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辽沈战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晓冰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刘晓冰主编的《辽沈战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收录了曾参加辽沈战役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如范汉杰、廖耀湘、郑洞国等人,对该战役的回忆。分为全战役概述、锦州战役、辽西战役、增援锦州、长春起义、沈阳解放、营口葫芦岛撤逃等章。并附有国民党军作战序列表和战役地图。比较全面、详细地记录下了国民党军视角下的辽沈战役。 目录 第一章 全战役概述 我在辽沈战役中所见之国民党高层百态 杜聿明 卫立煌到东北难挽危局 彭杰如 蒋介石与卫立煌的战术分岐 郭汝瑰 第二章 锦州战役 锦州战役前后经过 范汉杰 锦州国民党军被歼记 卢浚泉 首先接火的九十三军及其下场 盛家兴 锦州北大门义县战役记 赵振华 困守锦州三月记 侯廷栋 第一八四师:不同选择的迥异结局 何漴 锦州战役和辽西地方团队的被歼 贺奎 范汉杰卢浚泉被俘始末 桂协华 锦州战役前后国民党军的后勤黄 炳寰 第三章 辽西战役 辽西战役的背景与结局 廖耀湘 辽西战役补述 杨焜 新编第三军黑山被歼记 李定陆 新编第三军溃逃时的狼狈景象 郭树人 一支抗日名军的不光彩结局 陈时杰 辽西兵团的覆灭 郑庭笈 “王牌军”亦难逃覆灭 胡锻夫 第四章 增援锦州 第十七兵团援锦失败经过 侯镜如 塔山战役纪要 林伟俦 “外牌军”被迫疲劳作战致失败 施有仁 国民党海军在葫芦岛作战侧记 惠德安 第五章 长春起义和放下武器 困守孤城七个月 郑洞国 长春困守纪事 尚传道 长春起义的抉择 曾泽生 吉林败退后 陇耀 起义前后的两重天 任孝宗 起义前在矛盾中挣扎的六十军 张维鹏 张第东 迷惘中的觉醒 李树民 长春解放的一些细节 龙国钧 新编第七军在长春 史说 新编第七军放下武器前后姚 凤翔 第六章 沈阳解放 沈阳解放简述 赵国屏 辽沈战役的守备兵团 刘殿武 第五十三军在沈阳放下武器经过 刘德裕 我在沈阳酝酿起义及其结果 王理寰 沈阳解放时的暂编第五十三师 许赓扬 国民党驻沈阳炮兵部队的覆没 高德昌 政工局长邓文仪三到沈阳 蔡树鸿 卫立煌逃离沈阳前后二三事 姜明文 我在沈阳空军基地的见闻 林兆祥 从事沈阳解放活动纪实 秦祥征 王凤起 回顾策动沈阳解放 胡圣一第七章 营口、葫芦岛撤逃 第五十二军营口撤逃记 廖传枢 冀热辽边区司令部的成立及葫芦岛撤退 张干樵 廖铁军 附录 附录一 辽沈战役前后东北地区国民党军大事记 附录二 辽沈战役国民党东北“剿总”指挥系统和战斗序列表 附录三 国民党东北“剿总”直辖部队及有关单位表 附图 序言 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 役中的第一个战役,是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进 行的一次空前规模的大歼灭战。 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人民解放军已从内线作战转 为外线作战。国民党军由于大批有生力量被歼,被迫由战 略攻势转为战略守势。到一九四八年八月,其能用于第一 线作战的部队,仅有一百七十多万人,被牵制在东北、华 北、华东、中原、西北五个战场上,在解放军一个又一个 的攻势下,疲于奔命。中原战场的洛阳、宛东、宛西、开 封、睢杞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中原防御体系;西北战 场的宜川等战役,迫使占领延安的国民党军南撤;华东战 场的胶济路西段、潍坊、津浦路中段和华北战场的察南、 绥东、保(定)北、晋中等战役,有力地配合了中原解放 军和东北解放军的作战。 在东北战场,解放军于一九四七年五月至一九四八年 三月,连续发动了夏、秋、冬三次攻势,国民党军被迫收 缩到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陷入欲进无力,欲 退难舍,困守无望的窘境。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在华北人民解放军的配合下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昌黎,切断锦(州)榆(榆关,即 山海关)线,断绝了华北国民党军队增援东北的陆上交通 ,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国民党军在这个战役中先后投入的兵力计有:东北“ 剿总”上将总司令卫立煌指挥下的四个兵团(第一、六、 八、九兵团),计十四个军、四十四个师(其中第二。七 师兵力相当于军,所辖旅和另外三个总部直属骑兵旅兵力 相当于师),连同后由关内增援的第十七兵团(辖两个军 七个师),共约六十万人。 东北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计有:十二个纵队,十七个 独立师和特种兵部队,共约七十余万人。 辽沈战役国民党军的作战方针,在战役前,蒋介石曾 打算用其在沈阳的嫡系主力打通沈(阳)锦(州)线,尔 后撤至锦(州)榆(关),必要时撤往南京、上海,但悬 而未决。战役开始后,蒋介石察觉解放军意在攻取锦州, 感到形势严重,决心力保锦州。蒋介石的方案是,除增调 关内部队海运葫芦岛直接援锦外,坚令沈阳主力直出辽西 ,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相机在辽西与解放军决战, 最后确保锦(州)、锦(西)、葫(芦岛),阻止解放军 入关。锦州解放后,蒋介石仍坚持原方针。对此,国民党 军在东北的一些主要将领一直持有不同意见,没有积极执 行。蒋介石乃亲自出马,在十月二日至十八日半个多月的 时间里,三飞沈阳、两临锦(西)葫,直接指挥廖耀湘、 侯镜如两兵团。怎奈败局已定,补天乏术,对锦(州)、 长(春)两点,是坚守还是突围?廖兵团在西进受阻被围 后,是南退营口还是东回沈阳?上下意见有异,朝令夕改 ,方寸已乱,处处被动。 整个战役经过概略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九月十二日至十月十九日):攻克锦州, 解放长春。 自解放军切断锦榆线后,即围攻义县、锦州。十月一日,义县为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军组成“东进兵团”和“ 西进兵团”援锦。十月十日至十五日,东进兵团向塔山解 放军多次猛攻,均被击退;西进兵团攻占彰武,进抵新立 屯,并未能影响解放军对锦州的攻击。十五日,锦州国民 党守军被解放军全歼,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 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俘。十七日,国民党第六十军 在长春宣布起义。十九日,国民党新编第七军官兵和国民 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吉林省 政府主席郑洞国率兵团直属部队先后放下武器,久困的长 春也随之宣告解放。 第二阶段(十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辽西会战,全 歼廖耀湘西进兵团。 蒋介石为打通向关内的退路,仍决定廖耀湘兵团与葫 芦岛增援部队“对进”,妄图重占锦州。自十月二十一日 起,廖兵团先是企图夺路西进,后则为了掩护南撤,使用 其主力向黑山、大虎山猛攻,遭到解放军顽强阻击,不能 前进一步。同时,国民党锦(西)、葫(芦岛)部队再次 攻击塔山,依然无效。此时,解放军攻锦主力亦于二十一 日迅速东调,协同由彰武地区南下各纵队于二十六日将廖 耀湘兵团包围于黑山和大虎山以东、辽河以西的地域内, 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二十八日,西进兵团被全歼,兵 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亦被俘。 第三阶段(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二日):解放沈阳 、营口。 长春解放后,原在该地区之解放军挥师南下,直指沈 阳。围歼廖兵团的解放军主力之一部亦于十月二十九日向 沈阳急进。三十日,卫立煌飞离沈阳。在解放军大军压境 下,国民党沈阳守军瓦解,第二。七师顽抗一阵即被全歼 ,其余则纷纷投诚,放下武器,或主动向解放军联系起义 。十一月二日,沈阳解放,防守兵团中将司令官周福成被 俘。同日,营口亦告解放。 至此,历时五十余天的辽沈战役,以歼灭国民党军四 十七万余人和解放东北全境的辉煌战果而胜利结束。 十一月九日,在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 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杜聿明指挥下的锦(西)葫(芦岛)国 民党军余部,也由海上撤逃。 辽沈战役的胜利,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使国共双方 武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全国的军事形势又出现 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人民解放军也由此获得了进行大规模 歼灭战的经验和巩固的、有一定工农业基础的战略后方, 而东北人民解放军则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国民党 军在东北的惨败,大大削弱了它的有生力量,进一步挫伤 了它的锐气,这对尔后的淮海战役,特别是平津战役产生 了直接的影响。嗣后,人民解放军即乘胜向全国进军,全 国解放的进程由此大大加快了。 辽沈战役的全部进程,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正确和伟大,同时,也彻底暴露了国民党在政治上和军事 上的种种痼疾。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继续 与国民党合作,和平建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 阶层进步人士也积极赞成中共提出的组建民主联合政府的正确主张;而蒋介石却顽固坚持“戡乱”方针,撕毁停战 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协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国民党当权者违背大多数人民的意志,逆 历史潮流而动,其失败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参加过辽沈战役的原国民党将 领亲身经历的记录,它生动而真实地记述了当年国民党军 官兵的心理状态和作战实况,中间也包含了不少军事上的 经验。今天,我们编纂此书,就是为了供军事家、史学家 和广大读者研究这段历史作参考。为了给读者提供真实的 历史资料,在编审过程中,我们组成了辽沈战役专题考察 组,赴东北有关地区调查、核对和搜集资料;还查阅了一 些档案和地图资料,对原作失实之处进行了订正。尽管如 此,由于事隔多年,某些事情及人名、地名、时问等难免 记忆有误。某些重要问题,一时难以核定的,则数说并存 或加注说明,以待研讨。由于篇幅所限,各个兵团、军、 师的资料,只选用了有代表性的文章,有些稿件则摘录了 其中的有关章节。为了阅读和研究方便,我们编写了《辽 沈战役前后东北地区国民党军大事记》,核定了《辽沈战 役国民党东北“剿总”指挥系统和战斗序列表》,《国民 党东北“剿总”直辖部队及有关单位表》,绘制了战前态 势和战役经过要图,并收集了一些历史图片。 本书的问世,曾得到吉林和辽宁省政协,吉林市、四 平市、铁岭市、锦州市、黑山县、义县、锦西县和兴城县 政协,吉林省革命博物馆,长春电影制片厂,黑山县人民 武装部,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 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 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郑洞国、侯镜如和国务院参事室参 事陈修和等同志对此书的编辑提出了宝贵意见,谨此一并 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和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错误和不 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并希知情者对史实提出补充和订正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辽沈战役亲历记》编审组 一九八五年七月 导语 刘晓冰主编的《辽沈战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战场记忆)》百余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火线记忆,数十幅军科院绘制的战役要图,决定了中国命运的大决战,现在将展现出它的另一面…… 书中的文章都是参加过辽沈战役的原国民党将领亲身经历的记录,它生动而真实地记述了当年国民党军官兵的心理状态和作战实况,中间也包含了不少军事上的经验。 精彩页 我在辽沈战役中所见之国民党高层百态 杜聿明 一 陈诚从雄心勃勃接掌东北到悄然离开 从一九四六年下半年起到一九四七年上半年止,人民解放军已经击退了国民党数百万军队的疯狂进攻,并消灭了国民党军一百多万,迫使蒋介石转入了全面防御。此时蒋介石集团的内部矛盾也日益加深,各高级将领及部队长如顾祝同、刘峙、熊式辉、汤恩伯和我等均对陈诚表示不满。因为自陈任参谋总长以来,飞扬跋扈,任用私人,排除异己;装备补充,多偏重他的嫡系第十八军等部队。而对其他各部队则多予克扣留难,以致众怨沸腾,议论纷纭,发生一部分失业高级将领在南京紫金山孙中山灵前“哭灵”的事件。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秩序紊乱,军纪废弛,曾流行着“军官总”“青年”“伤兵院”“国大代”“新闻记”等所谓五毒,到处闯祸。蒋介石也渐渐发现陈诚既不得军心,又指挥无能,就把国民党军种种弊端和失败的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首先收回他的人事权,接着又收回他的军事指挥权,由蒋亲自指挥。于是陈诚感到他当参谋总长只能管补给而不能管人事,也对蒋介石私下埋怨。记得有一次我向陈诚请示时,陈满腹牢骚地说:“你向老头子(指蒋介石)请示好了,我这个总长只是补给司令,其他我管不着。”这时,各方盛传陈诚将去东北。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在一九四七年四月曾对我说:“陈诚这个家伙现在窘极无聊,出坏主意。据可靠消息说,陈诚在关内指挥作战都失败了,想来东北出出风头,挽回他的面子,现在正想打我的主意。我走了你也难顶他,我们两人要想法子对付这个小鬼。”嗣后,解放军进行夏季攻势,围攻四平街,风传陈诚来东北之声反形消沉。可是在七月七日蒋介石发布“戡乱”动员令,八日我因病重离开东北(拟出国治病,以后未去)之后几日,陈诚便于十二曰到了沈阳,召集东北军事会议,并到铁岭向新编第六军“授勋”,以资拉拢。这时,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认为陈诚势将来东北接他的事,即连上蒋介石七封辞职信。后来熊在上海曾对我说,蒋一再复信抚慰,勉以国事为重,继续主持东北,绝不更动东北人事。熊还说:“我得到蒋介石的这些亲笔信后,正在准备整军经武之际,忽然蒋令陈诚来接我的事,给我泼了一头冷水。我历来认为蒋是一个权谋家,但未料到会这样整我,以后谁再为他卖命?你看我四月问得到的消息不错吧,我原来就防蒋这一手而未防到,唉!……”又说:“陈诚是想在东北出风头打几个胜仗,以挽回他在蒋介石面前失掉的信任。东北共军不是陈诚所想的那么容易打。陈一到东北就撤换四平街守将陈明仁,这使东北将领都很寒心,你等着瞧陈诚的好戏吧!”熊谈得非常愤慨不平。 事实果真如此。八月初,陈诚接替了熊的东北行辕主任,并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取消,独揽东北党军政大权。八月七日,美国侵华头子魏德迈到沈阳与陈诚晤谈竟夜。这时,在国民党军政界中一些反对陈诚的人,认为他到东北是得到美国主子魏德迈的大力支持,预料将来美援经济物资和军火,蒋介石将尽先供给东北,让陈诚在东北打几个胜仗,再将东北交给罗卓英,陈诚仍回南京任参谋总长。但谁也不相信他在东北能比熊式辉搞得更好,同时也谈论当时的中国的确是蒋家王朝,浙江人的天下,蒋介石除了浙江人以外,谁也不会完全信任。 陈诚初到东北,确实抱着一番雄心,大吹“要消灭共军,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东北”。他锐意整军,大肆扩充部队,将东北原有的九个保安区十一个保安支队及交警总队等部队,扩编为四个军(新三军、新五军、新七军、新八军),把骑兵支队扩编为骑兵师(三个旅),又将青年军第二。七师扩编为第六军,并从苏北调第四十九军王铁汉部到东北,另调楚溪春为沈阳防守司令官。连同原在东北的新一军、新六军、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第五十三军、第六十军、第七十一军、第九十三军等八个军共达十四个军之多。他又增加了炮兵、战车、汽车等部队,妄想集中优势兵力与解放军决战。另一方面,排除异己,他撤换了辽宁省主席徐箴、四平街守将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第五十二军军长梁恺和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刘玉章及东北各保安支队司令,改由陈的心腹接替。据赵家骧于一九四八年三月问来上海对我说,当时曾有东北人士好心好意地对陈建议:“听说总长将东北各保安支队司令撤换,有许多部队会叛变投向共产党的。”陈反驳说:“谁要投,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现在就缴他的枪!”口气真是不小。 当然,陈诚在东北既抱有雄心,也做了一些别人做不到的有利于蒋家王朝的事。他将东北国民党正规军扩充到十四个军后,就大加整肃军纪,惩办党政军贪污人员(如查办汽车兵团团长冯恺,逮捕前日本俘侨管理处处长李修业等),并到处取缔散兵游勇,将东北无聊军人田湘藩监禁法办,将高立人驱逐出境。一时东北人心也有些振奋,认为陈诚是有办法的。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