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龙编著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与风险》以国内互联网金融具体发展形态为主线,细心勾勒业务拓展逻辑,既客观描述不同模式下资金支付结算、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又针针见血地剖析关键的风险环节,进而利用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关系贷款理论等理论模型进行解释,并以现实案例和数据进行佐证,试图用经济理论解读互联网金融行为,为制定监管制度、建立监管框架提出可信的分析依据。本书按照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历程,逐步分析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贷款、互联网众筹的业务原理、金融功能演化及其内在逻辑,以及存在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而提出功能监管、风险监管、分类监管等制度。
第一章 导论
一、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主要内容
四、本书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银行卡收单支付:博弈行为与操作风险
一、引言
二、运作原理
三、监管博弈与策略均衡
四、操作风险
第三章 互联网支付:运作原理与金融风险
一、引言
二、发展情况
三、运作原理与资金价值流动
四、理论模型:委托代理与行为选择
五、现实问题与运作风险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贷款:信贷风险与风险管理
一、引言
二、发展情况
三、互联网金融贷款:原理与流程
四、互联网金融贷款:关系模型的解释
五、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贷款比较
第五章 互联网众筹融资:运行原理与激励机制
一、引言
二、发展情况
三、众筹融资描述
四、众筹融资与股权市场充分分层
五、理论模型
六、激励相容机制
七、市场风险与约束机制
第六章 众筹融资、项目选择与技术进步——兼论国内众筹风险
一、引言
二、理论模型
三、市场机制、风险管理与我国发展众筹的风险
第七章 国际视角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
一、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监管
三、欧盟网络金融监管模式
四、监管核心原则
第八章 互联网金融审慎监管:理念与方法
一、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理念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方法
四、监管分工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