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宝石(青少版)》是英国侦探推理文学的创始之作,也是威尔基·科林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作品的内容紧紧围绕那颗印度世代相传的宝石——月亮宝石铺陈。一七九九年,英军侵略印度圣城,官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英国军官从印度神庙中掠走了这颗宝石,于是,这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便传到了英国。此后,这颗被许多人视为宝贝,又被许多人诅咒的宝石夺走了一个个它的拥有者的性命。令人生畏的印度人若隐若现的身影,紧追着这颗宝石……《月亮宝石》描绘了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并谴责了英国侵略军在印度犯下的罪行。柯林斯在作品中揭示了“时代的阴暗面”,全书曲折、离奇,令人着迷。
威尔基·科林斯创作的《月亮宝石(青少版)》是一个由一颗美丽的印度宝石引起的离奇故事。月亮宝石原本镶嵌在印度月亮神的前额上,由三个印度婆罗门守卫着,传说谁要是拿走月亮宝石,灾祸必将落到他身上。后来,宝石被抢走,历经劫难,落到了英国军官亨卡什上校手中。上校将它作为生日礼物遗赠给外甥女蕾茜尔。在蕾茜尔生日当晚,宝石离奇失踪。此后,怀疑、跟踪、自杀、决裂、谋杀等一系列悬疑事件纷纷上演,案情扑朔迷离。几经周折,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月亮宝石最后又重新回到月亮神的前额上。
三个虔诚的婆罗门日夜守护着月亮宝石,等到他们去世,就由他们的后代继续看守。就这样,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那三个婆罗门的后代,就这样世世代代地看守着这块珍贵的月亮宝石。到了l 8世纪初,统治印度的莫卧儿大帝下令捣毁婆罗门教的一切圣庙,月亮神的神龛也被捣毁了,月亮宝石则被军队里的一个高级军官抢走了。那三个婆罗门的后代不能夺回被抢走的宝石,只好乔装打扮,暗地追踪它,他们以这种方式守护着它。就这样,一代又一代过去了,月亮宝石带着神的诅咒,从这个穆斯林教徒手里,流落到那个穆斯林教徒手里。到18世纪末,宝石又成了苏丹王宫的财产,被镶在一把匕首上。因此,三个婆罗门混进苏丹王宫里当了武官,暗地守护着宝石。
这些就是兵营里流传的有关月亮宝石的全部故事。不过,除了我的表哥相信这是真的,其余的人听后都不置可否。就在我们进攻沙林加巴坦的前夕,表哥又跟我们提起了月亮宝石的事,他夸口说一旦拿下沙林加巴坦,我们就能看到这颗稀世珍宝握在他的手上。我们听了哑然失笑,都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儿,表哥竟为此大发脾气。当晚我们就分开了,随着各自的分队冲锋陷阵去了。
攻城开始了,我们强渡护城河,没用多久就攻进了城里。我和表哥所在的两支分队奉命去维护城里的治安,并占领王宫的宝库。宝库里一片混乱,我走到一扇敞开的门前,看见了表哥亨卡什。他正进行着一场血腥的屠杀,两个印度武官躺在门口,已经死了。随着一声惨叫,又一个印度人重重地倒在了地上,看上去奄奄一息。表哥本来背对着我,他觉察到有人进来,忽然转过身来,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滴着鲜血的匕首,匕首柄上嵌着一颗染满了鲜血的宝石,像火焰般闪闪发光。那奄奄一息的印度人指着亨卡什手里的匕首,用印度语说道:“月亮宝石将把灾难带给你以及你的子子孙孙。”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就在这时,有几个士兵闯进了宝库,表兄唯恐这些人抢他的宝石,像疯子一样冲到那些人跟前,挥舞着锋利的匕首,大吼道:“滚!都给我滚出去!你们再往前一步,我就跟你们拼命!”那些人被他震慑住了,纷纷退了出去。
对沙林加巴坦的洗劫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清晨,我在街上又遇到了亨卡什。他像往常一样向我伸出手来,我却没有跟他握手。我问:“那个印度人在临死时,指着你手里的匕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1”
他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鬼才知道他临死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只是想吓唬吓唬我而已。”
我一动不动地盯着他看,对宝石的狂热显然已经使他丧失了理智,变得冷酷自私。我们就此分别,从此我们再没见过面。尽管我并不相信那些有关这颗宝石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印度传说,但我深信做坏事没有好报。我不但认为亨卡什有罪,甚至还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他留下这颗钻石,将来一定会遭到噩运;如果他把这颗钻石给了别人,那个人也会遭到噩运。P2-3
威尔基·科林斯(1824~1889)出生于伦敦。父亲是一位画家。他早年就读于海堡私立学校,12岁随父母移居意大利,15岁回英国伦敦学习法律,后来顺利地成为一名律师,23岁时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是记述其父生平的《威廉·科林斯的一生》。
威尔基·科林斯一生创作颇多,不少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最风行的杂志《家常话》上发表。他的代表作有《白衣女人》、《月亮宝石》、《新济良所))。其他作品如《可怜的芬区小姐》、《一个流浪汉的一生》、《黑袍》等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科林斯的私生活像他的小说一样错综复杂。他一生未婚,但从185 8年直到去世,一直和寡妇卡罗琳·格雷夫夫人生活在一起。同时他和另一位女性玛莎·拉迪生育了三个孩子。科林斯得了风湿性关节痛,这种关节病让他在晚年深受折磨,为减轻病痛,他对鸦片上了瘾并最终逝世于1889年。
《月亮宝石》是威尔基·科林斯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英国军官在印度殖民地用残忍的手段夺得了镶嵌在月亮神神像前额的一块奇异宝石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宝石因为能够随着月色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来自于月亮神神像上,所以得名“月亮宝石”。月亮宝石上有着古老的诅咒,每个不怀好心占有月亮宝石的人都将遭到神的惩罚。它从英国殖民侵略军军官约翰’亨卡什手上传到了他的外甥女蕾茜尔手上,但是蕾茜尔得到宝石的当晚,宝石不翼而飞,紧接着就有人为了宝石丧命。当真相大白时,月亮宝石回到了月亮神神像的前额之上。
这本著作处处蕴含了让人琢磨不透的悬念。作者科林斯让证人、嫌疑人和侦探轮流讲述所发生的事,并把困惑的管家、沉浸在爱情中的女仆、高深莫测的侦探和吸毒成瘾的科学家所见证的故事编织在一起,使情节更加扑朔迷离,不是一般侦探小说和谋杀小说可以比得上的。
《月亮宝石》描绘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丑恶,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抨击了上流社会热衷慈善事业背后的丑恶真相,并谴责了英国侵略军在印度犯下的罪行。这部侦探小说成功塑造了克夫探长这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月亮宝石案件的侦破,充分显示了他侦探技术的娴熟以及他料事如神的本领。书中其他人物也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如蕾茜尔的闺秀气度、罗珊娜对爱情的痴迷、克莱克的伪善、西格雷夫的愚昧,这些人都可以在当时社会找到原形。读完全书,读者无不称赞克夫探长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科林斯在l 854年结识了当时英国的文豪狄更斯,毫无疑问,他创作侦探小说是受到狄更斯的影响,他比狄更斯早两年发表了侦探小说《月亮宝石》。科林斯的侦探小说启发了狄更斯,狄更斯在《月亮宝石》出版的两年后(1870年),发表了《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如果说爱伦·坡开创了侦探小说之先河,那么科林斯的贡献,在于他把侦探小说从短篇引向长篇。《月亮宝石》原著长达40万字,作者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从不同的人物视角叙述相同的故事,然后串联起来。本书将原著的40万字缩写至10万字,提取原著之精华,将一个精彩绝伦的侦探故事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