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词中的传奇人生(那些倾城倾国的风华)
分类
作者 流珠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流珠著的《清词中的传奇人生(那些倾城倾国的风华)》选取了从清代顺治年间到道光年间的十三位词人的传世佳作加以评析,部分篇章是以小说形式写成。“不辞冰雪为卿热”的纳兰性德,“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的张惠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龚自珍,“青衫弹泪入琵琶”的蒋春霖,是本卷写作的重点。而其余作者亦皆大有性情,大有特色。他们当中,既有“白云还卧深谷”的隐逸高士厉鹗,也有“毁尽文章抹尽名”的另类画家郑板桥,既有抗言直谏、激怒龙颜的翰林编修洪亮吉,也有寿夭壮年、名重山丘的苦命诗人黄景仁。另外,晚清政坛上两位虎啸生风的人物,林则徐与邓廷桢也在本卷随笔中登台亮相,一展词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卷随笔勾勒了三位女词人的倩影,她们分别是农夫之妻贺双卿、商人之室吴藻,以及来自太平湖畔、有着神秘身世的王妃顾春。三位才女三台戏。虽说她们的身份境遇落差极大,而其清雅高隽的思致与文笔,则有着难分伯仲的魅力。
作者简介
流珠,古典文学的发烧友。寻卷问轶。弄墨舞文。弦歌雅乐。由来推崇;人世况昧,亦我所欢。蒹葭苍苍,梦萦故国何须醒;云山幽幽,心驰书史誓不归。已出版长篇小说《海上婵娟待伊人》、清词品读《谁将冰心盛玉壶》。拟以英国都铎王朝为背景创作系列小说《英格兰红颜的深宫旧事》,此部《九日女王Ⅱ》为其中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李雯词:暗处销魂罗袖薄
素雪堕沙间,洁质难再全
春去无限恨,举樽送喧凉
第二章 吴伟业词:人世事,几完缺
故人多奇节,凄咽肠千结
萧郎薄幸甚,此生负卿卿
第三章 金堡词:铁衣著尽著僧衣
进退天不与,莫问行止计
风雨葬元宵,杯土谁来浇
第四章 余怀词:酒狂诗瘦
江山悲白发,烟月怜红豆
落花飞絮里,佳人正凝愁
第五章 徐灿词:悔煞双飞新翼,误到瀛洲
春魂何处去,家山碧云里
英雄当时意,明月夜夜心
何必桃花开,莫遣燕子来
五湖寻扁舟,江声和泪流
第六章 王夫之词:唱彻灞陵回首句
斜月疏星炯,漏滴秋宵永
飘断鹅黄柳,春光寒难唤
苍水仙踪一匹,未许人间见
落日天涯路,依然佳期误
第七章 陈维崧词:掷帽悲歌发
太行悲风吼,黄叶中原走
慷慨思燕赵,还过豫让桥
月黑沙黄时,爱君击狐兔
耿耿秋情动,浮云一笑中
年光易蹉跎,春好却无多
沦落京华久,凭高心欲折
征棹郎十万,何日归田亩
高义矗丰碑,愧煞卿与相
第八章 朱彝尊词:小簟轻衾各自寒
蝉云梳未起,十二三年纪
难烧心字灭,且拜初三月
同舟听秋雨,情深不敢言
密写洛神赋,映照两心知
锦瑟成追忆,玉箫在人间
怕到相思路,春草尽红心
序言
光华清词
“诗必盛唐,词必两宋。”此论可谓千载流响
、百代遗芳。验之,信然否?宋词与唐诗果为双峰
并峙,莫逾其高?在写作这部书稿时,我想到了七
个字“绝代词人绝代词”。既言“绝代词人绝代词
”,唐诗自不在妄议的范围了,那么只能是词。何
谓“绝代词人绝代词”?北宋词乎?南宋词乎?都
不是。在笔者心目中,“美人遗世应如此,明月前
身未可知”。气韵高华、风标独举的清代词方当得
此誉。何以会得出如此结论呢?故作离经叛道?欲
以哗众取宠?都不是。情贵乎深,言贵乎真,醋好
清词的朋友当知笔者此言不虚,且书浅见如下:
词源于唐,兴于宋,此后在元、明两代一蹶不
振,至清代乘风破浪卷土重来,飞扬荡逸、蔚为壮
观。而清词的异军突起,人手处便是从“尊词体”
做起。
说来话长。几乎从词的诞生之目起,她与诗便
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词最初称为曲子词,顾名
思义,这是一种用以配乐的文体,偏宜檀板红牙,
浅斟低唱。而诗呢?诗的“资历”远深于词。早在
西周时期,随着《关雎》一篇展开美丽画卷,我们
已有幸窥见片羽吉光。其后经先秦,历两汉,过魏
晋,诗至唐朝而盛极一时,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
头戏。与年轻软性的词相比,诗的历史感使他显得
深沉、壮阔、奢豪、大气。当诗词并提,聚光灯自
然不会打在词的身上,传统的说法是“诗庄词媚”
“诗余小道”,犹言“诗妻词妾”“诗尊词卑”,
无不将词置于一个次要的、附属的地位。即使在被
公认为佳词如云的两宋,词的这种地位也从未得到
改变。宋人醉词爱词,却不肯给词以优遇善待。他
们多是在酒筵歌席上才想到词,在寻欢行乐中才想
到词,在惜春怨别时才想到词,在颓唐失意下才想
到词。汲汲于个人感受,词便局限为批风抹露、剪
金刻翠的艳科,即使美不胜收地映照出一个时代精
致的侧面,却也由此丧失了身下广袤厚实的土壤。
故虽有重光天籁、东坡旷逸、稼轩雄放、放翁豪丽
,词家千数而风情万种,总体上始终给人一种水月
镜花之感,缺乏苍劲的诉说、深刻的清醒、博大的
关怀。
但清词就不是这样,从明末清初的遗民词发端
,清词中兴一开始便呈现出悲慨淋漓的现实色彩。
与遗民同声一哭,一些出仕新朝而心怀隐痛者也留
下了撼魂警魄之作。陈子龙、李雯、吴伟业、金堡
、王夫之等人虽境遇有别、心志各异,却以同样真
挚沉重的嗓音唱出了山河破碎的哀歌。他们或低回
,或悲凉,或激切,或孤愤……亡国之恨自古有之
,但真能铭骨入髓、气势磅礴地描绘此复杂心绪者
,则非清代词人莫属。
有了这样一种长歌当哭的严肃态度为底色,推
尊词体便如箭离弦、势在必行了。“填词之富,古
今无两”的清词巨擘陈维崧在《今词选序》中登高
一呼:“天之生才不尽,文章之体格亦不尽。”对
世人薄词不为的态度予以强有力的驳斥。“选词所
以存词,其即所以存经存史也夫。”这是将词放到
与经史并肩的骄傲地位了。“词非小道,遂撮名章
于一卷,用存雅调于千年”,词之清华尊贵越发呼
之欲出。
到了清朝中叶,常州词派的创始人张惠言也在
他的《词选序》中为词大造声势。张氏是怎样看词
的呢?“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
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
言之情,低回要眇以喻其致。盖《诗》之比、兴、
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在张氏眼中,词
与《诗经》可比邻而居。他进一步为词摇旗呐喊:
“导其渊源,无使风雅之士惩于鄙俗之音,不敢与
诗赋之流同类而风诵之也。”词,应当理直气壮地
承担起与诗赋争锋的使命。
至清末,况周颐所著《蕙风词话》又将词的地
位推上了一个新的制高点。“夫词者,君子为己之
学也。”“词之为道,智者之事。”聪明独到一至
于此。词是君子道德情操培养的必修课,为词犹如
智者行事,可见词之美妙,词之明慧,词之颖异。
以上谈了那么多,说的都是清代的词论。清代
词论之盛是有目共睹的,无论在质在量,都可谓首
屈一指。然而是否跑题了?词与词论究竟有多大关
系?若将清词之理论运用到具体创作上,又能否得
心应手呢?通常意义上,评论家与作者往往分任二
角,这便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清词则不然,
清代众多别具慧眼的词论家同时又是才富思深的词
作者,词论与词因情理兼长而相映成趣。
清人是词真正的知音。词与现实从未像清代那
样血浓于水,结合紧密。“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
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心有戚戚焉
地转述尼采的名言。清词的开端便是一个大写血书
的时代,轻歌收,艳舞歇,一切靡靡之乐至此已无
立锥之地。
继清初的遗民词后,几大门派次第登上清词舞
台,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以朱彝尊、厉鹗为核
心的浙西派,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派,以
朱祖谋为旗帜的疆村派,他们的词学主张与创作风
格虽各有侧重,却无不纯其心,正其声,雅其品,
扬其气,使词不再成为风花雪月之作,词的抒写范
畴与境界大获拓展。当然不是所有的好词都出于名
门,相当一部分清词作者不傍门户、自成一体,纳
兰性德、蒋春霖、文廷式,这些都是青衫磊落的卓
绝词客,而徐灿、吴藻、顾春、吕碧城则当仁不让
地续写了扫眉才子的传奇。清末民初,内忧外患引
风雨欲来,江山如画而百废待兴,梁启超、秋瑾等
仁人志士以重彩浓墨写出爱国之心,他们词作虽不
是很多,然其骨也傲,其香也烈,其情也切,其意
也决。玉壶冰心,将一代清词推向风流蕴藉、光照
天地的至境。
解词之不易正如解人之不易,能将此卷清词品
读写成什么样子,以菲薄之才。心里还真是没有一
点底。“夜深案牍明灯火,搁笔凄然我。”心灵的
寂寞更胜于写作的寂寞。诸君肯赐万几之暇,且与
我秉烛西窗,共醉清词,遥思当年,仰看天河。
导语
明月坠,清风起。当你打开流珠著的这卷《清词中的传奇人生(那些倾城倾国的风华)》,也就打开了明末清初的悲欢离合:天涯路,佳期误。江山多风雨,落日正愁余。燕赵有奇士,慷慨发悲歌。湖海自横行,势夺将军鼓。玉碎朱楼,春逝云间。飘残金缕,洁质难全。青蛾低映越山,小簟今夜微寒。伤心流虹桥影,赋就洛神新篇。一曲难忘,闲情几许?回首芳华暮,谁在深深处?
精彩页
素雪堕沙间,洁质难再全
金缕晓风残,素雪晴翻,为谁飞上玉雕栏?可惜章台新雨后,踏入沙间!
沾惹忒无端,青鸟空衔,一春幽梦绿萍间。暗处销魂罗袖薄,与泪偷弹。
——《浪淘沙·杨花》
潺潺夜雨,渐低渐远。北京,一座有着“春明”佳号的都城,春天的步履犹如蜻蜒点水,幽浮飘忽,徘徊不定。一声穿透灵魂的叹息从深深庭院中溢出,循其声源,那是一个宿醉才醒的中年男子,书斋枯坐,举笔维艰。
有客不速而至,打断了中年男子的沉思。那人谦和的语气中仍带有命令的意味:“有劳先生了……”
“这……”中年男子惶然道,“臣下近来头痛如割,心神错乱。如此急务,恐怕一时不能完成,误了王爷的大事,臣下罪莫大焉……”
“果然如此,真不巧之至了。本王军中的紧要书檄,一向都由先生操觚。尺度分寸,深惬我心。正欲对先生有所大用,不意竟以病辞,急切间如之奈何?”来客颇为不悦。
“王爷何不另请高明……”
“还望先生举荐。”
“王爷麾下贤达如云。岂容老朽置喙?”
“有一个人,是先生的故交。文韬武略,超然不群。不知先生肯为我尽力否?”
“请王爷明示。”
“鲁王朱以海的兵部尚书陈子龙,君能说其弃暗投明否?”
“这……请恕在下无能……”
“先生何客气之甚?我知道,你一直都在等他,本王也在等他。”
一纸诗笺飘然坠地,惊惶之中,涔涔冷汗居然浸湿了层层衣衫。
“《菩萨蛮·忆未来人》,这是先生的近作吧?‘斜阳芳草隔,满目伤心碧。不语问青山,青山响杜鹃。’这想来就是先生心神错乱的病因了?”
“臣下死罪……”
“言重了。些微小事,先生好自为之。本王不过提醒你一句,世有毋望之福,更有毋望之祸。脚踩两只船,实为不智之举。有些人,有些事,你可以等待;另外一些人,另外一些事,那是永远都等不来的。就拿那陈子龙来说吧,他跟你可不是一路人。‘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词如其人,想来他是决意与他的鲁王主子玉石同焚了。先生还不至于这么傻吧?朱明气数已尽,死灰难燃。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为我大清效力的汉人,你不是最早的一个,也不是最后的一个。对于‘云间三子’,本王在盛京即已久慕盛名。当日亦曾祈愿,若得云间三子凤凰来仪,真我朝之幸也。可惜陈子龙太不开化,不似先生聪明剔透。倒是那位名气稍逊的小宋也还有些意思。试想有那么一天,云间三子改称云间二子,先生会觉得意外吗?”
艰难的沉默,几令呼吸停止。
“清摄政王致史可法书,先生就以这个题目为本王代笔吧。希望最迟能在明日之内看到先生的高作。”
散去了,那思想的烟雾;散去了,那宿醉的昏瞑。庭院与天色一样变得清朗分明。一片,一片,又是一片……如蝶翼般的轻花拂过脸颊。那是什么花呢?那是怎样一种感觉呢?抬眼痴望多时,那个枯坐书斋的中年男子,没能完成他耻于落笔的案牍,却写下了一阕小词。
这段寄实于虚的对话,出自《浪淘沙·杨花》的作者与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之间。
先对词人做个简介吧。他姓李,名雯,字舒章。在钱仲联先生所编选的《清词三百首》中,他的这阕《浪淘沙·杨花》占了开篇之席。普遍认为,活跃于明末清初的云间词派是清词中兴的先声。按说,陈子龙作为这个词派的轴心人物,以他的词作为清词“挂帅”,当有极大的号召力。然而陈子龙入清后兴兵抵抗并以死殉明,清朝的纪元从不在其眼界胸次,他的遗稿,又岂能以“清词”名之?无怪乎编选者将目光投放在了云间三子中的二号人物李雯的身上。曾为明代举人的李雯虽非降清的第一人,然而以他的文名、经历、影响乃至此词的咏题,将其列为清词的开山之作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在我国古典诗文中,含烟惹雾、阅尽荣枯的柳树往往成为时代兴亡的见证。1644年3月,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缢死于紫禁城景山,几个月后八旗铁蹄踏入山海关,旧的王朝垂垂欲死,新的王朝帷幕初张。这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时代。可是对于被迫降清的李雯,他一定不愿碰触,也不敢碰触那些血腥惨烈的社会现实。他只能怅然若失地喟息低吟。唱不了时代的最强音,却以微弱战栗的歌喉唱出了这曲《浪淘沙·杨花》。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