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乔治·韦尔斯所著的《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上下)》是一本饶有兴味的历史书。韦尔斯并不受历史教科书程式之类的约束,对历史上一些繁复的王朝盛衰、将相荣辱,有时只用寥寥几笔,略加勾划;有时则一笔带过,存而不论;有时他也对某些情节着力渲染,细加描绘。读了此书后,可以知道亚力山大和他父亲菲力浦的争吵,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和罗马大将凯撒和安东尼的恋爱故事;也可以了解穆罕默德于六二二年如何逃往麦地那,罗伯斯庇尔怎样被人送上了断头台。韦尔斯以文学家的手笔从地球史写到人类史,从人类如何产生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结束,述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赫伯特·乔治·韦尔斯所著的《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上下)》是写给历史爱好者的简明读本,将自生命起源以来的生物及人类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论述了从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类起源直到现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止,横跨五大洲的世界历史。附有105幅地图与100幅插图。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经典巨著。
导言 《世界史纲》编著的经过和宗旨
1 本书是怎样编写成的
2 本书编写的方法
3 关于某些删略和增添
4 1949年的修订
5 以后的几版
第一编 人类以前的世界
第一章 空间和时间中的地球
1 人的时空观念的大扩展
2 宇宙空间中的地球
3 地球已存在多久?
4 在众星中还有其他世界吗?
第二章 岩石的记载
1 最初的生物
2 大陆漂移
3 自然选择和物种变迁
第三章 生物和气候
1 生物和水:水生植物
2 最早的陆生动物
3 生命为什么必须不断变动
第四章 爬行动物时代
1 低地生物时代
2 龙
3 最早的鸟
4 艰苦和死亡的时代
5 毛和羽的最早出现
第五章 哺乳动物时代
1 生命的一个新的时代
2 传统进入这个世界
3 大脑成长的时代
4 世界重入逆境
第二编 人类的形成
第六章 猿和亚人
1 人类的起源
2 最早的工具
3 亚人化石
第七章 尼安德特人——一个已绝灭的种族(旧石器时代中期)
1 人这一属的出现
2 5万年前的世界
3 尼安德特人的日常生活
4 伪造的辟尔唐人
第八章 旧石器时代晚期和第一种像我们这样的人
1 像我们这样的人的出现
2 晚期旧石器世界的地理
3 旧石器时代的结束
4 美洲没有亚人
5 最后一种旧石器人
第九章 新石器时代的人
1 农耕时代开始了
2 新石器文化是在什么地方兴起的?
3 新石器人的日常生活
4 原始交易
5 地中盆地的淹没
第十章 早期思想
1 原始哲学
2 宗教里的长老
3 宗教里的畏惧和希望
4 星辰和四时
5 讲述故事和创作神话
6 宗教的复杂起源
第十一章 人类的种族
1 人类还在分化吗?
2 人类主要的种族
3 暗白人[浅黑发白种人]
4 所谓“日石”文化
5 美洲印第安人
第十二章 人类的语言
1 没有一种原始语言
2 雅利安语
3 闪米特语
4 含米特语
5 乌拉尔—阿尔泰语
6 中国语[汉语]
7 其他语言群
8 可能存在的原始语言群
9 一些孤立的语言
第三编 最初的文明
第十三章 早期的帝国
1 早期耕作者和早期游牧民
2 苏美尔人
3 萨尔贡一世的帝国
4 汉谟拉比的帝国
5 亚述人及其帝国
6 迦勒底帝国
7 埃及的早期历史
8 印度的早期文明
9 中国的早期历史
10 当文明正在成长的时候
11 大西洋岛的传说
第十四章 航海民族和经商民族
1 最早的船舶和海员
2 史前的爱琴海城市
3 最初的探险航行
4 早期的商人
5 早期的旅行者
第十五章 文字
1 象形文字
2 音节文字
3 字母文字
4 文字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
第十六章 神和星,僧侣和帝王
1 僧侣出现于历史
2 僧侣和星
3 僧侣和学问的开始
4 帝王对抗僧侣
5 柏儿一马杜克神和国王的斗争
6 埃及的神王
7 秦始皇焚书
第十七章 农奴、奴隶、社会阶级和自由人
1 古代的普通人
2 最早的奴隶
3 最初的“独立的”人
4 3 000年前的社会阶级
5 阶级凝结成为种姓
6 印度的种姓
7 中国的官吏制度
8 近一万年的梗概
9 古代世界的雕刻和绘画
10 古代世界的文学、戏剧和音乐
第四编 犹太希腊和印度
第十八章 希伯来圣书经文和先知
1 以色列人在历史上的地位
2 扫罗、大卫和所罗门
3 犹太人——一个血统混杂的民族
4 希伯来先知的重要性
第十九章 史前时期的雅利安语民族
1 操雅利安语人的分布
2 关于雅利安人的原始生活
3 雅利安人的家族
第二十章 希腊人和波斯人
1 希腊诸民族
2 希腊文明的特色
3 希腊的君主政体、贵族政治和民主政体
4 吕底亚王国
5 波斯人在东方的兴起
6 克雷兹的故事
7 大流士侵入俄罗斯
8 马拉松战役
9 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斯战役
10 普拉太亚和米卡尔山战役
第二十一章 希腊的思想、文学和艺术
1 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
2 苏格拉底
3 柏拉图和他的学院
4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园
5 哲学变得超凡脱俗
6 希腊思想的性质和局限性
7 最初富于想象力的文学
8 希腊的艺术
第二十二章 亚历山大大帝的一生
1 马其顿的菲力浦
2 菲力浦王的遇害
3 亚历山大初期的征服
4 亚历山大的漫游
5 亚历山大确实伟大吗?
6 亚历山大的继承人
7 珀加蒙——文化的避难所
8 亚历山大是世界统一的预兆
第二十三章 亚历山大城的科学和宗教
1 亚历山大城的科学
2 亚历山大城的哲学
3 亚历山大城是一所宗教制造厂
4 亚历山大城和印度
第二十四章 佛教的兴起与传布
1 乔答摩传略
2 教义与传说在冲突中
3 佛陀乔答摩的福音
4 佛教与阿育王
5 两位伟大的中国导师
6 佛教的衰败
7 现在佛教分布的范围
第五编 罗马帝国的兴亡
第二十五章 两个西方的共和国
1 拉丁人的起源
2 一种新的国家
3 富人的迦太基共和国
4 第一次布匿战争
5 老加图和加图精神
6 第二次布匿战争
7 第三次布匿战争
8 布匿战争怎样伤害了罗马的自由
9 罗马共和国同近代国家的比较
第二十六章 从提比利乌斯·格拉古到罗马的神皇
1 挫败平民的科学
2 罗马国家的财政
3 共和政治的末年
4 冒险将军们的年代
5 共和国的结束
6 普林切普斯的产生
7 罗马共和国失败的原因
第二十七章 海洋和大平原间的罗马诸帝
1 罗马诸帝简历
2 罗马文明的全盛时期
3 罗马帝国治下的艺术特征
4 罗马想象力的迟钝处
5 大平原的骚动
6 西罗马(真正的罗马)帝国的崩溃
7 东罗马(复活了的希腊)帝国
第六编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第二十八章 基督教的兴起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
1 基督教时代的犹太
2 拿撒勒人耶稣的教导
3 统一世界的新宗教
4 拿撒勒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5 附加于耶稣教导的种种教义
6 基督教的奋斗和迫害
7 君士坦丁大帝
8 正式基督教的成立
9 公元500年的欧洲地图
10 基督教对学问的拯救
11 拜占庭艺术
第二十九章 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衰落期间亚洲的历史
1 查士丁尼大帝
2 波斯的萨珊帝国
3 萨珊王朝时代叙利亚的衰落
4 来自伊斯兰教的初次音信
5 琐罗亚斯德和摩尼
6 中亚细亚和印度的匈奴各族
7 中国的汉朝和唐朝
8 中国智慧的束缚
9 早期中国的艺术
10 玄奘的旅行
第三十章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1 穆罕默德以前的阿拉伯
2 穆罕默德逃亡以前的生活
3 穆罕默德成为战斗的教祖
4 伊斯兰教的教导
5 艾布·伯克和奥马尔哈里发
6 倭马亚朝的盛世
7 阿拔斯朝伊斯兰教的衰落
8 阿拉伯文化
9 阿拉伯艺术
第三十一章 基督教世界和十字军东征
l 最衰落期的西方世界
2 封建制度
3 墨罗温朝的法兰克王国
4 西方各蛮族的基督教化
5 查理曼成为西方的皇帝
6 查理曼其人
7 罗马式的建筑和艺术
8 法兰西人和德意志人的分立
9 诺曼人、萨拉森人、匈牙利人和塞尔柱突厥人
10 君士坦丁堡向罗马求援
11 十字军东征
12 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的一次考验
13 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
14 罗马教廷的缺点和局限性
15 主要教皇一览
16 哥特式的建筑和艺术
17 中世纪的音乐
第七编 陆路上的诸蒙古帝国和海路上的诸新帝国
第三十二章 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的大帝国(陆路时代)
1 12世纪末叶的亚洲
2 蒙古人的兴起和武功
3 马可·波罗的游记
4 奥斯曼土耳其人和君士坦丁堡
5 为什么蒙古人没有基督教化
6 中国的元朝和明朝
7 蒙古人返回到部落制
8 钦察汗国和莫斯科公国的沙皇
9 帖木儿
10 印度的莫卧儿帝国
11 吉卜赛人
第三十三章 西方文明的复兴(陆路让位给海路)
1 基督教和普及教育
2 欧洲开始为自己思考
3 大瘟疫和共产主义的萌芽
4 纸是怎样解放了人类的思想的
5 王侯的新教和人民的新教
6 科学的再觉醒
7 新兴的欧洲城镇
8 文学上的文艺复兴
9 艺术上的文艺复兴
10 美洲在历史上的出现
11 马基雅弗利是怎样考虑这个世界的
12 瑞士共和国
13 皇帝查理五世的一生
14 服从于王侯信仰的新教徒
15 思想上的逆流
第八编 列强的时代
第三十四章 君主、议会和列强
l 君主和对外政策
2 荷兰共和国
3 英吉利共和国
4 德意志的分裂和混乱
5 欧洲大君主国的显赫
6 17、18世纪的音乐
7 17、l8世纪的绘画
8 列强观念的成长
9 波兰君主共和国及其命运
10 第一次海外帝国的掠夺
11 不列颠统治印度
12 俄罗斯向太平洋奔驰
13 l780年时吉本是怎样考虑世界的
14 社会休战临近结束
第三十五章 美国和法国的新的民主共和国
1 大国体系的种种不便
2 反抗前的十三个殖民地
3 内战强加于殖民地
4 独立战争
5 美国宪法
6 美国宪法原始性的特征
7 法国的革命思想
8 1789年的革命
9 1789~1791年法国的“君主共和国”
10 雅各宾党的革命
11 雅各宾共和国(1792~1794年)
12 督政府
13 重建的休止和近代社会主义的黎明
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波拿巴的生平事业
1 科西嘉岛的波拿巴家族
2 共和国将军波拿巴
3 第一执政拿破仑(1799~1804年)
4 皇帝拿破仑一世(1804~1814年)
5 “百日”称帝
6 1815年的欧洲地图
7 帝国风格
第三十七章 19世纪的现实和想象
1 机械革命
2 机械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3 各种思想的酝酿(1848年)
4 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
5 达尔文主义怎样影响宗教和政治思想
6 民族主义的观念
7 1851年的大博览会
8 拿破仑三世的事业
9 林肯和美国内战
10 俄土战争和柏林条约
11 海外帝国的(再次)争夺
12 亚洲的印度先例
13 日本历史
14 海外扩张时期的结束
15 1914年的英帝国
16 19世纪的绘画、雕刻和建筑
17 19世纪的音乐
18 小说在文学中升居主位
第三十八章 近代帝国主义的浩劫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武装和平
2 帝制的德国
3 不列颠的帝国主义精神和爱尔兰
4 帝国主义在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诸国
5 俄罗斯,一个大君主国
6 美国和帝国的思想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近因
8 1917年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要
9 从俄国崩溃到停战期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附录 韦尔斯的主要作品
第一章 空间和时间中的地球
1 人的时空观念的大扩展
首先,在我们开始讲述生命的历史之前,让我们先说一些关于我们这出戏剧上演的舞台和演出的背景。
过去的几百年中,人们关于他们生存于其间的可见的宇宙的观念有了非常大的扩展。同时,他们个人的妄自尊大也许也有所收敛。他们已学习到,他们只是宇宙中的一粟,这个宇宙之巨大、之持久、之奇妙瑰丽实在远非他们祖先所曾梦想或者猜测过的可以相比。
在野蛮人和原始人看来,大地似乎是整个宇宙的一片平坦的底板;天空是罩在上面的一个圆顶,日月星辰一次又一次地从顶上横越而过,通过某种迂回的或者地下的神秘路线,又回到原处。巴比伦和中国的天文学家观察了几百年星象,仍然相信大地是平的。希腊人最先明确地领悟到这个世界是球形的,但即使如此,还是没有理解到宇宙的博大无涯。球状的大地还是一切的中心,太阳、月亮、行星、恒星在水晶般的天空中都环绕着这个中心运行。要到15世纪,人们才超越这种见识,哥白尼作出了他的了不起的猜测,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直到17世纪开始时,伽利略发展了望远镜,哥白尼的见解才被广泛接受。
望远镜的发展的确标志着人们思想的一个新的阶段,人生观的一个新的境界。令人诧异的是,具有灵活、敏锐的脑筋的希腊人竟然没有认识到制造显微镜或远望镜的可能性。他们没有利用透镜。而在他们所处的世界里,人们知道玻璃这种东西已有几百年之久,而且加工精美,制成了他们日用的瓶瓶罐罐。透过这些玻璃,他们一定曾瞥见过改了样的和放大了的东西的形象。但是希腊的科学是由哲学家们以一种贵族式的精神来探求的,除了少数有创造才能的,如阿基米德和希埃鲁等外,这些人都太骄傲了,不愿向那些仅仅是珠宝匠、五金匠和玻璃匠等的普通工匠学习。
无知是骄傲的第一个惩罚。哲学家没有机械技能,而工匠又没有哲学的教养。一直经过了一千多年,到了另一个时代,玻璃和天文学家才被拉到一起。自伽利略之时起,天文学和望远镜才一起前进,无知和错误假设的面纱从空间的深渊里终于被揭开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观念代替了地球处于这个地位的观念。我们现在知道,我们的太阳甚至不足以包括在最大的星宿之中,它仅仅是一个较小的发光体。
望远镜解放了人们的想象力,没有其他任何工具曾经这样做到过。两个世纪之后产生了分光镜,从可见的光线里把构成的色彩分解出来。这样形成的彩虹上明暗的条纹,显示了光源的组成和光线达到观察者眼前所经过的任何气体的组成。用这个方法甚至可以测定光源的运动。最近二十年中已有新的仪器可用以对更宽阔的光谱进行分析。巨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可以探测星球爆炸和其他猛烈扰动中心所喷射出的无线电波。其他一些仪器架设在月球上或人造卫星上以避免我们大气层所发生的雾翳作用,可以探测紫外光、x射线、伽马射线。所以现在人们能坐在试验室里获知远在可见宇宙边缘的星球的组成和热度,并能测定即使能用和光一样的速度运行也得用几十亿年时间的距离。
遮盖着这深渊莫测的星际距离的帘幕只是在最近三个世纪里才被揭开的。至于我们理解到这个宇宙在时间上的无限悠久,那更是较新近的事了。在古代的民族中,唯有印度哲学家似乎对太初以来经历的漫长世代有所觉察。在欧洲世界,一直到一个半多一点世纪之前,人们对世间事物经历的时间的观念惊人地短促。1779年,伦敦书商辛迪加出版的《世界通史》里声称,这个世界是公元前4004年秋分那天(说得那么有趣、确切)创造的。这项创世工程的顶点是在幼发拉底河畔巴士拉以上刚好两天路程的伊甸园里创造了人。那么自信地这样说是由于过分信赖了圣经纪事的字面解释。即使在那些对圣经的灵感最虔诚的信徒中,现在也很少把这些字句看成是实有其事的记述了。
地质科学和近年的天文科学打破了这个时间上的杠杠,跨出了几乎只有6 000年之久的短短的昨天,展开了百万个这样长的昨天。18世纪以前很久就常见的两类主要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加以注意。一类是在无数地方可以见到暴露着的极厚的分层岩石,只有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累积起来,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岩层拗曲、扭歪、突伸成了那种样子,显然表明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由巨大的力量所引起的。另一类是存在着和现有的物种的骨头、头骨和其他硬体部分类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化石。
直到18世纪,岩层和化石才开始得到系统的研究;直到19世纪,对这些堆积——岩石的记载——的真实规模和性质的认识才得到普及。确立这种记载的权威是经过同那些坚持严格取义于圣经的人们的成见激烈斗争而取得的。直到20世纪才用岩石所含放射性矿物质从形成时起的衰变程度来正确测定岩石的年纪。200年前,我们人类所想象得到的背景只是6 000年。现在这个帘幕也揭开了,人们可以回溯的过去已达几十亿年之久了。
2 宇宙空间中的地球
现在我们将极简洁地概述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个世界的物质形体的大小。我们的地球,如已经指出的,是一个旋转的球体。在我们看来,它似乎是够大的了,其实只不过是浩瀚无涯的太空中的一颗物质微粒罢了。
P2-4
《世界史纲》编著的经过和宗旨
1 本书是怎样编写成的
这部《世界史纲》最初是在1918到1919年编写的。分册出版时各附有插图,1920年详加修订,合并成全书重印。1923年(1月)为了再版又一次严格修订和重新编排,1925年重新发行一个修订的和附有更丰富的插图的版本。1930年发行的是全新版本,多处经过重新编排和重新编写,并增加了许多新的材料。这个版本1939年又进一步经过修订。
推动一个作家在1918年去尝试编写一部世界史是有许多原因的。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末、最腻人、最令人感到幻灭的一年。到处是罕见的匮乏,到处是悲痛的哀悼。死亡和伤残的总人数高达好几百万。人们觉得面临着世界事务的危机。他们过于疲乏和悲痛,无意去考虑错综复杂的前途。他们弄不清楚他们究竟是碰上了一次危及文明的灾难,还是面对着一次人类集团生活新阶段的开始;他们用了如此直截了当的非此即彼的简单眼光来看待事物,他们一直抱着希望。关于可能发生的国际政治的新安排,关于废除战争的国际条约,关于国家之间的联盟、民族之间的联盟,议论纷纭。每个人都是“从国际的角度来思考”,或者至少试着这样做。但是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到处觉得对于这样突然地和悲剧性地落到世界上这些民主国家头上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要害所在是了解得不够的。“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他们问,试图从有关萨拉热窝的争端和比利时的“一纸条约”的背后去查究引起这些事情的更广泛、更深远的原因。这次跨越莱茵河的悲一剧性的仇杀的开端是些什么呢?为什么它竟会影响整个世界呢?为什么日本在半个世纪之前还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还是个浅薄手笔下的传奇世界,还是个几乎和另一个行星一样遥远的诙谐喜剧的乡土,而现在却正以巨型战列舰在地中海上巡逻呢?为什么沙皇帝国会像梦—般的消逝了呢?土耳其老实说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君士坦丁堡在世界上这样重要?什么是一个帝国?帝国是怎样开始的?是什么使德意志从多种多样的小邦转变成一种侵略性的意志和权力的象征,并使人类的一半对德意志的威力产生恐惧呢?
人们,男的和女的,试图回忆他们在短短的学生时期从学校里学得的褊狭的历史,他们发现那无非是一张枯燥无味和部分已忘掉了的各国帝王或总统的名单。他们试图查阅这些事件,面前是浩如烟海的书籍。他们发现,他们是被人蒙上了民族主义的眼罩来学历史的,除了自己的国家之外,一切国家都视而不见,现在他们突然发觉周围光辉夺目。这使他们在确定所讨论的各事件的相对价值时特别困难。许许多多的人,世界上一切有识之士,当然——他们并不是已经受过专门训练的——多多少少有意识地在寻找整个世界事务的“诀窍”。事实上他们为了他们自己所用,都在头脑里即兴地编写着世界史纲。 作者在任何专业意义上都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但是自从他一生事业的开始起,一直在编写他自己私人的史纲。他经常对整个历史和缔造历史的普遍动力神往不止。这是他的癖好。即使在他还是一个爱好自然科学的学生时,他常保有一本阅读历史的笔记。他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时间机器》(1894),是关于人类命运去向的异想天开的一种推测;《当睡着的人醒来时》是对我们文明发展的生动形象的夸张;《预测》(1900)是想论证当代潮流某些可能的后果。在他所写的许多书里,例如《辉煌的研究》和《不灭的火焰》中都缀上了小世界史纲的花饰。因而当他碰到战时思想动乱的时候,他即使不是特别有了准备,至少也是特别倾向于对过去的和现在的事物采取一种通观全局的看法。在他开始编写这部《史纲》以前的一些时候,他曾从事于研究战争善后问题和创立一个国际联盟的计划;那是在已故的威尔逊总统接受那个建议以前的那些日子里。做这样的工作就必然要参与各式各样的宣传团体和会社的争论及组织活动。在这些集会上的讨论十分生动地显示出在一切政治活动里一个人对过去的看法是极其重要的。的确,一个人的政治活动岂不就是他对过去的看法在行动上的表现吗?所有那些对国际联盟的各种计划感兴趣的人,他们的思想是乱七八糟的,因为他们对于这个人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曾经是什么,因而将会是什么这些问题,只有一些极为模糊的、异样的和杂乱的臆度。很多情况是异常精确的专门知识却和对一般性历史的最粗浅和最幼稚的臆度结合在一起。
对作者来说,似乎越来越应当把地图和笔记收集在一起,比过去更有系统地进行阅读,把那些对他还是极为模糊的历史问题搞个清楚。当他着手这样做时,就清楚地看到,要是把他私藏的关于历史概要的备忘录,变成一种提供给比他自己更忙碌和经常被别的事务分心的人们使用的普通读本和手册,这会比越来越没有希望地纠缠在未必会产生的世界联盟的那个不可能出现的宪法的争吵上有益得多。他越是打算对人类在时空中所处地位的现有知识写个评论,越觉得承担这项任务困难、引人和欲罢不能。
……
文物发掘者的进步使本书的增添成为必要。目下作者已难于赶上发掘者的铲子。此外,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必须加以严密的检查,战后的一部分须重新安排,部分要重写。这是以前几版最薄弱的部分。这时代的激励人的希望和压力距今太近了,以致无法写得严谨。这个结尾和本书的其他部分很不匀称;其中写的劳合·乔治的演说,爱尔兰斗争的背信弃义,联合劳军协会里无名将军们的讲话都隐隐显得过于多了。有些像小册子作者的东西、有些像党派性人物的东西都掺了进来。后面这一部分删略得很多,对世界展望的更为恰当的分析作了一个新尝试。需要重新考虑的不只是在政治这个领域。世界财政和经济的困难的性质现在比1929年危机之前已经远为明白了,这方面也需要很慎重的修订。
赫·乔·韦尔斯(1939)
4 1949年的修订
以上几节保存了韦尔斯的手笔,只在由于过了一些年头有些不易明了之处略有改动。他曾打算进一步严格地加以修订。有时,一如序言里所说的,他增添了好几节文字,使《史纲》一直写到最近,但这些是插话性的和有缺点的,对此他也许已经感觉到。的确,他留下了一部已着手在修改中的稿本,其中凡是大约在1930年以后的事都在“目录”里一笔勾销了。他所作的详细改动当然都编入了我的修订本内,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那些表明他对俄国革命的看法的改变。有些较刺目的形容词被删掉了。
在我的修订中,到他已作出重大删改的时期为止,实际上找不到什么需要作重要改动之处。凡是在这个时期以前我必须有所改动的都是由于我们的知识有了选择的余地,并不是由于有什么错误。冥王星和若干人类化石被发现了,不列颠的女王不复是“印度女皇”了,因而有些字句要变更一下。我能说的就是这些,这部巨著的纪念碑式的坚固品质已由时间来为它作出了见证。
近年来,我自然需要再作一些改动,但是我经常力图记住,凡是有可疑之处,读者想要知道的是韦尔斯的见解,而不是波斯特盖特的看法;由于这个原因,我有时就得让那些并不是我自己的判断留着不予改动。我也得重写被韦尔斯大笔划去的那些章节的全部。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注意到,第三十九章第七节的大部分和第九节、第十二节的全部都是我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也完全出于我的手笔,其他部分基本上是韦尔斯的。
R.W.波斯特盖特(1949)
5 以后的几版
《史纲》曾在1956、1961年修订过,一直写到最近。现在1969年又进行了修订。我在末后几次修订中得到G.P韦尔斯的协助。他是赫·乔·韦尔斯的儿子,学动物学的。他担任了前几章的修订——广义地说,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以前的时代。像我自己一样,他只改动原文中的事实部分和在最近的发现使得这些改动不可避免的地方。
1969年版的第四十章,除了关于当前的“爆炸”的第二和第三两节是G.P.韦尔斯写的之外,都是我自己写的。当然,在定稿前我们对各人的稿子都经过相互批评和讨论。
R.W.波斯特盖特(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