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著绘的《若爱世界都可爱(丰子恺精品散文集)》为“吾乡”怀旧思乡系列之一,精选丰子恺先生《率真集》《缘缘堂随笔》等散文集中有关人间情味的经典名篇。丰先生的文字朴素优美,温润人心。书中配有先生的“人间情”系列漫画,文与情兼,意蕴悠长。
先生于行文中,趣谈童年家庭生活、回忆儿女成长经历、追忆石门湾旧时风土人情、纪念心灵“归所”缘缘堂……,追忆之间,叙说了一代“石门湾赤子”的万般况味。人生诲海,纷繁多态,唯愿“无宠不惊过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若爱世界都可爱(丰子恺精品散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丰子恺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丰子恺著绘的《若爱世界都可爱(丰子恺精品散文集)》为“吾乡”怀旧思乡系列之一,精选丰子恺先生《率真集》《缘缘堂随笔》等散文集中有关人间情味的经典名篇。丰先生的文字朴素优美,温润人心。书中配有先生的“人间情”系列漫画,文与情兼,意蕴悠长。 先生于行文中,趣谈童年家庭生活、回忆儿女成长经历、追忆石门湾旧时风土人情、纪念心灵“归所”缘缘堂……,追忆之间,叙说了一代“石门湾赤子”的万般况味。人生诲海,纷繁多态,唯愿“无宠不惊过一生”。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开山祖师,其漫画作品简约洗练、幽默风趣,多反映社会现象,早期出版的画集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儿童漫画》《学生漫画》等。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多用平淡笔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目录 第一辑 那吾与那家 忆儿时 梦痕 忆弟 我的母亲 我的苦学经验 学画回忆 华瞻的日记 给我的孩子们 儿女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第二辑 那人和那乡 癞六伯 王囡囡 阿庆 歪鲈婆阿三 伯豪之死 四轩柱 菊林 元帅菩萨 塘栖 竹影 第三辑 乡有风土故 爆炒米花 吃酒 酒令 过年 新年怀旧 清明 端阳忆旧 肉腿 第四辑 堂所缘之缘 初冬浴日漫感 还我缘缘堂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辞缘缘堂 胜利还乡记 序言 朝赶车流,都是匆匆人群;夜灯辉煌,还是忙碌身影 。怀揣或大或小梦想的我们,在都市为生活而甘愿辛苦; 然而回首时光,也是半生出走半生漂泊。周遭繁华,心却 仿佛无所归处。返身故乡旧土,虽然乡音依旧,却大都已 变得陌生,往昔不能再追回。不禁若有所失,自问何处才 是心居归所。人生多有相似,也同问所往所归,于是汇编 成此系列图书,共同“忆昔寻心”,通过与文学大师同质 而不同样的“故乡”追忆,看半生归来,虽依然漂泊,但 心有所寄、行有所念,能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吾乡”系列图书包括:湘西世界构筑者沈从文《我 自故乡来》,著名水彩画家汪钰元先生配图;游子作家余 光中《远望可以当归》,知名江南画家季全保先生配图; 文艺大师丰子恺《若爱世界都可爱》,丰先生“人间情” 漫画配图;人民艺术家老舍《人老舍不得》,著名风俗画 家卞家华先生配图。让我们和文学大师共返往昔生活,和 知名画家共追旧日流光。 本系列图书所选篇目立足“经典”。诸位文学大师没 有一成不变的故乡,也没有偏居一隅,他们对故乡的回忆 和叙写,也是在反复确认心中故乡的流逝和故乡人情世事 的变迁。余光中先生的“浪子游”与“逍遥游”,沈从文 先生对湘西凤凰淳朴风情和边民野性简单生活的描绘,丰 子恺先生对“石门湾”的旧日追忆和生活历数,老舍先生 对山东的“齐鲁写作”和北平的“京味写作”都是思系故 乡故人。书中所选名家画作立足“追忆”,意在拓展读者 对旧生活的记忆厚度,看过风采殊胜的多样绘笔,在故乡 情愫之上更多几分体验顿悟。 在选篇过程中,编者尽力综合各位名家多种作品集, 精选名篇成书,品读人生韵味。所选作品时间跨度长,所 载版本多,流传至今稍有不同;诸大家不同阶段行文用词 也多有变化,或另有修订。为读者阅读方便,故选文时, 编者依据较为流行全本,并尽可能参阅其他版本加以合校 。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编者虽竭力尽心,然由于 水平所限,对于书中可能存在的错漏之处,烦请读者不吝 指正。 编者 2018年12月 导语 丰子恺著绘的《若爱世界都可爱(丰子恺精品散文集)》介绍:丰子恺赤子纯情,无宠不惊过一生 丰子恺从文学到漫画,随处可见人间纯情,这得自于其在朴实石门湾漫长生活所形成的心性。怀念石门湾邻里故人,展现已逝去的石门湾风土民俗,纪念“心灵归所”缘缘堂,追忆之间,叙说了一代“石门湾赤子”的人生况味。 丰子恺“人间情”漫画,品味童趣真生活 丰子恺融合中国式意境和西方技法,创作了自成一派的中国漫画。他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漫画在不经意间触人心弦,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本色装帧,精心制作,随身阅读。 水纹纸护封,流纹亮丽,散发潜在的美; 松蒿纸腰封,立体细腻,精致的视觉感; 草絮纸内封,本草纤维,故土般的体验; 四色全页插图,文外多感,提升阅读感受。 书评(媒体评论)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 此,安好。从丰子恺先生那里,我学到了朴素。 ——林清玄 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世 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巴金 精彩页 忆儿时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世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吵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 “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 “小囡囡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伺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 “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姐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亲说: “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 “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蟹的储藏所,就在天井角落里的缸里,经常总养着十来只。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入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大家谈笑,看月亮,他们——父亲和诸姐——直到月落明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姐不分而散。P3-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