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传统的精髓/青少年核心素养经典阅读课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胡立根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胡立根编著的《传统的精髓》从大量国学原典中提炼出的20个文化观念,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智慧宝库贡献的精神图式、思维图式和审美图式,是中华智者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的有效工具,是往圣先贤治国处世、为人修身的宝贵经验。阅读本书能让你直达传统文化的精神本质,明确国学学习的方向,既见树木、叉见森林;也能让你充分感受国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更能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传统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 目录 第一章 天人合一 文化讲坛 ·庄子寓言中的天人合一境界 ·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天人合一的多重意蕴 ·天人合一的巨大影响 原典精读 《老子》论天人 原典泛览 《庄子》论天人 《孟子》论天人 西铭(节选) 古代诗歌中的天人关系 第二章 和而不同 文化讲坛 ·牛人“史伯”测国运 ·智者晏婴巧设喻 ·至圣孔子倡和谐 ·和而不同真境界 原典精读 《论语》论“和而不同” 原典泛览 《中庸》论“中和” 《周易》论“和” 《黄帝内经》论“和” 第三章 大道至简 文化讲坛 ·语言奠定心理基础 ·八卦开启尚简之门 ·儒道催化尚简传统 ·简约蕴含无穷韵味 原典精读 《周易》论“简” 史通·叙事·尚简(节选) 原典泛览 《论语》论尚简 《老子》论尚简 论文偶记(节选) 第四章 辩证思维 文化讲坛 ·老子是辩证思维的始祖 ·儒家对辩证思维的新贡献 ·先秦诸子其实都辩证 ·辩证思维的广泛渗透 原典精读 《老子》与辩证思维 …… 第五章 直觉意会 第六章 格物致知 第七章 知行合一 第八章 仁者爱人 第九章 民为邦体 第十章 家国情怀 第十一章 修齐治平 第十二章 孝悌忠信 第十三章 自强不息 第十四章 厚德载物 第十五章 浩然之气 第十六章 刚柔并济 第十七章 返璞归真 第十八章 儒道互补 第十九章 有容乃大 第二十章 君子之道 序言 阅读需要仰视 阅读,是对世界和生命的凝视。未经凝视的世 界是毫无意义的。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经由阅读,我们的心沉静下来,开始细心聆听远方 的声音,聆听与自己相隔千里万里、相距千年万年 的高贵的生命回响,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 己。 阅读,让灵魂高贵,让生命丰盈。人的精神高 度与阅读高度紧密相联,人因读书而高贵。经由阅 读,你会获得一种让灵魂生香的高贵气质。阅读, 让我们领略另一种不可能经历的时代和生命,让我 们用一种新的眼光反思生活,面对人生。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阅读是张弓,写作是支 箭。要想写作这支箭射得更远,就要让阅读这张弓 更强。阅读就像采摘葡萄,在心土的深处发酵久了 就变成了葡萄酒,这就是阅读给再创作带来的灵感 。 阅读,要与高贵的文字结缘。书是有血统的。 我们要读有高贵血统的书,这些书能照亮生命的旅 程。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要让他们在有限的生 命长度里读有价值的书,多读能够打精神底子的书 ,读“有根的书”,读经典。经典至高无上,阅读 需要仰视。 深圳是一座有着自己的人文梦想的城市,深圳 读书月已经开展了18年,深圳青少年阅读也一直是 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这些年来,我每年都要到深 圳,和深圳的校长、老师、学生,也和更多的市民 朋友讲阅读,我一直强调读书要有选择,青少年人 生经历有限,学业压力大,读什么书是一个很重大 的问题。我在很多情况下讲过,现在的很多孩子读 的是没有用的书,没有“根”的书。这个根,就是 要有“文脉”,能够传承下去。近年来,深圳市学 生文联和胡立根工作室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 帮助、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基于青少年核心素养的 “经典阅读课”丛书,立足人生中必然面对的关于 传统、关于生命、关于自然、关于亲情、关于家园 、关于哲学、关于历史、关于审美等12大命题,精 选古今中外经典名篇,加以导读,汇成12个主题读 本。这套“经典阅读课”是知名特级教师胡立根、 知名阅读推广人谢晨和他们的团队多年阅读教育和 阅读推广实践的集大成,已经数年试用,效果良好 。我乐于见到一个青少年经典阅读推广的阳光地带 。 “经典阅读课”是一套有“根”的书。愿每一 个青少年读者都能懂得仰望经典、凝视生命,在阅 读经典的过程中建构精神家园,打好人生底色。 导语 胡立根编著的《传统的精髓/青少年核心素养经典阅读课》分为二十章。每章包括“文化讲坛”“原典精读”“原典泛览”三部分。“文化讲坛”主要对相关概念作通俗解说和简单疏理,便于读者对相关概念有大致的了解。“原典精读”主要引导读者回归原典。“原典泛览”主要供需要深入学习的读者参考。对原典的注释,尽量通俗、简明,贴近一般读者,除极个别特殊需要,不做过多学术性引证。一般不加译文,对个别难度较大的选文,附有参考译文,以尽量减轻阅读难度。 书评(媒体评论) “经典阅读课”是一套有“根”的书。愿每一 个青少年读者都能懂得仰望经典、凝视生命,在阅 读经典的过程中建构精神家园,打好人生底色。 ——曹文轩 这套丛书,选取一些可读性和思辨性都很强的 经典文本,将其纳入主题性的思维框架,并对这些 文本作了简要浅显的阅读提示,有助于读者从经典 中吸取相关主题的精神营养,形成完整的思维结构 和精神样式,值得一读。 ——顾之川 在审读这套“经典阅读课”丛书时,我的脑海 常常映现一群蜜蜂在百花丛中奔波酿造井在智慧树 上垂挂丛丛排蜜的心象!我断言:奉读此书的师者 及学子都将收获思想与享受快意。 ——王土荣 精彩页 庄子寓言中的天人合一境界 庄子曾做过一个很有名的梦。一天早上,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梦中他不知自己叫庄周,也不知自己是人类,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那么自由,那么快乐,那么惬意。可当他突然醒来,惊惶不定间,忽然觉得:“不对呀,我是人类,我叫庄周,怎么是只蝴蝶呢?”此时庄周迷惑了:我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呢?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蝴蝶呢?此即“庄生晓梦迷蝴蝶”。当然,庄周并非真迷糊,他是想告诉我们,庄周和蝴蝶没有绝对界限,人和外物可以同一。 还一次,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散步,看着水里的鲦鱼游来游去,便对惠施说:“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多么快乐啊。”惠子说:“你非鱼,怎知鱼很快乐?”两个习惯了争执的朋友,这次又免不了一番争辩。庄子说:“你非我,怎知道我不知鱼的快乐?”惠子说:“我非你,当然不知道你;你非鱼,当然也就不知鱼的快乐。”惠施无法理解庄子,因为在惠施看来,“我”和“你”是界限分明的,人和鱼也是无法相通的,可是在庄子看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人是合一的,人和蝴蝶、人和鱼可以相通,人怎么就不知道鱼很快乐呢? 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并非庄子的创造。 比如《诗经·蒸民》写道:“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意思是,老天生下人类,既有形体又有法则。人之常性与生俱来,追求善美乃人之天性。 再如《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说:“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就是效法的意思。 到老子,天人合一思想开始系统化。老子认为天道同源,天人同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一切生于道。而道就是自然之道。老子还认为天人同法,天与地,自然与人,一切法则都相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且最终人和天的归属也是一样的,都归属于道。 到汉魏时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了新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天人同构”。三国徐整编撰《五运历年纪》记载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就说,“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这里,盘古之体的结构与天体是那么一致。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董仲舒继承并发扬古代天人感应思想,将人体各种部件与天地各种现象相比附: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365日,人有365道穴位;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日月,人有双目;天有树木,人有毛发……这种比附自然十分荒唐,但古人的思想中天和人就是一体的,《黄帝内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古人是在尝试建立一种天人宇宙图式,意在告诉人们,人只有顺应这个图式才能获得自由,才能得以生存、变化和发展。 而最终将“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合成在一起的是宋代大哲学家张载的《正蒙·乾称篇》:“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 天人合一的多重意蕴 天人合一,其基本含义就是人与自然合一。这种合一,据古人的理解,有以下表现: 一是人与自然的同源同构。如老子的天道同源思想,董仲舒的天人相副观;再如中医人体的结构论就是对自然的模拟。 二是人与自然“同归”,一切最终归属于自然。道家提倡返璞归真,这“真”就是自然。在西方人那里,人死了追求的是上天堂,担心的是下地狱,在我们祖先这里,则是求“安息”,是回归自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潜)人与自然相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意境。像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岱《湖心亭看雪》,人与自然已完全融为一体。 三是对自然的崇拜崇尚与保护。中国古人有很强的生态文明意识。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专门负责环保的机构“虞、衡”。大禹时代就产生了这样的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罔罟,以成鱼鳖之长。”就像今天的封山育林和休渔期。古人对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深恶痛绝,倡导“数罟不入湾池”,强调网开一面,严防人类将鸟兽“赶尽杀绝”。 四是顺应自然。《礼记·月令》篇,曾详细阐述一年十二个月的日月星辰变化、物候特征,指出人们在这个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在古人看来,人,包括帝王在内,并非绝对自由,故应遵循自然,政令应以自然规律为依据,不能站在其对立面。 五是道法自然。如老子的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江海下百川终成百谷王,皆是从自然得到启示。《周易》的基本思维方式就是取象于天,“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