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名家是指发表、出版过有一定质量的文学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
张爽、汪清秀、牛海亮编写的《中国历代文学名家成才故事》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读者实现理想抱负、文学爱好者探索学习和专业人士研究借鉴的参考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历代文学名家成才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爽//汪清秀//牛海亮 |
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名家是指发表、出版过有一定质量的文学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 张爽、汪清秀、牛海亮编写的《中国历代文学名家成才故事》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读者实现理想抱负、文学爱好者探索学习和专业人士研究借鉴的参考书。 内容推荐 张爽、汪清秀、牛海亮编写的《中国历代文学名家成才故事》分为六编,精选了中国历代文学名家成才故事近八十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刻苦学习的过程和坚持正义、报效祖国的事迹。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虽然不同,但其天赋才情、坚韧不拔、独树一帜的品德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书中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读者实现理想抱负、文学爱好者探索学习和专业人士研究借鉴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编 先秦和秦汉文学时期 一、屈原:“楚辞”文体,诗歌之父 二、宋玉:称艳情祖师,享“赋祖”美誉 三、贾谊:文采斐然,英气勃勃 四、司马相如:“赋圣”传古今,演绎“凤求凰” 五、东方朔:睿智诙谐,滑稽之雄 六、司马迁:史学泰斗,文学大家 七、扬雄:作赋圣手,汉代大儒 八、班固:潜心修《汉书》,明帝称奇作 九、孔融:“建安七予”,文章宗师 十、蔡文姬:才女归汉,未能两全 第二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B寸期 一、曹丕:建安风骨,论评之祖 二、曹植:七步成诗,才高“八斗” 三、阮籍:“正始之音”,比肩嵇康 四、左思:写成《三都赋》,洛阳纸价高 五、陶渊明:称“田园诗人”,显“老庄思想” 六、谢眺:竞陵八友之首,创永明体新诗 七、萧统:博学擅文礼佛,编 纂《昭明文选》 第三编 隋唐五代文学日寸期 一、骆宾王:七岁诗《咏鹅》,南天骆恩师 二、王勃:崇尚实用,堪称“诗杰” 三、杨炯:少年称神童,名世《从军行》 四、陈子昂:俯仰古今,人称“诗骨” 五、张说:文武兼资之,燕许大手笔 六、盂浩然:交天下朋友,诗山水田园 七、王昌龄:边塞诗人,“七绝圣手” 八、王维:擅长山水诗,后人称“诗佛” 九、李白:浪漫豪放,飘逸“诗仙” 十、杜甫:为人典则,尊称“诗圣” 十一、孟郊:苦吟诗人,世称“诗囚” 十二、韩愈:倡“古文运动”,名“文章巨公” 十三、自居易:素有诗魔、诗王之称 十四、刘禹锡:“诗豪”之称,文坛斗士 十五、柳宗元:诗文杰出,勤政为民 十六、元稹:风流才子,世称“元白” 十七、李贺:浪漫情怀,世称“诗鬼” 十八、杜牧:诗文擅长,放旷不羁 十九、李商隐:仕途平庸,诗著“无题” 二十、李煜:跌宕人生,“千古词帝” 第四编 宋代文学时期 一、范仲淹:先忧后乐,文以载道 二、梅尧臣:世称“梅直讲”,宋诗“开山祖” 三、欧阳修:千古文章,一代儒宗 四、苏洵:文人家庭,第一奇迹 五、曾巩:先道后文,政绩耀眼 六、王安石:新党领袖,大家风范 七、苏轼:仕途多舛,文艺全才 八、苏辙:淡泊沉静,自成一家 九、黄庭坚:孝配古人,诗书名世 十、李清照:第一才女,婉约词宗 十一、陆游:诗人之冠,爱情凄美 十二、范成大:诗坛巨匠,一身正气 十三、杨万里:独创“诚斋体”,诗体又一家 十四、辛弃疾: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十五、文天祥: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第五编 元代和明代文学耐期 一、关汉卿:曲家大圣人,著作《窦娥冤》 二、施耐庵:创作《水浒传》,堪称里程碑 三、宋濂:开国文臣之首,当世文章第一 四、刘基:博览群书,诗文大家 五、罗贯中:历史小说巨擘,编著《三国演义》 六、谢榛:七子结诗社,后世留声名 七、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创作《西游记》 八、归有光:“昆山三绝”之一,散文“明文第一” 九、李攀龙:文武双全宗工巨匠 十、汤显祖:推绝代奇才,崇千秋词匠 十一、冯梦龙:明文学巨匠,俗文学泰斗 第六编 清代文学期 一、金圣叹:诙谐幽默,评论大家 二、李渔:清戏剧泰斗,著《闲情偶寄》 三、王士祯:博学好古,一代宗匠 四、刘大椐:文笔人间,桐城中坚 五、吴敬梓:树讽刺典范,著《儒林外史》 六、曹雪芹:历尽十年苦,创作《红楼梦》 七、袁枚:与纪昀齐名,称性灵大家 八、纪昀:一代通儒,文坛领袖 九、蒋士铨:诗标“当代之首”,曲为“近时第一” 十、赵翼:论诗重“灵性”,当代第一流 十一、姚鼐:桐城派“三绝”,文坛上宗师 十二、龚自珍:爱国志士,改良先驱 十三、吴趼人:幽默诙谐,“小说巨子” 十四、曾朴:撰著《孽海花》,创办“小说林社” 试读章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楚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楚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靳尚见了就想强行更改,以此邀功,遭到屈原的反对a于是他就在楚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到。”于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和诬陷,楚怀王很生气,于是就疏远了屈原。 不久,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遭张仪离间,创作《离骚》 因为齐楚等国联盟,秦国不敢轻举妄动,而听到楚怀王疏远了屈原的消息,秦王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联盟中,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他们,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之机,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于是,张仪又告诉子兰说:“有了六国联盟,楚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子兰又引见了楚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郑袖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楚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楚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啊!”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楚怀王。他劝楚怀王绝齐联秦,并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张仪说:“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一带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楚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楚怀王高兴地将此事告诉了郑袖。郑袖连连向他道喜,忽而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楚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楚怀王摆下酒席,宴请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强烈反对,与公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楚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他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屈原拉出宫门。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不仅是我国古代最辉煌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诗篇之一。全诗共373句,2490字。诗中揭露了楚国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追求政治革新、振兴楚国的美好理想,反映了诗人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和不惜以身殉国的崇高精神。其容量深广,意境开阔,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辞藻绚丽,气魄宏伟,抒情深厚,别具一格。 第一次被流放 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为了破楚齐联盟,秦国派张仪贿赂楚国权贵宠臣,又欺骗楚王说:“楚国如果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出商、于一带六百里土地。”楚怀王信以为真地就把相印授予逢侯丑跟张仪去秦国受地。张仪回秦国后装病,三个月不见逢侯丑。楚怀王以为张仪怪他绝齐不够坚决,又派人去辱骂齐王一通。齐王大怒,断绝了和楚的合纵,反而和秦国联合起来了。这时张仪才出面对逢侯丑说:“您为什么不接受土地呢?从某地到某地,广袤六里。”六百里变成了六里,逢侯丑很生气却又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但秦齐已结盟,在两国的夹击之下,楚军大败,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被秦军俘虏,汉中郡沦陷。P4-6 序言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名家是指发表、出版过有一定质量的文学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 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文化灿烂,人才辈出,而文学名家们站在历史的前沿,以前瞻性的眼光,用自己的智慧和笔墨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社会进步、传承古代文明以及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古往今来,文学名家们为弘扬中华民族之精神,即高尚的爱国情操,勤劳勇敢,不屈不饶、自强不息等点点滴滴,蜚声海内外。其中,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1957年,司马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历史之父”;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1962年,杜甫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 本书精选了我国历代具有卓越建树,具有代表性和重要地住及影响力的著名文学名家。思想家、政治家原则上不入选。如孔子(孔丘)、孟子(孟柯),许多辞典辞书上称之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而没称他们为文学家,故均不在入选之列。在选材上由于作家文学类别不尽相同,如诗家、词家、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列作品均为能反映其主要成就的代表作。由于篇幅和编写角度的需要,难免会忽略某些很有特色的作家。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书在讲述文学名家们的成才故事中,从他们的出生或身世入笔,介绍他们从小立志,勤奋、刻苦学习、熟读经世之学。无论在政治仕途上,还是在文学创作上,他们凭借文学才华之力,真情地阐述了自己满怀报国图强之志,关怀人民疾苦,抨击社会丑恶现实,赞美祖国壮丽山河,歌颂人性美好情操,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是值得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学习和终身敬重的。在点评中,我们力求用简明的文字,赞颂了他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长河中,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胆探索创新,坚持真理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就等。 全书的内容结构是按朝代分为六编,在介绍每一个文学名家时,其内容结构包括:人物简介,成才故事,文学成就和点评。 通过本书对中国历代文学名家成才故事的介绍,能够从中了解、认识中国文学形成、发展,以及在古代文学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通过学习和借鉴文学家的高尚品质,有利于提升青少年自身的涵养和修为。 在编辑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和各界同仁以及有缘接触此书者不吝赐教。 编著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