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但作为海军的一个部门,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起源就没有那么久远了。有人把袭扰中国沿海的倭寇当成陆战队的鼻祖,但那不过只是一群败战武士跑到中国来,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上不了台面;也有人把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当成是陆战队的活跃时期,这也是过于牵强附会。
比较靠谱的说法,近代日本海军应该要从“幕府海军”开始算起。幕府海军创立于1845年,这支海军一开始只是守海防的警察,等到美国黑船叩关之后,就演变成与中国的海防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样,用坚船利炮保护日本把洋人给赶回去。有了海军就顺带把海军的地面部队建立起来,这时候还不叫陆战队,而是配属在军舰上的步兵队和炮兵队。
航空科技不发达的时代,最具战略机动力的军种就是海军。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武力投射到地球上的另一个角落,最好的工具非军舰莫属;陆战队作为海军的一个部门,事实上就是军舰战力的延伸。日本幕府建立的这支海军用法跟西欧那些国家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差別就在于欧洲列强的陆战队是投射到殖民地维护本国的利益;幕府海军的军舰步炮兵队则以镇压国内反对势力为主,例如镇压1864年的天狗党之乱,军舰“黑龙丸”炮兵队就向反抗军开火射击。但这也没什么特别,邻近的清朝北洋海军除了御敌于国门之外,也同样出动水师洋枪队镇压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反抗,从这点就能看出海军陆战队快速反应的特性。我们往后要提到的“明治海兵队”也是充满了此种性质。
这支幕府海军规模不大,参与的战事也是对付国内倒幕势力,②且在腥风血雨后随之而来的明治维新中落幕。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宫古湾海战,这场海战中处于劣势的幕府海军为了夺取明治政府军的新锐军舰“甲铁”,在法国顾问的提议下策划了一次接舷战,打算先挂美国国旗进入宫古湾,等到接近“甲铁”再改挂幕府旗帜让士兵冲进去控制轮机跟船舵;结果因为军舰形状不利加上对方配有对舱面扫射用的机枪,冲进去的幕府军全部战死。 “军舰甲铁斩人队”虽然失败,但这场近代蒸气军舰史上难得一见的接舷战(Boarding)还是可以记上一笔的,只不过斩人队的成员属于陆军而非海军。③
打完宫古湾海战后,幕府海军残党继续抵抗,直到箱馆湾海战失败,才在黑田清隆④劝说下向明治政府投降,至此幕府海军才完全谢幕。但在此之前半年,另一颗耀眼的新星已经升起,那就是]868年1月]7曰正式成立的明治海军,后来也自称“大日本帝国海军”,这一年也是明治元年⑤。
称雄太平洋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还是好几十年后的事,这时候的明治海军很寒酸,只有幕府收缴的3艘军舰和4艘运输船,总吨位加起来2496吨,就算把版籍奉还①吋跟着献给中央的十几条船也算进去,也不过10972吨②;而且除了一艘“东”号(就是先前提到的“甲铁”,甲铁本意是铁甲舰的意思)是铁甲舰之外,其余都是过吋的木质机帆船,指望这些船去“攘夷”只是做梦。但不管怎样这个海军总算是办起来了。
P3-5
日本战败后,帝国陆海军遭到解散,负责处理海军解体工作的厚生省第二副员局残务处理部的原海军大佐吉田英三,这时候受命研究重新武装的计划。在吉田的规划中,新生的日本海军将保有一支以8000名官兵组成的海兵旅团,专门用于收复沦陷本土或外岛规复。然而战后的和平收缩气氛之下,自卫队强调“专守防卫”,当然不能容许这种攻击陸极强的单位存在,吉田的计划也因此沦为纸上谈兵。
随着时空环境变迁,开始有了一些要求变革的杂音,这些议论首先从自卫队内部传出。1968年6月,美国把实施军政统治的小笠原群岛交还日本,以此为契机,日本军方开始讨论“转换思考模式的可能”。在此之前,自卫队总是以苏联和中国为主要假想敌,以日本列岛及各属岛为防卫范围,既然是以岛屿的概念来思考,要跨战区增援则渡海不可避免。那么,要用船只为载具,是不是干脆就建立一支海军陆战队呢?
“早期自卫队也来建立海兵队的言论,这我是有些记忆的”,曾任陆上幕僚长、统合幕僚会议议长的原陆军少佐中村龙平在回忆录中揭露此事。中村氏表示他是在留美归国之后才听闻此事,具体的人名提到了中岛直臣(原陆军少佐,后任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总监),当时中岛受命进行相关研究,在各离岛群逐步归还后,他表示“陆上防卫也包括了岛屿在內,那么也非得要海自来做不可吗?”建立海兵队的构想也因此顿挫①。笔者猜测这其中除了日本陆军负责海外进攻的传统使然之外,也可能牵涉了自卫队军种间的资源争夺问题。
这一来,跨海作战的地面部队变成陆自担纲,改以广岛的第十三旅团和海自的登陆载具单位配合,学习登陆作战这方面的科目。第十三旅团原本是师团编制,1999年改编成陆自最初的旅团,2008年又改编成即应旅团,也就是新一代的快速反应部队。但第十三旅团毕竟还是以担任本土守备为主,又要做这种额外的机动任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于是2002年又另外成立一支专门快速反应的机动岛屿防卫部队,这就是“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简称‘‘西普连”①。
“西普连”全队编制660人,包括连队本部、本部管理中队以及3个普通科(步兵)中队,除了本部管理中队,第一到第三中队都编制有突击兵小队,这是自卫队最早把特种兵常设建制的部队;其他3个中队又各自以3个步枪小队(含突击兵小队)、反战车小队、八一迫炮小队及一二。迫炮小队等6个小队编成,然后管理本部又有各式机动车辆和突击冲锋舟艇。从这种编装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强调快速反应的精锐轻装步兵,除了千一般专门抢滩硬干的海军陆战队,敌后渗透、战线接触的战场情搜任务,事实上“西普连”也是以美军陆战队的武装侦查队为蓝本而搭建,但每个中队又具有一二0迫击炮这种重武器,因此笔者推断该部仍具备相当的正面攻坚能力。 “西普连”成立后多次与美军联合演习,2013年6月更与新服役的海自直升机航母“日向”、运输舰“DDG一177”配合演练,空中也有空自总队提中支持,这是该部成立后首次以正规海岛登陆战为主题的演习。演习之前,自民党在“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建议”中提议,认为应该让自卫队拥有陆战队的机能。,并建议防卫省对此要重视检讨,演习期间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甚至说“为了防卫离岛,两栖部队有其必要”,这些言论在此都触动了专守防卫的底线,以及周遭各国的敏感神经。
本书搁笔之际,日本自卫队已经采购了数十辆AAV7两栖战车,算是初步具有陆战队的雏形,但“西普连”毕竟建制在陆自,以日本自卫队的文化,这种横跨军种的体制,协调行动难免有时间差,加上预算分配的限制,大有论者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合理,仍旧高呼一定要让海自拥有真正的陆战队,但未来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
作为一个军事史爱好者,敝人早年从腓特烈大王战史开始阅读,游经拿破仑战争史、普奧普法战争史、一次大战战史,最后以二次大战德军战史告终。可以说,我自始至终都是普鲁士一德意志学派的追随者,脑海里装的都是“斜行序列” “希里芬计划” “闪击战”等名词,完全没想到会有写作以日本海军为主题之书籍的一天。
追根究底乃是因为服役时,阴错阳差进入海军陆战队之故。又加上敝人英文不甚灵光、外文阅读十分依赖日文的缘故,退伍后就开始对日本海军陆战队这支队伍产生兴趣。自2001年开始,经过十年的收集资料与浏览文献,终于可以在2l世纪完成本书,回头看,还真是不可思议,真的只能用“走上了岔路才因此看到奇特的风景”来形容。
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相关文献大多散见于若干战史与当事人的回忆录,并多聚焦于某一场战役而流于枝节末微的描述。比较具完整[生有系统叙述的通史,敝人仅见过山口喜松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史》与鹿山誉的《海军陆战队》,另外就是“海军”编委员会编撰的十四卷大部头通史《海军》的第11卷,作为部门史有一个专章约140页。
山口氏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史》成书于1943年,正好是战争期间,由于言论管制与社会风气影响,只能偏重描写早期的陈年往事,有关战争中的行动描述都是满篇满纸的“活跃” “激斗” “扫荡”等宫样文章,几乎是军方新闻稿的翻版;至于鹿山誉的《海军陆战队》虽成书于战后的1993年,作者本身也是海军少佐退伍,能够寻访许多第一手文献,但行文用语仍摆脱不了一种官方的军人作文方式,大量数据堆栈杂抄之余读来容易乏味。而通史“海军”的部门史虽完整,却也只能用简单扼要来形容。
鉴于此,笔者才兴起了这股念头,想要依现有数据,写作一本完整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中文版通史。写作过程中,除曰文数据外,也尽量参考其他的一些说法,彼此互相交叉比对,同时也不预设立场,以示客观公正。
如果用学朮陸的眼光检视本书,也许它是不合格的。笔者不奢望本书有研究报告的水平,只能说这是笔者对于这项专题的读书心得笔记,现在出版成书与人分享顺便以飨圈内同好,希望本书能作为一份有趣的读物,使读者可以用轻松的心情阅读,这样就达到目的了。最后,囿于本人所学疏浅,战术素养不足及阅览孤陋,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界先进与专精者不吝予以指正,敝人将不胜感激。仅此。
何永胜著林书豪图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是首部全面介绍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著作,作者是研读日本军事的狂人,对各国的军事史都有研究。本书分为3大部分:贫国强兵、侵略怒涛、走向败亡。最后作者附上战后重建的分析,有理有据,图文并茂。
第一部分揭露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所谓的“富国强兵”,其实是靠着压榨本国广大底层民众,疯狂打造战争机器并精心算计的一次次冒险才有的成果。在这一部分,作者想指明“好战必败,忘战必危”的古训,意在告诫日本:不停地转动冒险的轮子,最后终究在太平洋上踢到铁板,又退回到幕末的原点上。也在告诫我们及周边国家,千余年的重文轻武、废弛武备才让日本军国主义趁机而起,攫取了成为列强的养分。我如自强,敌岂能取之?
第二部分讲述辛亥革命后,被寄予希望的新政府却无力维护国内秩序,中国进入长达十多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加上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恐慌,这让日本法西斯有了抬头的机会。被时势拖着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从见招接招,变成了主动入侵中国攫取资源的侵略大军。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到日军从上海南京而至安庆武汉,甚至海南岛等地,不断深入中国腹心之地,最后联合陆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席卷了东南亚。这些记述,有史料,有分析,发人深省。
第三部分记述经历了中途岛战败,以及瓜岛乱战之后,国力远不如人的日军,节节败退,加上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接连反攻,日方没有海空优势的岛屿驻军除了打到“全军玉碎之外”,没有别的选择。1945年8月15日,在美军投下两枚原子弹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过,历史却开了个玩笑,美国为了对付苏联,开始援助日本重建,日本海军以海上自卫队的名字重获新生。作者在落笔之前,正是日本、中国的航母相继下水,钓鱼岛诸岛纷争不断,东南亚局势诡谲不定之时,日本海军陆战队将剑指何方?
日本海军陆战队是怎样的一支军队?他们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到底对周边国家做了些什么?他们继承了日本文化的什么理念,他们的最终目的要得到什么?战后走向衰亡之后,意欲重建,还想做些什么?一切答案尽在何永胜著林书豪图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本书再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并通过海军陆战队各个时期的行动,反映了日本近代以来对外扩张的基本情况。该书视角独特、内容完整、知识新颖,对丰富读者的抗战史认识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