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一篇 王云五传略 传奇人生 醉心出版 从政得失 云五哲学 第一篇 众说王云五 王云五轶事(程志政) 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宇宙室主) 王云五先生传略(上海《良友》杂志) 为苦难的中国提供书本而非子弹(美国《纽约时报》H.Abend) 王云五先生访问记(俞洽成) 访王云五谈老板主义(《中央周刊》记者) 文化巨人王云五(卜少夫) 经济界的文化人:王云五(郑君实) 王云五与工商管理(林鹤) 王云五——走红的算盘(何盈) 王云五的相格(东南方)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见闻记 ——王云五先生的魄力与信心(陶希圣) 我所认识的王云五先生(蒋复璁) 当代具有多方面成就和贡献的奇人 ——王云五先生(王寿南) 王云五先生的出版事功 ——兼评《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徐有守) 博学弘文王云五(黄肇珩) 学术界的奇人 ——王云五访问记(胡有瑞) 茅盾笔下的王云五(茅盾) 一位备受争议的文化奇人王云五(俞晓群) 王云五先生事略(雷飞龙) 王云五先生墓志铭(金耀基) 第三篇 王云五作品 I 谈往事 我的学校生活 我的图书馆生活 两年中的苦斗 我怎样自修 我的修养 我的书斋 II 忆故人 我怎样认识孙中山先生 张菊老与商务印书馆 我所认识的高梦旦先生 蔡孑民先生与我 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 怀吴稚老 Ⅲ 论读书 怎样读书 漫谈读书 读书十四法 古今名人谈读书(八则) 怎样鼓起读书的兴趣 读书为什么要注意索引 读书与求学 旧学新探 附录 王云五文化出版年表(1888—1979)
精彩页 图书馆与王云五的人生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说:“我在学校的时期很短,我在图书馆的时期却很长。我不是职业的图书馆馆员,但我大半生消磨于图书馆的时间恐怕比一般职业的图书馆馆员尤多。一个职业的图书馆馆员至多与一二十所图书馆发生过关系,而与我有关系的图书馆至少有几千所。” 这里所说的与他有关系的图书馆至少有几千所,是指他主持编辑出版的《万有文库》《小学生文库》《幼童文库》《中学生文库》《人人文库》等都是以图书馆为销售对象,几千家图书馆因为购买了这些“文库”而构成了其基本馆藏,具备了开展借阅服务的能力。 一方面,图书馆是缺乏学校正规教育的王云五读书之旅的加油站,在某种意义上说,王云五自学成才是因为他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图书馆的资源。 另一方面,王云五的人生事业也有很大一部分与图书馆有着密切关联。1921年王云五进入商务印书馆时,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已有藏书30多万册,其中中文图书(包括各种珍本古籍)20多万册,英、日、德、法文书籍五六万册。涵芬楼归属编译所,而编译所的所长是王云五。1926年5月,由涵芬楼改建而成的东方图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王云五兼任馆长。 由涵芬楼更名为东方图书馆,由服务本馆而面向社会公众,在涵芬楼由传统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型过程中,王云五是重要推手。 王云五主持东方图书馆工作,主要带来两大变化:一是他采纳胡适的建议,大量采购补充西文图书;二是用四角号码检字法为中文图书著录索引,又用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将中外图书统一编目和归类,从而大大改进了之前图书馆藏书“杂乱无章”的状况,极大改善了图书馆的藏书管理和借阅服务。 王云五还充分利用自己担任商务印书馆要职的便利条件,将他疯狂买书的秉性也同时用在了为东方图书馆购买图书上。他自己只要有机会就为东方图书馆搜购图书,商务印书馆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也成了他搜购图书的网络。至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前,东方图书馆已卓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型图书馆,藏书量达46万册,与当时国立北平图书馆不相伯仲。 “一·二八”事变中,东方图书馆被日本人蓄意炸毁,所藏书刊除小部分事先转移之外,绝大部分毁于战火。商务印书馆董事会批准成立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和复兴基金,同时公开向国内外征集图书,王云五更提出由商务印书馆拨出部分盈余充入复兴基金。因此,东方图书馆的图书增长很快,1949年已达到“一·二八”事变前的水平。1953年,东方图书馆将全部藏书献给人民政府。 由于在图书馆方面的建树和贡献,1926年11月,王云五当选为上海图书馆协会主席;随后,任上海市图书馆筹备员,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审查会主席;1929年2月,当选为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 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与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的勃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王云五以出版人与图书馆专家的双重身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感受到图书馆的勃兴催生了大规模的图书需求,因而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出书方向转为大量出版普及类图书,尤其是中小学的课外读物。为了方便图书馆的检索和编目,他研究和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创立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并将其首先应用于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这一方面使图书馆省去大量人力物力,一方面又有力推动了这些大型丛书的销售。在后来写的《四十年来之出版界》一文中,王云五将这一时期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归入“图书馆运动时期”,虽然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出版现实。 1935年3月21日,上海市图书馆临时董事会成立,推举蔡元培、王云五分别担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负责筹备上海市立图书馆事宜。该馆于当年正式成立。 王云五一生受益于图书馆,又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创建一家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图书馆,因而成为王云五的梦想。其目的,既是为他的藏书寻得一个永久保存的处所,也借以向社会免费提供精神食粮。1947年,王云五60岁时盘点财产预立遗嘱,就筹谋着身后以自己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住房创建图书馆,以自己收藏的图书作为图书馆的基础藏书。这个愿望,越到晚年,变得愈发强烈。 1972年5月,王云五创设财团法人“云五图书馆”。他个人捐出100万元(新台币,下同)和一部分股票(价值约100万元),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捐出40万元,他的学生们捐赠十多万元,作为“云五图书馆”的首批资金。图书馆用地是王云五早就买下的一幅土地,面积五十多坪(1坪约为3.3057平方米),就在他位于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十九巷8号的自家住宅对面。 …… P4-6 导语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于今年初正式启动《当代岭南文化名家》全媒体出版项目。丛书遴选刘斯奋、岑桑、章以武、杨奇、姚璇秋等80余位在当代岭南文化建设进程中有杰出贡献的各类名家的作品收录。 丛书不仅为每位名家出版一种图书,内容包括名家传略、众说名家(或对话名家)和名家作品三大部分,还将通过拍摄名家专题片、建立名家影音资料库等形式,推出名家线上线下活动融合模式,力图更立体地为读者介绍每一位文化名家的生平事功、思想轨迹、创作理念、审美取向和艺术造诣。 金炳亮编著的《王云五(精)》是其中一本。 序言 五岭之南的广东,人杰地灵,物丰民慧。自秦 汉始,便是沟通中外的重要门户,海上丝绸之路即 发祥于此。近代以来,中固遭遇外来侵略,一批有 识之士求索救国图强,广东成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 。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东敢为天下先,以杀出一 条血路的气魄,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钟灵毓秀 ,得天独厚,哺育出灿若星辰的杰出人物,也孕育 出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谦逊、务实、勤勉的广东 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悄然推动着中国历史的 进程,也赋予了岭南文化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 守一隅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改革开放大潮涌起珠江,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名 家,在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众多领域耳义得 开拓性成就,岭南文化绽放出鲜明的时代亮色。今 天,我们又面临一个新的、更大的历史机遇——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 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 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广东如何响应要求,创作无愧 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同 志就此提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 推动文化创新,打造岭南文化高地,打造一批弘扬 中国精神,具有中国风骨、岭南风格、世界风尚的 精品力作,形成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结构合 理的“文化粤军”,并主持策划了《当代岭南文化 名家》大型丛书。 记录当代,以启后人。本丛书以人物(文化名家 )为线索,旨在为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提供一个集体亮 相的舞台,展现名家风采,引导读者品鉴文艺名作 ,深切体悟当代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广东民 众的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弘扬新时期的广东精神 ,为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中国梦的广东篇 章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驱动力。 为此,我们从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 、戏曲、影视、新闻出版、工艺美术、非遗传承等 领域,遴选出一批贡献卓著、影响广泛的广东文化 名家。他们之中,既有土生土长的“邑人”,也有 长期在广东生活、工作的“寓贤”。我们为每位名 家出版一种图书,内容包括名家传略、众说名家(或 对话名家)和名家作品三大篇章,读者可由此了解文 化名家的生平事功、思想轨迹、创作理念、审美取 向和艺术造诣等。同时,我们将结合多媒体技术, 在视频制作、名家专题片、影音资料库和新媒体推 广等方面大胆创新,多形式、多渠道地向读者提供 新鲜的阅读体验。 我们深信,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丰富的文化实践 ,一定会编织出一幅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精彩纷 呈的文化长卷,它必将成为一份具有重要历史和现 实意义的文化积累,价值非凡,传之久远。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丛书编委会 2016年6月
内容推荐 金炳亮编著的《王云五(精)》为《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丛书之一。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王云五传略”依托详实介绍王云五生平事迹及从事文化活动经历;第二部分“众说王云五”以以往对王云五先生的访谈记录为主,并针对本项目增补新的访谈内容;第三部分“王云五作品”拟收入王云五相关代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