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自清散文精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朱自清散文精选》选编了朱自清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三十余篇。这些作品的笔法、表达和谋篇布局等都堪称是白话文的典范,具有独特的意境和魅力。朱自清的文字既有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又有白话文的通晓顺畅,文字中流露的情感饱满丰沛,又充满理性。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生阅历的人阅读。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白水漈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航船中的文明
正义
春晖的一月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说梦
背影
执政府大屠杀记
荷塘月色
一封信
阿河
儿女
白马湖
看花
论无话可说
沉默
《梅花》后记
给亡妇

冬天
择偶记
潭柘寺 戒坛寺
罗马
房东太太
蒙自杂记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气节
论吃饭
序言
朱自清(1898—1948),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
人、学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
,字佩弦。
“自清”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
自清乎”,意即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佩弦
”源自《韩非子·观行》:“西门豹性急,故佩韦
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思是
说,西门豹性格急躁,于是佩戴牛皮让自己慢下来
;而董安于性格迟缓,于是佩戴弓箭让自己急促一
些。而“自清”和“佩弦”也一定程度上成为朱自
清性格的注解。
朱自清虽然生活在五四时期,受过奔涌澎湃的
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并因散文创作在当时文坛上备
受礼遇,但他骨子里仍旧是温柔敦厚、克制庄重、
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一个知识分子。在朱自清生命
的最后阶段,北平经历了新生前物价飞涨、全城饥
饿、内战爆发的乱象,他为了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操
守,坚决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最终因严重的胃病
而去世。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正是他这个清介孤
直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
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后移居扬州。扬州在朱自清心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
,他也毫不吝啬地宣称“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游历欧洲,
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教授“国文
”“宋诗”“文辞研究” 等课程。
在文学创作上,朱自清以散文和诗歌为主。他
参加过现代著名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和“中
国新诗社”,出版过《背影》《欧游杂记》等散文
诗歌集,又编辑了《中国新文学大系》之《诗集》
卷并撰写导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占据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朱自清成就最高的,非散文
莫属。
同时代的著名作家郁达夫评价朱自清:“他的
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而著名诗人李广田对
朱自清的评价是:“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
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朱自清的多篇散文《背影
》《荷塘月色》《绿》《匆匆》《春》《春晖的一
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在当时具有极大
的影响,时至今日, 仍旧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必不
可少的篇目。它们的“长盛不衰” 不仅因为在现代
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更因为这些文章的笔法、表
达和谋篇布局等堪称白话文典范,非常适合青年读
者阅读, 并在写作中进行借鉴和模仿。相信经过仔
细的品读和细致的分析后,读者们也将在朱自清散
文中品悟到语言,尤其是白话文的意境和魅力,并
切实提高写作技巧。
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被誉为“白话文的典范”
,或许因为他的文字并不像有的作家那样凭借飞扬
的才气和恣肆的情感呈现为一种夸张、热烈、“浓
得化不开”的表象,也不像有的白话文作家那样,
因为文笔过于通俗和简单而让人一眼看穿、一览无
余。朱自清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古文底子也非
常好,这让他的文字既具有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又
具有白话文的通晓和畅白;文字中流露的情感既饱
满丰沛,但又始终有一种小心翼翼的克制,充满理
性和自律。
比如《匆匆》一文,非常简短,却极具特点。
“匆匆”写的是时间的流逝,却从燕子飞去、柳树
枯了、桃花谢了写起,这显然是与中国古代文学传
统中对“时光飞逝”的表达相接续的, 让人不由想
起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
晚来风”。而接下来朱自清又写“洗手的时候,日
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种通俗直
白的表达又是古诗词中罕少出现的,具有蓬勃生动
的“现代”气息。这两种风格的碰撞和融合便产生
了一种奇特的魅力,耐人寻味、引人咂摸。
朱自清散文的“古典”气息,是一直被研究者
和读者称道的。作为生活在“新旧交替”时代的作
家,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新文化”的思想熏陶
造就了他这种独特的气质。
朱自清是一个写景的高手,《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春》《春晖的一月》等文中有很多景物描
写。仔细读来,这些景物描写虽然饱满、繁复、周
到,但脉络清晰,铺陈讲究,每一段、每一句的安
排都规规矩矩,有章可循,甚至能用最生硬的“归
纳段落大意”的方法提炼和归纳出“中心思想”来

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为例,朱自清
虽然是“重来”秦淮河,但秦淮河的风光似乎仍让
他充满好奇。秦淮河的船、秦淮河的水、秦淮河的
桥、秦淮河上的歌声,乃至秦淮河上发生的事—与
歌姬的纠纷,他循着游秦淮河的踪迹,一路事无巨
细地写来,动用了视觉、听觉、感觉、回忆、想象
等手段,毫无缺漏、面面俱到。虽然显得有些“老
实”和“本分”, 却似画卷缓缓展开,颇具一种平
实质朴之美,也能让人体会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大致
思路。
《春》《春晖的一月》《荷塘月色》《看花》
等亦如是,作者在写景物时,并没有迷失在美景中
,虽然对它们充满感情,而下笔时却有意收敛,始
终保持理性,在充沛的情感中具有一种克制和冷静

但冷静和克制并不是真情实感的反义词,朱自
清的“真性情”往往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反而更
具有一种“性灵”之美。比如在《春晖的一月》中
,作者先从车上见到的“春晖中学校” 的路牌写起
,然后又写出站后的见闻,接着写到了通往学校的
“煤屑路”和湖边的风光,突然,作者荡开一笔,
写道“好了, 我也该下桥去了;春晖中学校还没有
看见呢”,猝然出现的这句话充满俏皮感,仿佛一
个随意观光的“顽童”终于想起了“正经事”,不
得不把自己的心思收回来。接下来作者就开始写寻
找“春晖中学校”的经过,但过程怎么会那么容易
:“弯了两个弯儿,又过了一重桥。当面有山挡住
去路;山旁只留着极狭极狭的小径。挨着小径,抹
过山角,豁然开朗;春晖的校舍和历落的几处人家
,都已在望了。”经过了这些周折,“春晖中学校
” 的最终发现,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了。如此摇曳多姿、曲径通幽的笔法,让
读者在阅读中心痒难耐, 不得不被文字吸引着一点
点读下去。
在“写人”的散文中,朱自清的克制表现得更
为明显和耐人寻味。如《背影》一文,无比平实,
非常质朴,父子间甚至一句亲密的对话都没有,但
那浓浓的父子情却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字汩汩流出,
让人唏嘘感慨。每一次读,都会被深深感动。《给
亡妇》一文可看作“悼亡文”,“悼亡”是古今很
多文人爱写的一类文章,也极容易出彩,但朱自清
在文中没有任何矫饰和夸大,似乎也不见情感的激
烈涌动。相反,他舍弃了华丽的文字和奔涌的情感
,选择了最平实的语言,一点一滴地写来。亡妻的
贤惠、奉献、付出,对孩子的爱,对丈夫的爱,以
及“我”对她的愧疚和思念之情跃然纸上。作者通
篇没有用呼天抢地的表达方式,而是淡淡的,克制
的,然而,亡妇的两句淡淡的遗言,“我死了,这
一大群孩子可苦了”,“ 还不知能不能再见?”
足以让人潸然泪下、感同身受、悲从中来。
朱自清从不在文章中刻意卖弄自己的才华,行
文非常实在和老成,这或许使他的文章少了一点摇
曳多姿的“风情”和“张力”,尤其与那些擅长幽
默、调侃的作家比较而言。但是, 在我看来,这恰
恰是他往而能复、藏秀于拙的大师风范。
比如《择偶记》,写的是作者早年奉“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 数次相亲的经历,其中不乏各种阴错
阳差和生动有趣的风波, 应该是极具“喜剧”张力
的。若由一个文笔飞扬、善于戏谑的作家来写,必
然文字谐趣,让人忍俊不禁;而朱自清呈现给读者
的,却是一篇无比平实的“纪实”文章,毫无情感
波澜,似乎略显无趣和寡淡。
又如《儿女》,写的是人到中年,儿女成群的
困扰和烦乱。老舍、梁实秋等“幽默派”作家都写
过此类文章,行文洒脱, 言辞幽默,嬉笑怒骂,让
读者阅读时不禁发笑,甚至笑出眼泪来。而朱自清
下笔,仍旧是一板一眼,把孩子们的调皮、“我”
因不耐烦对孩子们的打骂和“我”打骂孩子后的忏
悔,全都老老实实地写出来,不拔高,不矫饰,不
隐瞒,虽然缺乏一种肆意张扬的“风情”,但又因
那份“真”和“纯”让人感动。
朱自清的确是一位内心赤诚无暇、毫无杂质之
人。《择偶记》的略显无趣和寡淡,藏着的是他深
刻的悲悯,这种悲悯需要透过一个孩童的眼睛流露
出来,就必然不是可以当作趣事和玩笑的;朱自清
就是要让人看到这种悲悯。《儿女》的结尾,他无
比认真地考虑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还为此请教了
不少同仁。虽然并没有得出自己的结论,但心中始
终坚定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胸襟和眼光”,并时
刻用《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的呼声自勉。一
位谨小慎微、勤勉负责、正直清介的父亲形象跃然
纸上,他或许有些古板和严肃,但对于孩子们的爱
和关切,却是丝毫不少和不掺假的。
“文如其人”,我们始终能从朱自清的散文中
读出一个“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老实本分
、勤勉克制、敏感善良、正直单纯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种性格,或许让朱自清并不擅长以抨击和声讨
为基调的“杂文”。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朱自清
掷出的不是“匕首”和“投枪”,而是“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知识分子式的反思。他
的杂文没有吞吐山河的气度、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情
感,而是低语的,婉约的,静思的,理性的。他观
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始终不是锐利激烈的抨击和否
定, 而是温和全面的静看和深考。如书中所收的几
篇杂文《论诚意》《论别人》《论自己》《论做作
》《论青年》等,朱自清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单纯的
赞美或者否定,而是从不同的语境和场景出发,分
析和讨论不同的可能性。比如《论诚意》中,作者
认为“诚意”分为“品性”和“态度”,有的“诚
意”虽然是曲意奉迎, 但只要“态度”真诚,就有
可取之处。《论做作》中,作者认为, “做作”虽
然不好,但并不一直都是贬义词,有时候善意的“
伪装”也是一件好事……看起来,朱自清的言论和
逻辑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其行文中面面俱到的“好
好先生”形象,也显得有些“没有立场”和“摇摆
不定”。但生活本就是复杂和多面的, 把生活中一
个概念的多面性条分缕析地解读清楚,未尝不是通
透和智慧的表现。
或许, 读朱自清的杂文并不过瘾, 甚至会觉
得有些“ 缠绕”,但平心静气地读完这些文章,你
的心境和眼界会变得开阔与平和。或许,朱自清从
来就不打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与立场,他希望像一个温和的长者友人,同你娓娓
地聊天,交流人生智慧和处世态度。
但朱自清绝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好好先
生”,他的骨子里有着知识分子的坚守、决绝和刚
烈。他也写下过《执政府大屠杀记》这种出离愤怒
的文章,在闻一多被暗杀后,身处无比险恶的社会
环境,朱自清毫不畏惧,主持编辑了《闻一多全集
》。他不但亲身参与爱国运动,用自己的笔作为武
器,愤怒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而且更让人感动的是
,他始终在反思自己的“自私”“不中用”。殊不
知,他已经用他的行动证明,他是一个最勇敢、最
纯粹的民主战士。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过这样
的文字:“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
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
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
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
雄气概。”
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背后那
个写文章的人,把“人”与“文”结合在一起阅读
和体会,才能得到真切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带
着这种理念和思考,去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去深刻
、全面地感悟,他清澈纯美的文字背后那股独特的
力量吧。
王苗,儿童文学作家、编辑,北京大学中文系
硕士。著有《落花深处》等多部儿童文学作品。
导语
《朱自清散文精选》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数十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等。读朱自清的散文,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他不论是抒情、叙事、写景或是说理,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书评(媒体评论)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
贮着那一种诗意。
——郁达夫
佩弦(朱自清)先生人如其文,可爱可敬处即
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
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文章
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
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
为人实已十分相近。
——沈从文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
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
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
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
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
,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叶圣陶
精彩页

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至于惨酷的佯笑,强烈的揶揄,那简直要我全身都痉挛般掣动了。在一般看惯、听惯、老于世故的前辈们,这些原都是家常便饭,很用不着大惊小怪地去张扬;但如我这样一个阅历未深的人,神经自然容易激动些,又痴心渴望着爱与和平,所以便不免有些变态。平常人可以随随便便过去的,我不幸竟是不能;因此增加了好些苦恼,减却了好些生力。—这真所谓自作孽了!
前月我走过北火车站附近。马路上横躺着一个人:微侧着拳曲的身子。脸被一破芦苇遮了,不曾看见;穿着黑布夹袄, 垢腻的淡青的衬里,从一处处不规则地显露,白斜纹的单袴, 受了尘秽底沾染,早已变成灰色;双足是赤着,脚底满涂着泥土,脚面满积着尘垢,皮上却绉着网一般的细纹,映在太阳里,闪闪有光。这显然是一个劳动者底尸体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死了,原是极平凡的事;况是一个不相干又不相干的劳动者呢? 所以围着看的虽有十余人,却都好奇地睁着眼,脸上的筋肉也都冷静而弛缓。我给周遭的冷淡噤住了;但因为我的老脾气, 终于茫漠地想着:他的一生是完了;但于他曾有什么价值呢? 他的死,自然,不自然呢?上海像他这样人,知道有多少?像他这样死的,知道一日里又有多少?再推到全世界呢?……这不免引起我对于人类运命的一种杞忧了!但是思想忽然转向,何以那些看闲的,于这一个同伴底死如此冷淡呢?倘然死的是他们的兄弟,朋友,或相识者,他们将必哀哭切齿,至少也必惊惶;这个不识者,在他们却是无关得失的,所以便漠然了?但是,果然无关得失么?叫天子一声叫,尚能撕去我一缕神经,一个同伴悲惨的死,果然无关得失么?一人生在世,倘只有极少极少的所谓得失相关者顾念着,岂不是太孤寂又太狭隘了么?狭隘,孤寂的人间,哪里有善良的生活!唉!我不愿再往下想了!
这便是遍满现世间的漠视了。我有一个中学同班的同学。他在高等学校毕了业;今年恰巧和我同事。我们有四五年不见面,不通信了;相见时我很高兴,滔滔汩汩地向他说知别后的情形;称呼他的号,和在中学时一样。他只支持着同样的微笑听着。听完了,仍旧支持那微笑,只用极简单的话说明他中学毕业后的事,又称了我几声“先生”。我起初不曾留意,陡然发见那干涸的微笑,心里先有些怯了;接着便是那机器榨出来的几句话和“敬而远之”的一声声的“先生”,我全身都不自在起来;热烈的想望早冰结在心坎里!可是到底鼓勇说了这一句话:“请不要这样称呼罢;我们是同班的同学哩!”他却笑着不理会,只含糊应了一回;另一个“先生”早又从他嘴里送出了! 我再不能开口,只蜷缩在椅子里,眼望着他。他觉得有些奇怪, 起身,鞠躬,告辞。我点了头,让他走了。这时羞愧充满在我心里;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在我身上,使人弃我如敝屣呢?
约莫两星期前,我从大马路搭电车到车站。半路上上来一个魁梧奇伟的华捕。他背着手直挺挺的靠在电车中间的转动机(?)上。穿着青布制服,戴着红缨凉帽,蓝的绑腿,黑的厚重的皮鞋:这都和他别的同伴一样。另有他的一张粗黑的盾形的脸,在那脸上表现出他自己的特色。在那脸,嘴上是抿了,两眼直看着前面,筋肉像浓霜后的大地一般冷重;一切有这样地严肃,我几乎疑惑那是黑的石像哩!从他上车,我端详了好久, 总不见那脸上有一丝的颤动;我忽然感到一种压迫的感觉,仿佛有人用一条厚棉被连头夹脑紧紧地捆了我一般,呼吸便渐渐地迫促了。那时电车停了;再开的时候,从车后匆匆跑来一个贫妇。伊有褴褛的古旧的浑沌色的竹布长褂和袴;跑时只是用两只小脚向前挣扎,蓬蓬的黄发纵横地飘拂着;瘦黑多皱襞的脸上,闪烁着两个热望的眼珠,嘴唇不住地开合—自然是喘息了。伊大概有紧要的事,想搭乘电车。来得慢了,捏捉着车上的铁柱。早又被他从伊手里滑去;于是伊只有踉踉跄跄退下了!这时那位华捕忽然出我意外,赫然地笑了;他看着拙笨的伊,叫道:哦—呵!他颊上,眼旁,霜浓的筋肉都开始显出匀称的皱纹;两眼细而润泽,不似先前的枯燥;嘴是裂开了, 露出两个灿灿的金牙和一色洁白的大齿;他身体的姿势似乎也因此变动了些。他的笑虽然暂时地将我从冷漠里解放;但一刹那间,空虚之感又使我几乎要被身份的大气压扁!因为从那笑底貌和声里,我锋利地感着一切的骄傲,狡猾,侮辱,残忍; 只要有“爱底心”,“和平底光芒”的,谁底全部神经能不被痉挛般掣动着呢?
这便是遍满现世间的“蔑视”了。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 去任某校教务主任。同事们多是我的熟人,但我于他们,却几乎是个完全的生人;我遍尝漠视和膜视底滋味,感到莫名的孤寂!那时第一难事是拟订日课表。因了师生们关系底复杂,校长交来三十余条件;经验缺乏、脑筋简单的我,真是无所措手足!挣揣了五六天工夫,好容易勉强凑成了。却有一位在别校兼课的,资望深重的先生,因为有几天午后的第一课和别校午前的第四课衔接,两校相距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