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周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精)》的作者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组成,共由四部分组成,包括:第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第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题;第三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第四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
第一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权与主导权——兼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国情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规范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内在规定、学术主题、方法范式
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与学科建设新起点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划的几个视角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与跨学科研究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中国文化基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支撑
哲学视野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研究
第二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题
再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行进在30年专业发展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特色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述要
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30年研究历程与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非科学语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体样态与内涵结构“素描”
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问题的讨论
简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发展
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畴的特点及其价值
论基本范畴研究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跨文化对话之条件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前路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现状、问题与展望
基于交往实践观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功能
“大小时代”下的“自我价值实现”——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的基本限定——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为例
第三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机制探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研究
浅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历史必然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创新——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两个转化”——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内在融合
品牌战略与思政课教师培养
基于“三贴近”原则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以高校思政课教学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
第四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39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视域中的前沿问题404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413
高校榜样教育的困境与榜样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研究4
市场机制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思考42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四阶段划分与发展思考433
注重运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43
浅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450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评价探索45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参与机制探析465
论思想政治教育多学科视野的现实性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性、三法、两点473
如何增强军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480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工作的几点思考487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