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兰、王琳、吕嘉、向晓平、李怡湘等著的《审美综合--从天性到悟性(学前美育中段)》共精选了10个审美视点,每个视点的选择都是基于幼儿的审美要求并与幼儿的关键经验息息相关。各活动皆由学程(延伸活动有部分在网络中)、教程和教参(网络)三大部分构成。
学程部分,由绘本欣赏、审美体验活动、审美延伸活动等构成。学程从“绘本欣赏”开始,每一个绘本都为本书原创,绘本与审美视点密切相关,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唤起求知的愿望;其次进入“审美体验活动”,这是学程重点,通过这个典型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体验,初步感知审美视点定义、关键词及主要美感体验词;再根据学情,进入“审美延伸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主要是教师提供材料和场所,活动方式还是以幼儿自主探索、自主操作为主,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为目的,拓展幼儿对审美视点和相关的美的事物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幼儿大胆自由地表现美。教师在这些活动中是活动的支持者和材料的提供者,是陪伴和等待幼儿成长和积累的美好过程。审美延伸活动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完成,也可根据当地艺术文化特色开发与视点契合适合幼儿的兴趣的活动作为延伸活动的有益补充,以使本书更能适应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幼儿的需要。
教程部分,从“审美活动成果展示”开始,通过将学程部分的成长进行展示,进行互评、自评,然后“教师点评”,开始教学活动。这部分是教学的中心,针对幼儿的审美表现成果,教师要运用专业的视角和专业知识,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审美经验串联起来,形成有益而完整的审美经验。在这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前一个阶段幼儿自主探索的情况,选择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活动重新开始正式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审美趣味,学会基本的审美表现方式,提高审美能力,积累审美核心经验。通过审美延伸活动,使幼儿掌握审美视点定义、理解审美关键词,能表述审美体验词。这一系列的延伸活动后,教师把幼儿活动中的感受和语言表达(美感体验词)记录下来,作为幼儿审美水平发展的评价指标。
教参部分,教学用书中有些内容需要借助现代技术和互联网获取,可以获得儿歌、歌曲、图片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