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后记 微小幸福的深意 1.什么是微小的幸福? 对微小的幸福的常规理解是将它视为一种对个 人而言十分美好但微不足道的幸福感。它随意走进 我们的生活,待我们微微体悟一番后便悄然离去。 或许,我们有时会向他人稍稍提及某种微小的幸福 ,他们也许同样会表现出对这种幸福的欢喜,如铁 皮瓦楞屋顶上的叮咚雨声、青瓷蓝、车站旁的一堵 危墙,但却不会再深入了。这些微小的幸福之所以 无足轻重,在于它们带来的满足感微乎其微。但其 实,它们毫不逊色于那些所谓的重大的幸福(如在 公众面前被称赞、喝香槟、买新衣服、下榻能饱览 埃菲尔铁塔景色的酒店)。 这种幸福的微小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它在我们 对自己的愿景以及现实生活中仅占据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问我们假日中美好的体验有哪些,我们通常 不会一下想到凝视浮云的那五分钟,不会想起机场 里的安检仪多么有趣,或者听六岁孩子讲述自己对 成年生活的幻想有多好玩(成为一位英超足球运动 员,闲时住在家里,还要经常到超市去堆货架玩) 。如果我们在腿上绑上一个用来测量幸福程度的测 量仪,它显示的数据会让我们明白,其实微小的幸 福才是真正强烈的幸福,而旅行带来的通常意义上 的幸福(如在旅游宣传册中常常被描述的、在聊天 中被我们反复提及的)——欣赏白沙旁的椰子树、 逛集市、看当地的手艺人用芦苇削制传统笛子—— 其实并没有那么打动我们。 微小的幸福是被当今我们所说的集体意识忽视 了的一种享受,是一种在司空见惯的现状和没完没 了的同辈压力的衬托下,本能自发地精心构建出的 对生活的愿景。 2.微小的幸福与文化 在我们的文化中,对享乐的态度源自一七五O年 至一九〇〇年间欧洲与美洲的浪漫主义诗人、艺术 家与小说家。浪漫主义认为享乐是被罕见、难求的 事物深深打动,常常需要人们远离平日的生活。浪 漫主义者发展出一种对异域的狂热,他们赞颂独一 无二的时刻,而我们也厌倦一成不变。浪漫主义者 往往还不乐于详述自己享受到的乐趣,因此这些成 功的公众人物引导着普通民众忽视了触手可及的满 足感,让人们觉得详述自己的喜好是一桩怪事(更 希望让它保持神秘)。他们促使人们产生这样的想 法,即每个人都喜欢的事物一定是无足轻重的。 微小的幸福不同于浪漫主义对幸福的定义,因 此看似无关紧要。用浪漫主义的主导思想来看,它 确实微小:如果这种幸福人人有之,如果这种幸福 在家里都能获得,如果这种幸福周而复始,那么, 它就不是重要的幸福了。然而,实际情况是,给予 我们满足感的多数事物都具有上述特点。 …… 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许多微小幸福的潜能未 被充分挖掘,比如午夜漫步、欣赏一堵爬满青苔的 老墙、与陌生人谈话…… 我们会认为微小的幸福能够帮助大企业发展这 个想法很可笑,是因为这样的案例还未被构建起来 。我们从带来微小幸福的这些举动中获得的乐趣绝 不会比从山上滑下来少(而世界滑雪行业每年向世 界经济贡献的价值达六百亿美元),也不会比看几 个人打球过网来得少(网球市场一年创造的价值达 十五亿美元)。当然,就在短短几十年前,人们还 对这些运动娱乐所能达到的庞大规模的预测感到荒 谬。现在,有大批的企业正伺机进军带给我们幸福 感的事物中,想从中获利,不过他们之所以还未投 身行动,是因为还没有人系统地鼓励我们去留意它 们的魅力。 我们应当更经常也更系统地留意身边微小的幸 福,若不这样,它们的存在就会一直如此微弱。我 们在试图教会自己一条核心的生活艺术:去探索如 何充分把握机会,利用我们身边的满足感,并通过 这些机会为自己和他人打造一种繁荣更甚而痛苦孤 单更少的生活。
目录 一 海鲜店 二 小岛 三 繁星 四 外婆 五 善于聆听的朋友 六 飞机起飞 七 酒店独眠 八 日光浴 九 沙漠 十 出国游历 十一 熬夜 十二 牛之趣 十三 清晨起床 十四 凝视窗外 十五 泡热水澡 十六 纵情悲伤 十七 自我怜惜 十八 一见钟情 十九 穿衣蔽体 二十 亲吻 二十一 儿童画 二十二 报纸上的案件 二十三 深夜疾驶 二十四 周日早上 二十五 爱人的手腕 二十六 最爱的一件旧衣服 二十七 与小朋友手拉手 二十八 老石墙 二十九 不约而同地厌恶同一个受欢迎的人 三十 在海中自在游泳 三十一 “糟糕的”杂志 三十二 百听不厌的歌 三十三 一本懂你的书 三十四 为书中人物的去世悲泣 三十五 忙碌一天后舒心的疲惫 三十六 父母的老照片 三十七 深夜低语 三十八 柏树 三十九 科技新发现 四十 感到某人大错特错 四十一 老友的取笑 四十二 大吵一架 四十三 规划理想生活 四十四 多疑同事的信任 四十五 欣赏一幅伟大的画 四十六 黑色幽默 四十七 午夜漫步 四十八 打情骂俏 四十九 久病初愈 五十 雏菊 五十一 无花果 五十二 其他微小的幸福 后记
精彩页 一 海鲜店 海鲜店的橱窗让我们心向往之,可是我们通常不会走进店内。但一旦进店,我们便不禁好奇为何自己不常光顾此地。 等待店员接待的过程中,冰上在售海鲜的奇丽让我们为之一惊:牡蛎自身形成的外壳粗糙如砾,却能让人联想到内里的光滑柔软;鳎目鱼的眼睛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同一侧;鮟鲸多齿的大嘴配上小得不相称的鱼身,丑得让人不愿多看,但烤制的鱼肉淋上橄榄油却细腻鲜美。一时间,我们会细细思索起一条鳎目鱼和一条鲼鲸的命运。 海鲜店里的物种看起来如此陌生。但是,在宇宙这片近乎全由气体与石块构成的虚无中,我们同根其祖,短暂地共同生活在地球表面。从近古的宇宙史看,我们共同的祖先繁衍出不同的后代,有的成为童鱼、鲷鱼,有的逐渐进化为律师、心理医生、设计师。 试想在龙虾的身体里度过一生吧。用小得像胡椒籽般的眼睛感知世界,视域更广,但聚焦能力更弱。我们会在马尔岛旁的菲登湾迎来重要的一天,那天,我们在玄武岩下的松软泥土中挖洞;我们也会上演换壳的一幕。我们不得不学会费劲的繁衍后代的方式——雄性必须刺入雌性的腹部,才能完成授精。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天,害死人的好奇心诱使我们爬到热锅里丧了命。 在海鲜店里,我们不仅能买到鱿鱼圈和鳕鱼排,还能重新引发兴致。我们饱经疲乏折磨,熟悉的事物已失去勾起我们想象的能力。但是,当我们注视着胭脂鱼的眼睛,或是思考着鳐鱼的内部结构时,我们便与大自然典雅而又玄妙的创造重新联系在了一起。大千世界魅力无穷,值得探索之处比比皆是。而我们正是被这条鱼勾起了探索欲。 店内的每样水产品都是从大海、远河中捕捞获得,或是从礁石下撬出的。那条斑点鲑鱼曾生活在林肯郡的一个沙石坑中;那条马鲛鱼在多格浅滩被捕获,随后被运至彼得黑德;那条海鲈鱼在克雷尔的鹅卵石码头被钓起然后被装进冷藏车中,沿着M90和A1(M)高速一路南下,仅在韦瑟比服务站的大型车辆停车场内做了短暂逗留。 在店内,这些已被除掉内脏、清洗干净的冷冻鱼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原始的自然状态变得优雅,在冰块、金属、玻璃、瓷砖、大理石板以及源源不断的流水和尖利无比的刀锋作用下令人着迷。海鲜店似乎暗示着我们或多或少追求着的理想生活:麻烦都被清除,称心如意之物被整整齐齐地包在精致的釉面白纸中,送进你的生活。 参观海鲜店让我们构想着未来的改变,即在比现在略胜一筹的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光顾此地,会熟能生巧地掌握几道拿手菜。在海鲜店里,我们和未来可能出现的自己有了短暂的初次接触,未来的自己在这一刻的海鲜店中苏醒,我们会煮鲑鱼、拌龙虾沙拉、淋上橄榄油调味,朋友们会为了一碗我们烹制的法式鱼汤前来做客,我们会以低脂而营养丰富的鱼类佳肴果腹,会用鲜美的汤汁滋养大脑。尽管我们知道生活大体上还是不能尽善尽美,但若我们在饮食上稍加注意,到海鲜店里,从穿着蓝色围裙的店员手中买一条包装好的鳎目鱼回家,认真对待饮食这门艺术,那么,即使生活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能更加贴近本该属于自己的样子。我们在海鲜店里获得的幸福感源于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海水的气息、冰块上升起的缕缕凉气,还有大西洋鲑鱼泛光的银色表皮。这些微小的幸福一点一滴构成一个很大的话题:对现代文明的尊重。在现代文明的帮助下,我们有了更多同时享受愉悦与健康的美好时光。 P11-14 导语 英国人生学校编著的《微小的幸福(人生学校)(精)》助你认清自我,重塑生活哲学,自信面对人生! 英国当代思想家阿兰·德波顿主编、全球哲学与心理学普及项目“人生学校”十周年重磅出品:人生学校旨在帮助当代人更好地面对人生、提升修养与情商,在互联网上影响全球3.5亿粉丝,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 那些学校里不曾教过的人生重要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人生学校”书系共五本,汇集多位世界知名思想家,探讨忙碌社会中当代人困惑的重点议题——工作、爱情、情绪、幸福、道德,帮助年轻群体在社会、职场和生活中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跃升。 内容推荐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小事:一件喜欢的旧衣服、夜晚的低语、无花果的滋味……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微小的幸福。英国人生学校编著的《微小的幸福(人生学校)(精)》收录了五十二件小事,算是为一年中的每一周准备了一份幸福。每一章都选取了一个让我们感到幸福的瞬间,并将其放在放大镜下,探索我们到底为何因之触动,展露笑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