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俊峰的散文世界里,有一种声音和话题值得关注,这就是对于正在强势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作家给予了整体的欣赏与肯定,但同时又自觉保持了一种冷静的观察、仔细的回味和辩证的分析,从而呈现出历史进程中人所应有的清醒、睿智和超越的精神维度。
《在时光中流浪》更接近他的主体世界,也更能见出他的精神质地与艺术才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时光中流浪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沈俊峰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沈俊峰的散文世界里,有一种声音和话题值得关注,这就是对于正在强势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作家给予了整体的欣赏与肯定,但同时又自觉保持了一种冷静的观察、仔细的回味和辩证的分析,从而呈现出历史进程中人所应有的清醒、睿智和超越的精神维度。 《在时光中流浪》更接近他的主体世界,也更能见出他的精神质地与艺术才情。 内容推荐 《在时光中流浪》收入作者沈俊峰的近六十篇散文作品,虽然展示了多样的社会场景和缤纷的生活画面,但贯穿其中却是作家对生命历程的深情回眸,对生活馈赠的欣悦收藏,对内心世界的精心托量,即一种穿越时光河流的诚挚的人生盘点和潜心的精神备忘。 目录 醉眼看酒 心底的咏唱 东北行三章 我梦见的那个人 穿行在都市与乡村 乡村的疼痛 带你回家 电梯口 年下絮话 娘在家里儿在外 雪打灯花 行走的夜晚 花开君子兰 寂寞映山红 北京的堵车 尘封的记忆 从文的善良和风骨 第57个民族消失之谜 李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怀念 大别山的兰 记忆飘香 静美的声音 纠结 看夕阳 写给六十年代的人 默化成树 那一次故乡行 难忘一件事 欧阳修魂牵梦绕的地方 青藏纪行 日记及民间记忆 秋深银杏黄 身体的滋味 生活随想 生命之光 诗人的凋落 我的朋友黑漆漆 遥远的惆怅 也说“孝” 夜 夜的心情 一次失败的采访 一个人的婚姻 一缕凉爽的风 永远的汇款单 雨中鸟 雨登白马尖 子产这个人 春天的记忆 风的碎片 风雨中,人性的光辉 诚信与责任 廉政文化与文化的内核 77年前的审判 《幸福炮兵》缘何一炮而响 与廉洁息息相关的生活 附录: 老公如同小蜜蜂 三十岁的女人好辛苦 舞出生命的蓬勃与飞扬——读散文集《心灵的舞蹈》 新闻和文学的绚烂重奏——读沈俊峰报告文学集《梦如花开》 温暖带来的感动——读《正义的温暖》 后记 试读章节 酒桌上我一直对两种人心存感动,对不胜酒力之人惺惺相惜,对大酒量的人无限敬佩。依我的切身体会,酒量之大小基本上属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的操练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曾为此努力地操练了20多年,不仅没有丝毫的进步,反而越发地量小了。 没有酒量的人,尤其是一个男人,在酒桌上是很痛苦的。三杯两盏便脸红脖子粗,脑袋发晕脚底发飘,太阳穴突突地蹦跳,别人的话像耳旁风一样呼呼刮过。若是坚持不喝,那就要费很多口舌,说很多废话,听很多风言笑语。我是一个不善言辞之人,又是一个怕麻烦的人,与其这样婆婆妈妈,不如喝一点算了。但是这样很累,喝多了又遭罪。虽说没有酒量,酒桌上怕酒,但骨子里对酒却有着亲近感,因为“酒”里有一种豪气、热情、生命的智慧和灵魂的自由。 我想,这种对酒的天生热爱缘于古人的浪漫诗篇,是一种精神上的浸润与传承,是与骨肉一起生长起来的不灭的情结。前不见古人,但是文字让我们与其相识,对酒的最初启蒙就缘于他们的那些诗文佳句。自从《诗经》中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酒在中国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儒家讲究“酒德”,由此形成了许多的酒礼,有些我们至今还陶醉其中。苏东坡大笔一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的人生除了诗以外就是酒了,如果没有酒,李白还能写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吗?欧阳修如果不喝醉,大概也写不出《醉翁亭记》;陶渊明弃官回家,虽四壁萧然,可欣喜的是“携子入室,有酒盈樽”。《水浒》中的英雄豪杰哪一个不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是何等的气概! 酒,自古与文与武都有着不解之缘,成了品和义的化身。自小受这种酒文化的熏陶,即使再没有酒量的男人,骨子里也都是有着“酒”的性格的。戴着那些已经被诗化了的酒文化的眼镜,在现实的酒桌上能看到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来。最潇洒的,莫过于那些大酒量的人。酒量大,嗓门就大,啥话都敢说,啥牛都敢吹。 有一天就碰到这样一个人,他端着大半玻璃杯烈酒非要别人陪他“放雷子”。他有着非常非常显摆的意思,但他知道绿叶与红花的道理,所以千方百计要找一个弱者。见无人响应,失望的他竟说:酒品如人品。说罢一饮而尽!我至今弄不懂酒量的大小怎么与人品联系到了一起。若是照他的高论,岂不是量小之人都是人品有了问题?因为量小,偏坐一隅,静观表演,发觉量大之人有着好几种不同的个性。之一者会讲一通冠冕堂皇的漂亮话,然后,一仰脖子喝下去,以证实他的豪爽仗义,此谓心诚。之二者是酒桌上胸脯拍得山响,似乎一切问题都能够在酒桌上解决,可是放下杯子便如无事人一般,早已把自己的铿锵诺言忘得一干二净了。这种人常常自嘲道:我喝酒时说的话从来都不算话!之三者是专门在酒桌上找人一比高低,直到把别人喝得倒地不起,他似乎才找到快感,寻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人是典型的酒徒,喝酒像抽大烟一样上瘾,端起酒杯就兴奋,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这种人最大本事除了喝酒之外,就是与人反复纠缠,不厌其烦地打着酒官司,最终以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为快事。还有一种量小口才却好的人,让人佩服。这样的人能说会道,很有思想和机锋,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能把一桌子的人说得心悦诚服,不再让他喝酒。还有一种人是意志坚定,大义凛然,刀枪不入,说死就是不端酒杯。再者便是在酒桌上具有绝对的权威,比如权势,比如财富,处于明显的强势,没人敢与之攀比,大家都把这种人的喝与不喝当成了特权或地位的象征,那就另当别论了。真是喝有文化,不喝也有文化啊! 喝酒其实是一种率性。无酒不成席,如果没有酒,心里就没有那种温暖的感觉,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特别是男人们在一起。酒毕竟是一种升腾的东西,可以增强自己的雄心壮志;可以壮大自己与命运抗争的胆量;可以尽情表达欢乐,发泄愤怒,排解忧愁;还可以凭酒神游八极,让一切诗情画意起来。喝多喝少,全凭一个心境,但是生活中绝对不能没有酒!其实,量小之人在酒桌上并不是畏酒,而是畏人也。不畏君子和有修养之人,也不畏心地善良朴实之人,而畏酒徒和别有用心之人也。无论如何,酒都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P1-3 序言 独对岁月的精神珍藏——读沈俊峰的散文集《在时光中流浪》 我一向认为,在叙事文学的疆界里,散文是一种更靠近生命主体,同时也更需要时光孕育的文体。在很多时候,优秀的散文篇章,总是承载着作家鲜明的精神印记和浓重的岁月光影。是他们在人生旅途上饱尝忧乐悲喜、尽观善恶美丑之后,挥之不去的由衷感喟;也是他们于一定的时空距离之外“却顾所来径”,进而破译生活密码、咀嚼生命要义时,情不自禁的心灵沉吟。辛稼轩词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境界和意味庶几近之。 我不知道沈俊峰先生有着怎样的散文观念,不过,读他即将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书稿《在时光中流浪》,却自有一种找到了知音的感觉。你看,收入该书的近六十篇散文作品,虽然展示了多样的社会场景和缤纷的生活画面,但贯穿其中的最基本的主题指向,却是作家对生命历程的深情回眸,对生活馈赠的欣悦收藏,对内心世界的精心打量,即一种穿越时光河流的诚挚的人生盘点和潜心的精神备忘。难怪作家在全书《后记》里自云:我的散文“就是我流浪的心情和足印。对于时光,我常常有一种恍惚,过去了的,像云烟散去,时常模糊,只有在这些文字中,我才会触摸到自己内心与情感的某些意绪和存在”。 作为当下文坛的“60后”,俊峰拥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走出校园后,他在大别山区做过人民教师,在省城合肥当过政工干部,编过文化期刊,近十年来则定居北京,供职于中央某机关权威媒体,编报纸的人物版或文艺版。在已经不算太短的人生跋涉里,在不止一次的举家迁徙和角色转换中,俊峰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水到渠成,他也遇到过困难与周折,也产生过纠结与困惑,只是所有这些,都不曾消解他几乎是与生俱来的那份正直和善良,更没有让他改变一向恪守的积极、热忱和健朗的生活态度。反映到散文创作中,便是其字里行间,总有一种春天的气韵,一种阳光的色调,一种清正、激扬和向上的力量。 不妨一读《我梦见的那个人》。其中的主人公、父亲的同事老杨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锻工,尽管文化程度不高,却有着天性般的勤劳、善良和憨厚,他以自己特有的对生活的乐观、对他人的关爱,播洒着生活的暖意和人性的美好。同样,在《难忘一件事》里,身为大型国企主要领导的王书记,因为是帮“我”——老同学的儿子——联系工作调转,属于私事,所以便坚决不乘公家的小车,而情愿去挤夏日的公交。事情虽然很小,但闪耀的精神光彩却委实令人难忘。还有《尘封的记忆》《心底的咏唱》《那一次故乡行》《永远的汇款单》等文,或缅怀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或回味红色文艺的精华所在,或传递乡土的质朴,或讲述人性的亮色,均透过作家记忆的珍藏,弘扬了生活和时代的正能量。至于《子产这个人》《从文的善良和风骨》《默化成树》《日记及民间记忆》《也说“孝”》等偏重议论的文字,更是在历史品评或世相阐发中,直接敞开了作家的济世情怀与向善人格。 面对生存现实和记忆储藏,俊峰热爱并讴歌永不消失的真善美,但没有因此就回避和无视依然存在的假恶丑。在他笔下,发现生活缺失,直陈社会流弊,抨击人性暗角,呼唤公平正义,同样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选项。譬如,一篇《生命之光》透过两条年轻生命的意外夭折,指出了医院里迄今并不少见的利益瓜葛和不负责任。《寂寞映山红》抓住家乡大别山区满山的映山红被挖走换钱的事实,无情鞭挞了某些人的自私与贪婪,严厉斥责了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的现象。《生活随想》拾取的是被许多人见怪不怪的小事件、小镜头,但敏锐地揭示了社会道德水准在某些方面的无形滑坡。《诗人的凋落》讲述了诗人朋友遭遇下岗的情况,其中包含的“文学性格”与“非文学环境”的龃龉,恰恰是对群体病灶的痛下针砭。此外,《乡村的疼痛》《一次失败的采访》《身体的滋味》等文,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了当下每见的精神症结和社会问题。毫无疑问,诸如此类的作品,折映出俊峰内心始终“在场”的忧患和良知。 在俊峰的散文世界里,还有一种声音和话题值得关注,这就是:对于正在强势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都市文明,作家给予了整体的欣赏与肯定,但同时又自觉保持了一种冷静的观察、仔细的回味和辩证的分析,从而呈现出历史进程中人所应有的清醒、睿智和超越的精神维度。请读《夜》。这篇作品写“我”晚间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下车时忽遇停电,周遭的一切顿时陷入黑暗,无边的喧嚣也骤然远去,而“我”的内心却感到了少有的充实和豁朗,因为“我”终于发现,在很多时候,“黑暗”和静默,能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光明,也认识自己。应当承认,这样的表达足以触动很多现代人的生命体验。《看夕阳》讲述了作家由内蒙古返京的一段旅程:上高速、下国道,赶火车、改飞机,“我”一直在想方设法、争分夺秒地赶时间,然而,当“我”办好一切手续,坐在清静的候机大厅里面对夕阳时,突然觉得,慢慢地观赏也是一种境界,且同样美妙无比!显然,这样的描写不啻留给所有现代人的心灵箴言:应该重新打量自己的生存方式乃至发展理念了。类似的篇章还有《雪花打灯》《静美的声音》《夜的心情》等,它们都有一种东西让人怦然心动或扪心自问。 近些年来,俊峰尽管本职工作繁忙,但始终坚持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地从事业余文学写作,从小说到报告文学再到散文,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也收获了堪称丰厚的艺术成果,如散文集《心灵的舞蹈》、报告文学集《梦如花开》《生命的红舞鞋》、长篇报告文学《正义的温暖》等。与上述作品相比,散文新著《在时光中流浪》显然更接近俊峰的主体世界,因而也更能见出他的精神质地与艺术才情。愿它问世之后,能为文苑接受,也为读者喜欢。 后记 至2015年2月,我在北京工作、生活已经整整十年。当初来京,是为了圆梦,圆我女儿的艺术梦。我一直坚定不移地认为她具有从事艺术的潜质。好在“有志者,事竟成”,现在,女儿不仅在表演上迈开了步伐,小有成就,而且在编剧之路上也有了发展,由她编剧的电视剧今年也会开机。梦如花开,让人欣喜。 我自己的梦呢?那个文学梦,一直是断断续续地做着,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不免心慌。如今,没有了后顾之忧,我想踏踏实实地做做自己的梦,做到哪算哪。有梦做,不负光阴,人生充实,不寂寞。 在京的前九年,我与文学若即若离,编《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人物》版,写新闻或人物专访,专访多写所谓“大家访谈”之类,算下来,竟有四五十万字之巨,个别的被《新华文摘》《作家文摘》等转载或获奖。只是,那个时候,社会对这个报纸的关注度不够,虽说是无心插柳,也获得一片赞誉,但是,与现时的热闹相比,就显得风平浪静了。这样也好,可以平心静气。因为工作忙,加上懒惰,我只零星写过一些散文,聊以安慰。所以,我是始终在文学的边缘转悠。这种状态,我感觉就像是在时光中流浪。本书的这些文字,就是我流浪的心情和足印。对于时光,我常常有一种恍惚,过去了的,像云烟散去,时常模糊,只有在这些文字中,我才会触摸到自己内心与情感的某些意绪和存在。哦,我的生活中还有这些事,还有这些人,让我记忆,让我感动。 从去年开始,我编《文苑》副刊,可以专心致力于文学了。将这些跨度十多年的文字整理结集出版,我也是想借此机会整理一下心情,调整一下流浪的步子,看看是否能够距离文学的大门近些、再近些。 当年,有报社编辑愿意为我的妻子开一个专栏,让她写些文字,她写了两篇,或因一心向家,或是“江郎才尽”,从此搁笔;另有我的长辈牛广进先生及我的朋友曾经为我写的书评三篇,一并附录于后,留作纪念。 非常感谢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朱移山先生的厚爱,愿意出版这本薄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曾经出版了许辉等诸多作家的作品,我也以能在该社出版新著引以为荣。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古耜先生,他在编辑文学期刊《海燕》《红豆》期间,对我多有提携,在新年春节期间,还热情为本书作序,让我感动并铭记,将成为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2015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