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浙江省五年文学作品选(温州卷2013-2017)
分类
作者 程绍国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五年来,温州文学稳步向前,引起文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纵观程绍国主编的《浙江省五年文学作品选(温州卷2013-2017)》,小说、散文、诗歌共79篇(首),均是五年来的选目,杂花生树,蔚为大观。书中各有侧重,诸家争鸣,目的只有一个——尽量选出能够代表温州水准的文学作品。
目录
Ⅰ 小说篇
画痴/刘文起
永恒的位置/韦陇
快乐秘书,李世斌
如果下雨天你骑马去拜客/东君
阿玛尼/王手
寒冬停电夜/陈河
猛虎图(节选)/哲贵
求囡记(节选)/林晓哲
睡觉,锁门吧/徐诺
另一面/林漱砚
都市猫语/张翎
Ⅱ 散文篇
东海珍馐记(节选)/程绍国
在塘河上/马叙
加里波利的墓地/吴树乔
从富义仓到香积寺/瞿炜
读点信札/陈革新
太公祭:饥饿的印记/见忘
良宵不再/陈小萍
菖蒲与萱草/苏康宝
外婆家的春节/应华盛
七枫巷/陈慧娟
人生的标点符号/相国
一里路,一座城/麦浪
美盲·文盲·思及/王微微
残酷的鱼缸/徐贤林
春花/傅建国
梦回老屋,乡愁缱绻/夏海霜
海记/钟沛康
百合的哲理/林娇蓉
蝴蝶何时翩然起飞/董伟斌
Ⅲ 诗歌篇
我喜欢(外一首)/叶坪
寻找一间打铁铺(外一首)/池凌云
兰溪送马叙至乐清(外一首)/慕 白
低声的/马叙
台风近了(外一首)/王孝稽
房产开发商/简人
时光:远去的院落(外一首)/林新荣
四月,一个被忽略的夜晚(外一首)/翁美玲
清明/小路
坐在对面的清洁工/陈鱼观
我一直不同意闪电躲在乌云里/熊国太
荒野旧事/何乜
在鳌江之尽头/任泽健
火车知道/刘秀丽
自雪公主的红苹果/翁德汉
钟声之间/余燕双
厌倦/施世潮
-经过教堂/沙之塔
移监(外一首)/郑仁光
致一百年后的你/卓铁锋
阴天与雾霾没有界线/叶楠叶
残桥/郑亚洪
穿过七月的灵魂(外一首)/泥人
蚂蚁搬走了他大部分欢乐的时光/卢小宇
杂交犬考证/余退
一个人在山顶上/郑 阳
一条高速公路将从村子穿过/黄选坚
秋风经过的天空宁静空阔/沙漠
福德湾/张耀辉
炸药包的制作过程/伊夫
秋风一吹再吹/缪立士
空难的三种方式/手格
浮生记/雁呢喃
母亲/孔戈碧
石头开不出花/黄海燕
添绿/壬阁
光阴里的故事/李统繁
出去走走/牧远
孤狼/晨晖
电视塔/星落河
心灵史之盲/叶晔
后记
序言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最能
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变迁。浙江的发展、民
众的心声,都能在文学中得到最形象、最生动、最
活泼的体现。文学也是一座桥梁,因为它的存在,
再遥远的距离也是咫尺,再曲折的道路也是通途,
再陌生的人群也是朋友。
在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中,浙江始终占有非常重
要的位置。近五年来,浙江文学有了全方位的发展
。首先,资深作家仍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同时
,一批青年作家,如“70后”和“80后”作家群体
迅速崛起,已经成长为全国同类作家中的佼佼者。
浙江文坛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地域分布均衡
的创作队伍。其次,新兴文学类型逐渐形成规模和
特色,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
效扩大了浙江文学与浙江作家的影响力。最后,在
网络文学的创作、发展、引导和培育上,浙江异军
突起,特色鲜明,积累了大量有效经验。浙江逐渐
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重镇,涌现出一大批网络文学
名家和网络文学优秀作品。
2013年7月2日,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
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席团,浙江文学工作翻开了
新的一页。为总结省八届作代会以来的浙江文学成
就,省作协牵头汇编近五年来浙江作家的优秀文学
作品丛书。本丛书按地市划分,共12卷。每卷又分
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门类,
总计400多万字规模。本丛书从作品征集、评审和遴
选到编辑出版,历经近一年时间,是省作协和各地
方作协通力合作、辛勤工作的结晶。
2013—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
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
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中
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这五年来,浙江
文学随着中国文学一起茁壮成长,已充分彰显出鲜
明的“浙味”风格并取得骄人的成绩。这五年来,
文学“浙军”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坛
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浙江文学的良性发展,离不开
全国文学健康发展的大气候,同样,浙江文学的发
展也在为中国文学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这五年来,浙江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在本丛书中
得到了一次集中的反映、展现和检阅,但也只是初
步的。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因篇幅所限无法收入
。本丛书只是一个了解浙江近五年来文学发展的窗
口。
回望过去的五年,全省作家们努力前行,自觉
把艺术追求融入时代潮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
作品,但离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
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还有一段距离。习近平总书记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没有中华文
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摆
在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面前的光荣使命和任务。“雄
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文学既关乎个
人的内心,也是集体的事业,更是民族的事业。伟
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希望全省作家们为着这
个目标继续奋斗,创作更多、更好的精彩华章。
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
2018年7月2日于杭州
导语
《浙江省五年文学作品选》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汇编整理2013—2017年浙江作家优秀文学作品,含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展示浙江作家五年创作成果,为下一步浙江文学优秀作品译介工作奠定基础,促进浙江文学对外交流和“走出去”。全省11个地市以作家户籍所在地为划分标准,程绍国主编的《浙江省五年文学作品选(温州卷2013-2017)》为温州卷,选取的是温州籍作家作品,部分作品已经在国内刊物发表。
后记
前些天,我接到一个微信,温州要建立“温州
人博物馆”,文学领域人馆的是:琦君和林斤澜。
问我同不同意,我说不是很同意。如果只是两个人
的话,那只能是林斤澜和唐浞。我把意见发到“温
州作家主席团”,并和作协前领导刘文起、王手等
商量此事。大家的意见完全一致:林斤澜、唐浞。
唐浞生于1920年,比林斤澜大三岁,在温州中
学读初中时比林斤澜高一年级(林斤澜在小学、初
中各跳一个年级)。唐浞在浙江大学时就发表诗作
和诗评(他是评论汪曾祺的第一人)。他写作非常
勤奋。1958年,他被划为“右派”,即使在黑龙江
兴凯湖“劳改”,仍心系艺术。即使在“文化大革
命”中,他还偷偷创作,写出了代表作叙事长诗《
划手周鹿的爱与死》《海陵王》《幻美之旅》,以
及大量的诗论。他的儿子唐绚中说:“他不是一个
精明的人,和世俗格格不入。他是天才。他从小最
喜欢的事就是躺在树荫下读书。他很爱惜时间,很
努力。他的一生没有白过。”
唐浞和汪曾祺的作品是很好读的,林斤澜的作
品却很难读。许多人读林斤澜不能尽篇,更不要说
尽卷了。这和林斤澜凝练和跳跃的叙述有关,和他
追求“以小见大”的构思有关,更和他对世界的认
识有关。唐浞和汪曾祺对世界的认识是“凝视”,
而林斤澜是“困惑”。唐浞和汪曾祺表现的是“审
美”,林斤澜表现较多的是“审丑”。许多人不能
领略林斤澜作品的妙处。林斤澜的代表作《十年十
癔》,更多的是把溅血的天幕撕裂开来给人看,以
警示世人、后人。
“读万卷书”或者“走万里路”,或者“读万
卷书”兼“走万里路”,都会在自己的作品里留下
印记。那印记就是作家自己,那印记就是作家的风
格。每个人的文学观不同,对作品的看法、对作家
的看法也不同。但好的作品、好的作家总会被人发
现,总会被人颂扬。
温州的一批作家如林斤澜、唐浞、琦君默默写
作,低调为人,道德文章都好,我极为敬仰。他们
是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写作的标杆。温州的文脉
是壮实可喜的。但时代毕竟不同,互联网的发展为
我们的读书和写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纵观本书,小说、散文、诗歌共79篇(首),
均是五年来的选目,杂花生树,蔚为大观。小说由
哲贵负责征集和编选,散文由我和吴树乔负责,诗
歌部分由马叙牵头,各有侧重,诸家争鸣,目的只
有一个:尽量选出能够代表温州水准的文学作品。
五年来,温州文学稳步向前,引起文学界和学术界
的广泛关注。2016年由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和复
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发起,在复旦大学为温州九位作
家举办了“永嘉文脉与当代小说学术研讨会”便是
一例。本书里面已有不少龙虎作家,相信还有很快
成为龙虎作家者,他们能超越前人,而且应当超越
前人。
温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程绍国
2018年4月
精彩页
此后,林中道凡作好画,必敲墙壁叫宋书来题名。宋书也不推辞,来了提笔就写。或行或楷,或魏碑或瘦金,格调皆优雅不俗。每出题或题句,无不别出心裁,又贴中画意,为画增色。林中道将这些画寄出投稿或参加比赛,皆发表或得奖。于是,林中道在心中感慨:“宋书这笔好字能给我一半就好了!”
虽这么想,其实也知道是办不到的。人无全才,上天给你这个长处,一定会给你留下一个短处。林中道这么想着,就专心画自己的画,也不奢想在书法上有成就了。画好画,还是叫宋书来题字。两人合作的作品不断地发表、得奖。得了稿费或奖金,宋书从来不要,林中道知道宋书脾气,不给钱,只送香烟。对于香烟,宋书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日子本就这么有滋有味地过下去,不想“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两人都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都被学校红卫兵拉台上批斗。林中道出身贫下中农,好一些,只是靠边站,不让上课,每天打扫厕所。宋书就惨了。其父是教育局的“走资派”,他是“狗崽子”。再加上他纨绔子弟的脾气,不洗衣服,早上睡懒觉,上课抽烟,这些“资产阶级的坏习惯”都被挖出来批斗,自然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不能教书不用说,连厕所也不让扫。管制劳动,整天到生产队干活。宋书情绪自然低落,见着林中道也只唉声叹气。林中道叫他有空写写字,排解排解烦恼。宋书说:“还写字?命都败在写字上呐!”
不想事情有了转机。
当时宣传祖国山河一片红,到处是红太阳、红语录。画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写一句顶一万句的毛主席语录,需要人才啊。造反派就想起了林中道和宋书。
造反派找林中道谈话,说要把他从厕所里解放出来,让他到大街上画红太阳、画毛主席像。造反派以为林中道很乐意,谁想他却推辞,说自己不会画人物。造反派说:“你的作品都发表、得奖的,怎么说不会画?”林中道就找来自己发表、获奖的作品让造反派看。造反派一看,都是疏朗的几笔。或一朵荷花,或两条鱼、三只鸟,既不鲜活,又不相像。偶尔画个头陀、老者,也只是一个轮廓,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造反派急了,骂道:“这种东西居然还能发表、还得奖?真正是走‘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就不要林中道画了,让他回去扫厕所。后来农村学校要教师,林中道就被下放到一个山区小学教书了。
林中道教书的小学在他老家,教室就设在他小时候拜师的寺庙里。寺庙已经破落,佛像也早在“破四旧”时被红卫兵捣毁了,老和尚更是过世了多年。林中道在充当学校的寺庙里行走,心里也像寺庙一样空落落的。想起小时候跟老和尚习画的事,不禁感慨万分。他东张西望,发现当年的旧物大多没有了,唯有教室及礼堂的屋顶还留有旧时的绘画。画的是头陀佛像,还有飞天。虽然颜色有点模糊,但笔墨线条依然清楚。不知出于哪位高人之手,其画风酷似弘一法师。林中道大喜,想起当年张大千敦煌描壁画的事,便决心效仿。于是一有空,林中道就拿笔临摹,一临就是数日。林中道把兴趣放在寺庙里,日子就过得飞快。山里学生少也不觉寂寞,山里人家的粗茶淡饭也不觉清苦。真可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三年。
某一日,林中道偶尔进县城开会,见大字报铺天盖地。林中道原本是不看大字报的。当时,这派上那派下,城头变幻霸王旗,把他都看晕了,看晕了就干脆不看。林中道上街,总是目不斜视。可这次的大字报,林中道却看了。非但要看,还看得津津有味。那是为什么呢?原来是那大字报的字写得好。看那字,说碑非碑,说楷非楷;说清健却又瘦硬,说俊逸却又古拙,真是大师功底!这哪是大字报?明明是书法作品呐。林中道看着看着,不禁用手指在虚空里画着笔画。画着画着,林中道总觉得这字熟悉。这是谁的字呢?林中道拼命地想啊想,这不是宋书的笔迹吗?宋书的笔迹怎么让他觉得陌生呢?怎么陌生?是这笔画里多了烟火味。宋书什么时候变得有躁气了呢?可惜啊可惜。
P6-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