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之骅、吴恩远和马龙闪共同主编的《苏联兴亡史纲/社科学术文库》一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初版于2004年。本书曾获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和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三等奖。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在通过授予该书一等奖并同意继续年研究心得所得写成。该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重大学术影响的优秀学术成果”。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加上社会上和学术界对本书的继续关注和需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决定再版本书。
由陈之骅、吴恩远和马龙闪共同主编的《苏联兴亡史纲/社科学术文库》一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站在邓小平理论的高度,运用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多侧面、全方位地展示了苏联兴亡的历史进程,是国内有关领域较具权威性的著述,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前言
第一编 列宁、斯大林时期
第一章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第一节 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及其特点
一 俄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欧亚国家
二 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特点
三 俄国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
第二节 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一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
二 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 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五 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
六 工人阶级集中,具有革命性
第三节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同其他政治派别的斗争
一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普列汉诺夫对民粹派的批判
二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和布尔什维主义的产生,列宁对自由民粹派、经济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三 布尔什维克反对孟什维克的斗争,孤立自由资产阶级的策略
四 布尔什维克对取消派和召回派的斗争
第四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月革命
一 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二 俄国参与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革命
三 二月革命的胜利
四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第二章 俄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走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
第一节 从二月革命走向十月起义
一 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二 临时政府的政治危机
三 军事独裁的失败——科尔尼洛夫叛乱的平息
四 十月武装起义
第二节 十月革命在全国的伟大胜利
一 莫斯科武装起义的胜利
二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三 多党合作的尝试和解散立宪会议
四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五 国内战争的胜利
第三节 苏维埃国家制度在革命和战争的烈火中诞生
一 苏维埃政权的诞生
二 苏维埃是新型的国家制度
三 苏维埃国家的性质、职能和结构
第四节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一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三章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伟大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节 由革命之初设想的“非直接过渡”到“战时共产主义”
……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
第三节 苏联的成立
第四节 列宁晚年思想及其在党和国家体制上的探索
第四章 党内的变化和国家的转折
第五章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斯大林时期确立的政治制度
第七章 战争的考验和战后的恢复
第二编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
第三编 戈尔巴乔夫时期
苏联兴亡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