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的近代是思想文化的一个古今中西的一个大转换,一个大转型的一个时期,在这一个特定的时期,语汇就是词汇也随之发生着这个很多变化。近代不仅是时间概念,还是一种文明概念,属于资本主义文明都可归类为近代,反之则不可冠以“近代”二字,也就是说,各种中国近代专史的起点和社会政治史的起点并不一定相同:有晚于它的,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史;也有早于它的,如文化史、科技史。文化史、科技史当从明末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算起,他们带来西方科学技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遂翻开了新的一页。
上编 时代思潮
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
试论爱国主义是晚清思想史的主线
略论晚清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演变
“西学中源”说的历史考察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学习西学的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
甲午战争激起的中国思想界的大变动
论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关系
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日本近代化对晚清改良思想和改良运动的影响
论外国文化对晚清国语运动的影响
“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下编 人物思想
梅文鼎的中西文化观
龚自珍的人才思想
略论李鸿章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李鸿章的自强价值观念及其价值
论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对外主和方针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严复恩想之异同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与“西学中源”说的关系及命运
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
论戊戌维新时期的孙家鼐
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