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广义讲,乡村是指非城市地区。乡村建设是针对乡村地区的建设活动,其方法和实现途径很多;本书提出乡土再造,乡土是要唤醒原住村民的内心意识和精神依托,是指包括自然、建筑和人文环境的整体;再造是指运用现代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功能提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乡土再造——乡村振兴实践与探索》从民国以来中国乡村振兴历程梳理入手,根据不同时代背景,大体可分为民国改造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综合发展时期。本书分析总结出目前中国乡村的现状和问题:城乡差异大、社会瓦解、风貌消失和生态破坏等。面对目前中国乡村的现状和问题,综合当下乡村振兴模式的特点,我们提出3+x模式,在设计全过程的“运作系统”和深入设计内容的“设计系统”基础上提出设计“一体化”服务模式:“运作系统”从政策梳理、选择示范、一体设计、实施落地、管理运营和资本引入六个层面解析;“设计系统”从深度调研、产业策划、针对规划、三级建筑、乡土景观、室内设计和CI标识七个方面阐述,二者与驻场设计共同权衡乡村建设各方的综合关系。 从国内外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整理出发,我们秉承“本土设计”、轻介入的思想,从自然、建成、文化这些乡土环境要素出发,溯本求源、探索乡村建筑设计的核心价值观——“乡土再造”:脱胎于气候、地域、传统和时代的乡村建筑设计“原型”,着重于规范中国乡村建设中新建与发展的管控,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筑品质和原乡文化等关联因素入手,探索乡村建设价值取向。 最后结合实践案例践行乡土再造,验证我们的思路与坚持:鄂尔多斯市折家梁村“羊家乐”的乡村发展策划;鄂尔多斯市灶火壕村“走西口”的乡村记忆重构;大理民宿的微创介入改造;天水街子古村的乡土环境再生;乌鲁木齐板房沟与水西沟“符号原型”的特色小镇计划。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乡村振兴的政府相关部门的读者,同时也是参与乡村振兴的设计同行、公司、组织和个人的有效参考工具。 目录 思·乡 序一 序二 摘要 第一章 中国乡村建设历程 1.1 民国时期的乡村改造(1912年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1.1.1 民间主导下的“乡村自治实验”——乡村建设思想萌芽时期(1912—1927年) 1.1.2 高知主导下的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的热潮(1927—1937年) 1.2 新中国成立初的改革探索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 1.2.1 土地所有制改革时期——农民积极生产(1949—1953年) 1.2.2 互助合作时期——社会主义集体经济(1953—1958年) 1.2.3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转折(1958—1966年) 1.2.4 动荡革命时期——消极的下乡政策(1966—1978年) 1.3 改革开放后的综合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 1.3.1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乡村建设时期(1978—2005年) 1.3.2 多元的乡村建设探索(2005—2013年) 1.3.3 精准扶贫全面推进至乡村振兴战略(2013年至今) 1.4 小结 第二章 乡村振兴的现状及模式探索 2.1 乡村的现状 2.1.1 城乡差距 2.1.2 农村的产业现状 2.1.3 乡村的社会 2.1.4 乡村的生态 2.1.5 乡村的风貌 2.2 乡村问题及缘由 2.2.1 城乡二元体制 2.2.2 产业发展驱动力不足 2.2.3 基层治理的困境 2.2.4 基础设施的水土不服 2.2.5 “规划”出的乡村风貌 2.3 乡村振兴的模式 2.3.1 政府主导 2.3.2 集体主导 2.3.3 公司主导 2.3.4 高校主导 2.3.5 多种组织主导 2.3.6 个人隋怀 2.3.7 3+X模式 2.4 设计主导的设计系统 2.4.1 运作系统 2.4.2 设计系统 2.5 小结 第三章 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索 3.1 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3.1.1 国外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 3.1.2 国外乡村建设的相关实践 3.1.3 国内乡村建设的相关理论 3.1.4 国内乡村建设的相关实践 3.2 乡村建设的价值与目标 3.2.1 乡村建设的价值体系——乡土再造 3.2.2 乡村建设的目标——乡土“环境”的重建再造 3.3 乡土再造的实践基础 3.3.1 村民参与 3.3.2 乡村工匠 3.3.3 乡土人才 3.3.4 各界支持 3.3.5 社会意识 3.4 乡土再造的关联因素 3.4.1 气候类型因素 3.4.2 地域建筑因素 3.4 3功能建筑因素 3.4.4 人文心理因素 3.5 乡土再造的建构体系 3.5.1 建筑品质提升 3.5.2 基础设施引导 3.5.3 自然生态修复 3.5.4 原乡文化重构 3.6 小结 第四章 乡土再造实践应用 4.1 鄂尔多斯折家梁村——乡村发展策划 4.1.1 “羊家乐”特色策划模式 4.1.2 生产场所生态修复 4.1.3 配套基础设施引导 4.2 鄂尔多斯灶火壕村——乡村记忆重构 4.2.1 场所文化载体重构 4.2.2 建筑策略分级 4.2.3 自然生态修复 4.3 大理左邻右舍·民宿——微创介入改造 4.3.1 “投资_运营”全过程模式 4.3.2 空间品质提升 4.3.3 小尺度空间文化性重构 4.4 天水·街子古村——乡土环境再生 4.4.1 “以点带面”示范模式 4.4.2 传统工匠的设计融合 4 4.3 重点街区生活场所重塑 4.5 乌鲁木齐县板房沟/水西沟——冰雪特色小镇 4.5.1 “符号原型”提炼整合模式 4.5.2 建筑分级策略 访谈 “思·乡”展 乡建地图 读后感 图片索引 感言 后记
导语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的《乡土再造——乡村振兴实践与探索》通过梳理中国乡村振兴历程,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探讨解决中国乡村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异大、社会瓦解、风貌消失、生态破坏等问题,以重塑乡村价值体系为最终目标,聚焦于乡村建设,落脚于乡建设计,探索出“3+X”的中国乡村振兴模式,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希望该书能够带动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组织、个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共同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留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