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韩愈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文星璀璨,辞章传颂千古,受万世膜拜。唐宋八大家是文星之中最为耀眼的八颗,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所作论、表、书、记、传诸体,文采斐然,各有其长。传统时代,他们的文章是士人竞相追膜的对象,是中华文脉之所在。今时常见的习语,如“落井下石”“杂乱无章”等,均出自八大家文。今人若想绍续前贤,涵育学养,增广智识,非读他们的文章不可。若只求在作文上于谋篇布局、遣词用句上有所进益,《唐宋八大家散文选》中的文字也是最佳的学习、参考对象。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目录
韩愈
原道
原毁
师说
论佛骨表
祭鳄鱼文
祭十二郎文
祭柳子厚文
龙说
马说
答李翊书
进学解
获麟解
讳辩
圬者王承福传
送孟东野序
送董邵南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柳宗元
封建论
捕蛇者说
观八骏图说
吊屈原文
箕子碑
牛赋
瓶赋
敌戒
钴潭记
小石城山记
石渠记
石涧记
蝂传
梓人传
种树郭橐驼传
桐叶封弟辨
愚溪诗序
送僧浩初序
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丰乐亭记
岘山亭记
有美堂记
画舫斋记
吉州学记
菱溪石记
真州东园记
养鱼记
非非堂记
读李翱文
朋党论
纵囚论
秋声赋
述梦赋
卖油翁
六一居士传
送杨寘序
苏氏文集序
苏洵
心术
六国论
明论
辨奸论
管仲论
项籍
高祖
上韩枢密书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上韩舍人书
与梅圣俞书
张益州画像记
彭州圆觉禅院记
木假山记
名二子说
仲兄字文甫说
送石昌言使北引
族谱后录
苏轼
放鹤亭记
凌虚台记
喜雨亭记
孟轲论
贾谊论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韩文公庙碑
亡妻王氏墓志铭
石钟山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方山子传
日喻
答谢民师书
游白水书付过
记承天寺夜游
记游松风亭
游沙湖
苏辙
墨竹赋
黄楼赋
上枢密韩太尉书
答黄庭坚书
武昌九曲亭记
杭州龙井院讷斋记
东轩记
黄州快哉亭记
为兄轼下狱上书
六国论
三国论
孟德传
《古今家戒》叙
待月轩记
历代论引
汉文帝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巢谷传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墨池记
醒心亭记
南轩记
拟岘台记
筠州学记
宜黄县县学记
道山亭记
学舍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秃秃记
祭亡妻晁氏文
赠黎安二生序
《李白诗集》后序
《战国策》目录序
《列女传》目录序
《南齐书》目录序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伤仲永
材论
上人书
答曾子固书
答司马谏议书
答钱公辅学士书
答段缝书
繁昌县学记
芝阁记
游褒禅山记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逢原墓志铭
周礼义序
张刑部诗序
书李文公集后
读《孟尝君传》
读《孔子世家》
导语
唐宋八大家的名号千古不朽,跟这样厉害的组合学文章。
唐宋八大家文章里有很多词,比如“落井下石”“杂乱无章”成为今天的习语,看他们的文章能获得硬知识。
韩愈等著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从八大家存世文章里,优中选优,将他们的代表作悉数收集在这本集子里。
校注者对前贤文字怀着敬畏之心,精选底本,用做研究的心态,做了很细致严谨的注释。
校注者贴心地为读者的眼睛考虑,编排时使用了大字号。
为了汲取古代文章的精华,感受文章原本具备的连贯气韵。我们横排此书,所有注释都放在页下,所有生僻字词都有注释和标音。方便大家读到原汁原味的古文,也不担心阅读上有困难。
精彩页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P2-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