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浦·勒加尔编著的《慈禧的珠宝》灵感是来自火烧圆明园的事迹。
安托万出生在法国,幼时的他曾偶然接触到中国瓷器,从此萌发了对中国的浓厚兴趣。长大后,他来到中国,希望找到一张藏宝图上的慈禧的首饰盒。在这次历险中,他认识了中国女孩小莺和俄罗斯男孩,由此收获了一段爱情和友情。
《慈禧的珠宝》由菲利浦·勒加尔编著。
安托万打小就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他喜欢在阁楼中翻找先人的遗物,浮想联翩过往的奇幻岁月;他喜欢在跳蚤市场寻寻觅觅,编织起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机缘巧合之下,他从亲戚那里继承了一批中国瓷器和一张藏宝图。据说,根据藏宝图就能找到埋在圆明园内的慈禧太后的珠宝。
安托万毅然而然地踏上了令他魂牵梦萦的中国大地。面对历史的重重迷雾,他能否拨云见日找到真相?能否在冒险终点找到这份宝藏,并且收获一段跨越中西隔阂的浪漫情缘?
1
当他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故乡的尽头度过童年时,他就因为自己那份好奇心而饱受大人的苛责。每当他跑上阁楼,清点家中旧物之际,母亲的言语不外乎“淘气的毛病又犯了”。那些旧物包括:低矮的旧碗橱、造型奇特的托脚小桌、散发着庄重气息的深色木质衣橱、似乎永远在樟脑丸保护下的手工缝制的旧衣物——领口和小披风上的毛皮依旧光泽如故(它们往往是狐狸皮和野猪皮所制);还有那些追溯到上世纪两次大战时期的家信,让他时至今日依旧读罢心潮澎湃,就如同收到信笺的就是他本人一般。
信笺里倾诉着不同的境遇,或是情殇,或是战斗中的伤痕,或是醇酒一杯,或是鲜美奶酪,或是可口的蒜瓣香肠;有时也会提到蓝天和碧海,战斗前线那将云彩照耀成金色、撕人心肺、灼人眼球的阳光;信中也会提及当李子成熟丰收时,战士们用其制成美酒佳酿来庆祝漂亮的胜仗,还有其他的醇酒、其他的奶酪,随军大厨无论有没有鸡蛋都能做出煎饼。自然,信里也不忘挤兑下形形色色的战友,比如谁交了好运,谁是吹牛大王,谁又专行坑蒙拐骗这一套,偶尔也会提到那些英勇的人,但言语之间却并非是毫无保留的赞美。勇敢和正直,同残忍往往只是一步之遥,因而在大多数社会中,英雄气概并没有为数众多的信众。人们也就在某些正式的典礼上会提及英雄人物的名字,平日里早已将他们抛诸脑后,一言以蔽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英雄气概都没有在这里开花结果的土壤。
他会用上数个小时来不厌其烦地对着同一些照片发问,从大人们满是期盼抑或是厌烦的神情,甚至从唇角边的姿态间,像捕蝇草一样捕捉着秘密。有时他也会舒服地窝在扶手椅中,旁边是沿街的小窗,窗户半开着,上面有挡雨披檐。他任凭外面嘈杂的声音从窗户传人,像电影声带一样,唤起他对那个业已逝去时代的联翩浮想。如是,他就在家人对往事的守口如瓶中长大了。
源于某次偶然,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得知了自己叫安托万,而在这之前竟没人向他提起过,因此他也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的名字。对此,他也从未有过发问。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少年时代都是探索的启蒙时代。他的同学早早地发现了金钱的强大魔力,并为青春的幻想所左右,以为可以借此博得女孩的欢颜,他却洋洋自得,坚信自己同那个已经成为过眼云烟的时代有一种神奇的心心相印。
他在外省学校的宿舍监督,以一种揶揄的口气不屑地表示道,到了青春期,一切都会好的。因为就像其他同龄的孩子那般,第一支烟和第一听啤酒将会令他踏上所有人习以为常的人生路。不需要做任何事,也没有什么事可以做。
对于那只已经在阁楼角落静静地躺了半个世纪、为人遗忘的旅行箱,小安托万满是憧憬,当他仔细地检阅着这只原皮制成、带着沉重黄铜带扣的箱子时,他的小手紧张得几乎直冒汗。在心绪上,他小心谨慎得好像自己是行使此事的代理人一样,将箱中的物件整齐地排列在镶木地板上。原来,这只是些简单的物件罢了:在拇指和食指间轮转了数十年、岁月侵蚀下已经氧化的长裤纽扣;色彩斑斓的饰带,玳瑁制成的发簪;一只科隆香水瓶,瓶底堆满了奇怪的红色沉淀物;另外有一个盛放剃须沫的盒子,但剃须沫已干透,成了石膏。此外就是信笺,老天,原来我们的先辈也会用柔情蜜语来调情说爱,他们不仅对此得心应手,同样爱不释手。
还有各种各样的织物! 那时人们的穿着难道不就是粗衣麻布、厚重的条纹棉袄,还有又厚又土的亚麻布衣,泛黄得就像是月光下的马铃薯那般,也许还被淀粉浆得笔挺?
也许吧。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