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刘凤良、于泽、闫衍著的《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经济新动能--从政府主导的模仿赶超到市场激励相容的创新引领》讲述了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长期潜在增长率下滑。这其中主要原因是技术模仿空间缩小和第一次系统性改革的红利逐渐减弱。基于中国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近期我们应着力于实现下面几个方面新动能的转换:(1)以技术前沿创新代替技术模仿;(2)以人口质量红利代替人口数量红利;(3)以技术创新导向的民间资本设备投资取代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4)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农业现代化和深度工业化代替原来数量扩张为导向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5)以攀升国际价值链的新型开放和提升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取代外需的数量扩张;(6)以城市群一体化为代表的深度城市化代替简单数量增加的城市化;(7)以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红利提升原有改革红利。实现这七大动能转换,技术创新是先导,改革是基础,目的是构建与新动能激励相容的体制机制,激励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与新动能相一致。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赶超与收敛:中国事实与国际经验 一 中国经济增长历程中的动能转换 二 维持持续增长的国际经验 第二章 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可能的方向 一 世界技术增速放缓背景下中国在ICT领域的前沿创新 二 质量红利为特征的第二次人口红利 三 技术创新导向的民间资本设备投资取代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四 借助ICT技术和应用提升质量导向的农业现代化和深度工业化 五 新型开放和提升国内居民消费 六 以城市群一体化为代表的深度城市化 第三章 新动能的载体:可能的影响 一 ICT前沿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二 ICT技术应用:互联网 三 以城市群建设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发展 第四章 新动能构建的政策基础:在长短期平衡中构建激励相容的机制体制 一 构建与创新引领激励相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 长短期平衡中的短期政策建议 附录 新动能指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