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听季羡林谈人生(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季羡林作品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季羡林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人生究竟是什么?或许对于一百种人,会有一千种说法。《听季羡林谈人生(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收录季羡林晚年杂文,论述人生意义。充分展示了季老对人生意义与价值,为人与处事,隐忍与成功的参悟。结合作者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为读者解密大师成功的人生密码。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第一辑 人生何为?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虎年抒怀 第二辑 做人与处世 缘分与命运 做人与处世 论压力 世态炎凉 老马识途 老年四“得” 论恐惧 第三辑 做人的辩证法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谦虚与虚伪 三思而行 走运与倒霉 论说假话 漫谈撒谎 第四辑 人生必修的“糊涂”课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傻瓜 漫谈刘姥姥 忘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五辑 我的不完满 我写我 不完满才是人生 八十述怀 新年抒怀 1995年元旦抒怀 九十述怀 毁誉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第六辑 我的生死观 对未来的悬思 老年十忌 老年谈老 再谈老年 九十五岁初度 笑着走 爽朗的笑声 目中无人 死的浮想 第七辑 人生必修的“美德”课 漫谈伦理道德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谈孝 爱情 论朋友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容忍 第八辑 年少正是读书时 如何利用时间 学问中没有捷径 一寸光阴不可轻 成功 勤奋、天才与机遇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藏书与读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导语 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 缅怀大师,重温经典。 《听季羡林谈人生(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是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学界泰斗”季羡林90多年的阅世感悟。 季羡林先生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 书评(媒体评论) 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 理的人生态度。我所欣赏的人生态度,是道家的一 种境界。正如陶渊明诗中所云:纵浪大化中,不喜 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季羡林 (季)先生学问之衣钵,自有专业人士接而传之 。然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则应为学术界 、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所学、所重。而这一切又 都体现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 ——梁衡 恩师最大的魅力,就是仿佛无法用堂皇的语言 来言说他的魅力。用在恩师身上的形容词,最合适 的大概还是纯粹和平淡。我相信这本书中的文字, 如同恩师的品质,以其纯粹和平淡给人带来启迪和 感动,让人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如何让自己和 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著名学者 钱文忠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 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 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钟敬文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心有良 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 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 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节选自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的颁奖词 精彩页 再谈人生 人生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万花筒,用千把字来谈,是谈不清楚的。所以来一个“再谈”。 这一回我想集中谈一下人性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争论问题:人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两个提法都源于儒家。孟子主性善,而荀子主性恶。争论了几千年,也没有争论出一个名堂来。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记错了,由我负责)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精神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 我看,这不仅仅是人的本性,而且是一切动植物的本性。试放眼观看大干世界,林林总总,哪一个动植物不具备上述三个本能?动物姑且不谈,只拿距离人类更远的植物来说,“桃李无言”,它们不但不能行动,连发声也发不出来。然而,它们求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桃李等结甜果子的植物,为什么结甜果子呢?无非是想让人和其他能行动的动物吃了甜果子把核带到远的或近的其他地方,落在地上,生入土中,能发芽、开花、结果,达到发展,即传宗接代的目的。 你再观察,一棵小草或其他植物,生在石头缝中,或者甚至压在石头块下,缺水少光,但是它们却以令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毅力,冲破了身上的重压,弯弯曲曲地、忍辱负重地长了出来,由细弱变为强硬,由一根细苗甚至变成一棵大树,再作为—个独立体,继续顽强地实现那三种本I生。“下自成蹊”,就是“无言”的结果吧。 你还可以观察,世界上任何动植物,如果放纵地任其发挥自己的本性,则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哪一种动植物也能长满塞满我们生存的这一个小小的星球地球。那些已绝种或现在濒临绝种的动植物,属于另一个范畴,另有其原因,我以后还会谈到。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哪一种动植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内——能塞满了地球呢? 在这里,我要引老子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造化小儿——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他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不信什么上帝,什么天老爷,什么大梵天,宇宙间没有他们存在的地方。 但是,冥冥中似乎应该有这一类的东西,是他或它巧妙计算,不让动植物的本性光合得逞。 1996年1]月]2日 三论人生 上一篇《再论》戛然而止,显然没有能把话说完,所以再来一篇《三论》。 造化小儿对禽兽和人类似乎有点区别对待的意思。它给你生存的本能,同时又遏制这种本能,方法或者手法颇多。制造一个对立面似乎就是手法之一,比如制造了老鼠,又制造它的天敌猫。 对于人类,它似乎有点优待。它先赋予人类思想(动物有没有思想和言语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又赋予人类良知良能。关于人类本性,我在上面已经谈到。我不大相信什么良知,什么“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又无从反驳。古人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极少极少之谓也。即使是极少极少,总还是有的。我个人胡思乱想,我觉得,在对待生物的生存、温饱、发展的本能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一点点“几希”。 我们观察,老虎、狮子等猛兽,饿了就要吃别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它们决没有什么恻隐之心,决没有什么良知。吃的时候,它们也决不会像人吃人的时候那样,有时还会捏造一些我必须吃你的道理,做好“思想工作”。它们只是吃开了,吃饱为止。人类则有所不同。人与人当然也不会完全一样。有的人确实能够遏制自己的求生本能,表现出一定的良知和一定的恻隐之心。古往今来的许多仁人志士,都是这方面的好榜样。他们为什么能为国捐躯?为什么能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性命?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的人。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只有这样的人能有。禽兽中是决不会有什么“脊梁”,有什么“浩然之气”的,这就叫做“几希”。 但是人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能够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像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怎能做到这一步呢? 说到这里,就涉及伦理道德问题。我没有研究过伦理学,不知道怎样给道德下定义。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到了曹操那样,就算是坏到了顶。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普天之下倒是不老少的。说这话,有点泄气。无奈这是事实,我有什么办法? 1996年11月13日 P5-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