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谋略第一书,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读此书可为帝王者师,张良,得隐士黄石公所传奇《素书》,用之,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此版本为市面上最好的一个版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素书》由黄石公所著,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上一读。
《素书》一千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对复杂的人性把握得入木三分,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观察得细致入微。
《素书》由黄石公所著,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上一读。
原始章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宗道德章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P9-10
提起《素书》,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张良,恐怕无人不知。张良曾作为韩国贵族刺杀秦始皇未果,后逃到下邳。在那里,他偶遇一位老人,老人通过对他的一番考验,认为“孺子可教”,遂授其一卷帛书,叮嘱他说“读书可为帝王师矣”。这卷书即《素书》,这位老人即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的黄石公。此后,这位老人虽再不曾出现过,但《素书》中博大精深而又极具实用价值的智慧却彻底地改变了张良的命运。熟读《素书》后的张良,由一介莽夫成长为一个运筹帷幄的谋略大师。
《素书》分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原文共有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虽然文字简略,但每句话的内蕴却精湛至极,精妙绝伦。《素书》把道、德、仁、义、礼融为一体,书中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着古代圣贤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思考。
《素书》原书主要是针对从政者,讲如何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讲如何把握道德与谋略关系的一本书,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书中效法天道地道,以格言形式表述的最高智慧,用之修身,可以明志益寿;用之治国,可以位极人臣;用之经商,可以富埒王侯;用之军事,可以百战百胜。
本书采用《四库全书》中的《素书》权威文本,参照宋代名相张商英的注释和清代王氏的点评(书中张氏即为张商英,王氏是指清代王姓人士,其名已失),在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精彩到位的评鉴以及更深入化的延伸阅读,集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为一体,将《素书》博大精深的智慧与谋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相信一定会给读者带来一次愉悦的阅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