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重文化讲道德、重家庭倡美德,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多少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传颂,张海君主编的《孝敬父母》用简单朴实的文字让我们纯洁的心灵再一次得道洗礼,每当你看完一篇文章,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让我们打开窗户,让心灵去感受生活。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具有丰富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民族道德、民族情感、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提高社会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套丛书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同时又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我国的传统美德概括为孝敬父母、尊师重教、勤学求索、爱业敬业、谦虚礼貌、严己宽人、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精忠报国、机智勇敢、见义勇为12个方面。由60个故事组成,全套书共有360个故事。《孝敬父母》是该套书之一。《孝敬父母》的主编是张海君。
相传在远古时代,冀州(今河北省一带)有个人姓姚,名重华,后来他被封于虞地,所以又叫虞舜。虞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虞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不久,瞎父亲又娶了个妻子,生下一个叫象的儿子和一个女儿。象是个好吃懒做而又非常傲慢的“二流子”,常在父母面前说虞舜的坏话,瞎父亲很宠爱小儿子象,不喜欢虞舜,总让他干活,还常打他,并同妻子商量找机会害死虞舜,好让象一个人继承父母的全部遗产。虞舜对这些毫不在意仍然十分孝顺瞎父亲,对后母和象也很好。
经过无数个难挨苦熬的日日夜夜,虞舜终于长大,他孝敬父母,友爱弟妹的贤名也远近传扬。可是父母还是对他不好,虞舜只好离家出走,跑到东方的历山开荒种地,打渔狩猎,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劳碌。
这时,天子唐尧年老准备让位,人们都推荐仁义孝悌的虞舜,于是尧决定让虞舜继承帝位,还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让九个儿子伴随虞舜,以考察他的能力。
虞舜做了天子的贵婿,并没有忘记孝敬父母,他首先带上两个妻子去见家人。瞎父亲一家人见虞舜带着漂亮的妻子和很多财物非常眼熟,于是起了坏心,又想把虞舜害死,霸占他的妻子和财物。
有一天,瞎父亲叫虞舜到粮仓顶上挂顶篷,他却在粮仓下面悄悄放火,想烧死虞舜。幸亏事先娥皇和女英识破了他的阴谋,在虞舜干活时送给虞舜两顶斗笠,虞舜见下面着起了大火,急忙两手各举一顶斗笠,好像张开一对翅膀一样跳了下来,没有被火烧死。
瞎父亲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一天,他又派象来叫虞舜说:“我年岁大了,你去帮爹挖口井吧!”
虞舜是个孝子,见父亲请他帮忙,自然满口答应下来,不过,他先回家把挖井的事同妻子说了一下,两个妻子怀疑这又是一个阴谋,每人便送给虞舜一柄锋利的铲子,并叮咛他说:“你可要多加小心啊!”
虞舜说:“我自有主张,你们尽管放心。”说完,他就拿起铲子,前去挖井。几天之后,瞎父亲估计虞舜把井已经挖得很深了,就叫上小儿子象,来到井旁,两人一起用力把泥土石块倒进井里,想活埋虞舜。谁知虞舜在井筒上用铲子凿了一个通道,从通道里穿出,在外面躲了起来。井很快被填死了,瞎父亲和象以为虞舜必死无疑,便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分东西。瞎父亲问象:“你想要什么,快说说看。”
象早就看上了娥皇和女英,便说:“我别的都不要,只要两个嫂嫂和虞舜那把心爱的木琴,牛羊财物全都可以给爹妈。”
“那就照你说的办。”瞎父亲点头同意。于是,象拿起那把木琴,叮叮咚咚地弹起来,想得到两位嫂嫂的喜欢。他弹着弹着,忽然见到虞舜站在他的面前,这是怎么回事呀?象感到奇怪,愣了一会儿才说:“哥哥呀,我正想你呢,你怎么才回来。”
虞舜没有生气,反而说:“你这样关心我,真是我的好兄弟呀!”
经过这几件事,瞎父亲终于被虞舜的孝心和宽容感动了,他为有这样一个既孝顺又能干的儿子感到自豪,从此,父子一家人和睦相处。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