论是《给超市装上轮子》,还是《把生意做
上月球》,都将那种灵感那种智慧发挥到极致。是的,常
常有那样的时刻,一瞬间的闪念如蝶栖花上,如风过柳梢
,绽放出刹那的灿烂。更多的时候,人生从这里开始谱写
新的篇章,一如从头来过的美好。心静如花,会时时漾起
涟漪,即使在最艰难的际遇里,也会相伴星光月色,即使
身处绝境,也会用灵动的手,敲开隔壁美丽的天堂。
而更令我欣喜、让我耳目一新的,是集子中一些浅淡
且富有韵味的小散文。就像在遍野的花开中一簇簇新绿,
掩映着一种别样的意境。比如有两篇关于活着的文字,一
篇是《像流水那样活着》,用优美的语言,用清新的意境
,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博大的胸怀,和一种生活的态度。“
很多时候,生活需要反思与追问,并且像流水一样,遇深
壑而充盈,不断地汇聚、流淌,凝聚厚度与深度,蕴蓄希
望,最终走出人生的深潭。”还有那篇《像野草那样活着
》,却是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平凡的意义,那是一种
坚持,那是一种心态。“野草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正
是这平凡,才决定了它与人无争、与世无争,默默地延续
和繁荣。”是的,平凡与平庸之间,只隔着一颗感悟的心
。生命,本就是平凡的叠影。像流水百转而不改其志,像
野草枯荣而不减其真。
然而,别忘了微笑。因为“微笑是宽容,微笑是含蓄
,微笑是鼓励,更是一种动力与支持”。微笑是于从容的
心底绽出的最纯净的花,是朝霞满窗,是微风涟漪,是无
声的语言,诠释着世间的最美。这是《微笑的力量》中所
告诉我们的。风再大也吹不散笑容,微笑着生活,处处花
开。
便于微笑中了悟,原来,一路支撑着方益松走过来的
,正是那种如流水般的心境,如野草般的坚持,而尽管风
雨起起落落,他的脸上的微笑依然。梦想总会遭遇寒冬,
而成功却又让人如沐春风,在这本书里,方益松给我们指
出了一条由梦想到成功的路程,无论寒暖,心中生长着希
望,梦想终会开花,成功也终会到来。
前几天,欣闻方益松先后与《读者》和《格言》两家
知名刊物签约,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一种荣誉,也是
一种认可。像其笔下的蜗牛一样,他用自己的执著与乐观
,慢慢地攀向了文学的金字塔之巅!
在这个风雪之夜,读罢方益松这本书,遥想六朝古都
秦淮河畔,仿佛于无尽的山水之外,看到了他脸上静静的
微笑。
包利民
2013年12月27日冬于伊春
导语
方益松所著的这本《梦想的寒成功的暖(精)/中国书籍文学馆》,作者通过一两个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短小精干的故事,真实再现了主人公的成功之路和成功之道。本书寓教于情,寓教于理,给人以深思,并且催人警醒,教人奋进,是一本特别适合安放在枕边案头的励志读本。
后记
在这每个人都扛着大包小包忙着赚钱跑世界的社会,
处处充满了浮躁,处处充满着竞争。很多时候,生存的际
遇,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几乎透不过气来。
我的新浪博客,有这样一段对自己过往的描述:出生
在8分钱寄一封信的70年代,两度离异,三度步人婚姻殿堂
。渐近四年的文化教员生活,五图河农场历经六年的农耕
生涯。感情曾经七零八落,九曲回肠。十数载寒窗苦读,
百无聊赖中曾把数年的宝贵青春像抛牙膏皮一样慷慨的付
出。栽过稻、插过秧、吃过糠、干过装卸、包过冰棒、在
洗澡堂传过毛巾、在沭阳影剧院门前卖过夜饭并曾担任过
某小报副刊主编。尝人生磨难,历艰难坎坷。千辛万苦之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唯有一片凄凉。
这绝不是渲染,也没有任何的危言耸听,曾经在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十数年的左右,在这许多人都魂萦梦
牵的六朝古都南京,在这个钢筋和混凝土所堆砌的城市丛
林中,我曾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自己的住所,没
有一分钱的存款,没有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书桌。我甚至
不如自己笔下的蜗牛,毕竟,蜗牛还可以在自己厚重的壳
里避风遮雨,而我,为了生存,不得不先后在金盛路69号
、中驰路78号租下一个沿街的小门面,藉此聊以勉强维持
生计。在那一方小小空间,为了摆放货架,不得不竭尽所
能,最大程度来节约每一寸的空间,也就是在厨房的上方
,我用简易的三合板隔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二楼,一家人
就这样挤住在一起。夏天,要忍受着高温的炙烤和蚊虫的
叮咬,冬天则要备受严寒的摧残和折磨。那一段时间,我
从不敢听潘美辰那首《我想有个家》,但在内心深处,我
总会身不由己,总会默默地哼起潘美辰的那种令人声泪俱
下的熟悉的旋律。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很多个夜深人
静的夜晚,妻子和一双儿女渐渐进入了梦乡,每当那个时
候,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我才会肆无忌惮地让自己泪流满
面。
有一次,儿子扑闪着一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问我:
“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有一间漂
亮的大房子?”我的人生,第一次有了无言以对的感觉。
那些日子,我戴着虚伪的面具,对生活,对未来,我几乎
彻底丧失了勇气,我不敢去面对任何人,包括镜子中的自
我。但终于有一天,有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我。也许是一种
机缘巧合,那天,我无意间在一本废弃杂志上看到这样一
句话——两个人在监狱里的窗户往外看,一个只看到了地
上的烂泥,另一个却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当时,我的心头
似乎受到一记重击,也正是在那一刻,我重新开始思考,
重新开始审视自己。我也第一次真正知道,原来,文字,
居然可以如此震撼人心,并且有着这般巨大的力量!于是
,我重新提起了笔,决定重圆儿时的作家梦。在每一个绝
早的清晨,在每一个缀霜的黄昏,有了案头的笔耕。尽管
,在那段日子,我依旧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办公桌,就是
在那一张我自己用废旧铁架和木头做成的简陋的电脑台上
,有了这许多沾满泪痕的励志的文字。它们不仅仅真实地
记录和再现了文中主人公的拼搏和奋进,也无时不刻在感
动和勉励着我自己。
在这本书里,倘若能够通过我的文字和主人公的切身
经历,告诉每一个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其实,在这个世
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也各不尽相
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也不是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亿万富翁,那不仅需要勇气和谋略,
还需要足够的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和机遇。但很多时候,
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你可以最大程度地重塑和改变自己
。并且,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迪和警醒——那我就能感
到相当的快慰了。就像著名励志作家陈亦权所说的那样,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但最起码,文学可以最大
限度地改变你的生活。
有位哲人曾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
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
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每天都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很多时候,成功的定义,就是这么简单。无论身处何
种境遇,无论梦想曾经遭遇怎样的严寒,不要在乎别人如
何评价,更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攀比。归根结底,这个世界
,终究是无数平凡人组成的世界,是无数的平凡人在创造
和改变着这个世界。成功没有复制,关键是,如何在平凡
的岗位中,演绎好自己不平凡的角色。很多时候,成功,
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方益松
2012年1月21日深夜于南京江宁岔路口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书籍文学馆”并非一个场所,它是一套中
国当代文学、当代小说的大型丛书。这里的每一位作
者都是值得关注、值得期待的。所以“中国书籍文学
馆”又真正构成了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不
仅能鉴赏当代文学中那些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更能
怀着发现的惊喜,去寻访当代文学中那相对安静的区
域,那里或许是曲径幽处,或许是别有洞天,或许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李敬泽
精彩页
上帝只给他一把梳子
1957年,他出生在重庆万州农村。由于家境贫寒,这使得他中专毕业后无法继续自己的学业。
18岁那年,因自制雷管炸鱼,他不慎被炸掉右手,几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成为村民眼中的无用之人。
1980年,年仅23岁,怀揣梦想的他,独自背负行囊,远走异乡,期待实现诗人和画家的梦想,结局却是几乎饿死街头。
他曾做过民办教师,尝试过开水泥板厂、卖红薯、当贩子卖魔芋块儿、卖中药材等各路活计,但每一次都是因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还曾经被人当作小偷而抓进了收容所。
其后,他开始转行木雕,但这次转行他亏掉了6万元的全部积蓄。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在数千种的生活小百货中,唯有木梳最畅销。而在当时,一元一把的塑料梳子几乎充斥了整个市场。他意识到,这个市场缝隙有着巨大的前景。
1993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在自家的一个废弃猪圈里,开始了作坊式的木梳制作。很快,第一批纯手工制作的较为粗糙的梳子做出,他和雇来的几个业务员,在街头顶着烈日提篮叫卖,喊了一天,几乎喊破喉咙才卖出了一把梳子。他没有气馁,他把这人生中最为珍贵的两元钱,包人信封珍藏起来。从最初的用锯子、刨刀传统手工打磨到自主研发出机器生产,他只用了短短六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革新。
创业伊始,他先后创办数种宣传画册,尽管无任何盈利,却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他的梳子从两元的普通木梳到上千元的象牙梳,有近2000个品种。为了不伤及头皮,他把梳齿设计成椭圆和圆柱形。他不断改进产品的原材料和制作方法,使产品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古朴典雅、用料精细、做工考究。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各种年龄层次的不同需要,设计了黄杨木、桃木、紫檀木等具有保健功能的木梳,更加适应了现代人的保健需求。为了满足顾客的馈赠需求,他还根据顾客的不同留言内容,保证两天内在梳背上刻上文字和图案。这样一来,顾客在他的专卖店里买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产品,更多的是则是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
从创业伊始,该公司就一直秉承了他的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善制木”的质量方针。最令业界轰动的一次,由于计划生产上的失误和管理上的差错,该公司一次从仓库里清理出了15万把木梳。这些都是技改前的产品,如果按当时的生产成本来计算,其价值至少在lOO万元以上。公司全体员工讨论后一致认为,这批产品如果降价处理,照本出售肯定没问题,因为,当时已经有几家厂商和批发商看中了这批木梳,愿以低价格一次性全部收购。并且承诺该批产品可以冠以自己的品牌,质量与公司完全没有关系。思索再三,他还是忍痛做出决定,在一块空旷的地上,15万把梳子堆成了一座小山,他召集了所有员工,亲自用火把点燃,一把火烧掉了这批仅仅是成本就超过几十万元的梳子。围着熊熊的火堆,公司全体员工都留下了眼泪,有几个女工甚至抱头痛哭,他自己更是泪流满面、声音哽咽。这个近乎悲壮的举动更加坚定了公司要创名牌的信心,也最大程度提高了所有员工的质量意识。一家报刊曾这样形容他:小不起眼,大而无形,他烧掉的仅是一百万,却把一个平淡简单的小产品,做成了一个庞大的王国。
从最初的沿街提篮叫卖到在全国发展1000家加盟店,他仅仅用了10余年时间。如今,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集家具、梳理用品、饰品于一体的专业化跨国连锁集团。2007年1月18日,他的公司人选《福布斯》中国潜力100榜,并于2009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尽管,他还是习惯将残疾的右手藏进衣兜,但其身价已高达4.3亿港元。
是的,他就是谭传华。一个因脱发而从不用梳子的人,却靠一把把小小的梳子创造了神奇。他一手创立的公司就是著名的谭木匠公司。
成功无处不在,即使上帝只给我们一把看似简单的梳子,也可以把它做出文化和品位,发现商机,这就是成功之真正所在。
P15-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