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星汉 |
出版社 | 江西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提高人文修养,星汉选取了世界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和史料,辑成《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所选内容全面实用、生动有趣,涵盖文学、哲学思想、宗教神话、历史考古、中外节日、风俗礼仪、美术工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娱乐、语言文字、出版传媒、影视、教育、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武器、医药、饮食、服饰、称谓、天文历法、名胜古迹等方面,囊括了人们想知道、需要知道、应该知道的基本文化常识。 目录 文学篇 “文学”概念的变迁 诗歌 诗的分类 乐府 民歌 词 词的分类 词牌 竹枝词 敦煌曲子词 韵 平仄 对仗 散曲 散曲的分类 汉赋 骈文 变文 唐传奇 南戏 宋元话本 宋金诸宫调 宋代笔记文 元杂剧 诗话 拟话本 八股文 弹词和鼓词 诗言志 思无邪 兴观群怨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风雅颂,赋比兴 大音希声 诗无达诂 涵咏 文以载道 格调说 肌理说 性灵说 神韵说 意境 建安文学 南北朝民歌 玄言诗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新乐府运动 江西诗派 台阁体 宋诗派 花间派 婉约派 豪放派 古文运动 公安派 桐城派 章回小说 讲史小说 世情小说 神魔小说 公案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三曹 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唐代诗人别称 初唐四杰 高岑 大历十才子 郊寒岛瘦 元白 唐宋八大家 三苏 苏门四学士 永嘉四灵 元曲四大家 江左三大家 岭南三家 屈原 贾谊 司马相如 班固 蔡文姬 陶渊明 谢灵运 陈子昂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韩愈 柳宗元 李贺 杜牧 李商隐 温庭筠 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文明 美洲古代文明 印加文明 奥尔梅克文明 帕拉卡斯文化 摩羯文化 古代印第安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化 迈锡尼文明 古印度“哈拉巴文化 犹太王国 日耳曼人大迁徙 波斯帝国 马其顿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 卡叠什之战 亚述的征服 阿克苏姆帝国 特洛伊战争 波希战争 布匿战争 斯巴达克起义 普奥鲁腾之战 美国南北战争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巴勒斯坦问题 两伊战争 “9·11”事件 中外节日篇 春节 人日 立春 元宵节 二月二 上巳节 社日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 中元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腊八 小年 除夕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苗族拉鼓节 旺果节 五四青年节 七一建党节 八一建军节 教师节 三八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 国际护士节 母亲节 父亲节 情人节 万圣节 感恩节 复活节 平安夜 圣诞节 风俗礼仪篇 贴春联 贴门神 守岁 压岁钱 做满月 抓周 长命锁 取名 百日礼 成年礼 十二生肖 三书六礼 说媒 相亲 过礼 择吉 迎娶 哭嫁 拜堂 喜宴 入洞房 回门 做寿 丧礼 挽歌和挽联 收继婚 童养媳 男女授受不亲 男主外,女主内 节妇烈女 跪拜礼 九拜 拱手 作揖 坐、跪和长跪 避席 投刺 古人的见面礼 座次的讲究 闹洞房 抢婚 赘婚 交换婚 古代媵、妾制 “福”字倒贴 寿桃 元宵节猜灯谜 五服 三从四德 三纲 五常 父慈子孝 裹脚缠足 生辰八字 民间各业崇拜的祖师 藏族群众献哈达 喝酒之前为什么要碰杯 正月不理发 寡妇年的由来 丁忧与夺情 入殓礼俗 守制 悬棺葬 土葬 烧纸钱 姓氏的来源 名和字 别号 行辈 称谓 谦称 尊称 名讳 地望 帝王赐姓 礼炮为什么是二十一响 为什么是“男左女右” 正字计票法 下半旗志哀 花圈 叩指礼 女士优先 吻礼 吻手礼 碰鼻礼 鞠躬礼 生日吹蜡烛的由来 订婚戒指 婚纱的由来 蜜月 武士道 美术工艺篇 画品 书品 装裱 书法的起源 文房四宝 毛笔 墨 纸 砚 徽墨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宋体字 飞白 永字八法 魏碑 拓片 瘦金体 钟繇 王羲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颠张醉素 米芾 宋四家 赵孟 祝允明 王宠 文徵明 董其昌 傅山 何绍基 赵之谦 《兰亭序》 《中秋帖》 《真草千字文》 《仲尼梦奠帖》 《黄州寒食帖》 《书谱》 《祭侄文稿》 《神策军碑》 《自叙帖》 《蜀素帖》 《草书千字文》 《前后赤壁赋》 《草书诗帖》 《三希堂法帖》 中国画 山水画 人物画 花鸟画 文人画 成教化,助人伦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谢赫“六法论 意在笔先 荆浩“六要 气韵说 意境说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意说 逸气说 书画同源 南北宗论 笔法 墨法 水墨写意 工笔 白描 十八描 用色 构图与透视 题款与印章 虎头三绝顾恺之 展子虔和《游春图》 阎立本兄弟 画圣吴道子 李公麟 张择端 马远 唐寅 徐渭 序言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它既是人类社会在过去时间内的发展进化成 果,也是孕育人类辉煌未来的基础。正是文化的一 脉相传才造就了人类社会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 烂的文明。 学习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不仅是开阔视野、 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经之 路,同时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 因素。换个角度讲,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已然成为 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可以说,文化是每 个人的根,它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然而,许多人往往缺少足够的文化常识基础,有些 人即使知道一些常识,也是一知半解,这不仅给学 习和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生活中也可能处处遭遇 尴尬。比如,缺乏文化常识,在读历史作品时难免 对人物来历、官职性质、宗法礼俗等不了解,自然 就无法体会其人其事的种种妙处;缺乏文化常识, 就会对生活中许多与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甚 至在工作或生活中错误百出。可见,掌握一些基本 的文化常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世界文化是一个庞杂的知识体系,包罗 万象,浩如烟海,面对它,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力不 从心,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其底蕴及脉络。即便是 专业人士,所掌握的文化常识也不过是冰山一角。 的确,再强大的个体在面对厚重的文化时都是渺小 的,尤其是在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今天,新事物 、新知识、新文化日新月异,如何用较短的时间获 取较多的文化知识和信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这除了个人的努力和恰当的学习方法之外,知识 信息的载体及其表现形式是否科学、简明,也是一 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 和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识、提高人文修养,为成功的 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着权威实用、生动有趣的 原则,编者选取了世界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和 史料,辑成本书。所选内容涵盖了文学、哲学思想 、历史考古、中外节日、风俗礼仪、美术工艺、音 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娱乐、语言文字、出版传 媒、影视、教育、医药、饮食、天文历法等各个方 面的点点滴滴,囊括了人们想知道、需要知道、应 该知道的基本文化常识。 编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在“新、 奇、趣”上下工夫。“新”就是鲜为人知的,很少 被其他书籍提到的知识;“奇”就是不一般,是能 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的事物;“趣”即是兴趣,也 是趣味,是人们想看、愿意看的东西。 这是一本浓缩中外文化知识精粹的工具书,集 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具有超 强的参考性与指导性。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 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一书在手,即 可领略到中外文化的风采。希望这本书给你的心智 以有益的启迪,使你充分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导语 星汉编著的《不可不知的3000个文化常识》一本浓缩中外文化知识精粹的工具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具有超强的参考性与指导性。所选内容涵盖了文学、哲学思想、历史考古、中外节日、风俗礼仪、美术工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娱乐、语言文字、出版传媒、影视、教育、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武器、医药、饮食、服饰、称谓、天文历法、名胜古迹等各个方面的点点滴滴,囊括了人们应该知道的基本文化常识。 精彩页 “文学”概念的变迁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如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每年由各郡国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考者称为“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载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诗歌 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且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形式,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尚书·虞书》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历史,因此被被称为“诗的国度”。 诗的分类 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古诗、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乐府 乐府原是指管理音乐的机关,最早见于汉惠帝时,汉武帝将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主要功能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歌辞、改编曲谱,以供宫廷娱乐和庙堂祭祀,使当时的民歌得到很好的保存。后人就把乐府里收集的诗歌称为“乐府”“乐府诗”或“汉乐府”。 汉乐府的最大特点就是叙事性,即“缘事而发”,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可以说是汉代乐府的杰出代表。东汉时期还出现了文人模仿乐府形式的五言诗。 汉乐府不仅哺育了当时文人的诗歌,而且对魏晋乃至唐代诗人都有巨大影响,建安文人都喜欢用乐府旧题反映社会的离乱;唐代李白、杜甫也都有乐府题诗作,白居易更是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并发起了新乐府运动。 民歌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的《国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 词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乐府、乐章、琴趣、诗余。起于五代与唐,盛于宋。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的改变而改变。 明代徐师把词的形式概括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总的来说,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一般来说,词牌并不是词的题目,只是相当于词谱而已。到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牌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一般词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3.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且每个词牌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4.词一般都分上下两阕(或上下两片),极少数只有一阕,或三阕以上。 词的分类 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按照风格可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北宋的李清照、柳永、秦观、周邦彦和晏殊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