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精彩而充实地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历史。张兴东主编的这本《东周列国故事(语文新课标)》选了二十多个精彩绝伦、富有教益的故事,如:幽王为图褒姒一笑,举烽火戏诸侯,演成国破身亡的悲剧;鲍叔牙推荐贤臣管仲,齐桓公终成霸主;百里奚四十离家到楚国南海牧牛,古稀之年才被秦穆公邀做宰相,大器晚成,不忘记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对自己的糟糠之妻更是不离不弃;勾践身负灭国之耻,心怀复仇大志,刚强、勇毅,不计荣辱生死,克制私欲,礼贤下士,以非凡的耐力和恒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以少胜多,摧毁强敌,称霸天下;程婴牺牲自己的儿子,救出赵氏孤儿,忍辱偷生,终于复仇;苏秦身挂六国相印,成就了前无古人的六国“合纵”攻秦的佳话;田光向燕太子丹举荐荆轲,图谋刺杀秦王,为守机密,自刎而死……这些故事情节曲折,读起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张兴东主编的这本《东周列国故事(语文新课标)》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精选了27个故事,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反映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国君的执政生活。本书为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之书。
周宣王去世后,其子宫涅(sheng)即位,称为周幽王。当时周室都城所在的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上连年旱灾,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周幽王却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理国事,并重用佞臣虢(gu6)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对外攻伐则战事失利。这时,有个叫褒垧的大臣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垧关押起来。
褒垧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国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垧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人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褒垧的儿子洪德到乡下收租的时候,偶然遇见了一个娇美的村姑,立即用重金将其买下,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给幽王,希望幽王能够释放褒垧。
幽王见了褒姒,顿时心花怒放,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垧释放出来。幽王自从得到褒姒以后,就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可是褒姒终日不笑。为此,幽王悬赏千金,访求能让褒姒笑的法子,结果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台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设施,从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边疆民族犬戎的侵扰,在都城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有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就起兵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让诸侯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昏庸的周幽王采纳了虢石父的建议,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他们来到骊山脚下,却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正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才知被戏弄,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周幽王为进一步讨褒姒欢心,又不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王后的父亲申侯见女儿和外孙被废,幽王又宠溺褒姒,便以前朝君主溺于女色而亡国的事例进谏幽王,幽王听了大怒,要出兵攻打申国。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缯(zeng)侯及犬戎,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三股军队联合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都不再理会。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灼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周幽王叫苦不迭。镐京守兵本就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满将领经常克扣粮饷,这时也都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便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还是不见诸侯救兵前来。犬戎兵紧紧追逼,周幽王的左右在一路上也纷纷逃散,只剩下一百余人逃进了骊宫。周幽王采纳臣下的意见,命令放火焚烧前宫门,以迷惑犬戎兵,自己则从后宫门逃走。没逃多远,犬戎兵又追了上来,一阵乱杀,只剩下周幽王、褒姒和伯服三人。他们早已被吓得瘫痪在车中。犬戎兵见周幽王穿戴着天子的服饰,知道他是周天子,就当场将他砍死。又从褒姒手中抢过太子伯服,一刀将他杀死,只留下褒姒一人做了俘虏。至此,西周灭亡。
申侯见幽王被杀,也很后悔,无奈只得安排筵席,款待戎主,赠以财宝金帛,指望他们早点回去。谁知犬戎军队搬光了镐京府库中的财宝,依然毫无去意,申侯无奈,暗地写信给各诸侯约他们来攻打犬戎兵。此时,诸侯们才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马上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前来救援。犬戎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便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退回西北去了。
战乱平息后,诸侯迎太子宜臼回镐京登基即位,称周平王。镐京经过战乱和犬戎的抢劫,已是满目疮痍,宫室大半化为焦土,加上犬戎尝了甜头,不时进犯骚扰。周平王恐镐京难保,和大臣们一番商议之后,决定迁都洛邑。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P1-4
《东周列国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关“列国”故事的话本,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订改正,将其润色加工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问,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精彩而充实地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历史。小说从西周末年一直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内容丰富,头绪纷繁,人物情节错综复杂。但小说结构主次分明,有总有分,详略得当,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列国的发展、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写得条分缕析,精妙绝伦。
这本书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千百年后,虽不乏其人,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在历史上最突出、最典型,它几乎是后世是非成败的理论源头,更是后人处世为人的标准和榜样。小说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赞扬了从善如流、赏罚严明、胸怀大度的王侯和忠贞不贰、有勇有谋的将相,也赞扬了那些见义勇为、机智果敢的豪侠。我们从此书中选出了精彩的部分,编写成了这本《东周列国故事》。
本书选了二十多个精彩绝伦、富有教益的故事,如:幽王为图褒姒一笑,举烽火戏诸侯,演成国破身亡的悲剧;鲍叔牙推荐贤臣管仲,齐桓公终成霸主;百里奚四十离家到楚国南海牧牛,古稀之年才被秦穆公邀做宰相,大器晚成,不忘记困难时帮助过自己的朋友,对自己的糟糠之妻更是不离不弃;勾践身负灭国之耻,心怀复仇大志,刚强、勇毅,不计荣辱生死,克制私欲,礼贤下士,以非凡的耐力和恒心,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以少胜多,摧毁强敌,称霸天下;程婴牺牲自己的儿子,救出赵氏孤儿,忍辱偷生,终于复仇;苏秦身挂六国相印,成就了前无古人的六国“合纵”攻秦的佳话;田光向燕太子丹举荐荆轲,图谋刺杀秦王,为守机密,自刎而死……当时的忠义之士,往往如此,千百年后仍令人钦佩、敬慕。
这些故事情节曲折,读起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其中,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纵横捭阖的外交智慧等都能够使人获得高屋建瓴的全局性思维和深厚纯正的文化修养,令人受益匪浅。翻开本书,去重温几千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感受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