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时光中流浪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俊峰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沈俊峰的散文世界里,有一种声音和话题值得关注,这就是对于正在强势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作家给予了整体的欣赏与肯定,但同时又自觉保持了一种冷静的观察、仔细的回味和辩证的分析,从而呈现出历史进程中人所应有的清醒、睿智和超越的精神维度。

《在时光中流浪》更接近他的主体世界,也更能见出他的精神质地与艺术才情。

内容推荐

《在时光中流浪》收入作者沈俊峰的近六十篇散文作品,虽然展示了多样的社会场景和缤纷的生活画面,但贯穿其中却是作家对生命历程的深情回眸,对生活馈赠的欣悦收藏,对内心世界的精心托量,即一种穿越时光河流的诚挚的人生盘点和潜心的精神备忘。

目录

醉眼看酒

心底的咏唱

东北行三章

我梦见的那个人

穿行在都市与乡村

乡村的疼痛

带你回家

电梯口

年下絮话

娘在家里儿在外

雪打灯花

行走的夜晚

花开君子兰

寂寞映山红

北京的堵车

尘封的记忆

从文的善良和风骨

第57个民族消失之谜

李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怀念

大别山的兰

记忆飘香

静美的声音

纠结

看夕阳

写给六十年代的人

默化成树

那一次故乡行

难忘一件事

欧阳修魂牵梦绕的地方

青藏纪行

日记及民间记忆

秋深银杏黄

身体的滋味

生活随想

生命之光

诗人的凋落

我的朋友黑漆漆

遥远的惆怅

也说“孝”

夜的心情

一次失败的采访

一个人的婚姻

一缕凉爽的风

永远的汇款单

雨中鸟

雨登白马尖

子产这个人

春天的记忆

风的碎片

风雨中,人性的光辉

诚信与责任

廉政文化与文化的内核

77年前的审判

《幸福炮兵》缘何一炮而响

与廉洁息息相关的生活

附录:

 老公如同小蜜蜂

 三十岁的女人好辛苦

 舞出生命的蓬勃与飞扬——读散文集《心灵的舞蹈》

 新闻和文学的绚烂重奏——读沈俊峰报告文学集《梦如花开》

 温暖带来的感动——读《正义的温暖》

后记

试读章节

酒桌上我一直对两种人心存感动,对不胜酒力之人惺惺相惜,对大酒量的人无限敬佩。依我的切身体会,酒量之大小基本上属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的操练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曾为此努力地操练了20多年,不仅没有丝毫的进步,反而越发地量小了。

没有酒量的人,尤其是一个男人,在酒桌上是很痛苦的。三杯两盏便脸红脖子粗,脑袋发晕脚底发飘,太阳穴突突地蹦跳,别人的话像耳旁风一样呼呼刮过。若是坚持不喝,那就要费很多口舌,说很多废话,听很多风言笑语。我是一个不善言辞之人,又是一个怕麻烦的人,与其这样婆婆妈妈,不如喝一点算了。但是这样很累,喝多了又遭罪。虽说没有酒量,酒桌上怕酒,但骨子里对酒却有着亲近感,因为“酒”里有一种豪气、热情、生命的智慧和灵魂的自由。

我想,这种对酒的天生热爱缘于古人的浪漫诗篇,是一种精神上的浸润与传承,是与骨肉一起生长起来的不灭的情结。前不见古人,但是文字让我们与其相识,对酒的最初启蒙就缘于他们的那些诗文佳句。自从《诗经》中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酒在中国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儒家讲究“酒德”,由此形成了许多的酒礼,有些我们至今还陶醉其中。苏东坡大笔一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的人生除了诗以外就是酒了,如果没有酒,李白还能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吗?欧阳修如果不喝醉,大概也写不出《醉翁亭记》;陶渊明弃官回家,虽四壁萧然,可欣喜的是“携子入室,有酒盈樽”。《水浒》中的英雄豪杰哪一个不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是何等的气概!

酒,自古与文与武都有着不解之缘,成了品和义的化身。自小受这种酒文化的熏陶,即使再没有酒量的男人,骨子里也都是有着“酒”的性格的。戴着那些已经被诗化了的酒文化的眼镜,在现实的酒桌上能看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来。最潇洒的,莫过于那些大酒量的人。酒量大,嗓门就大,啥话都敢说,啥牛都敢吹。

有一天就碰到这样一个人,他端着大半玻璃杯烈酒非要别人陪他“放雷子”。他有着非常非常显摆的意思,但他知道绿叶与红花的道理,所以千方百计要找一个弱者。见无人响应,失望的他竟说:酒品如人品。说罢一饮而尽!我至今弄不懂酒量的大小怎么与人品联系到了一起。若是照他的高论,岂不是量小之人都是人品有了问题?因为量小,偏坐一隅,静观表演,发觉量大之人有着好几种不同的个性。之一者会讲一通冠冕堂皇的漂亮话,然后,一仰脖子喝下去,以证实他的豪爽仗义,此谓心诚。之二者是酒桌上胸脯拍得山响,似乎一切问题都能够在酒桌上解决,可是放下杯子便如无事人一般,早已把自己的铿锵诺言忘得一干二净了。这种人常常自嘲道:我喝酒时说的话从来都不算话!之三者是专门在酒桌上找人一比高低,直到把别人喝得倒地不起,他似乎才找到快感,寻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人是典型的酒徒,喝酒像抽大烟一样上瘾,端起酒杯就兴奋,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这种人最大本事除了喝酒之外,就是与人反复纠缠,不厌其烦地打着酒官司,最终以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为快事。还有一种量小口才却好的人,让人佩服。这样的人能说会道,很有思想和机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能把一桌子的人说得心悦诚服,不再让他喝酒。还有一种人是意志坚定,大义凛然,刀枪不入,说死就是不端酒杯。再者便是在酒桌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比如权势,比如财富,处于明显的强势,没人敢与之攀比,大家都把这种人的喝与不喝当成了特权或地位的象征,那就另当别论了。真是喝有文化,不喝也有文化啊!

喝酒其实是一种率性。无酒不成席,如果没有酒,心里就没有那种温暖的感觉,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特别是男人们在一起。酒毕竟是一种升腾的东西,可以增强自己的雄心壮志;可以壮大自己与命运抗争的胆量;可以尽情表达欢乐,发泄愤怒,排解忧愁;还可以凭酒神游八极,让一切诗情画意起来。喝多喝少,全凭一个心境,但是生活中绝对不能没有酒!其实,量小之人在酒桌上并不是畏酒,而是畏人也。不畏君子和有修养之人,也不畏心地善良朴实之人,而畏酒徒和别有用心之人也。无论如何,酒都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P1-3

序言

独对岁月的精神珍藏——读沈俊峰的散文集《在时光中流浪》

我一向认为,在叙事文学的疆界里,散文是一种更靠近生命主体,同时也更需要时光孕育的文体。在很多时候,优秀的散文篇章,总是承载着作家鲜明的精神印记和浓重的岁月光影。是他们在人生旅途上饱尝忧乐悲喜、尽观善恶美丑之后,挥之不去的由衷感喟;也是他们于一定的时空距离之外“却顾所来径”,进而破译生活密码、咀嚼生命要义时,情不自禁的心灵沉吟。辛稼轩词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境界和意味庶几近之。

我不知道沈俊峰先生有着怎样的散文观念,不过,读他即将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书稿《在时光中流浪》,却自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你看,收入该书的近六十篇散文作品,虽然展示了多样的社会场景和缤纷的生活画面,但贯穿其中的最基本的主题指向,却是作家对生命历程的深情回眸,对生活馈赠的欣悦收藏,对内心世界的精心打量,即一种穿越时光河流的诚挚的人生盘点和潜心的精神备忘。难怪作家在全书《后记》里自云:我的散文“就是我流浪的心情和足印。对于时光,我常常有一种恍惚,过去了的,像云烟散去,时常模糊,只有在这些文字中,我才会触摸到自己内心与情感的某些意绪和存在”。

作为当下文坛的“60后”,俊峰拥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走出校园后,他在大别山区做过人民教师,在省城合肥当过政工干部,编过文化期刊,近十年来则定居北京,供职于中央某机关权威媒体,编报纸的人物版或文艺版。在已经不算太短的人生跋涉里,在不止一次的举家迁徙和角色转换中,俊峰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他也遇到过困难与周折,也产生过纠结与困惑,只是所有这些,都不曾消解他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那份正直和善良,更没有让他改变一向恪守的积极、热忱和健朗的生活态度。反映到散文创作中,便是其字里行间,总有一种春天的气韵,一种阳光的色调,一种清正、激扬和向上的力量。

不妨一读《我梦见的那个人》。其中的主人公、父亲的同事老杨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锻工,尽管文化程度不高,却有着天性般的勤劳、善良和憨厚,他以自己特有的对生活的乐观、对他人的关爱,播洒着生活的暖意和人性的美好。同样,在《难忘一件事》里,身为大型国企主要领导的王书记,因为是帮“我”——老同学的儿子——联系工作调转,属于私事,所以便坚决不乘公家的小车,而情愿去挤夏日的公交。事情虽然很小,但闪耀的精神光彩却委实令人难忘。还有《尘封的记忆》《心底的咏唱》《那一次故乡行》《永远的汇款单》等文,或缅怀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或回味红色文艺的精华所在,或传递乡土的质朴,或讲述人性的亮色,均透过作家记忆的珍藏,弘扬了生活和时代的正能量。至于《子产这个人》《从文的善良和风骨》《默化成树》《日记及民间记忆》《也说“孝”》等偏重议论的文字,更是在历史品评或世相阐发中,直接敞开了作家的济世情怀与向善人格。

面对生存现实和记忆储藏,俊峰热爱并讴歌永不消失的真善美,但没有因此就回避和无视依然存在的假恶丑。在他笔下,发现生活缺失,直陈社会流弊,抨击人性暗角,呼唤公平正义,同样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选项。譬如,一篇《生命之光》透过两条年轻生命的意外夭折,指出了医院里迄今并不少见的利益瓜葛和不负责任。《寂寞映山红》抓住家乡大别山区满山的映山红被挖走换钱的事实,无情鞭挞了某些人的自私与贪婪,严厉斥责了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的现象。《生活随想》拾取的是被许多人见怪不怪的小事件、小镜头,但敏锐地揭示了社会道德水准在某些方面的无形滑坡。《诗人的凋落》讲述了诗人朋友遭遇下岗的情况,其中包含的“文学性格”与“非文学环境”的龃龉,恰恰是对群体病灶的痛下针砭。此外,《乡村的疼痛》《一次失败的采访》《身体的滋味》等文,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了当下每见的精神症结和社会问题。毫无疑问,诸如此类的作品,折映出俊峰内心始终“在场”的忧患和良知。

在俊峰的散文世界里,还有一种声音和话题值得关注,这就是:对于正在强势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作家给予了整体的欣赏与肯定,但同时又自觉保持了一种冷静的观察、仔细的回味和辩证的分析,从而呈现出历史进程中人所应有的清醒、睿智和超越的精神维度。请读《夜》。这篇作品写“我”晚间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下车时忽遇停电,周遭的一切顿时陷入黑暗,无边的喧嚣也骤然远去,而“我”的内心却感到了少有的充实和豁朗,因为“我”终于发现,在很多时候,“黑暗”和静默,能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光明,也认识自己。应当承认,这样的表达足以触动很多现代人的生命体验。《看夕阳》讲述了作家由内蒙古返京的一段旅程:上高速、下国道,赶火车、改飞机,“我”一直在想方设法、争分夺秒地赶时间,然而,当“我”办好一切手续,坐在清静的候机大厅里面对夕阳时,突然觉得,慢慢地观赏也是一种境界,且同样美妙无比!显然,这样的描写不啻留给所有现代人的心灵箴言:应该重新打量自己的生存方式乃至发展理念了。类似的篇章还有《雪花打灯》《静美的声音》《夜的心情》等,它们都有一种东西让人怦然心动或扪心自问。

近些年来,俊峰尽管本职工作繁忙,但始终坚持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地从事业余文学写作,从小说到报告文学再到散文,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也收获了堪称丰厚的艺术成果,如散文集《心灵的舞蹈》、报告文学集《梦如花开》《生命的红舞鞋》、长篇报告文学《正义的温暖》等。与上述作品相比,散文新著《在时光中流浪》显然更接近俊峰的主体世界,因而也更能见出他的精神质地与艺术才情。愿它问世之后,能为文苑接受,也为读者喜欢。

后记

至2015年2月,我在北京工作、生活已经整整十年。当初来京,是为了圆梦,圆我女儿的艺术梦。我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她具有从事艺术的潜质。好在“有志者,事竟成”,现在,女儿不仅在表演上迈开了步伐,小有成就,而且在编剧之路上也有了发展,由她编剧的电视剧今年也会开机。梦如花开,让人欣喜。

我自己的梦呢?那个文学梦,一直是断断续续地做着,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不免心慌。如今,没有了后顾之忧,我想踏踏实实地做做自己的梦,做到哪算哪。有梦做,不负光阴,人生充实,不寂寞。

在京的前九年,我与文学若即若离,编《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人物》版,写新闻或人物专访,专访多写所谓“大家访谈”之类,算下来,竟有四五十万字之巨,个别的被《新华文摘》《作家文摘》等转载或获奖。只是,那个时候,社会对这个报纸的关注度不够,虽说是无心插柳,也获得一片赞誉,但是,与现时的热闹相比,就显得风平浪静了。这样也好,可以平心静气。因为工作忙,加上懒惰,我只零星写过一些散文,聊以安慰。所以,我是始终在文学的边缘转悠。这种状态,我感觉就像是在时光中流浪。本书的这些文字,就是我流浪的心情和足印。对于时光,我常常有一种恍惚,过去了的,像云烟散去,时常模糊,只有在这些文字中,我才会触摸到自己内心与情感的某些意绪和存在。哦,我的生活中还有这些事,还有这些人,让我记忆,让我感动。

从去年开始,我编《文苑》副刊,可以专心致力于文学了。将这些跨度十多年的文字整理结集出版,我也是想借此机会整理一下心情,调整一下流浪的步子,看看是否能够距离文学的大门近些、再近些。

当年,有报社编辑愿意为我的妻子开一个专栏,让她写些文字,她写了两篇,或因一心向家,或是“江郎才尽”,从此搁笔;另有我的长辈牛广进先生及我的朋友曾经为我写的书评三篇,一并附录于后,留作纪念。

非常感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朱移山先生的厚爱,愿意出版这本薄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了许辉等诸多作家的作品,我也以能在该社出版新著引以为荣。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古耜先生,他在编辑文学期刊《海燕》《红豆》期间,对我多有提携,在新年春节期间,还热情为本书作序,让我感动并铭记,将成为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2015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