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李昌麒主编的《经济法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法学规划教材)》是由我国著名经济法学家李昌麒教授携多位国内一线经济法学者共同精心编撰的法学基础教材。 本书紧密结合经济法学科教学特点,寓理论于实践,深入经济法本源精神的同时亦结合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尤为出色的是,本书在对经济法学基本概念、原理与制度全面讲解的基础上,单设“经济监管法律制度”与“经济法责任与司法救济”编,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门阐述,使教材体系更加完整,知识内容更加精准。在当下学科蓬勃发展、法治精神不断推进之际,本书以最新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重撰精修,全新改版,融科学性、系统性与实践性于一书,当为精品。 作者简介 李昌麒,男,1936年生,重庆潼南人。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教学团队带头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课程带头人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法学)成员、国级重点学科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带头人、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和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等。 主要从事经济法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出版个人专著有《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和《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等,主编《中国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产品质量法学研究》、《经济法理念研究》、《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等,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80篇,主编司法部、教育部统编和规划的各类层次的《经济法学》教材。教学和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其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 在中共中央第九次法制讲座上为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主讲了《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目录 绪论 一、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维度揭示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经济法的研究 三、寻求我国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和创新 第一编 经济法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 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经济法学史研究与经济法学概念使用概览 一、经济法学史的研究现状 二、经济法学史的研究方法 三、经济法概念使用概览 第二节 经济法兴起的历史轨迹 一、经济法兴起的不同观点 二、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时期的兴起 三、经济法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四、经济法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经济法兴起的原因 一、经济法兴起的客观必然性 二、经济法兴起的社会经济原因 三、经济法兴起的政治原因 四、经济法兴起的法律原因 五、经济法理论兴起的逻辑演进 第二章 经济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 第一节 经济法的定义 一、国外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 二、我国学者对经济法的不同定义 三、本书对经济法的定义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范围 第三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研究概况 一、早期经济法基本原则揭示中存在的问题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研究的新发展 第二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三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构成 一、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三、社会本位原则 四、经济民主原则 五、经济公平原则 六、经济效益原则 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四章 经济法律关系 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止与经济法律事实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二、经济法律事实 第四节 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的缺陷及其弥补 一、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的缺陷 二、对传统经济法律关系原理缺陷的弥补 第五章 经济法的地位和体系 第一节 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经济法地位之争的简要回顾 二、经济法作为独立部门法的客观依据 三、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区别 四、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互动 第二节 经济法的体系 一、市场主体法 二、市场秩序法 三、宏观调控法 四、经济监管法 第三节 经济法发展前景展望 一、应对经济全球化对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影响 二、应对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影响 三、应对经济法现代化发展趋势对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影响 四、应对创新驱动战略对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影响 五、应对虚拟经济对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第二编 经济法主体制度 第三编 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 第四编 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 第五编 经济监管法律制度 第六编 经济法责任与司法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