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预示了怎样的战争之路?什么是“不流血的征服”?“先西后东”的打击顺序是如何确定的?“时间差”的进攻战略指什么?德国如何力图避免重蹈两线作战的覆辙?战争史上最大的“M式”欺骗是什么?……
《希特勒的战争谋略》是国内唯一从战略层面探讨希特勒战争野心的专著,原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李钜廉以简洁、生动和客观的笔触全景式叙述了希特勒战争谋略的产生、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使读者对繁杂的第三帝国战争史书有了一种清晰的图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希特勒的战争谋略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钜廉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的奋斗》预示了怎样的战争之路?什么是“不流血的征服”?“先西后东”的打击顺序是如何确定的?“时间差”的进攻战略指什么?德国如何力图避免重蹈两线作战的覆辙?战争史上最大的“M式”欺骗是什么?…… 《希特勒的战争谋略》是国内唯一从战略层面探讨希特勒战争野心的专著,原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李钜廉以简洁、生动和客观的笔触全景式叙述了希特勒战争谋略的产生、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使读者对繁杂的第三帝国战争史书有了一种清晰的图景。 内容推荐 《希特勒的战争谋略》是原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李钜廉教授依据各种回忆录、专著、传记和文献档案,力图揭示希特勒战争谋略的思想渊源;他夺取政权后如何玩弄权术毁约扩军;如何纵横捭阖分化瓦解对方的阵营和组成自己的侵略集团;如何作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战决策;如何各个击破、以闪击战战略征服欧洲大陆;如何以有史以来最大的欺骗战略突袭苏联;以及如何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和最后走向覆灭。 全书以简洁、生动和客观的笔触全景式叙述了希特勒战争谋略的产生、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使读者对繁杂的第三帝国战争史书有了一种清晰的图景。 目录 前言 Ⅰ “德意志要成为地球的主人” 《我的奋斗》 “上苍赋予雅利安人主宰权力” 德意志要夺取“生存空间”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德国就是希特勒” Ⅱ “铸造神剑,寻觅战友” “裁军”声中扩军 瓦解法国的对德包围圈 “条顿剑”在行动 “和平”烟幕里毁约 让英国人吞下诱饵 冒险进军莱茵兰 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 “用大炮代替黄油” Ⅲ “一次切一片” “红色方案”与“绿色方案” 霍斯巴赫秘密备忘录 终于并吞了奥地利 轮到捷克斯洛伐克 从贝希特斯加登到慕尼黑 “不流血征服”的顶点 Ⅳ “破釜沉舟” 调整发动战争的时间表 确定“先西后东”的打击顺序 避免两线作战的“求爱” 进入倒数计时 “闪电式的战争” Ⅴ 闪击西欧 “西线无战事”背后 “威塞尔演习”插曲 逆向“转板”战略 敦刻尔克门前叫停 贡比涅森林复仇 英吉利海峡碰壁 Ⅵ 突袭苏联 “时间差”的进攻战略 相反相成的外交行动 相互摸底的较量 节外生枝的“马丽他” 典型的“M式”欺骗 莫斯科门前的分兵 可望而不可即 Ⅶ 大厦倾塌 套在脖子上的绞索 孤注一掷的东线攻势 垂死挣扎的“总体战” 回光返照的“秋雾”行动 摧毁一切的“尼禄”焦土令 灰飞烟灭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希特勒向他的将军们强调:“解决德国问题只有武力一个办法,而这从来没有不冒风险。……如果把在担风险的情况下决定使用武力作为下列表述的前提,那么还存在着必须回答‘在什么时间’和‘如何行动’的问题。”希特勒详细地说明了他关于在什么时间和如何以武力对外扩张的战略构想。 在什么时间动手呢? 情况一:1943年至1945年期间。 希特勒判断,在一般的情况下,这是纳粹德国最迟动手夺取“生存空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以后,只会发生对我们不利的变化”。首先,从德国的情况来看,“陆、海、空三军的装备和军官团的培训接近完成。物资装备和武器已经现代化。长期坐等就会出现陈旧过时的危险,尤其是‘特殊武器’不能永远保密。”其次,从德国的外部情况来看,倘若直到1943年至1945年仍不采取行动,“与周围各国到那时为止所进行的军备情况比较,我们在实力方面的相对优势将有所削弱”。因为,“世界各国都预期我们会出击,每年都在强化对付我们的措施……加强其防御”。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粹运动及其领袖又在趋于老化和衰弱”,而且德国“又面临着生活水平下降和生育率受限制的前景,除了行动以外别无其他选择”。因此,结论是“只要元首还在人世,他的不可变更的决心是,至迟在1943年至1945年解决德国的空间问题”。 那么是否有可能提前行动呢?希特勒接着分析了提前行动的两种可能性。 “情况二:如果法国的社会紧张局势发展成为内政危机,牵制住法国军队不能对德国进行战争的话,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的时机就来到了。”当时,希特勒主要寄望于法国因右翼同左翼势力之间的斗争,会引起内乱而陷于瘫痪。1936年5—6月法国“人民阵线”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并上台执政,但在右翼势力的进攻下,“人民阵线”内部发生分裂,加上此时又发生新的经济危机,法国政局十分动荡,短短16个月的时间就换了4届政府。 “情况三:如果法国被牵制在一场同另一个国家的战争中,以致它无法采取行动对付德国。”当时,德国与意大利正在联合进行武装干涉西班牙的战争(希特勒估计这场战争还要打3年),由于意大利积极投入武装干涉西班牙,在地中海同英、法形成紧张局势。希特勒最大的希望就是由此而“导致法国和英国向意大利开战”。他详细分析了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断定倘若德国利用这个时机动手夺取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可以有把握地估计,正与意大利交战的英国不会下决心进攻德国;估计没有英国的支持,法国也不会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 虽然希特勒所分析的“情况二”和“情况三”后来都没有出现,但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却帮助纳粹德国兵不血刃地夺取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下面两节我们将详细叙述),造成了一个有利于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略态势。事实上,后来希特勒比他此时所设想的动手时间(1943一1945年),提前了4年至6年,于1939年发动了战争。 那么“如何行动”呢? 希特勒向他的将军们强调:“任何情况下,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推翻捷克,与此同时推翻奥地利,以便在可能向西方发动进攻的时候消除侧翼的威胁。” 希特勒的战略方针非常明确。可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的目光短浅,在1938年时竟然以为用牺牲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方法,就能安抚纳粹德国,为他们换来“一代人的和平”。倒是希特勒对英、法政府的估计更加准确。《霍斯巴赫备忘录》这样记载着:“元首本人认为,英国极可能、法国预计也非常可能,已经悄悄地把捷克斯洛伐克一笔勾销了,而且情愿让德国有朝一日去解决这个问题。英帝国面临重重困难,且又顾虑再次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这是英国不会参与对德战争的决定因素。英国的态度对法国绝不会毫无影响。法国没有英国的支持不大可能发动进攻,倘若进攻也会被我们的西线工事遏止住。得不到英国的援助,法国不会通过比利时与荷兰进军。即使是我们与法国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无需担心这场进军,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会引起英国的敌视情绪。”果然,英、法1938年在慕尼黑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人在1939年德波战争时按兵不动地呆在马奇诺防线,而英法联军1940年也没有在德军西击之前进入比利时与荷兰。人们不得不佩服希特勒在1937年11月的秘密会议中,对英、法两国未来战略行动的准确估计。 希特勒还强调了发动战争时“必须采取闪电般的速度”。他说:“波兰的惊骇程度以及我们行动的快速程度,对波兰采取何种态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波兰……是不那么情愿与战无不胜的德国打仗的。” 那么苏联呢?希特勒在这次秘密会议中很少谈到苏联,因为还有很多未知的变数,不过也透露了他的一些心思。他说:“我们必须以快速的作战行动对付俄国的军事干涉。至于这种干涉压根儿是否可能,鉴于日本的态度(当时日本正在酝酿北进,苏日关系紧张),看来大成问题。”P65-67 序言 希特勒是个“天才”吗?抑或是个“魔鬼”? 在我们这些年逾古稀、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代世人当中,绝大多数都会把希特勒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凶恶的“魔鬼”。可是,在20—30岁的年青人当中,却有些人认为他是个“天才”。记得有一次,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选修课程,在开讲前询问前来听讲的大学生:“你们为什么选修这门课?”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回答说:“我崇拜希特勒!” 希特勒生于1889年奥德边境一个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小镇林茨。其父是奥匈帝国海关的小公务员,属于那个时代保守、微寒的小资产阶级。他14岁丧父,18岁丧母,19岁起浪迹维也纳街头。1913年他24岁那年去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自愿当兵,全身心地投入列强争霸的帝国主义战争,成为一名获得铁十字奖章的德军下士。1919年,经过20世纪第一场世界大战浩劫之后,整个德国与欧洲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与动荡,刚满30岁的希特勒,怀着强烈的个人权欲野心,投身政治。仅仅经过14年,他就从一个社会底层的无名小卒、街头流氓,变成德国政府的总理;而且在一年半之后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大独裁者——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夺权和独裁之路,堪称20世纪最大的政治传奇,从而成为众多史学家探索研究的热门题材。 希特勒1933年上台执政后,仅仅经过6年时间,就把一个受到《凡尔赛条约》严厉束缚、军事软弱、政局动荡、外交孤立的德国,武装成为欧洲的头号军事强国,并且挑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他在1939年9月发动侵略战争后的头两年多里,横扫欧洲大陆,入侵北非,威逼英伦三岛,甚至把潜艇战扩展到直达美国东海岸的整个大西洋。这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的。因此,希特勒的走向战争和进行战争之路,也同样成为众多史学家探索研究的热门题材。 希特勒是罪恶和灾难的化身。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乖戾天才,给德国、欧洲和世界带来了无比的痛苦与灾难。他所信奉的纳粹主义(“民族社会主义”),与人类的进步背道而驰,而他发动的战争更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这就决定了他的一切谋略不可能获得最终胜利。任何军事天才都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受制于战争的一般规律。虽然希特勒及其指挥的纳粹德国军队,在战争初期取得过不少惊人的胜利,但随着追求自由、民主的世界各国人民的觉醒,其失败命运不可避免,这是历史的必然。 199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50周年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约我撰写一本有关的书。我选择了“希特勒的战争谋略”这一侧面,以发动这场战争的头号元凶——纳粹德国元首为中心,叙述他是如何策划、准备、发动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我依据各种回忆录、专著、传记和文献档案,力图揭示希特勒战争谋略的思想渊源;他夺取政权后如何玩弄权术毁约扩军;如何纵横捭阖分化瓦解对方的阵营和组成自己的侵略集团;如何作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战决策;如何各个击破、以闪击战战略横扫欧洲大陆;如何以有史以来最大的欺骗战略突袭苏联;以及如何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和最后走向覆灭。20世纪已经过去,如果人们置问,有哪几个人,曾经给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纪,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烙印的话,确实,希特勒就是其中的一个。然而,在世界历史里,恐怕再也没有一个人像希特勒那样,给德国人民、欧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过如此多的恐怖、灾难、血腥和死亡。 为了适应多层次的读者,我尽量叙事生动具体,有血有肉,但同时对史实和学术态度严谨,力求从战略层次剖析问题。这本《希特勒的战争谋略》出版之后,承蒙广大读者厚爱,很快销售告罄。200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曾重印此书。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承蒙当代中国出版社再版此书,我应约对全书作了修订和补充。 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有情的。今天,当我们探索21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之路时,回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重温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浩劫,从中吸取历史教训是十分必要的。但愿我的这本小册子能够在这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 作者 2015年2月 于上海浦东亲和源老年公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