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恩茂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伍国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童年纪事

公元1913年5月L9日,在地处山陬僻壤的江西省永新县城北面约两华里的禾川镇北门村的王家土屋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虽然,这个男孩不是长子长孙,但在多子多福的特殊年代,这位排行第三的男孩还是给世代务农的王家带来了无比的喜悦,即使不可能像富贵人家一样隆重庆贺,但家里添丁,毕竟是一种兴旺的象征。因此,全家人都十分兴奋。

阖家上下看到孩子天庭饱满、两耳下垂,都高兴地称赞孩子有“福相”。这个孩子就是后来为新中国的诞生、新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

土地革命战争以前,王恩茂家有房屋两间,土地三亩。当时,全家有祖父、父母,兄弟三人及姐妹四人,而全家只有五个劳动力。父亲王美南是一位赤卫队员,性情温和,对子女慈祥和蔼。在苏维埃运动时,王美南积极性高,帮助是农民协会主席的弟弟分田地,做一些村里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时被选为村农民协会主席。在互助合作运动中,任互助组组长。1956年后,先后任生产大队长、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政协委员。母亲谢凤娥是勤劳朴实的穷苦农民,勤劳家务,忠厚贤良,夫妇俩除耕种自己的三亩土地外,还不得不靠租种地主王永德的田地,以维持全家10口人的生计。王美南农闲肘自学裁缝,帮人缝制一些简单的衣服以补贴家用。

五月的江南,正是鸟鸣空谷、绿染沉柯的季节。因此,王美南以春末夏初天气晴和为由,取“和”谐音,给王恩茂取小名为“清和”。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清和”这个小名似乎并未给幼年时期的王恩茂带来些许如意。相反,孩提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困潦倒生活,却与王恩茂和兄弟姐妹们如影相随。

永新地处赣西,毗邻湘东,古称楚尾吴头。早在商周,境内即有先民居住;秦汉后,北人南来,居民渐增;三国时期,人口益繁。公元204年,孙权平庐陵“山越”。以后,始置永新县;初置时,县治设今城西40里的高洲;唐显庆置县后,改设今址——禾川镇。其境内诸山均属罗宵山脉及分支余脉,呈南北走向。北面的秋山、石门山,南北有石峰山、九陇山、绥源山、万年山,东南面有禾桶山、义山。蜿蜒曲折的赣江支流——终日奔腾不息的禾水河由西向东环绕着县城。平日,禾水河河水淙淙,浅可徒涉,但一到雨季,山洪暴发,洪水奔泻人河,禾水河顿时水深齐腰;洪水退后,波光粼粼的水流又淙淙如常。明崇祯九年(1636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江右,曾逆禾水西上,游览永新四日,尝十八滩之险,赏梅田洞之胜,观五老峰之奇。山里林木葱郁,傍河两岸,丘陵起伏,山塘水田,松树、油茶和木竹满坡,一派江南风光。幼小的王恩茂就生活在这片青山绿水之间,这方山水以其独特的灵性滋润着他的思想、情感与性格。

王美南、谢凤娥夫妇共育有五男四女:大儿子王蔼和,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到舅舅家的糕点店当店员。解放后,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江西省永新县商业局副局长;二儿子王本和,由于家里经济困难,念几年书后被送到木匠铺当学徒兼干农活,后因无法忍受深重压迫的徒工生活,曾多次逃回家里。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立时,他积极投身革命,不久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永新县城郊区委书记和宁岗县委书记,后又参加红军。1934年后留在苏皖豫区坚持斗争,在游击战争中受伤后行动不便,突围被捕后惨遭国民党杀害;三儿子王清和即王恩茂,他下有两个弟弟,均因家境贫寒,生病无钱医治而亡;四个女儿即大女儿王伏莲,在王恩茂参加长征后,留在家里照顾祖父、父母,特别是照顾生病卧床六年的母亲,直至去世。新中国成立后,她到西北边陲的新疆,同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粮食局工作的丈夫谢天翔团聚,至1997年1月19日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去世时,她一直是库车县饮食服务公司的临时工;二女儿王翠莲,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去世。在蒋介石发动对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进攻永新县时,国民党军放火焚烧了王恩茂家的房屋,致使全家外逃,两个年幼的妹妹王焕莲和王悟莲在外逃流浪中,由于饥饿和得病无治而亡,祖父因病而亡,母亲谢凤娥因贫病交加卧床多年,也悲愤而逝。由于家人没有房子住,只好住在过去地主家的一个牛棚兼灰房,以后又勉强在废墟上盖了两间房子,租种的土地也因家里人手少,退了很大一部分,只留下五六亩耕地。

童年时代的王恩茂在大哥王恩铨、二哥王恩钰的带领下,与小伙伴们经常到禾水河里游泳、打水漂、捉鱼虾、逮青蛙。就这样,王恩茂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七载岁月,在秀丽的山川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熏陶下,开始启蒙。当时,永新县的风俗是:无论家境如何,七岁的孩童均应启蒙。这启蒙即是请一位教书先生到家里,然后携孩子举行一拜天地、二拜宗师孔老夫子、三拜启蒙教师的仪式。可怜王恩茂家境窘迫,常常处于柜无当日银、桶无隔夜粮的窘迫状态。王美南既无钱为王恩茂启蒙,也无钱供其上学。

无奈,王恩茂只好跟随父亲沿袭祖祖辈辈操持的行当,在田问地头学习荷锄扶犁。王恩茂很羡慕背着书包兴高采烈去上学的同龄孩子。有许多次,他竟然偷偷地跑到学校,趴在窗棂下看同龄孩子跟着先生高声朗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恩茂竟然能背诵几句《三字经》呢!父亲王美南并未责怪儿子好高骛远。在当时的特殊年代,他只有面含忧郁,眉蹙苦愁而又爱怜地对王恩茂说:“好孩子,我们认命吧!”

P1-3

后记

《王恩茂传》的写作,历时十三个寒暑,终于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可以告慰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中给予我支持、鼓励,已于2013年寒冬去世的父亲!献给时刻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以及陪我走过痛苦而愉快写作旅程的亲人和朋友们!

由于传主的经历十分坎坷曲折,实践丰富,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要客观、准确、全面、生动地把握和解读传主的一生,使其光彩照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做到传如其人,实非易事。

在写作这部传记的过程中,笔者严格、谨慎地遵守学术规范,始终注重坚持“史文结合,以史为主,文为史服务”,“既要有史料性、可信性,又要有可读性”的要求。因此,在写作中力求做到:(1)据实直书而不拘泥于定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针,以确凿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地秉笔直书,而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和评论。(2)材料丰富而不至于芜杂。采用真实可靠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材料,摒弃那些似是而非、查无实据或无关宏旨、可有可无的材料。(3)文字生动而不虚华、浮夸。对王恩茂同志的生平业绩,力求做到用事实说话,写得生动活泼;对与传主有关的重大历史问题,按历史本来面目秉笔直书,力求达到见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传主的评价,力求做到公允,不人为拔高。诚然,主观愿望和社会效果是否能够完全统一,良好的愿望能否付诸现实,得到良好的社会回馈,诚望于广大专家学者和读者的鉴定。

丰富、翔实的材料是写传的基础。为此,笔者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点点滴滴地收集资料,从我还在部队服役的1999年冬季就开始着手这项工作的资料收集,先后采访了骆岚、朱家胜、冯达、赵锐、王无逸、铁木尔·达瓦买提、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阿木冬·尼牙孜、贾那布尔、曹达诺夫·扎伊尔、司马益·牙生诺夫、巴岱、吐尔巴依尔、格尔夏、李恽和、栗寿山、杨克、刘宗灏、高焕昌、张明儒、马尚义、袁国祥、郭刚、金云辉、赵予征、李书卷、毛乃舜、王寿臣、陈西夫、任晨、贺劲南、谭铸新、任戈白、梁国英、满宗洲、常萃华、杨常闻、金纪勋等,与王恩茂同志一起战斗、工作过的家人、部属和了解情况的老同志的访问记录和回忆录等生动材料,力求收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为写出较为翔实的信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为写作这部传记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使写作《王恩茂传》有了可靠的依据和凭证。这部传记所用材料全部征引自公开出版的书籍、报刊(包括各种回忆录、日记、书信、评论文章及学术研究成果等)。于此,对被征引文章、书籍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写作这部传记的漫长过程中,得到了王恩茂同志的夫人骆岚及其子女,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白志杰,自治区政协原主席贾那布尔、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副主席富文、冯大真,自治区党委顾问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共新疆党史人物》丛书编委会原常务副主任陈西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司令员金云辉、原副司令员王寿臣,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原秘书长杨克,自治区党委原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牛其益,国家民委办公厅主任宫兆强,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原副秘书长满宗洲,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孙新刚、原主任陈宇明、原副主任郭武斌、副主任王新和、祁若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艾景顺,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机关党委专职书记张宁,处长袁福来、王春雅,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副主任王相坤、穆兆勇先生,刘荣刚老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陈易前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张军处长以及安徽芜湖的汪德才老前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朱茂洲夫妇,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范萍夫妇,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副教授顿时春夫妇以及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全体同事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王恩茂同志的亲属认真审阅了全部书稿,补充和订正史实,提出了翔实、中肯的修改意见。

尤其是杨克前辈在审阅第三稿后,还专门从北京寄来书面意见。最让我感动和终生铭记的是:笔者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把修改的《王恩茂传》第四稿送到杨克老前辈家中让其审阅,他欣然接受,克服病痛,认真地审阅书稿,又面对面给我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要求,对修改这部传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地方则亲自动笔修改;自治区党委保密委员会原主任金继勋前辈对这部传记中的“文化大革命”章节进行详细审阅,并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和认真仔细地审阅全部书稿,提出许多有益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中央有关单位及专家先后两次对书稿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于此,笔者在许多热心领导、老前辈和朋友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始终本着对王恩茂老前辈的尊重和负责的精神,在撰写的过程中学习王恩茂的精神,追随王恩茂的脚步,清醒地看清问题所在,才终于使撰写《王恩茂传》这一严肃而艰巨的工作宣告完成。同时,从写出初稿到定稿,曾反复进行十六次修改,但我深知,限于我的阅历和综合知识素养,限于许多资料、史实和解读上的缺陷,综观《王恩茂传》全书,比起伟大而壮观的历史本身、比起王恩茂同志异常丰富的人生,这部传记的确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同时,如有参考未备,一并诚望得到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及时修订。

最后,对为出版给予鼎力支持的中国文史出版社王文运主任和提供照片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谢意!

陈伍国

2014年12月28日晚定稿于乌鲁木齐市幸福路

目录

第一章 童年纪事

第二章 投身革命

第三章 转战湘鄂川黔

第四章 长征途中

第五章 挺进晋西北

第六章 驰骋晋察冀边区

第七章 回师陕甘宁边区

第八章 在延安学习

第九章 参加南泥湾大生产

第十章 随军南下北返(上)

第十一章 随军南下北返(下)

第十二章 中原突围回延安

第十三章 保卫陕甘宁边区

第十四章 转战大西北

第十五章 凯歌进新疆

第十六章 接管边防出兵西藏阿里

第十七章 恢复和发展南疆经济

第十八章 稳步推进建党建政和民主改革

第十九章 主持新疆全面工作

第二十章 慎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十一章 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十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十三章 组建和发展生产建设兵团

第二十四章 在整风反右的日子里

第二十五章 坚决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第二十六章 在“大跃进”浪潮中

第二十七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二十八章 反右倾和继续“大跃进”

第二十九章 殚精竭虑系调整(上)

第三十章 殚精竭虑系调整(下)

第三十一章 维护祖国边疆安全

第三十二章 妥善处置“伊塔事件”

第三十三章 在动乱岁月里(上)

第三十四章 在动乱岁月里(下)

第三十五章 在南京军区

第三十六章 在吉林的日子里

第三十七章 身负重托返新疆(上)

第三十八章 身负重托返新疆(下)

第三十九章 恢复和壮大生产建设兵团

第四十章 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岗位

第四十一章 魂与天山永相守

王恩茂生平大事年表(1913—2001年)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推荐

赫赫战功垂青史,壮志酬边耀天山!

在当代新疆,王恩茂是继王震之后对新疆的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家之一。他是新疆解放事业的指挥者、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拓者、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领导者、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奠基者。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陈伍国编著的《王恩茂传》力图从各个方面反映王恩茂同志的革命精神、生平业绩和历史功勋,特别是他在维护和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高度重视开展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编辑推荐

陈伍国编著的《王恩茂传》力图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王恩茂同志的生平业绩,以及他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修养和作风。书中既写到在革命战争年代,王恩茂同志参加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红军长征、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以及一系列重大战役,为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出生入死,英勇奋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又写到新中国成立后,王恩茂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加强党的建设和部队、兵团建设中,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呕心沥血,辛勤工作,为新疆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社会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在维护和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确保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方面作出的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全书共41章,收录反映各个时期王恩茂同志革命经历和公务活动的多帧照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