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所著《格列佛游记(权威全译本无障碍阅读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著名翻译家刘翔倾心翻译,经典权威译本。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称此书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图书”。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电影的伟大宝库之一”。
一本流传了几个世纪的佳作,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格列佛游记(权威全译本无障碍阅读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本书是以格列佛船长自叙的方式写成的,主要叙述了格列佛船长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驷”国的奇特经历。通过小说的形式,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讽刺与批判,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这些旅行中最后一次却不那么顺利,我开始厌倦大海,渴望待在家里和老婆孩子一起生活。我从老周瑞街搬到了脚镣巷,后来又搬到了威平,希望在水手帮里揽点生意,结果却未能如愿。三年过去了,情况还是毫无进展,于是我接受了羚羊号船主威廉·普利查船长待遇优厚的聘请,他当时正准备去南太平洋航行。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我们从布利斯陀(英国西部的海港)出发。航行开始非常顺利。
由于某些原因,把我们在那一带海上经历的细枝末节都告诉读者似乎大可不必,只讲讲下面的情形就足够了:在往东印度群岛去的途中,一阵强风把我们吹到了范迪门兰(指澳大利亚的西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的西北方。据观测,我们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南纬三十度零二分。船员中已经有十二个因过度劳累和恶劣的饮食而丧生,其余的身体也极其虚弱。十一月五日,那一带正是初夏,浓雾密布。水手们在离船不到三百英尺的地方发现了礁石(读作叫60 shf],海洋中距水面很近的岩石);但是风势太猛,我们的船直冲过去,船身立刻触礁裂开。六名船员,连我在内,把救生的小船放下海去,拼尽全力离开大船和礁石。估计只划出去九海里远,我们就实在划不动了,因为在大船上体力已基本耗尽,我们只好听凭海浪的摆布。大约半小时后,刮来一阵北风,突然将小船打翻了。小船上的同伴怎么样了,以及逃到礁石上的或者留在船上的人们的情况,我都不得而知,估计是全完了。至于我自己,只是靠着命运的指引和风浪的推动向前游着,不时把腿伸下去,却总也探不到底。就在我几乎绝望、就要完蛋的时候,我忽然发觉水深已经不能没顶了,这时风暴也渐渐弱了。海底的坡度很小,我走了差不多一英里(1英里=1.61千米)才到了岸上,我想那时大约是晚上八点多钟。又继续向前走了半英里,我没发现半点儿房屋或居民的迹象,至少当时没有看见,因为那时我太虚弱了。极度的疲惫,炎热的天气,加上离开大船时喝的半品脱(英国容量单位,一品脱约等于0.5683升)白兰地,使我昏昏欲睡。我在草地上躺下来,草很短,软绵绵的,一觉睡去,真是从未有过的酣畅香甜。估计这一觉睡了起码有九个小时,因为醒来时,正好天已经亮了。我想起来,却动弹不得,我仰天躺着,发现自己的胳膊和腿都被紧紧地缚在地上;我的头发又密又长,也被绑在地上;从腋下到大腿,我能觉出身上也横捆着细细的带子。我只能向上看。太阳渐渐热起来,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我听到周围嘈杂的声音,可我那样躺着,除了天空什么也看不到。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有个什么活的东西在我的左腿上蠕动(读作[r6 d6ng],泛指像虫类爬行一样地动),它轻轻向前,移过我的胸脯,几乎到了我的下巴前。我尽量将眼睛向下看,竟发现一个身高不到六英寸(1英寸=2.54厘米)、手拿弓箭、身背箭袋的人!与此同时,我感觉至少还有四十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跟在他的后面。我太吃惊了,大吼一声,吓得他们转身就跑。后来有人告诉我,他们中有几个因为从我身上往下跳,竟跌伤了。但是他们很快又回来了,其中一个竟敢走到能看清我整个面孔的地方,举起双手,抬眼仰视,一副吃惊的样子,嘴里发出尖厉(形容声音高而刺耳)而清晰的声音:“海奇那·得古尔!”其他人又把这句话重复了几遍。但是那时我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读者可以想象,我一直这么躺着非常难受。最后,我想努力挣脱,侥幸挣断了绳子,拔出了把我的左臂钉在地上的木钉。
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