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
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成果和对人类
已经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
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
方面还要大。
——爱因斯坦
很少有一部名人自传像《居里夫人自传》一样
,几十年畅销不衰。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仅创造了科
学史上的奇迹,她的这部内心独白和奋斗经历同样
也创造了图书销售的奇迹。
——亚马逊书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居里夫人自传(不虚度的一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法)玛丽·居里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书评(媒体评论)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 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成果和对人类 已经做出的贡献。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 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 方面还要大。 ——爱因斯坦 很少有一部名人自传像《居里夫人自传》一样 ,几十年畅销不衰。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仅创造了科 学史上的奇迹,她的这部内心独白和奋斗经历同样 也创造了图书销售的奇迹。 ——亚马逊书店 目录 居里夫人自传 Chapter 1 成长历程 Chapter 2 从事研究 Chapter 3 经历战争 Chapter 4 美国之行 皮埃尔·居里传 前言 Chapter 1 居里家族皮埃尔·居里的童年及初期教育 Chapter 2 青年时期的梦想最初的科学研究压电现象的发现 Chapter 3 在物理和化学学校的初期研究对称与磁性 Chapter 4 婚姻和家庭性格与品德 Chapter 5 梦想成真发现了镭 Chapter 6 为争取工作条件而斗争出名后的重负国家迟到的关怀 Chapter 7 民族的悲痛成为圣地的实验室 附录 评价皮埃尔·居里的文章选录 居里夫人日记选录(1906年至1907年)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精彩页 Chapter 1 成长历程 我的美国朋友们要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来。一开始,我觉得这一建议对我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但我最后还是被友人们说服了,凑凑合合地写了这个简略的生平传记。但我不可能在这本简略的传记里写出我一生中全部的感受,也无法详述我所经历过的所有事情。时过境迁,许多当时的感受已经记忆模糊,时间愈久,就愈加模糊不清,竟至有时还以为有些事情与己无关。还有许多事情似乎应该是与我有关的,但一提笔想写下来时,却又好像是别人所经历的事情。无疑,总会有一些主要的思想和某些深刻的感受在影响着和支配着人的一生,使其生活沿着一条主线往前走。这条主线通常比较容易确定,容易找到。有了这条主线,就会明白当初他为什么这么做而没有那么做,就可以看到当事人的性格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我祖籍波兰,名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父母双亲都出生于波兰的小地主家庭。在我的祖国波兰,像家父家母那样拥有一份不大产业的中产阶级家庭为数颇多。他们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阶层,彼此之间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波兰的知识分子大多源自这一阶层。 我的祖父领导着一所省立中学,闲暇时还干一些农活儿。我的父亲勤奋好学,曾就读于俄国的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在华沙的一所大学预科学校担任物理和数学教师。他娶了一位与他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年轻女子为妻。她很年轻,但已是华沙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了。在当时,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被看作是极其崇高而庄严的事业。 我的父母亲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的学生遍布波兰全国,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至今仍对我的父母亲爱戴而感激,永远地怀念着自己的恩师。即使在今天,每当我回到波兰,总会遇见一些父母亲以前教过的学生,他们总要向我倾诉他们对我父母亲的温馨怀念。 我的父母亲尽管居住在城市,在学校任教,但他们与身在农村的亲戚们都保持着来往。每到放假,我就会跑到农村亲戚家里去小住,这使得我对波兰的农村情况颇为了解,而且也使我喜欢上了农村。在农村,我不由得会感到无拘无束、散淡惬意。我之所以终生喜爱田野乡村,喜爱大自然,想必与这段值得怀念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我于1867年11月7日在华沙出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为我大姐在十四岁时不幸病逝,所以我只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由于大女儿的不幸病逝,我母亲悲恸欲绝,因伤痛而患了不治之症,年仅四十二岁便撒手人寰。母亲去世时,我才九岁,我哥哥也只有十三岁。全家人沉浸在难以言表的悲痛之中。 大姐的突然逝去,是我一生中遭遇的一件最悲惨、最痛苦的事情。在这之后,我常常会无缘无故地突然陷于忧伤悲戚、沮丧消沉之中,想必与这一悲惨之事不无关系。 我母亲为人高尚,温柔敦厚,心慈面善,而且她知识渊博,心胸坦荡,严于律己。尽管她宽容大度,温情善良,但在家中却很有威望,大家都信服她。她对宗教非常虔诚笃信(我父母亲都是天主教徒),但她能包容一切对宗教的不同看法,她从来都是求同存异的,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她对自己的孩子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因为是小女儿的缘故而备受呵护、关切,所以我深深地爱着我母亲之外,一种崇拜之情把我和母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母亲的不幸去世使父亲悲恸欲绝,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投入到对自己的孩子们的教育上来,致使自己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母亲过世多年后,我们仍感到若有所失,百无聊赖,仿佛家中少了一个主心骨。 我们兄弟姐妹很小就开始学习了。我六岁时就上学了,是班里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学生,每当有人前来听课或参观时,老师总是把我这个坐在第一排的学生叫上讲台朗读课文。我生性腼腆,一叫我上台我就吓得不行,恨不得跑出教室躲起来。我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关心,并懂得如何指导我们。但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开始时我们上的是私立学校,后来不得不转到公立学校去了。 P3-6 导语 玛丽·居里著的《居里夫人自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书稿记录了并肩战斗的两位科学名人的一生,从中体现出来的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德至今仍值得世人学习,对于青少年读者更有教育意义。 序言 若干年前,当我还是个初中生时,我就听见老 师们崇敬有加地对我们讲述居里夫人的伟大成就。 好几十年前的我那听得入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在脑子里仍旧不时地浮现出来。少年时的我,只 知道她是个外国女人,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今天 ,出版社约我翻译她的自传,我当然是欣然从命, 因为这可以让我有机会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这位 伟大女性的一生。这种有意义的事情,谁都会很乐 意地去做的。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是不言而喻 的,但也是一位谦虚的科学家。她之所以写自传, 完全是不好意思驳了一再劝说她写自传的美国好友 、女记者梅乐内夫人的面子,怕扫了她的兴。这位 美国女记者为了支持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工作,曾 呼吁美国妇女积极捐款资助居里夫妇因经费紧张而 陷于困境的研究工作。最后,梅乐内夫人用妇女界 的捐款购买了一克镭相赠,美国总统哈定亲自主持 了捐赠仪式,令前来美国接受捐赠的居里夫人感动 不已。在这个异国友人的敦促下,居里夫人只好勉 为其难地动起笔来。她的自传有四万字左右,直白 ,坦诚,不加修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出生在 波兰首都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 努力、顽强奋斗,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之后,只 身前往巴黎大学求学。她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其苦 其累尽在不言中。在与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知, 到喜结良缘之后,夫妻二人性格相近,志趣相投, 为了科学研究而甘于寂寞,乐于过清贫的生活,终 于发现了新元素——镭,并将它运用到医学上,救 死扶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她带领医疗队, 奔赴各个战区,利用与丈夫共同发明的X光设备,积 极地投入到抢救伤病员的行列中去。一位知名的科 学家,战争爆发后,在前线又当上了白衣天使,其 高尚的精神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她与丈夫一样, 整天待在由于经费不足而设备简陋、条件极差的实 验室里,冒着受到有毒气体伤害的危险,为寻找新 元素而废寝忘食,先后发现了镭、钋、钍等这些当 时尚不为人所知的新的元素。由于她与丈夫皮埃尔 ·居里的卓越成就,她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获奖者。在居里先生 不幸遇车祸而英年早逝之后,不到四十岁的她,一 度被这意外的沉重打击所压倒,终日在思念自己的 丈夫——科学研究事业上的战友和朋友。最后。她 还是把自己的痛苦深埋在心中,一边抚养两个年幼 的女儿和照顾年迈的公公,一边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两次诺贝尔奖的 得主,而且与第一次不同,这一次是她单独获奖, 真可谓史无前例。 这本十多万字的“小书”的第二部分是居里夫 人撰写的她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其篇幅大大 地长于她自己的生平传记,她对丈夫的深情由此也 可见一斑。书中详细记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的 人格魅力。他以大公无私、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的 精神,与自己的妻子一道矢志不渝地走在科学探索 的道路上。他的精神在感染着、鼓舞着自己的妻子 ,二人并肩战斗,终于登上了科学研究的高峰,作 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人类造就了幸福。尽管自己的 生活很清贫,但有妻子这样一位志趣相投的伴侣, 他很满足,一门心思地埋首于实验之中。婚姻美满 ,事业有成,但天不遂人愿,很不公平地让他惨遭 飞来横祸。这不仅是法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也 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他的突然 逝世令世界为之震惊。唁电唁函如雪片般纷纷飞来 ,有各国著名科学家发来的,也有一般平民百姓发 来的,足见他的崇高品德、伟大贡献是如何深入人 心。 我仅在此摘录几篇知名科学家对他的吊唁与评 价的片段,作为对这位英年早逝的、为人类作出巨 大贡献的科学家的缅怀。 法国著名科学家普安卡雷在法国科学院的悼念 会上的悼词: 在物理学研究中,居里先生头脑缜密细致至极 ,能够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在别人很可能被引入 歧途的错综复杂的谜团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所 有与他交往的人都能体会得出他的真诚、率直,可 以说,从他的温柔谦和、天真坦率、思维敏捷之中 散发出巨大的魅力。在他的朋友们,甚至对手们面 前,他总是礼让三分……谁能想到这么温柔可爱的 一个人却深藏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呢?他在原则问 题上绝不妥协,在绝对真诚的道德理想上也绝不妥 协……著名科学家让·佩兰在1906年5月的一期《当 月》杂志上撰文: 但凡认识皮埃尔·居里的人都知道,与他在一 起,你就会感到那种急于工作、急于研究、急于弄 个水落石出的需要油然而生。我们将把这种感受广 为宣扬,以此来更好地缅怀他。我们还将从他那张 苍白但英俊的面庞上探寻那种使得接近他的人力量 倍增的感召力的秘密…… 他的学生、著名科学家什内沃1906年4月在物理 和化学学校校友联谊会上的发言: 我们中间有些人对他不无道理地崇拜至极。就 我本人而言,除了我的家人以外,他就是我最爱戴 的一个人,因为他懂得如何以一种极大的、细心的 爱去关怀我这个卑微的助手。他对人和蔼可亲,他 的助手们都非常崇敬他。当实验室里的学生们听见 噩耗,一个个泪流满面,痛不欲生…… 他的学生、后来的继任者、著名科学家朗之万 1906年7月在《当月》杂志上撰文: 我作为学生走进他的实验室时,他只有二十九 岁,但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整整十年的时光使他做起 实验来游刃有余。尽管我们才疏学浅,笨手笨脚, 但一见到他那副成竹在胸的坚定神态和细心指教以 及他那腼腆但坦然的表情,我们便心中有底,不慌 不忙地认认真真地跟着他做起来……我学生时代最 美好的记忆也许就是在实验室里的那段时光,我站 在黑板前面,听他兴致勃勃地同我们交谈,启发我 们的丰富的想象力,激起我们对科学的热情与爱好 。他的探索精神很强,而且极富感染力。他知识面 广而扎实,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还有许多人,包括名闻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以 及皮埃尔·居里的学生们的缅怀文章和讲话,就不 一一摘录了。从以上所摘录的不多的一些片断中, 就足以看出皮埃尔·居里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引 述居里夫人的原话来结束我的这篇译序吧: 他像是一个感悟真理的先知,完全摆脱了羁绊 ,全身心地向往理性和真知。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我们只要以追求理想为自己的生活目的,以自由 和正直的精神鼓舞自己勇往直前,实事求是,求真 务实,我们就完全可以像他一样达到尽善尽美的精 神境界。 陈筱卿 2009年12月 内容推荐 《居里夫人自传》是人物传记故事,记叙了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玛丽·居里夫人的传奇一生。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力。她一生两度荣获诺贝尔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个获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的成功女性先驱,其典范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自传》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其篇幅大大地长于她自己的生平传记,她对丈夫的深情由此也可见一斑。书中详细记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以大公无私、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的精神与自己的妻子一道,矢志不移地走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的精神感染着、鼓舞着自己的妻子,二人并肩战斗,终于登上了科学研究的高峰,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人类增添了福祉。皮埃尔·居里的突然逝世不仅是法国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唁电唁函如雪片般纷纷飞来,有各国著名科学家发来的,也有一般平民百姓发来的,足见他的崇高品德、伟大贡献是如何深入人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