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丹青手(精)/窈窕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李立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大学老师乔远放弃了教职,以为到艺术区就能拥抱自由,以为不走寻常路就能找到不寻常的出口。然而艺术区并非桃花源,“另存者”乔远在边缘地带一次次失落、失重、失掉方向……青年作家周李立的小说集《丹青手》生动刻画了当代多元的艺术家群像,展现了人和人之间那些偶然或必然的情仇爱恨、离合悲欢、帮扶与伤害,而作者自生活中沉淀、静观疏离式的文学表达也给这部作品增添了独特气质。 作者简介 周李立,女,1984年生于四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出版小说集《八道门》《透视》《欢喜腾》。获汉语文学女评委奖、17届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新人奖及双年奖中篇小说奖、《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一等奖、《朔方》文学奖、储吉旺文学奖等。 目录 设防 回旋 复访 移栽 往返 另存 更迭 来年 跳绳 七年 代后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序言 窈窕文丛:爱情一息尚存 贾梦玮 “窈窕文丛”,顾名思义,作者都是女性,是女 作家,而且这次基本都是八○后九○后的青年女作家 。关于女作家,关于女性书写,有“女权主义”的说 辞,也有女性文学为文学提供了细腻与抒情风格的说 法。这两点都有它的理由,但也都可以不管。或者说 ,“窈窕文丛”的年轻女作家们所提供的,远远不止 这些。 我相信,女性所体验的世界一定不同于男性所体 验的世界,这是由男女不同的身心所决定的。因此, 女性作者一定会为文学共同体提供新的东西。“窈窕 文丛”不仅是女性文学,而且要为文学提供新质。就 拿经典的女性文学形象来说,目前我所知道的大多为 男性作家所创造;但我更愿意信任女作家们所塑造的 女性形象。因为,那不是“他者”,而是她们“自己 ”。“窈窕文丛”为文学世界提供的女性文学形象, 如纪米萍、夏肖丹、丁霞、刘晋芳、商小燕、娜娜、 云惠、阮依琴、唐小糖、芸溪、静川、梅林、汪薇… …还有好多个“我”与“她”,那些鲜活的女性形象 ,只有她们才能创造,“她们”身心的千疮百孔,只 有她们才能感同身受。阅读“窈窕文丛”,我一次又 一次被震撼,我对于“她”的阅读体验,不是同情、 怜惜、悲悯等词汇所能概括的。常常,我觉得我就是 “她”,就是“她们”,我居然也可以感同身受。这 是文学的魅力,也是文学的命运。 让我这个男性读者觉得遗憾和汗颜的是,“窈窕 文丛”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或萎缩,或无能,或逃 避,或不忠,或模糊不清、不负责任,或外强中干、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伊甸园至少有一半有坍塌的危险 。女人都那样了,男人就没有责任?还有幸福可言? 男人都这样了,女人的幸福又从哪儿来?男人的命运 和女人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异性环境颓败 了,无论男女,他们和她们情将何堪?免不了的,每 个人的心上都会有一道或一道道伤口。我们都是伤心 之人。文学,某种程度上就是疗伤的艺术。 但是,“窈窕文丛”中所有的故事也都在告诉我 :爱情至少一息尚存。“窈窕文丛”的每部作品中, 有一万条否定爱情的理由,可是爱情还是在那儿,无 法否认。倘若本体意义上的爱情已经死亡,“窈窕文 丛”中的那些女性,也就不可能有那样的深创与剧痛 。爱情似乎是痛苦之源,但也只有爱才能创造奇迹。 广义上的“爱”和“情”是世界的本源。“窈窕 文丛”中的作品,也有不以两性关系为描写中心的, 而是更多关注底层人物粗粝、绝望的人生,像冰冷的 石头和灰扑扑的尘土一样的命运。“任何人在写作时 想到自己的性别都是不幸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 话颇堪玩味。她还说:“心灵要有男女的通力协作才 能完成艺术的创造,必须使一些相互对立的因素结成 美满的婚姻,整个心房必须大敞四开,才能感觉到作 家是在美满地交流他的经验。”弗吉尼亚·伍尔夫被 “女权主义”时而认作同道时而认作敌人。我只知道 ,男人和女人有着更宽广意义上的共同命运。 美貌曰“窈”,美心曰“窕”;美状曰“窈”, 善心曰“窕”。“窈窕”形容的是女子仪表心灵兼美 的样子,丛书以此命名,编者和出版人的美好愿望可 以想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好的“君子” 呢?“窈窕文丛”既是给女人的,也是给那些男人的 。 给“爱”机会,让“爱”创造。 导语 八零九零后一批青年作家群体愈发受到关注,他们已成长为日益醒目的文坛新力量。“窈窕文丛”精选八位风格鲜明、颇具潜力的年轻女作家集中亮相:孙频、周李立、朱个、阿微木依萝、池上、庞羽、余静如、祁媛。 她们的写作多从自我经验出发,从生活细节出发,源自天性和本真的思考,呈现出新一代独特的小说美学与思维方式。 《丹青手》是青年小说家周李立的短篇小说集,通过一个个生动锐利的故事,描写了当下青年人所面临的人生困境:渴望挣脱压力的束缚,童年的创伤记忆,对未来的迷茫……展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深度透视。语言成熟,叙述上也更加讲究艺术趣味及氛围的营造。 后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些年为我的主人公乔远写了十来篇小说,故事 从“非典”那年写到北京奥运后,笼统算成“艺术区 ”系列。故事大意是,乔远逃离体制,以为到艺术区 能拥抱自由——我把乔远称为“另存者”。不过,艺 术区亦非桃花源,乔远不可能就此逍遥。艺术区这种 城市边缘地带,看似自由,实则也失落。乔远会遇到 一些事,见识几个人,他将明白艺术区和所有江湖一 样,是圈子、有座次,权势者运筹帷幄、呼风唤雨。 乔远在边缘之边缘一次次失落失重失掉方向——这是 “另存者”的宿命。 不能说乔远清高,不同流合污才主动隐遁。我觉 得他并不拒绝名利。他只是软弱,又没法超脱,习惯 半推半就,还有些幻想,以为不走寻常路就能找个不 寻常的出口。毕竟聚光灯有多明亮,背后的黑暗就有 多深重——乔远都消受不起。金字塔顶只属于这世界 上极小撮强势分子,他们特别能战斗,信奉“一将功 成万骨枯”,必要的代价该付还得付。而剩下的极大 撮普通人,散落在无可无不可的灰色地带——既做不 到超脱世外拉开距离全身而退,也没法跻身舞台中央 做自己的导演。因为导演不是你,你的努力或抗争很 难影响剧情,一不留神还会让剧情更惨烈。 “另存者”看起来没有不合时宜,不像“多余的 人”多余得心安理得;但他们追名逐利的姿态也不急 迫,甚至反应过于迟缓,因为早知道是这样,如梦一 场。作为不入正册的副本、非风云人物,“另存者” 们其实可有可无,离得不远,靠得也不近。“另存者 ”似乎随处可见,他们让我难过。 此外,艺术家的日常生活,可能才是这些小说的 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在作家协会工作的关系,我接触 最多的人,其实是作家。但我又不能直接写作家,况 且我们已经有太多小说都是作家当主角了。我的主人 公,就这样变成了画家。艺术家(或作家)是否拥有 日常生活?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不然他怎么活下去呢 ?那么,艺术家——我就不每次加括弧了,你应该理 解,在这里“艺术家”也包括“作家”——是否也该 像其他人一样,过着有正当职业、朝九晚五的日常生 活呢? 这是个老话题。很多人都扬言过要辞职去写作、 去画画、去拍电影。我们也知道,多年来有不少人真 这么做了,而且做得不错;多年来也有不少人真这么 做了,但状况就很糟糕。所以,这问题其实不是问题 ,因为答案不过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我想我一定要写个辞职去搞艺术的人,我还要让 他做得不错。因为我私心里还是偏向认为:艺术家不 应该消耗在朝九晚五的正常生活中。他们时常被某种 不可知的疯狂想法困扰,时常向不可捉摸的某处纵身 沉潜,因此他们与尘世的联系,应该若即若离、摇摆 不定,淡如游丝且时断时续。他们应该孤独,也注定 孤独——让我写得伤感的,也是这部分。因为,去和 留其实从来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因为不想 过“一眼看到老”的日子,才寻求改变,而到了连明 天都看不到一眼的时候,你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 那种因未知而生的茫然?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焦灼 、怀疑、绝望、忧虑、无措。 乔远在这样一段迷惘时期,认识了两个姑娘。当 他以为自己会和其中一个姑娘发生故事的时候,莫名 其妙与另一个姑娘发生了关系。多年后,他在飞机上 与那个没有和自己发生故事的姑娘偶遇。然后飞机落 地,乔远下飞机,再也没有见到她。这是《回旋》的 故事。一切的起点,是一次次偶然与巧合——惜繁华 正好,恨无常又到。一个个不可预知的“无常”,累 积成人生。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小说,是一厢情愿 的虚构。这就又得回到前面的话了。艺术家为什么应 该与现实保持若即若离的暧昧距离?因为正是他们, 在窥探这些“无常”的人。很简单,距离太近了,就 看不到了。北岛这样形容艾伦·金斯堡:“眼睛里有 一种真正的疯狂……他用一只眼睛看你,用另一只眼 睛想心事。”这是对艺术家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最好隐 喻。我如果不用一只眼睛看你,如何会有另一只眼睛 里的心事?我如果不用一只眼睛想心事,我另一只眼 睛看你还有什么用?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艺术区生活了几年,也算是 “一只眼睛看艺术区,另一只眼睛想心事”。但细想 这些小说,其实并不出自记忆的河床。也总有人问, 娜娜是我吗?我辩解道,乔远才是我。其实答案没这 么简单。我倒更愿意认定,乔远是我,娜娜也是。我 可能把自己身上矛盾的部分,分别寄托在他们身上了 。 故事总是简单的,复杂的是人。《另存》的故事 就很简单。有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好事儿要来了 ,人们都想从中沾点儿好处,一阵乱哄哄。最终尘埃 落定,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欢喜的,不过 是做了棋子;那些愁的,也只得独自无奈。但《另存 》中的人,心情很复杂。在Ⅸ另存》的结尾,乔远独 坐在人去屋空的艺术区,一种萧瑟、两处闲愁。那些 热闹,都是别人家的。他从未像那刻认清自我,以及 自当归处。乔远此时的心境也许适用里尔克那首Ⅸ秋 日》:“主啊!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个表面上安详而快乐的四川女孩,去到北京的 书桌前,自此世界没有一刻是平静的,出路还隐藏在 无休无止的对峙与谈判中。她想见证这一切。 ——雷平阳,作家 精彩页 设防 一 二〇〇三年春天认识吴勇。为什么是二〇〇三年春天?此后每到春天,乔远都这样问自己。那是特别时期,因为“非典”。口罩和中药的味道成为人们熟悉的东西。北京城空空荡荡,像老妇的乳房。乔远第一次来到艺术区,过程稍显艰难。因为那时他任教的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管控政策,进出校门都如偷渡客翻越国境。校门口的棕红色电动门终日关闭,一个月没有打开过,除了小汤山医院的救护车开进来拉走需隔离的学生那次。校门传达室改为临时进出通道,装有自动检测体温的装置,很像机场安检通道,但又复杂些,因为进出校门都需要通过校办复杂的审批程序。 吴勇那一年已经是年与时空画廊的老板。乔远后来知道吴勇是山西人,面慈、手软,就像大同石窟里的佛头。画家乔远画国画,尤喜人物,曾去大同石窟造访过那些佛头。乔远看见吴勇一张可以做模特用来画佛像的脸,印象深刻。 吴勇的年与时空画廊在艺术区最西边。应天开车带乔远来艺术区,他们把车停在艺术区外的公路边上。应天说他不担心违章停车,因为现在没人管这些了。 年与时空画廊占用的是一幢公寓楼的一楼和二楼,共两层——也许是后来打通的,中间接上楼梯。公寓楼紧邻艺术区外的公路。这条公路通往首都机场,然后,“通往世界”——应天这样解释。他总是喜欢这样夸张。他也许该是一名艺术评论家,乔远时常这么想。 画廊的一层,是大厅,可以明显看出改建的痕迹。原来的墙体都拆掉了,连成一间宽阔的、像样的大厅。大厅中央,放着最显眼的作品——是一些鸡蛋、装在金属制的镂空立方体里。六个金属立方体错落着,层叠上去,每一个都半米见方,像坏掉的一堆魔方。鸡蛋都是真的,乔远走近查看过。他想起鸡蛋的保质期,“非典”让我开始考虑这些问题。 吴勇问,说实话,还不错,是吧? 乔远不太明确他指的是什么。但他笑着答,不错。 乔远这天是翻了学校西门的矮墙,从集中营里溜出来的。这也许才是真正不错的事。学生们那时开始都管校园叫“集中营”,两千多名青春期男女,在集中营里已经待满一个月,又停课了,终日无所事事,谁都难免想要逃逸。毕竟在草坪上晒太阳或者打羽毛球,这些事情,很快会让人厌倦。于是有人开辟了这条出校的秘密通道——矮墙本来也不高,沿着墙根又垒了些砖头,个子不高的女生也能轻松踩着砖头翻墙进出。校方似乎也知道这条通道,因为那些砖头一度被清理过,但不久又有新的砖头出现。学生们心照不宣,谁也不问是谁做了好事。墙外面的北京城,其实也不过是一座大一些的集中营,但他们也乐此不疲。只是乔远翻墙出校,可不是为了像大学生们一样,只为看场电影或者吃顿没味道的麻辣烫。 乔远是被应天叫出来的。乔远的大学同学应天,早住在艺术区,这天打来电话说要解救乔远,去艺术区转转。 应天说,都这样了,还不出来。 这天下午,应天说他已经把车开到西门那处矮墙外了,他已经看见了三三两两的学生翻过矮墙出来。而且那些翻墙的动作熟练、轻巧,“就像做操一样”,应天在电话里说。 后来,乔远也翻了墙。他觉得这感觉很好,像是再也不用回来了。跨站在矮墙上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很久都没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 应天开车带乔远来到了艺术区。艺术区在北京城的另外一边。穿越城区的三环路,在乔远看来格外空旷陌生,就像另一座新兴城市的开发区。只不过两个月之前,这还是北京城最拥堵、最繁华的一条路。 那年春天北京的天空,也蓝得离奇的虚伪,酷似丙烯颜料里乔远最不喜欢的那种蓝。乔远打开车窗,摘下口罩,因为应天并没有戴口罩,乔远也不愿让自己显出胆怯。 乔远来到艺术区的第一站,就到了吴勇的年与时空画廊。画廊老板吴勇一一应天这么介绍的——说,他在策划一个活动,叫“蓝天不设防”。吴勇找来应天,是为商量这件事。应天又叫来乔远,因为应天总是会在遇上麻烦事的时候叫上乔远。应天向吴勇介绍,说乔远是画家,画写意人物的。但应天没说乔远在城西的高校当老师。乔远心照不宣,于是也没有解释。他们都觉得在艺术区,画家的身份,其实更合适。 “随便看看”,吴勇说。他穿小方格子的衬衣,在衬衣胸前的口袋里,装着一盒KENT香烟,透过薄薄的衬衫布,香烟盒清晰可见,于是他左边的胸脯就鼓了出来。那是心脏还是肺的位置呢,乔远不确定。 乔远在艺术区见到的第一个人是吴勇,这难免造成不太合适的印象。其实艺术家们从来都不会在衬衫胸前的口袋里放东西——他们根本也不会穿衬衣这种东西。 吴勇带着乔远、应天去了画廊的二楼。二楼装有落地玻璃窗,墙上挂着抽象表现主义的画。阳光从玻璃窗照进来,室内热得待不住,只有一楼装了空调。他们只看了一眼,又下楼。吴勇说去外面抽支烟。 “都差不多了,跟亦庄那边也说好了,到时候直接去就行。”吴勇跟应天谈着活动的事。他们似乎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乔远听不明白,但他也没问。 在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