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亲历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立海//杨学新
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后记
《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亲历记》一书,是根据河北省
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要求编辑出版的。
邢台市委党史研究室接受任务后,与河北大学相关专
家、学者合作谋划并积极组织隆尧、宁晋、巨鹿和任县、
南宫、新河、柏乡等县市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根据当
年地震受灾情况分配了征集资料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
的情况下,所有参与人员,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保质保
量完成了工作任务。
隆尧地震纪念馆、河北省眼科医院(原邢台眼科医院)
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张脉贤同志为我们
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马喜庆同志为我们提供了歌曲资
料,市委老干部局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
感谢。
本书是编写人员在分组搜集整理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
审阅所作。具体分工如下:
《邢台地震问题研究现状》由杨学新、王晶写作;《
邢台地震救灾综述》由何立海、高荣朝写作;隆尧县口述
资料由何立海、高荣朝、贾国强、张建青、吴胜林、张记
军、镡立格搜集整理;宁晋县口述资料由乔艳丽、翟楠楠
、刘秀礼、巨力宁、单观朝、张满福、刘云佳搜集整理;
巨鹿县口述资料由贾文涛搜集整理;任县口述资料由孙晓
静、尼国霞、杨华搜集整理;新河县口述资料由白敬缺、
王伟华、信忠申、苗水辰、冯计旺、张明嘉、刘伟、贾海
涛、冯真、董娥、苏琳、张佳佳搜集整理;南宫县口述资
料由张辉、杨文志搜集整理;柏乡县口述资料由薛宝祥、
白利强、徐静搜集整理。
全书的统稿、审稿工作由何立海、杨学新完成,全书
的整理、编辑、校对由何立海、杨学新、王晶、贾国强、
张彦斌完成。
本书文章在口述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形成,语言及计量
单位的使用保持了口语性和常用性的特点。由于我们的水
平有限,难免出现不足和失误,敬请读者批评和谅解。
编者
2016年3月
目录
邢台地震问题研究现状
邢台抗震救灾综述
第一编 隆尧县
我跟书记到灾区
永远不会忘记
永远怀念周总理
和周总理相会在邢台震区
地震时我是白家寨公社书记
回忆地震救灾工作
抗震生产两手抓
我所经历的1966年大地震
忆1966年地震
党的恩情永难忘
照着父亲的路走下去
党最伟大,解放军最亲
地震亲历记
中学生的地震记忆
中华民族一家亲
我为抗震献力量
周总理,灾区人民永远怀念您
党的恩情铭记于心
隆尧大地震亲历记
震后校园
抗震精神永不倒
我记忆中的隆尧大地震
可怕的两次大地震
地震惊魂
少年的记忆
邂逅地震
我在砖厂当会计
奋力抢救众乡邻
救命之恩永难忘
我经历的大地震
地震梦魇
突如其来的灾难
就是想救人
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
我是“铁姑娘”队队长
妇女能顶半边天
第二编 宁晋县
3月22日的记忆
邢台大地震记忆
地震
地震那年我9岁
地震散忆
父母把我忘了
解放军帮助我们重拾信心
我看到的周总理
发生在地震中的点点滴滴
我们经历的大地震
地震的烙印
记忆中的地震
我的地震经历
地震歌曲唱响全国
我记忆中的东汪地震
总理与东汪地震
亲历宁晋地震
亲历邢台大地震救援工作
卫生战线上的抗震救灾实录
我记忆中的邢台大地震
我离周总理一米远
我所知道的宁晋大地震
回忆宁晋大地震
邢台大地震杂忆
我带领大家烧砖窑
死里逃生
忆1966年地震
在地震的日子里
记忆中的宁晋大地震
难忘的邢台大地震
地震的印象很深刻
我的地震回忆
中学生的地震印象
从邢师奔赴家乡抗震救灾
由“四清”运动转入抗震救灾
记忆中的地震
记忆深刻的几件事
地震回忆
我为解放军带路
铺头村遇地震
周总理来到了耿庄桥
宁晋有难全国支援
我是抗震救灾的亲历者
忆宁晋县小刘村1966年大地震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灭顶之灾犹如昨日
目睹大国总理风采
地震中的“土记者
抗震救灾队伍中的“学生兵
在纪昌庄抗震救灾
隆尧人民替我探家
惊险之路
第三编 其他县
地震挡不住前进的足迹
地震回忆录
地震记忆
巨鹿地震回忆记
巨鹿地震亲历记
地震的故事
难忘的一场噩梦
难忘的一首歌
抗震救灾党恩如山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我是见证人
抗震救灾中的几件事
我所亲历的1966年地震
邢台地震的记忆
要命的地震
忆周恩来总理来何寨
震灾无情人有情
人生第一个大事
亲历地震记忆回顾
听战友诉真情感同身受
我是家中顶梁柱
惊心动魄地动山摇
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震后回乡慰问
女县长冒雪查灾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共渡难关
不畏天灾坚持教学
1966年地震见闻
政府救助群众互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岁月荏苒记忆犹新
刻骨铭心难忘党恩
地震记忆
战天斗地夺高产
自力更生渡难关
党的恩情永不忘
自强不息建家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情注重灾区 自愿献热血
1966年大地震
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经历地震
我在抗震救灾中的经历与见闻
曾山部长来视察
党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战斗在抗震第一线
我记忆中的1966年大地震
劫后余生忆天灾
回忆大地震
我经历了1966年的大地震
一件感人的事
地震亲历记
我所经历的邢台大地震
大地震
抹不去的记忆
地震点滴回忆
我参加了抗震救灾表彰会
1966年地震记
好老伴
自力更生,抗震救灾
“咱不管谁管
好支书曹连奎
摘尽红心为人民
救人要紧
地震和救灾
地震无情人有情
感谢工作队
感谢亲人解放军
共产党好
还是社会主义好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抗震自救建新村
那次大地震
难忘的记忆
难忘的老师
亲历地震点滴
我村的抗震自救
我村有个好支部
幼时的记忆
附录1:抗震救灾宣传提纲
附录2:文艺汇报演出内容
附录3:抗震救灾时期创作的歌曲
后记
精彩页
地震发生原因的探讨方面,出现了杨承先《关于邢台地震地质背景的讨论》(《地震》1982年第5期),蒋礴、范垂宏《邢台地区强震效应的地质条件》(《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第5卷增刊)等20余篇论文,从地质学的角度解释了邢台地震的发震构造并进行了机理模拟。王泽皋主编的《1966年邢台地震》(河北地震局编,地震出版社1986年版)一书为研究邢台地震的工程技术科学专著,该书不仅探讨了邢台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和震源机制,而且将研究视域拓展到地震活动性、灾害程度等问题上。
地震经验的总结方面,林乐志先后发表了《邢台地震的经验教训》《邢台大震前的预防工作》(均出自《地震报》1986年3月5日)、《邢台地震的外事活动》(《地震报》1986年4月1日)、《邢台地震初期的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地方地震报》1989年5月25日)、《邢台地震的恐震及其对策》(《地方地震报》1989年6月25日)等文章,分别从地震前兆、震前防御、社会支援、科普宣传、社会心理等方面总结了抗震工作的宝贵经验。徐金在、李维国《邢台地震的自救互救》(《地震灾害对策》,地震出版社1989年版)评析了邢台地震时群众自救互救方式的优缺点,文章还特别指出,救灾过程中“不仅要搞好人员的自救互救,还要谨防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将研究内容延伸至次生灾害的经验总结上。
抗震对策的研究方面,马谦云《对邢台地震后重建家园工作的认识》(《地震社会学研究》,地震出版社1989年版)从灾后重建方面总结了抗震工作的成绩和不足。黄秀云《邢台地区重建家园对策》(《抗震防灾对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基于对邢台地震灾害程度的分析探讨了灾区房屋重建的注意事项。王泽皋《历史性的现场实践——记述邢台地震现场多路探索、广泛实践的创新意义》(《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第5卷增刊)则对地震发生后地震科考工作深入现场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首创行为予以高度评价。
三、20世纪90年代:研究视域的拓展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些邢台地震亲历者撰写的回忆录,如胡朋《我最难忘的事——在邢台震区见到周恩来总理》(《中华魂》1997年第4期)、周家鼎《回忆周恩来总理两次视察河北邢台地震灾区》(《党的文献》1997年第5期)、谭长江《周总理要我办的一件事》(《春秋》1998年第2期)、和平《地震时的交通警——周恩来轶事》(《党史纵横》1998年第3期)、牛国俊《行如春风唤新绿——忆曾山同志慰问邢台地震灾区》(《党史博采》1999年第9期)等。
20世纪90年代,关于邢台地震问题的学术研究视域更加广泛。据统计,这一时段发表的相关论文多达160余篇,研究内容涉及地震预测、地震烈度、地震活动、发震构造、震害、形变测量、机理模拟等多个方面,如高祥林《邢台地震的发震构造》(《华北地震科学》1991年第9卷第1期)、梅世蓉《邢台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其前兆机理探讨》(《地震》1999年第1期)等。王泽皋《抓住邢台地震不放的三十年》(《华北地震科学》1997年第7卷第1期)还对1966年至1995年问关于邢台地震的工程技术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回顾。林乐志主编的《邢台地震对策及其社会学研究》(地震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邢台地震的灾情、组织管理对策、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社会治安、地震考察和预报、地震心理及对策等方面的内容,并以邢台地震为研究载体从社会学视角对地震的经济损失、地震对策的投入产出以及若干社会心理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一个地震为研究对象的地震社会学专著,也是迄今为止内容最全的邢台地震社会学专著。
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陆续编纂了本地区的地方志,《河北省志·地震志》(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隆尧县志》(董树仁主编,隆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中详细记载了邢台地震的相关情况。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至今,一些历史学工具书和科普读物也将邢台地震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历史事件收录其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词典》(李宁铭主编,1989年版)、《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大辞典》(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1990年版)、《中国共产党大事典》(张予一主编,1991年版)、《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曲伟、韩明安主编,2004年版)、《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动荡年代(1960—1969)》(邓书杰、李梅、吴晓莉等编著,200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龙德、蔡翔主编,2000年版)等。这些书籍将邢台地震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概念进行了专门阐释,足可见邢台地震在新中国灾害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充分关注。
P4-5
导语
何立海、杨学新主编的《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亲历记》是1966年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的亲历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受,用口述或撰写文章的方式回顾历史,再现邢台人民的抗震精神,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深切的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充实完善地方党史资料内容,更好服务于党史研究,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序言
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以邢台地区隆尧、宁晋、
巨鹿三县为中心发生了6.8级和7.2级地震,给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地
、市、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全国
各族人民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援下,灾区人民认真贯彻周
恩来总理提出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
家园”抗震救灾十六字方针,继承和发扬战争年代不怕困
难、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与大自
然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经过艰苦
卓绝的不懈奋斗,灾区人民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
利,谱写了新中国抗灾史上的壮丽诗篇,给党和人民交了
一份合格的答卷。
为了铭记历史,再现邢台人民抗震精神,展示邢台各
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感
恩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完善地方党史资料
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党史研究,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根据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部署,我们组织隆尧、宁晋
、巨鹿和任县、南宫、新河、柏乡等县市党史研究室,走
访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亲历者,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想、所感、所受,用口述或撰写文章的方式记录下
来,编辑成《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亲历记》,该书图文并
茂、资料翔实,真实地记述和再现了邢台地震和抗震救灾
的历程。 铭记历史,感恩党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
“自力更生、患难与共、艰苦创业”的伟大抗震精神,永
远激励我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邢台篇章而不懈努力!
内容推荐
何立海、杨学新主编的《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亲历记》中作者走访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亲历者,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受,用口述或撰写文章的方式记录下来,编辑成《邢台地震与抗震救灾亲历记》,该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真实地记述和再现了邢台地震和抗震救灾的历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