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地中海南岸,是非洲的国家。中阿友谊源远流长。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给予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斗争以巨大支持,阿尔及利亚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努力。1963年,中国支援外医疗队来到阿尔及利亚。2014年,阿尔及利亚成为阿拉伯国家中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两国关系由此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阿尔及利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质合作伙伴。2018年9月,中阿两国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正式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刘玉和主编的《中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故事》的关键词是“友谊”和“传承”。30多位作者中,有老部长、老大使,有参赞、武官和年轻外交官,有企业家、教育家、艺术家和媒体朋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作者们以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从不同视角描绘出一幅幅中阿友好合作的画卷。一甲子难忘岁月,“患难之交”打造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典范,这中间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有很多感人故事令人难忘。 目录 序/王毅 序/阿卜杜勒-卡德尔·梅萨赫勒 记忆篇 陈昊苏:诗中友谊记华年 穆罕默德·哈吉·亚拉:中国对阿尔及利亚解放以及发展历程的支持 李肇星:访非情怀 哈桑·拉贝希:代表阿尔及利亚常驻中国的岁月 杨文昌:走进非洲 艾哈桑·布哈利法:阿尔及利亚与中国:密切的关系与灿烂的未来 杨广玉:从递交国书的特殊安排看中阿两国的特殊情谊 刘玉和:铁肩担使命,携手谱新篇 安惠侯:在阿尔及利亚的一段特殊经历 吴思科:访问阿尔及利亚的点滴回忆 尹红生:跨越半个世纪的战友情 石岳文:阿尔及利亚二三事 人物篇 穆福迪·扎科里亚:在穆斯塔法·福鲁赫的葬礼上 吴富贵:他的命运与中国连在一起——访“中国阿拉伯友好杰出贡献奖”获得者达布什教授 鲁特菲·穆戈迪姆:我在中国的经历 张玉楠:妈妈的随居生活 扎克利亚·侯赛因:我的中国经历:一名阿尔及利亚留学生的见闻 合作篇 汪 勇:阿星一号闪耀“一带一路”,中阿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添硕果 阿卜杜拉·丹努尼:阿中伙伴关系的典范 陈文健:阿国十二年 中国援阿医疗队:中国援阿尔及利亚医疗花絮 文学、戚国顺:中阿友谊万年长——记中国石化沙漠输水管道项目与当地人的感人事迹 卓 磊:阿尔及利亚,我的“金戈铁马入梦来” 刘元培:向中国敞开大门——访阿尔及利亚前高教科研部长阿布巴克尔·本布齐德 交流篇 伊斯梅尔·达布什:阿尔及利亚与中国的关系:印象、观点及见证 安 青:中国功夫架起中阿民心桥梁 弗尼德斯·本贝拉:与中国人在一起的难忘日子 许琪萍:难忘的赴阿尔及利亚艺术采风和交流之旅 达利·贾法尔:阿尔及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不一样的故事 李 琼:远方的亲戚 费拉里:我和中国的相遇 游 丹:邮票中的阿中友谊 杨 音:“我能摸摸相机吗” 刘元培:“邮票犹如使者”——与阿尔及利亚集邮家艾哈迈德·阿尔维一席谈 后记
序言 我十分荣幸能为这本书作序。它记录了阿尔及 利亚与中国之间坚实友谊和建设性合作关系走过的 最重要的历史节点,特别是两国今年将庆祝建交60 周年,我们对此非常重视。它带着崇高深刻的含义 ,反映了彼此历久弥坚的友谊,在过去几十年中如 此卓尔不凡。 这一关系在各个时期都实现了政治互信、富有 成效的经济合作、密切的人文交流以及国际事务上 相互协调,特别是在两国的共同关切上取得了一致 。两国渴望在尊重国家主权、不干涉各国内政的基 础上,建立一个普遍推崇公正、和平、安全的价值 观,更加人性化的世界,并为加强南南合作、建立 公正的多极国际秩序不懈奋斗。 阿尔及利亚人民绝不会忘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最先承认1958年9月19日建立的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 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对这个友邦在各个领域向阿 尔及利亚革命给予的有力支持、为独立后新兴的阿 尔及利亚发展提供宝贵的帮助而心怀感恩。在我的 祖国开始重新建设被残忍的殖民者毁坏的家园、急 需帮助的时候,1963年中国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派 遣到了阿尔及利亚。 1971年,阿尔及利亚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联 合国大会上参与斗争,要让中国恢复在各大国际组 织的合法地位、重返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一 事件让两国友谊与合作更加紧密。当时那场斗争不 仅属于中国人民,更成为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胜利 ,它们从此进入国际舞台,表达自己的声音并捍卫 自己的正当要求。 阿中关系在理解与相互尊重的坚实基础上得到 发展,在全面完善的法律框架下,为双方建立落实 建设性合作倡议搭建了有力平台。这一倡议体现为 1982年阿中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共同委员会机制 的成立和定期举办的活动。 最近18年以来,双方关系在两国高层领导互访 的推动下充满了活力,如总统阿卜杜勒·阿齐兹· 布特弗利卡于2000、2006和2008年访问中国,中国 两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分别于1999年、2004 年访问阿尔及利亚。此外,还有一系列两国高层其 他官员的互访。 2014年,两国双边关系发生了质的、历史性的 飞跃:阿尔及利亚总统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 利卡阁下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阁下签署联合声明 ,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5月25日,两 国推出2014—2018五年计划,规划了在各个领域的 共同行动。阿尔及利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这类战略伙伴关系的阿拉伯国家。 阿尔及利亚与中国在政治层面的磋商得到加强 ,这一点是通过两国在安全与反恐领域的战略对话 新机制实现的,第一届对话于2016年11月26日在阿 尔及利亚举行。此外,还有几十年前建立的政治磋 商机制。 在经济层面,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鼓励保护 投资、避免双重征税,在海运、民航、技术、科研 、劳工、社保、民商事司法等领域合作的协议,在 互利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推动双方伙伴关 系的发展。两国经贸关系在近年取得了巨大成果: 一方面,中国企业有力地参与了阿尔及利亚各大开 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如一百万套住宅建设、东 西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等改善国民生活、推动经济快 速发展的工程;另一方面,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 直是阿尔及利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每年对阿出口 额都超过80亿美元。 如此强大的活力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到了一个全 新的水平,有望推动中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投资。通 过抓住工业、科技、农业、旅游业等诸多重要领域 的良好合作机会,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关系多元化 、实现贸易平衡。 双边合作已经拓展到高科技领域,两国在这一 领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7年12 月11日,第一颗阿尔及利亚人造通信卫 星“Alcomsat-1”在中国发射成功。在此,我要向 中国帮助阿尔及利亚掌握通信与媒体领域的新技术 表示由衷的感谢。 阿中合作并不仅限于政治经济领域,还延伸到 文化、科技和人文领域。两国之间学生交流逐年增 多,人员往来日趋频繁,2016年,在阿尔及利亚定 居的中国人超过55000人,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可以肯定,在阿尔及利亚的中国侨民将为友好的两 国人民搭建文化和人文交流的桥梁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的经济文化活力给予了我国、所有新兴国 家或者说在发展道路上前进的国家启发和指引。她 的发展历程表明,从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的人民具 备强大的创造力,任何力量都无法妨碍发展经济的 意志。 值得关注的最重要工程要数2013年中国国家主 席习近平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而提出的伟大倡议。这一重要工程描 绘了诸多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的宏伟规划和实施步骤 ,在此框架下开展一系列互利共赢的重要项目,为 所有伙伴带来福祉,其中就包括阿尔及利亚——它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的深厚关系。 在这方面,位于歇尔谢尔地区哈姆丹尼的“中 心港”项目是两国互信、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的最 好证明,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海上设施之一,由阿方 与中国企业合作施工运营。这一重要工程将有力促 进阿中两国经贸关系,并通过横穿撒哈拉的道路成 为与其他非洲国家连接的纽带。 除了双边合作框架之外,阿尔及利亚与中国的 关系有一大特点,即她是中国这一重要伙伴与阿拉 伯非洲地区之间连接的枢纽。阿尔及利亚一直参与 自2004年成立的中阿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的中 非合作论坛,在此框架内长期致力于巩固互利伙伴 关系。结合非洲大陆的愿望和在“非洲发展新伙伴 计划”、非盟《2063年议程》等框架下的发展优先 性,该论坛已成为提升非中关系倡议的平台,有助 于深化加强双方在经济、贸易、文化和安全方面的 交流。 阿尔及利亚为中国在所有领域取得的成就而高 兴,这一友邦成为世界上有分量、有地位的大国, 有能力为全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这一进步令 人鼓舞,它为所有追求发展进步的国家打开了希望 之门。 让我们更为高兴的是,我们一起庆祝阿中建交 60周年,这是两国关系、领导层互信取得的重大发 展,代表着美好未来更大的辉煌和成就。祝贺阿尔 及利亚、祝贺中国取得这一伟大成就!
导语 中阿友好交往已经走过一个甲子。60年来,无论国际和地区风云如何变幻,阿拉伯国家在中国外交版图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故事/我们和你们》由资深外交官刘玉和大使担任主编,邀请我驻阿尔及利亚前大使等资深外交官、现任大使、亚非司和阿尔及利亚外交官,以及两国学者、记者、企业家和青年代表等共30多名作者协力创作,以大视角写小故事,聚焦中国和阿尔及利亚友好关系及民间交往。 后记 在中国和阿尔及利亚迎来建交60周年之际,由 五洲传播出版社和外交笔会策划出版的《我们和你 们:中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故事》与读者见面了。这 是为两国建交庆典献上的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 。记得2014年4月,我向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 辞行时,他表示希望我离任回国后成为阿尔及利亚 人民的友好使者。我对担任此书主编感到荣幸,对 能够为弘扬中阿友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感到欣慰 。 本书的关键词是“友谊”和“传承”。30多位 作者中,有老部长、老大使,有参赞、武官和年轻 外交官,有企业家、教育家、艺术家和媒体朋友,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甲子难忘岁月,“患难之交 ”打造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典范,这中间有很多经 验值得借鉴,有很多感人故事令人难忘。著名诗人 外长李肇星、前副外长杨文昌以诗抒怀,表达对非 洲兄弟、阿尔及利亚朋友的深情厚谊,中国人民对 外友好协会前会长陈昊苏讲述了父辈陈毅元帅与阿 尔及利亚的不解之缘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些企业 家向大家展现他们同阿尔及利亚朋友朝夕相处、并 肩奋战在项目一线的场景,一些年轻人试图从前辈 那里寻找中阿两国人民友谊历久弥坚的秘诀和传承 两国友谊的动力。他们以亲身经历的生动故事,从 不同视角描绘出一幅幅中阿友好合作的画卷。 王毅外长和阿卜杜勒-卡德尔·梅萨赫勒外长 为本书作序。中国驻阿尔及利亚使馆和阿尔及利亚 驻华使馆在本书筹备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在此一 并表示衷心感谢。 六十甲子一轮回。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是老 一辈留给年轻一代的宝贵财富。站在中阿建交60周 年新的起点上,中阿两国并肩开启新征程。长江后 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我坚信中阿友谊将世 代相传,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精彩页 诗中友谊记华年 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前会长) 我第一次访问非洲是在30年以前。1987年,我作为广播影视部副部长率团赴阿尔及利亚参加中国电影节活动。又过了十几年,到21世纪初我担任全国友协会长,多次前往非洲国家访问,广交朋友,推动合作。我对非洲最深刻的认知就是非洲人民解放与腾飞的斗争主题,有一首诗讲述了我的感受: 叩开阿非利加的大门, 感受古老文明的光辉, 把解放腾飞的事业赞美。 颂词镌刻在壮丽的丰碑: 人类因你的解放而解放, 世界因你的腾飞而腾飞。 其实,我与非洲结缘,还应追溯到更早的上世纪60年代。那是1963年底,我父亲陈毅元帅陪同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十国,历时三个月。这是当时中国的一项重大外交活动。中国坚决支持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蓬勃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对正在赢得解放的非洲各国人民示好,至今为非洲人民所铭记。我那时还是一个青年学生,也因此而鼓动起巨大的热情,对非洲人民的革命斗争充满向往。 周总理的非洲十国之行,第二站便是刚刚赢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阿尔及利亚。作为副总理和外交部长,我父亲是周总理的主要陪同者,他用自己的诗笔记录下了当年出访的一些场景。 1963年12月21日,周总理的专机飞抵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受到热烈欢迎。进城路上,主人介绍,在抗法战争中,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在这里开展了著名的城市游击战。我父亲记下了他对这座首都最初的印象: 阿尔及尔英雄城,城市游击著令闻。 森林中有大城市,大城市中有森林。 在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游击队歌》,其中唱道:“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父亲笔下“大城市中有森林”,就是歌颂阿尔及尔的城市游击战:人民把这座城市变成与殖民军进行游击战争的主战场,城市森林也就是阿尔及利亚革命战争赢得胜利的光荣阵地。 负山面海阿京雄,沿岸峰峦走似龙。 百里郊原尽嫩绿,汽车穿透橘林红。 阿尔及尔位于地中海的南岸,沿着海岸公路进入市区,可以看到南面山坡上有绵延不断的橘树林,绿中透红,十分壮观。一路行来,主人敞开心扉,客人心旷神怡。阿尔及利亚人民把中国人民当成最好的战友和同志,他们记得从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民族解放军以来,中国一直是他们抗法斗争最坚定的支持者。1958年9月阿尔及利亚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后,12月中国即率先承认并与之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阿尔及尔高规格地欢迎周总理代表团来访,把引为自豪的美丽景观向来自远方的战友展示。那红绿交织的生命色彩,在父亲的笔端流露,这也是他宾至如归,带给好客主人的美好祝福。 在阿尔及利亚的访问日程非常紧张,周总理一行不仅与阿方领导人进行密集会谈,广泛会见阿方各界人士,还访问了许多工厂、农庄、学校。那时,阿尔及利亚革命胜利还不到两年,社会生活保持着革命时期的简朴作风。父亲曾回忆说,参加各种活动时阿方领导人和各级干部都一律穿着布制军装,显示出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有点像我们新中国刚成立的50年代初期一样。 周总理参观了阿尔及尔革命孤儿院,这是一处十分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主人介绍说,在130年前,法国殖民军从一处海滩登陆,开始了侵占阿尔及利亚的战争。革命胜利之后,阿尔及利亚政府在这片海滩上开设了革命孤儿院,为大批解放军战士的遗孤提供学习的机会。在阿尔及利亚全国,这样的革命孤儿院有50个之多,所收容的革命孤儿大概有5000人,这里是比较大的一个。来访的贵宾怀着敬意体会到其中的深刻用意,就是为革命后代提供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让孩子们受到教育和激励,将来成为民族解放事业的接班人。父亲因此即兴赋诗: 强敌入侵登陆处,百年国运事堪哀。 此日重光天地变,孤儿院里百花开。 周总理代表团在阿尔及尔停留了五天,还到奥兰去参观访问一天,他们自始至终感受着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友谊和热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父亲后来曾回忆说,每天都高潮迭起,送来让人应接不暇的新鲜感受。密集的行程使父亲的体力消耗很大,却是令人愉快的辛劳。他难免有些遗憾,有些深刻的印象都来不及写成诗歌,因为又要面对新的活动高潮。直到非洲十国之行快要结束时,他在东非的索马里写下《非洲》二首,讲述非洲留给他的总的观感,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在阿尔及利亚获得的感受: (一) 非洲情况近如何?到处人民欢庆多。 沙漠雪山初觉醒,重洋两海泛春波。 殖民新旧谋转化,部族精华起沉疴。 最喜斗争终获胜,不忘警惕荷干戈。P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